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蒋宁平

蒋宁平

蒋宁平

新闻传播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传播学系主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蒋宁平
  • 国籍:中国
  • 职业:教授,硕士生导师
  • 性别:男

个人简介

新闻传播学博士,教授,现任传播系系主任。2005年进入西南交通大学传播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10年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进修,2016-2017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学术兼职:中国网路传播学会理事,四川省广播影视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青年研究会理事、成都市新媒体质量考评基地负责人。

研究方向

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社交媒体医患传播研究》,课题负责人。时间:2014-2016。
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网路视频发展战略研究》(12CXW042),课题负责人。时间:2012-2014。
3.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爱滋患者媒介框架与社会距离感的实证研究》(11YJC860017),课题负责人。时间:2011-2014
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网路视频传播产业发展研究》(SWJTU09BR248),课题负责人。时间:2009-2011。
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视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07BXW015),主研。时间:2007-2009。
6. 国家广电总局部级课题《中国电视事业50年发展研究》,主研。时间:2009-2012。
7. 西南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起步项目《认知、评价与选择——网路电视客群实证研究》(2007Q139),课题负责人。时间:2007-2008。

部分论文成果

《论全球在地化语境下中国纪录片生产》(合作),《当代电影》,2012年第3期。
《专业与通识 思想与实践——回溯我国早期媒介素养教育时的两个问题》(合作),《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月第3期。
《建构论视阈中的新闻生产:框架层次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蒋宁平
《理念、题材与手法——十年来我国纪录片创作的三点审视》,《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认知、评价与使用——网路电视客群研究》,《2009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社会核心价值建构中电视的责任担当与现实境遇》(合作),《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第5期。
《网路电视的认知、评价与选择——一个结构方程的验证》,《中国电视》2010年第5期。
《根源、功能与动力——传播心理视角下的明星崇拜现象》,《学术论坛》2009年第12期。
《慈善·故事·竞赛——<志愿者真情耀中华>的创新》,《电视研究》2009年第10期。
《成长优势与行业困局:网路电视实证调查研究》,《中国电视》2009年第8期。
《盈利模式与着作权合作:P2P视频传播发展的突破口》,《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7期。
《管理机制的创新:中国纪录片发展的转折点》,《电视研究》2008年第3期。
《麦克卢汉技术哲学观评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电视批评的文化转向》,载《电视批评:理论·方法·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大众传媒编码製作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中国传媒报告》2006年第2期;
《少儿节目应重视娱乐性》,《中国广播影视》,2006年11月下。
《充分发挥东西部电视区域传播优势》(合作),《现代传播》2006年第1期。
《打造产业链 做强电视内容产业》(合作),《电视研究》2006年第2期。
《2004中国电视研究述评》(合作),《电视研究》2005年第2期。
《诗词翰墨电视情》(合作),《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4期。
《电视剧的市场运作》,《当代电视》2004年第3期。
《2003:中国电视理论研究述评》(合作),《电视研究》2004年第2期。
《中国纪录片:巡逡于市场之门》,《电视研究》2003年第12期。
《2002年中国电视理论研究述评》(合作),《电视研究》2003年第3期

科研课题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网路视频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XW042),课题负责人。时间:2012-2014。
《爱滋患者媒介框架与社会距离感的实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YJC860017),课题负责人。时间:2011-2014
《中国网路视频传播产业发展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教师百人计画资助项目(SWJTU09BR248),课题负责人。时间:2009-2011。
《电视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07BXW015),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主研。时间:2007-2009。
《中国电视事业50年发展研究》,国家广电总局部级课题,主研。时间:2009-2012。
《认知、评价与选择——网路电视客群实证研究》,西南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起步项目(2007Q139),课题负责人。时间:2007-2008。

个人着述

《社会分层的媒介景观:电视新闻的阶层表征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
《电视传播核心价值论》,第一章《电视传播与社会核心价值》,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
《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理论与方法》,第四章《广播电视节目创优的基本经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广播电视节目评估概论》(副主编,全书初稿撰写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论:聚焦地方媒体》(副主编),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产业分析》,第五章《广播电视集团化》,第十三章《广播电视节目评优》,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纪录片概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十三章《纪录片创作的管理机制》、第十四章《建立纪录片的市场化机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主要论文

1. 《微博中的爱滋表征:一个文本挖掘的路径》,《中国传媒报告》,2015年第4期。
2. 《限盒:客厅收视争夺战》(合着),《网路传播》,2014年第9期。
3. 《网路视频进入三足鼎立时代》(合着),《网路传播》,2014年第5期。
4. 《社会分层的媒介镜像:基于表征视角的内容分析》,《中国传媒报告》,2013年第3期。
5. 《Netflix的成功之道》(合着),《网路传播》,2013年第7期。
6. 《论全球在地化语境下中国纪录片生产》(合着),《当代电影》,2012年第3期。
7. 《专业与通识 思想与实践——回溯我国早期媒介素养教育时的两个问题》(合着),《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月第3期。
8. 《建构论视阈中的新闻生产:框架层次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9. 《理念、题材与手法——十年来我国纪录片创作的三点审视》,《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10. 《认知、评价与使用——网路电视客群研究》,《2009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11. 《社会核心价值建构中电视的责任担当与现实境遇》(合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第5期。
12. 《网路电视的认知、评价与选择——一个结构方程的验证》,《中国电视》2010年第5期。
13. 《根源、功能与动力——传播心理视角下的明星崇拜现象》,《学术论坛》2009年第12期。
14. 《慈善·故事·竞赛——<志愿者真情耀中华>的创新》,《电视研究》2009年第10期。
15. 《成长优势与行业困局:网路电视实证调查研究》,《中国电视》2009年第8期。
16. 《盈利模式与着作权合作:P2P视频传播发展的突破口》,《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7期。
17. 《管理机制的创新:中国纪录片发展的转折点》,《电视研究》2008年第3期。
18. 《麦克卢汉技术哲学观评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19. 《电视批评的文化转向》,载《电视批评:理论·方法·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20. 《大众传媒编码製作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中国传媒报告》2006年第2期;
21. 《少儿节目应重视娱乐性》,《中国广播影视》,2006年11月下。
22. 《充分发挥东西部电视区域传播优势》(合着),《现代传播》2006年第1期。
23. 《打造产业链 做强电视内容产业》(合着),《电视研究》2006年第2期。
24. 《2004中国电视研究述评》(合着),2005年第2期。
25. 《诗词翰墨电视情》(合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4期。
26. 《电视剧的市场运作》,《当代电视》2004年第3期。
27. 《2003:中国电视理论研究述评》(合着),《电视研究》2004年第2期。
28. 《中国纪录片:巡逡于市场之门》,《电视研究》2003年第12期。
29. 《2002年中国电视理论研究述评》(合着),《电视研究》2003年第3期。

荣誉奖励

《权力的分光镜:电视新闻中的社会分层》获第二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着作奖。时间:2014年9月。
《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理论与方法》(合作),获第六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着作一等奖。时间:2009年10月。
《世纪伟人的巴蜀情缘》,获2005年度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期刊优稿评选通讯类二等奖。
《管理机制创新:中国纪录片发展的转折点》, 获2005年度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期刊优稿评选论文类二等奖。
《西部电视剧崛起的透视与前瞻》,获2003年度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期刊优稿评选论文类一等奖。
《2003 :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年度报告》(合作),获2004年第五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二等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