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蒋治英

蒋治英

蒋治英,号世堂,1905年6月出生,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蒋治英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
  • 出生日期:1905年6月
  • 逝世日期:1989年8月
  • :世堂
人物经历
蒋治英,号世堂,1905年6月出生,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人。世代务农,兄弟姐妹六人,八口之家仅有薄田四亩八分,虽父亲辛勤劳作仍收穫有限。幸母亲贤惠,持家有方,男耕女织,儿女均抚养长大。
蒋1911年在本村启蒙,1914年初进保合国小读书,1917年底毕业,后转至私塾补习语文、数学。1921年1月到新田县立高中第九班插班,次年7月考入新田甲种师範。1924年底毕业,回母校保合国小任教。1926年7月应共产党员蒋先云函邀,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其间加入国民党。
1929年6月毕业后,分配至武昌任国民党第二军九师五十团四连少尉排长,其后升任中尉连长、上尉副营长,1932年7月曾赴南京国民党中央军校炮科学习半年。蒋在部队带兵有方,作战勇敢,短距离射击百发百中。尤爱养马,对马术颇有研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时任第九师五十一团三营营长的蒋治英奉令参加淞沪会战,率全营官兵守卫上海大仓至福广镇一线,战斗中身负重伤。1938年7月任第九师二十五旅中校参谋,在守卫田家镇要塞的战斗中,与日寇鏖战七天,使日寇向武汉进攻的计画推迟。1939年1月任第九师二十七团中校副团长,次年1月转战崑仑关,阻止侵入南宁的日寇北进。是年5月日寇为稳固武汉占领区,威胁重庆,重兵进攻宜昌。时已升任团长的蒋治英率二十七团通过玉泉山、长坂坡,守卫梁山坡战略要地。蒋亲临前线督战,激战三昼夜,七进七出,稳定阵地,缓解了友军守卫宜昌的压力。1944年7月蒋任第九师上校参谋长,驻防滇西。
蒋治英
抗战胜利后,蒋继续驻防云南,1946年5月在弥渡任整编第九旅少将副旅长。1948年5月升任十五军六十四旅少将旅长,驻防南阳,10月调回第二军九师任少将师长。1949年7月第二军退入四川成都,至12月全国大部分已解放,成都危在旦夕。蒋决定率部起义,而二十兵团司令官兼军长陈克非举棋不定,蒋遂以探病为由巧妙说服陈克非。陈立即召开“七人秘密会议”,决定宣布脱离国民党,在四川郫县通电起义。
起义后,各级将领收到贺龙、胡耀邦的亲切接见,部队调往湖北天门整训,第九师整编为解放军第五十军一六七师。其后,蒋相继在中南军大直属三总队、南岳大队、南岳第二十二步校、中南军区政治部教导团、中南公安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4年1月复员回籍。1956年冬任新田县人民委员会委员,次年2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并当选为省政协委员。不久被错划为右派,降薪三级,1963年予以改正。“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受到冲击,被遣送回乡劳动。1979年得以平反,恢复工作,补发工资。蒋从所补工资中拿出3000多元,支援家乡的公益事业,扶助生产队和救济困难户、病灾户。恢复工作后历任桂阳县革委会副主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任内组织、撰写了50万字的文史资料。蒋还非常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先后撰写《从蒋介石的“行仁践义”谈起》《向台湾旧友说几句知心话》等50篇广播稿,被中央、前线、福建等人民广播电台播发33次。
蒋治英1989年8月病逝于桂阳,享年85岁。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