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蔡跃洲

蔡跃洲

蔡跃洲

男,1975年9月 江西省余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注册会计师,主要研究技术经济方法及方法论、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企业及非盈利组织绩效评价,计量经济学方法及套用,巨观经济政策分析。 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Economic Modelling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蔡跃洲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江西余江
  • 出生日期:1975.9
  • 职业:学者
  • 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数量经济学专业
  • 信仰:中国党员
  • 主要成就:国家发改委“网际网路+”行动专家谘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

教育履历

2002年9月2005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北京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杭州电子工业学院

工作与研究履历

2006年11月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系博士后
2005年11月2007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
2005年7月至2006年11月:财政部综合司经济预测处
2000年7月至2002年8月: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债权管理部、资产处置审查办公室
1996年7月至1997年9月:江西铜业公司实业公司

主要奖项

2016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优秀对策信息特等奖。
2016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优秀对策信息一等奖。
2016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优秀对策信息二等奖。
2016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九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011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010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009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2008优秀对策信息二等奖。
2011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2010优秀对策信息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
[1]蔡跃洲,付一夫,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经济研究,2017年第1期,第72-88页。
[2]蔡跃洲,张钧南,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成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经济研究,2015年第12期,第100-114页。
[3]蔡跃洲,郭梅军.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第52-65页。
[4]Yuezhou Cai and Aoife Hanley, 2014. Innovation Rankings: Good, Bad, and Revealing, Applied Economic Letters, Vol.21, No. 5. (SSCI)
[5]蔡跃洲. 国家创新体系视角下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述评——理论方法、数据基础及中国实践,求是学刊,2012年第1期,第42-50页。《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2年第2期封面文章)、人大複印资料全文转载(《创新政策与管理》2012年第5期)。
[6]蔡跃洲. 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边界与统计测度,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1期,第37-44页。《新华文摘》第3期论点摘编;人大複印资料《创新政策与管理》2015年第7期75-82页,全文转载。《科技指标研究》(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研究会内部刊物)2015年第1期(总67期),3-11页。
[7]蔡跃洲. 二元结构下的投资膨胀及要素驱动——收入分配视角的机制分析与实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
[8]蔡跃洲、李平. 技术-经济範式转换与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财经研究,2014年8期,第16-29页。
[9]汪同三,蔡跃洲:《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对资本积累及投资结构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0] Yuezhou Cai, Raymond Riezman, John Whalley, 2013.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Negotiability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greement, Economic Modelling, Vol.33, pp. 421-427. (SSCI)
[11] Cai Yuezhou and Wu wenjiang:“Synthetic financial evaluation by method of combining DEA with AHP”,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in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1), Vol.8, No.5, pp603-609. (SSCI & SCI)

发表论文

[1]Cai Yuezhou and Wu Wenjiang:“Synthetic financial evaluation by method of combining DEA with AHP”,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in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 Vol.8, No.5, pp603-609.
[2]吉昱华,蔡跃洲,史仕新:《经济成长及其社会基础结构》,《改革》,2002年第6期,第16-20页。
[3]吉昱华,杨克泉,蔡跃洲:《汇率制度端点解——理论与实践》,《经济科学》2003年第4期,第24-31页。
[4]蔡跃洲:《为中国寻找货币政策规则》,《中国金融家》,2004年第1期,第24-26页。
[5]吉昱华,冉华,蔡跃洲:《激励结构与国企困境》,《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第94-101页。
[6]蔡跃洲,吉昱华:《规则行事、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经济评论》,2004年第2期,第89-93页。
[7]吉昱华,蔡跃洲,杨克泉:《中国城市集聚效益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3期,第67-74页。
[8]蔡跃洲,郭梅军:《金融结构与货币传导机制——我国转型时期的分析与实证检验》,《经济科学》,2004年第3期,第15-26页。
[9]郭梅军,蔡跃洲:《汇率是否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基于汇率传导机制及央行反应函式的分析》,《财经科学》,2004年第5期。
[10]汪同三,蔡跃洲:《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对资本积累及投资结构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第4-14页。
[11]汪同三,蔡跃洲:《收入分配对资本积累及投资结构的影响——我国二元结构下的三部门均衡模型》,《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第3-16页。
[12]郭梅军,蔡跃洲:《中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经济评论》,2006年第2期,第80-90页。
[13]蔡跃洲,王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浙江经济》,2006年第16期。
[14]汪同三,蔡跃洲:《投资、净出口拉动经济成长的深层次原因——从收入分配视角的分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5]蔡跃洲,吉昱华:《外汇储备高增长及其应对之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07年第4期。
[16]陈昌盛,蔡跃洲:《中国公共服务综合评估报告》,《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1月22日、1月23日。
[17]蔡跃洲:《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评价》,《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4).
[18]蔡跃洲:《财政支持“三农”政策效应的CGE模拟分析》,《财经研究》,2007(5).
[19]蔡跃洲:《实现节能减排应从压缩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利润空间入手》,《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2007年第9期。
[20]陈昌盛,蔡跃洲.我国公共卫生状况:总体水平低、改善速度慢、地区差异大,中国卫生,2007(6).
[21]陈昌盛,蔡跃洲. 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基本价值取向与综合绩效评估,财政研究,2007(6).
[22]蔡跃洲、杨克泉.政府职能与投资体制——基于国际数据及经验的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8(3).
[23]蔡跃洲. 转型社会中财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实证,财经研究2008(11).
[24] Yuezhou Cai,NBER Working paper No.14711, Raymond Riezman, John Whalley.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Negotiability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greement
[25]蔡跃洲. 经济刺激计画与农村消费启动——基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解的实证分析.财经研究,2009(7).
[26]蔡跃洲.Booming Local Economy: a Key to whetting Rural Consumption, China Economist,2009年第5期。
[27]蔡跃洲. 促进消费增长不能过于依靠短期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09年第23期14-17页
[28]蔡跃洲,郭梅军.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第52-65页。
[29]蔡跃洲. 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及方法论述评.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10期,第148-155页。
[30]蔡跃洲,袁静. 消费影响因素与促进居民消费的几点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23期,第29-30页。
[31]蔡跃洲. 财政再分配失灵与财政制度安排:基于不同分配环节的实证分析,财经研究,2010年1期,第77-89页。
[32]蔡跃洲,王玉霞. 投资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及合意投资消费区间:基于跨国数据的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1期,第24-30页。
[33]蔡跃洲.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调整巨观收入分配格局、完善微观创新激励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10年第12期。
[34]蔡跃洲. 我国要素驱动增长模式的内在原因及应对思路,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10期;
[35]蔡跃洲.把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人民日报,2010年6月9日第7版(理论版);
[36]蔡跃洲. 藉助上海世博会平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10年第18期。
[37]蔡跃洲. 欧盟“白色证书”制度在促进自发节能方面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10年第36期。
[38]蔡跃洲. 技术经济方法体系的拓展与完善.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11期,第138-147页。
[39]蔡跃洲. 国家创新体系视角下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述评——理论方法、数据基础及中国实践,求是学刊,2012年第1期,第42-50页。
[40]Yuezhou Cai, 2011: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BRICS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 Comparative Study based on DEA and Panel Data Analysis”, Economics the Open-Access, Open-Assessment E-Journal,Discussion Papers, No.2011-52
[41]Yuezhou Cai and Aoife Hanley,2012. Building BRICS: 2-Stage DEA analysis of R&D Efficiency, Kiel Working papers, No. 1788.
[42]蔡跃洲,2012. 推动绿色创新的政策选择及东亚区域合作, 中国科技论坛, 2012年第9期(95-100).

着作

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报告:体制变迁与综合评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
蔡跃洲. 二元结构下的投资膨胀及要素驱动——收入分配视角的机制分析与实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