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蔡永萍

蔡永萍

蔡永萍

蔡永萍,博士,教授,现为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农业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细胞生物学博士点负责人,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高校“十五”首批学术带头人。安徽省遗传学会秘书长,安徽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安徽省蚕桑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亚热带植物科学》编委,《园艺学报》、《核农学报》、《遗传》杂誌等审稿专家。长期从事植物细胞工程、次生代谢分子调控和遗传育种等三个方面的科研工作,目前正在从事梨石细胞形成分子机理、霍山石斛等特色中药材功能基因及次生代谢调控与工厂化繁育技术等研究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蔡永萍
  • 国籍:中国
  • 职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毕业院校:华中农业大学
  • 主要成就: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 
  • 代表作品:《植物生理学》《现代植物生理学》 

个人简介

兼任安徽省蚕桑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金寨县现代农业产业联盟中药材产业首席专家,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成员,2017年中国长三角遗传学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江中游四省遗传学会2016年学术联会大会组委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中药材规範化种植”功能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中草药组织培养和有效成分研究、中草药栽培生理和栽培技术、中草药品种选育和遗传育种等的研究工作,针对安徽特有的药用自然资源,挖掘安徽特有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生物技术方法进行安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蔡永萍
曾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省级项目30多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省财政厅农发项目、省高校“十五”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省“十五”、“十一五”科研攻关项目等。取得省级科研成果4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项,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家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SCI收录10余篇。主编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教材《植物生理学》;副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现代植物生理学》和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生物学综合实验技术》,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基础生物学实验指导》等教材6部。

工作经历

1988-现今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
2010-2014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2014 -2018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
2018-至今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正处)兼任党委副书记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以安徽特色药用植物及经济作物(药用斛、梨、天麻、彩色棉)为研究材料,通过基因组、代谢组、蛋白质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理生化和分子标记等技术,解析植物苯丙烷代谢及其分支途径,具体包括:研究石斛药用成分(生物硷、萜类物质)积累规律和次生代谢机理、木质素代谢与梨石细胞形成的分子机理、彩色棉色素(类黄酮代谢)形成的分子机理。克隆了梨木质素代谢途径中PAL基因,PPO基因,COMT基因,POD基因,CAD基因,SAD基因,F5H基因等,石斛萜类代谢途径中FPS基因,PAL基因,DXR基因,IPI基因等,彩棉原花青素代谢途径中F3H基因,TT12、TT19、TT13基因等。
以SRAP、cDNA-SRAP、SCoT等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授粉品种与砀山酥梨的亲缘关係,测定杂交果实的石细胞含量、石细胞团大小、木质素含量、木质素结构及木质素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探讨亲缘关係不同的品种授粉对砀山酥梨果实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异花授粉对砀山酥梨石细胞的影响,为筛选适宜授粉品种,改善砀山酥梨果实品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项目扶持+科研成果+政府部门协调+果农专业合作组织”模式,推进科研、管理、生产、技术推广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在研究霍山石斛生态环境、生理生化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霍山石斛种苗高效繁殖技术体系,种苗年繁殖係数达到12。自主研製了“石斛营养液”,并建立了霍山石斛主要有效成分——石斛多糖的提取及纯化方法及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建立了霍枫斗、霍山石斛多糖精品及以霍山石斛为原料的饮料等霍山石斛系列产品的开发。该项目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已经具备工厂化生产的种质储备和技术条件。利用自製“石斛营养液”,可使石斛移栽苗成活率达90%以上,移栽一年后,植株重量、茎高增长分别为对照植株的1.32倍1.29倍。并且8个月的石斛试管苗的生物硷含量相当于三年生野生栽培苗的1.5~2.5倍,多糖含量则接近于3年生野生栽培苗。该项目已分别在霍山县、岳西县、桐城市和安徽农业大学等建立霍山石斛种苗快繁育苗基地1800平方米,共生产种苗135万株;在霍山县、六安市、桐城市、黄山市和金寨县、岳西县等建立霍山石斛栽培基地6200平方米;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面积1750平方米。使用“石斛营养液”霍山石斛增产30%-40%,创直接经济效益8324.5万元。
利用白麻茎尖、米麻、种子为外植体,採用组织培养试管米麻为种麻,筛选了最佳的培养条件,建立一套完整的试管米麻高效繁殖技术体系,生产上简化了种麻繁殖程式,研究出一套分离、纯化和快速测定天麻素含量的方法,此技术可用于基层单位鉴定天麻品质。根据天麻可以吸收第二营养源的特点,结合兰科植物的组织培养要求,形成一整套天麻种麻非共生繁殖和移栽技术方案,是发展天麻种麻生产和大规模栽培的新突破。其中天麻种子非共生萌发诱导原球茎生长技术、米麻移栽技术等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已分别在金寨县科技开发中心、桐城市农业技术推广、合肥富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农业大学等地建立天麻种麻快繁基地1000平方米,提供试管米麻30万瓶,生产用种麻1万千克;在太湖县、岳西县和桐城市等地建立试管米麻繁殖、生产示範基地6000平方米;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面积5400平方米,创直接经济效益278.8万元。
针对安徽省用于大规模保健食品开发的中药材野生资源缺口较大、优良品种资源逐步退化、栽培品种混杂、品质退化严重等问题,在皖西、皖南、皖北3个主要中药材种植区,综合运用传统繁育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突破繁育瓶颈,选育出作为保健食品原料需求量较大的道地药材新品种9个。项目成果不仅丰富了安徽省保健食品开发市场的中药材品种,而且突出了区域特色,为打造道地特色中药材品牌奠定了基础。开展霍山石斛、天麻、芍药、丹皮等道地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药效成分分析及次生代谢调控等相关研究工作。系统地研究了霍山石斛逆境生理;构建了石斛生物硷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方法;结合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多元统计学数据处理方法初步构建了石斛的代谢谱。建立了天麻多糖、丹皮酚等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项目组的基础研究工作,为明晰霍山石斛等中药材道地性的成因及综合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项目主要成果获得发明专利1项,植物新品种9个,发表论文10篇。该项目的完成实现了安徽省用于大规模保健食品开发的中药材的优质育种工作的突破。该项目的实施可发挥安徽省生物工程的科研和技术优势,选育中药材新品种,在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材产业化及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将造福于人类,对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具有十分社会意义。2012年至2015年,该成果累计推广中药材新品种栽培面积2350亩,累计新增产值4790万元。
当前药用石斛资源缺乏,而市场石斛品种混杂,安徽省石斛种苗生产的专业基地较少,缺乏优良品种,种苗生产和栽培技术不规範。为此,项目组经过长期研究,选育高产优质石斛新品种,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石斛组织培养快繁育苗技术,研製促进石斛移栽试管苗速生优质的石斛营养液配方,并制定安徽省石斛种苗繁殖和栽培技术规程的地方标準,研究石斛栽培技术,建立石斛人工规範化栽培技术体系。同时在生态环境适宜的地区开闢人工大面积示範种植基地,发展我省石斛产业化生产,为市场提供数量稳定的优质名贵石斛,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形成新的经济成长点。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①选育安徽省高产优质石斛新品种2项:“皖斛1号”、“皖斛2号”。选育的品种试管苗出瓶移栽后均表现出生长快、生物硷含量高和抗性好等优良性状。“皖斛1号”审定编号:皖品鉴凳字第1106004;“皖斛2号”审定编号:皖品鉴凳字第1106005。②开展了石斛产品的产业化研发,获安徽省科技成果1项,授权专利2项。霍山石斛胶囊等系列产品研发及其抗氧化机制研究(证书编号:13-185-01);一种铁皮石斛保健茶的加工方法(专利号:ZL201210317425.6);一种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方法(专利号:ZL201210452289.1)。③建立石斛种苗规範化栽培技术体系,发布了安徽省地方标準2项。铁皮石斛种苗繁殖技术规程(2012-12-24发布);铁皮石斛种苗人工栽培技术规程(2012-12-24发布)。④建立种子萌发成苗、茎段直接诱导成苗、诱导原球茎成苗等多层次的石斛工厂化种苗繁育体系,研製了促进石斛移栽试管苗速生优质的石斛营养液配方(申请专利号201210591523.9),解决石斛种苗稳定、快繁的瓶颈问题。套用推广情况:已分别在宁国市、金寨县、岳西县、霍山县、六安市等地区建立石斛大规模栽培示範基地3230亩、生产种苗1090万株、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面积达720亩,累计新增产值4645万元。使用自主研製的“石斛营养液”,提高了石斛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促进石斛栽培苗速生、高产、稳产、优质,石斛增产30%-40%。进行石斛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普及,培训了一批石斛种植专业户和技术人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乡村民众脱贫致富,对推动我省山区中药材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木质素单体聚合调控梨石细胞团形成的分子机理, 2017.1-2017.12
国家自然基金:异花授粉调控梨石细胞木质素合成的分子机理,2012-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梨石细胞发育调控及其木质素合成代谢关键酶基因的研究,2008-2010
2017年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石斛特色核果蒲壳基料化及其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安徽省2012年度第二批科技计画项目:雪菊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和示範,2013-2015
安徽省2011年度第三批科技攻关项目:皮山县主要维药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範,2012-2014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铁皮石斛资源保护,规模化种植与开发技术的研究,2012-2014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中药材规範化种植”功能实验室,2010-2015
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天然棕色棉SRAP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色素合成基因的克隆,2008-2010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板栗脱水耐性及保鲜技术的研究,2006-2008
省财政厅农发项目:棉花栽培技术示範推广,2009
安农大稳定和引进人才项目:霍山石斛与真菌的共生关係及相互作用的研究,2006-2009
省教育厅“十五”优秀人才计画资助:霍山石斛对光强适应性的研究,2003-2008
安徽省自然基金:天麻麻籽非共生萌发和工厂化繁殖技术的研究,2001-2003
安徽省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漫水河百合脱毒快繁和栽培关键技术中试与示範,2015.1-2016.8,技术负责人
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质菜用大豆新品种、栽培新技术示範推广,2013.1~2013.12
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脱毒马铃薯新品种、栽培新技术示範推广, 2012.1~2012.12
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新疆和田及西藏山南地区农业实用技术和新型管理人才培训, 2014.1~2015.12
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农牧区科技实用技术和短缺人才培训, 2015.1~2016.12

代表性科研成果

1.“天麻种麻非共生繁殖和移栽技术”,2006年安徽省科技进步3等奖
2.“以色列番茄种质资源利用及设施高产栽培模式研究”,2007年合肥市科技进步3等奖
3. “霍山石斛人工繁育、种质改良和产业化技术”,2003年安徽省省科技进步3等奖
4. 选育出皖斛1号,皖斛2号两个铁皮石斛新品种标誌着安徽省铁皮石斛产业拥有了自主智慧财产权的品种
5."一个中心、两类平台、三层次教学"获2012年度安徽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农业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6.2014年安徽省科技进步3等奖“石斛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範”
7.2012年六安市“天麻专家大院”优秀首席专家
8.安徽省科技进步3等奖,安徽省道地中药材系列品种选育与套用,2016
9.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砀山酥梨配套新品种选育及规範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与套用,2013
10.砀山酥梨品质改良关键技术与集成套用,2017年安徽省科技进步3等奖
11.选育新品种:
金红天麻(皖品鉴登定第1406001)
金绿天麻(皖品鉴登定第1406002)
金米斛1号(皖品鉴登定第1406007)
金米斛2号(皖品鉴登定第1406008)
九仙尊1号(皖品鉴登定第1406002)
九仙尊2号(皖品鉴登定第1406003)
专利:
1蔡永萍;邱景香;李国庆;林毅;金青.一种从梨果肉中提取纯化木质素的方法
2林毅;杨园园;蔡永萍;吴巧.大水榕、小水榕、尖叶榕、燕尾榕离体快繁体系构建方法
3蔡永萍;王斌;邱景香;林毅;金青;魏晓飞.一种梨果肉中木质素含量的检测分析方法
4林毅;卫珺;樊洪泓;詹少华;蔡永萍;郭宁;孙旭;李延春.从棉纤维中提取纯化棕色棉色素的方法
5高俊山, 谢鹏, 胡丽, 孟艳, 蔡永萍, 林毅. 一种快速鉴定菸草抗性基因的有效方法.
6促进石斛移栽试管苗速生优质的石斛营养液配方及其套用
7一种石斛生物硷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构建方法及套用
8一种梨果实石细胞木质素组织分布的检测方法
9 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松柏醇和芥子醇含量的方法

教学经历与成果

工作经历:1988.7- 现今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教研室工作,2002年评聘为教授;2005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师从我国着名植物生理学专家李合生,骆炳山教授。
主讲课程:讲授本科生植物生理学、细胞工程学、生物安全等,研究生细胞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高级植物生理学等。
教研项目:
1. 主持:
安徽省教学厅研究重点项目,农林院校生物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安徽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研究生细胞生物学》
2. 参加:
国家教育部教学研究项目,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国家教育部教学研究项目,“套用生物科学”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教育部教学研究项目,“套用生物科学”国家级专业综合试点改革
国家教育部教学研究项目,十二五”国家级“农业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建设
安徽省级重点学科《遗传学》、安徽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植物生理学》
高丽萍、蔡永萍、张玉琼、王云生、张云华、魏晓飞、高俊山, 以课程改革和课程网路平台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植物生理学”教学质量,获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王云生、高丽萍、蔡永萍、张玉琼、张云华、魏晓飞、高俊山, “植物生理学”网路课程,获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多媒体教育软体一等奖、安徽省教育厅多媒体教育软体评奖二等奖
出版教材:
1.主编,植物生理学(第2版),ISBN:978-7-5655-0857-8,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
2.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ISBN:9787565510410,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
3.主编,生物学综合实验技术,ISBN:978-7-5655-1472-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
4.副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第3版),ISBN:978-7-04-034007-5,.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副主编,基础生物学实验指导,ISBN:9787811174250,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8
部分代表性论文论着:
1. Study of the structure and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lignin in stone cells of pear.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0, 125: 374-379(SCI)
2.Molecular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a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Gene from Dendrobium.PLoS ONE,2013; 8(4): e62352.(SCI)
3.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deposition of stone cell lignin in Dangshan Su pear.Scientia Horticulturae,Volume 155, 29 May 2013, Pages 123–130(SCI)
4.Comparison of the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between two Chinese white pear (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 genotypes of different stone cells contents,2017,PLoS ONE 12(10): e0187114.(SCI)
5.Genome-Wide Analy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Evolution of SBP Genes in Fragaria vesca, Pyrus bretschneideri, Prunus persica and Prunus mume,2018,Front. Genet. 9:64.(SCI)
6.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of the PKS genes in five species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in upland cotton,2017,PeerJ 5:e3974.(SCI)
7. 硝普钠植酸和水杨酸对悬浮培养霍山石斛原球茎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 2010, 46(5):423-426
8. 月腺大戟根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雷射生物学报, 2008,17(2): 213-219
7. 霍山石斛与内生真菌共培养体系的建立. 雷射生物学报, 2008, 17(3): 423-426
9. 霍山石斛内生真菌分离、培养及其促生作用的初步研究. 菌物研究, 2007, 5(2): 84-88
10. 天麻多糖提取纯化方法及性质的初步研究.雷射生物学报,2007,16(4): 495-500
11. 霍山石斛生理生化性质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 2006,37 (5): 790-793
12.基于SRAP分析的梨授粉品种亲缘关係对砀山酥梨石细胞含量的影响,[J]雷射生物学报.2011,(04)
13.砀山酥梨石细胞发育过程中PPO酶学特性及其cDNA片段克隆[J]雷射生物学报.2011,(03)
14.板栗种子发育期间ABA等生理指标与脱水耐性的相关性研究[J]广西植物.2011,(06)
15.砀山酥梨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J]雷射生物学报.2010,(01)
16.Purification, crystallization and preliminary X-ray analysis of the IgV domain of human nectin-4.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F: Structural Biology and Crystallization Communications, 2012, 68( 8),942-945(SCI)
17. The accumulation of pigment in fiber related to proanthocyanidins synthesis for brown cotton,Acta Physiol Plant.: 15 October 2011(SCI)
18. Effect of different light quality on epigenetic variation for brown cotton.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1,10(33)(SCI)
19.Effects of exogenous nitric oxide on antioxidation and DNA methylationof Dendrobiumhuoshanense grown under drought stress.Plant Cell TissOrgan Cult, 2011(SCI)
20. The effects of reciprocal cross on inheritance of DNAmethylationin cotton (Gossypiumhirsutum).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2,11(23)(SCI)
21.MYB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Chinese Pear (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Classifi cation and Expression Profiling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section Plant Genetics and Genomics,2016,7,577(SCI)
22. Metabolic Analysis of Medicinal Dendrobium officinale and Dendrobium huoshanense during Different Growth Years. PLOS ONE,2016 1 / 17 (SCI)
23. The analysis of OMT gene family bioinformatics in Pyrus bretschneideri cv.Dangshan Su and screening on PbCCOMTs relevant to lignin synthesis.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6 (SCI)
24.Isol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a novel ethylene response factor, NtERF1-1, in Nicotiana tabacum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2013(SCI)
25.Stone cell distribution and lignin structure in various pear varieties.Scientia Horticulturae,Volume 174, 22 July 2014, Pages 142–150(SCI)
26.Genome-wide analysis suggests high level of microsynteny and purifying selection affect the evolution of EIN3/EIL family in Rosaceae,Peerj, 2017, 5: e3400. (SCI)
27. Genome-Wide Analysis Suggests the Relaxed Purifying Selection Affect the Evolution of WOX Genes in Pyrus bretschneideri, Prunus persica, Prunus mume, and Fragaria vesca,Frontiers in Genetics, 2017, 8:78. (SCI)
28.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ollin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Dangshan Su Pear MicroRNA.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7, ID 2794040. (SCI)
29. Structural, Evolutionary,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Class III Peroxidase Gene Family in Chinese Pear (Pyrus bretschneideri).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6, (7): 1874 (SCI)
30.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of the GRF genes in Chinese pear (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 poplar (Populous), grape (Vitis vinifera), Arabidopsis and rice (Oryza sativa).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6, (7): 1750(SCI)
31.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4-coumarate: Coenzyme a ligase (4CL) related genes and expression profiling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in the Chinese pear. Genes, 2016, 7(10): 89 (SCI)
[1]张金云;高正辉;伊兴凯;潘海发;蔡永萍;.砀山酥梨适宜授粉树筛选[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11-20
[2]李玲;刘小阳;蔡永萍;宗梅;.梨不同品种石细胞含量分布与品质特性相关性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彙编.2003-04-01
[3]蔡永萍;李合生;骆炳山;于力文;林毅;文汉;.霍山三种石斛的生长节律及其与生态因子关係的的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彙编.2003-04-01
[4]孙燕铭;程曦;李国辉;李曼丽;张金云;Muhammad Abdullah;盛玲玲;金青;林毅*;蔡永萍*;梨BAHD家族成员的鉴定、序列特徵及表达分析.2017中国长三角遗传学大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