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孝严
蒋孝严,男,1942年生,祖籍浙江宁波奉化人。原名章孝严,蒋介石之孙。国民党荣誉副主席,中国台湾地区政治人物。中国国民党籍立法委员,2008年11月22日,荣升中国国民党副主席。2014年5月7日,中国国民党举行中常会,通过敦聘前副主席林丰正、詹春柏及蒋孝严担任国民党荣誉副主席。现在还担任中国台商发展协会理事长。
蒋孝严与蒋孝慈是蒋经国与章亚若所生的孪生兄弟,他们于抗日战争期间在桂林出生。由于蒋经国已与蒋方良结婚,因此两名私生子跟随母亲的章姓,但名字与蒋经国的其他儿女一样是“孝”字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蒋孝严
- 别名:章孝严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广西桂林
- 出生日期:1942年3月1日 (壬午年)
- 职业:中国国民党荣誉副主席
- 毕业院校:东吴大学、乔治敦大学
- 信仰:三民主义
- 主要成就:中国国民党副主席
- 父亲:蒋经国
- 祖籍:浙江宁波奉化
- 孪生兄弟:蒋孝慈
个人经历
蒋孝严为蒋经国的次子,亚若于1942年8月过世,两兄弟由章浣若扶养。大舅章浩若及舅妈纪琛在官方档案上登记为两兄弟的生父母,直到2002年12月才更改为真正的生父母。国共内战其间,两兄弟随外婆周锦华移居台湾新竹,后来两人同时在东吴大学就读。
蒋孝严

蒋孝严在乔治城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于1974年至1977年间在台湾地区驻美国华盛顿“大使馆”工作。
1977年任中华民国“外交部”北美司第一科科长”。
1978年通过“甲种外交领事人员特考”升为“外交部”专门委员。1980年任“北美司”副司长、“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副秘书长。
1981年任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秘书长。
1982年任北美司司长。
1986年任“外交部”常务次长。
1989年底任国民党中央海工会主任。
1990年8月任“外交部”政务次长。
蒋孝严和王毅

1993年2月任“行政院侨务委员会委员长”。1996年3月当选第三届”国大代表”,6月免去“侨委会委员长”一职,任“外交部长”。
1997年9月升任“行政院副院长”。
1997年12月接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
1998年2月任国民党中央大陆工作指导委员兼小组会议副召集人。
1998年11月转任“总统府秘书长”,12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
2000年5月因民进党成为执政党而解聘。同年任台湾发展协会理事长,大华投资公司董事长。
1999年3月任国民党政策指导委员会成员,4月任国民党修宪策划小组成员。国民党第13、14、15届中央委员,第14、15、16届中央常务委员。李登辉当政时,与李关係不错,1990年3月“总统”选举时,支持李登辉,反对林洋港、蒋纬国参选。2000年连战败选后,支持连战任国民党主席。
2001年12月当选为第5届区域“立法委员”。
2004年12月当选为第6届区域“立法委员”。
2008年1月当选为第七届区域“立法委员”。
2008年11月22日,蒋孝严在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的提名下,成为中国国民党的副主席之一。
2014年5月7日,中国国民党举行中常会。中常会当天讨论党主席马英九提交的议案。内容要求,“为传承并借重本党经验,拟敦聘前副主席林丰正、詹春柏及蒋孝严等三位同志,担任本党荣誉副主席一职。”该案当天获得中常会全体无异议通过。
蒋孝严

由于私生子身份蒋孝武对孝严与其弟孝慈十分尖刻。后来兄弟关係逐渐改善,特别是与蒋孝勇的关係最好。蒋孝勇曾直呼其二哥,1988年1月蒋经国病逝的第三天,蒋孝勇安排蒋孝严和蒋孝慈兄弟来到蒋经国灵堂悼念,更令蒋孝严一生感激孝勇。但随后李登辉为掩人耳目,重用蒋孝严,蒋孝严继续在“党政”机关任职,这令与李登辉不和的蒋孝勇颇不以为然,兄弟关係逐渐疏远。由于岛内政坛的发展变化,他的另一个同父异母兄弟蒋孝武也逐渐改变了对蒋孝严的看法,并主动寻求与其改善关係。90年代中期,身为“驻新加坡商业代表处代表”的蒋孝武特意从新加坡返回台湾,亲赴“外交部”与蒋孝严见面,兄弟畅谈甚欢,告别时,蒋孝严还亲自将蒋孝武送出“外交部”大楼,可谓“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但可惜,不久蒋孝武就因病辞世。
家庭成员
祖父:蒋中正
蒋氏家谱

祖母:毛福梅(亲生)、宋美龄、姚冶诚、陈洁如
父亲:蒋经国
母亲:蒋方良、章亚若(生母)
妻子:蒋黄美伦
儿子:蒋万安
女儿:蒋惠兰、蒋惠筠
哥哥:蒋孝文
弟弟:蒋孝慈、蒋孝武、蒋孝勇
蒋孝严夫妇

姐姐:蒋孝章
叔叔:蒋纬国
堂弟:蒋孝刚
侄子:蒋劲松、蒋友松、蒋友柏、蒋友常、蒋友青、蒋友捷
侄女:蒋友梅、蒋友菊、蒋友兰、蒋友涓
个人生活
南昌之行
很多人都认识中国国民党副主席、中国台商发展促进协会理事长蒋孝严先生,但有谁知道,他的故乡在哪儿?2009年9月20日至21日,蒋孝严先生来昌出席'2009赣台(南昌)经贸合作研讨会时告诉记者,其实,他的故乡就在南昌。再次踏上南昌这片热土,对蒋孝严先生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蒋孝严

吐露心声
“有机会就想来南昌走走”
“在南昌城市规划馆签名留念时,我写下了‘2009年于故乡吴城 ’。因为我童年时曾在吴城住过三年,在这里读了幼稚园和国小。而我的母亲又是南昌新建人,所以我回到吴城,就像回到了家里。”採访一开始 ,蒋孝严先生就开门见山地道出了心里话。

“你们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我的南昌话说得很好,南昌话等于是我的母语。”在採访过程中,蒋孝严先生嘴里时不时“蹦”出几句地道的南昌话,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表露出多年来难以割捨的故乡情。“虽然离开南昌许多年了,但仍然有机会就想回南昌来走走看看 。我这次回南昌,就特意买了好多南昌米粉之类的特产,我要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高度称讚
“南昌城市发展极富特色”
蒋孝严先生去过许多城市,而在他眼里最“出彩”的依旧是家乡南昌 。他说:“在我去过的许多大都市里,南昌是最有特色的。前几年来过几次南昌,我感到南昌的发展不仅大而且非常的快,而且整个城区规划和发展战略也是经过周密思考,‘一江两岸’的建设规划得相当好。”

与此同时,蒋孝严先生对“绿色南昌”也有一番认识。“在南昌生态立市这方面,我也感触很深。那些湖我们看了下,生态保持得很好,没有污染,尤其是象湖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周边的居住环境也非常整洁,街道非常乾净,说明人们的素质也进一步提高了,这是相当有进步的一个表现。”在蒋孝严先生看来,如今的南昌,城市建设与人文建设正齐头并进,已成为一座十分适合人居的优良城市。
未来期望
“对南昌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南昌对我来说是情感归属地,我一直关注着南昌。大陆现在是台商投资充满机会的地方,南昌更是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我会把这些信息都带回台湾,更好地推介南昌。”採访中,蒋孝严先生如是说。
蒋介石之孙浙江奉化祭祖

奉化祭祖
2014年3月22日上午,在宁波奉化摩诃殿祭扫完祖母毛福梅墓后,走到慈园门口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又折了回去。他拿出自己的手机,让身边的人帮他拍张自己站在祖母毛福梅墓前的照片。他说,往年回来祭祖扫墓都是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照片,这次想自己拍些照片留作纪念。
蒋孝严

在2000年的时候,蒋孝严第一次带着全家来奉化溪口祭祖扫墓。至今,他已经是第6次到奉化老家来了。
当然,此次他到奉化来,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在身,作为旨在推动两岸教育文化交流的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的董事长,他是来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的。
请辞让位
马英九启动接班人计画蒋介石之孙将请辞让位
2014年4月29日,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导,兼任国民党主席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启动接班计画,将提名新北市朱立伦、台中市长鬍志强、台北市长郝龙斌为国民党副主席,送30日中常会备查。
国民党高层人士透露这项讯息,现任副主席林丰正、詹春柏、蒋孝严将主动请辞
主要作品
蒋孝严还着有《蒋家门外的孩子》等书,回忆了他和弟弟章孝慈早年充满艰辛的成长岁月、追忆了父亲蒋经国先生和母亲章亚若女士的深沉而炽烈的情感、记录了他充满崎岖和波折的认祖归宗之路以及独力打拚的从政经历。
主要言论
大陆景点收费太高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昨日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讨论中预计,呼声甚高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自由行最快在年底前开放。
蒋孝严

蒋孝严认为,大陆景点观光费用非常高,如所有的寺庙都收费,普陀山每个景点门票都在40元以上,而台湾没有一个寺庙要收费。“寺庙等历史景点是老祖先留下来的,不应该收高费用。”他同时指出,如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自然景区,都是自然创造的景色,是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不应收取高达300元的门票。
昨日上午得到的最新数据显示,台湾居民到大陆已超过465万人次,大陆居民预计超过120万人次,刘宗明认为,儘管两岸来往日益频繁,但签证费用略高,需要100~120元人民币。而台湾出境的免签证国家和地区有20多个,反而到中国大陆还要办理签证和收取费用,这影响着因商贸、旅游等前往大陆的基层人民。他希望,两岸之间能共同降低签证费用,让两地人民往来更加方便。
有内地企业认为,赴台做生意不方便,盼望儘快开放赴台自由行。对此,蒋孝严表示,开放自由行是肯定的,只是时间问题,“我想年底前能逐步开放。”但他强调,不能太着急一次性放开,需要做好计画逐步实施。
而对于两岸合办“辛亥革命百年”,在武汉有大型活动,蒋孝严表示已接到邀请,“有时间我很乐意出席。”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2010年7月9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在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式上宣布,与会各界人士经过两天的研讨,提出了22条共同建议。
蒋孝严

共同建议提出,将积极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及早期收穫计画等儘快生效和执行,以利两岸产业和民众儘早受益。在推动两岸新兴产业全面合作方面,将扩大两岸产业合作领域、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链最佳化整合以及推动两岸科技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文化教育交流方面,共同建议提出:支持制定扩大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鼓励两岸就协商文化、教育交流协定进行规划研究,推动商签工作儘快启动;积极促进两岸在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规範术语和专有名词及建设中华语文云技术资料库方面获得实质进展;加快推动两岸学历学位互认,建立两岸学历学位证件查验及作业平台;採取具体步骤,推动儘快实现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积极促进两岸体育交流合作。
论坛共同建议还就鼓励两岸积极开展应对极端气候的防灾、救灾合作,支持两岸企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推动落实两岸智慧财产权保护合作协定等提出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