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志(中国艺术家)
蒋志,1971年生于湖南沅江,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居住和工作在深圳。主要作品有纪录片《食指》(1997),《空笼》(2002),《片刻》(2003)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蒋志
- 出生地:湖南沅江
- 出生日期:1971年
- 毕业院校:中国美术学院
- 代表作品:纪录片《食指》(1997)
简介
拍摄短片和纪录片,同时进行试验摄影和小说的创作。主要作品有:纪录片《食指》(1997),《空笼》(2002),《片刻》(2003);短片《一根老油条》 (2001),《木木在汉城》(2001);摄影《木木》(系列摄影)(1997--2003),《吸管人》(1997--2003);装置《安慰洞》;小说《情人玉女雪儿的专制》(1999),《铁皮人的秘密情节+关于身体》(2001)
在1999年参加“后感性——异形与妄想”展览后,蒋志成为同时代艺术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员。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跨媒介性,涵盖影像、绘画、摄影、装置、诗歌还有小说。
2000年获“中国当代艺术奖”。2002年《铁皮人的秘密情节+关于身体》入选中国小说家协会评审 “2001中国小说排行榜”。2003年《空笼》获香港“IFVA2002短片及录像节”Asian New Force 影评人大奖。
展览
2002/
蒋志:注定 展览现场

暂停/第四届,光洲双年展(韩国);
首届广州艺术三年展(广东美术馆);
建设中/亚洲艺术新世代(日本);
2003/
紧急地带/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义大利威尼斯军械库)。
“公共空间和个人眼睛”――来自中国的新视觉(德国汉堡)
第五系统/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第十届活动影像双年展(瑞士日内瓦)
2004/
21届世界範围录像艺术节(荷兰)
“在过去个未来之间”中国当代影像展(美国纽约摄影中心)
获奖
2010年改造历史(2000-2009年中国新艺术)学术大奖;
2002年香港国际电影短片节“亚洲新势力——评审会大奖”;
2000年中国当代艺术提名奖(CCAA)。
作 品-电影
《飞吧,飞吧》1997/5分钟
蒋志 看与知,或命运之爱 黑白高清录像,彩色高清录像,

《食指》 1999/Hi8/45分钟
《游戏之地》2000/DV
《一根老油条》2001/DV/15分钟
《木木在汉城》2001/Dv/ 6min
《空笼》2002/DV/25分钟30秒
《香香》
《请给我5毛钱,我知道拉登在哪里》 2002/DV/12min
《工人们》5分钟/DV/2003
作品

《片刻》(The Moments) 51min/DV/2000-2004
《肉100》 Flesh100 3分40秒 DV 2004
《艳》 Pink 5分50秒 DV 2004
《贺岁片》7分钟/DV/2004
《P.P》
蒋志的艺术剖析
人的各种行为基本上都要通过神经末梢的传导和控制而进行。其中感觉神经末梢接受外界和体内的刺激;运动神经末梢把神经冲动传布到肌肉和腺体组织上,使它们产生运动和各种腺素的分泌。从而让人可以做出各种表情和动作。神经冲动当然是指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大脑产生的信息和指令,它包含了各种人类的情绪和心理感受,因此它既具有生理的属性又与心理的层面紧密相关。它们的变化和感受会直接影响人的外在形状和表现,其生理上的外化结果就是恐惧暴躁,痛苦忧愁,轻佻狂放,喜悦快乐,麻木冷漠或者小心翼翼等各种喜怒哀乐的表情。而艺术家蒋志的作品就是通过对于各种虚构和真实的元素的并置与处理去探讨这种经由神经末梢的传导所导致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以及与这些变化相对应的社会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解读。蒋志的作品很难被归类,作为一个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的艺术家,蒋志善于在精心设计的背景中去演绎痛楚和伤害,在多愁善感的氛围里去捕捉和凸显真实的荒诞性。他最近的作品都涉及到生理上的感官神经与心理表情的社会性之间的关係的探讨。影像作品《颤抖》、《阿娇》和《娇羞》系列都是尝试通过记录似乎是纯粹简单的生理活动去揭露这些生理现象背后所指向的丰富的社会学语义。在摄影作品《娇羞》系列里数十位来自不同社会背景年轻女性的情态各异的娇羞表情在一种集体的呈现中製造出几乎是诡异的气氛,它放大了人们习惯和熟悉的现象,在一种强化的语境中赋予了这些表情新的意义和解读。
摄影作品《跳舞有时》、《万岁》和《撕裂有时》更是进一步的强调了神经末梢的感觉是如何作用于个体的感受的。心脏和生殖器在图像中被看似光线的纤维所穿透和拉伸,在受虐狂似的情境中某种心理和生理的欲望也似乎被挑逗和勾起,于是乎那黑暗中的一束光明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一种暴力和欲望的象徵。光明不再是正义和纯洁的,而是具有了邪恶和血腥的本质。架上油画作品《一束》的画面几乎由均匀深沉的黑暗所统治,黑暗的画面中央被一束耀目的白光贯穿,在聚光尽头的笼罩下一个小小的人偶漂浮在虚空里无所遁逃。而系列摄影作品《事情一旦发生就会变得虚幻》里的主要元素也是一束不知来自何处的光芒,对于人类来说光 因为有了光,一切的智慧才能生长,而在蒋志的作品里,光带来的是一种伤害,一种作用于人体神经末梢的冰冷的灼伤。
作品

因此可以这幺说,神经末梢是有着温度的,这种温度可能是温暖的,也可能是冰冻的。它直接作用于观者,而这种超出感官之上的心理学层面的温度在观看蒋志的作品时可以清晰地感受得到。蒋志的作品一贯拒绝社会反映论和历史决定论的痕迹,即使有批判的倾向,也是最终落实到个体的层次上,在一个具体的语境里去讨论,同时也注重艺术语言的审美特性。即将在曼谷唐人展出的蒋志个展所要呈现的就是一种来自神经末梢的温度,它本质上是一种对于人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