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蕉岭县
蕉岭一般指本词条
蕉岭县,旧称镇平县,梅州市下辖县,中央苏区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闽粤赣交界处,西与平远县相连,东南与梅州市梅县区接壤,北与福建省武平县、上杭县毗邻,205国道和天汕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全县总面积961.64平方公里,下辖蕉城、长潭、三圳、新铺、文福、广福、蓝坊、南磜8个镇,2018年末总人口23.74万人。县境四面环山,由北向南倾斜,其中有山地113.4万亩,耕地11.5万亩,河、湖水面及其他面积18.7万亩,是“全国绿化模範县”,也是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广东省文化先进县、体育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
蕉岭是客家民系聚居的地方,是广东的重点台乡之一,约有“三胞”56万人,其中祖籍在蕉岭的台胞46万人。先后涌现出宋代梅州第一位进士蓝奎,晚清抗日保台志士、诗人、教育家丘逢甲,以及罗福星、林修明、谢晋元、丘成桐、丘应楠等杰出人物。
2017年蕉岭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3846亿元,同比增长7.5%,居梅州市第1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蕉岭县
- 外文名称:JiaoLing County
- 别名:蕉阳、桂岭
- 行政区类别:市辖县
-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省梅州市
- 下辖地区:蕉城镇、广福镇、文福镇等8个镇
- 政府驻地:蕉城镇府前路1号
- 电话区号:0753
- 邮政区码:514100
-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北部
- 面积:961.64平方公里
- 人口:23.74万人(2018年)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长潭水库、镇山公园、镇平八景、丘逢甲故居、谢晋元纪念馆等
- 车牌代码:粤M
- 行政区划代码:441427
- 地区生产总值:79.3846亿元(2017年)
历史沿革
蕉岭县旧称镇平县。
春秋战国时属“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发兵平南越,设南海郡,蕉岭地属南海郡龙川县。汉高后吕雉五年(前183年),分龙川县为龙川、揭阳两县,蕉岭地属揭阳县。
三国吴(222-280年),蕉岭地属东官郡,仍属揭阳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改东官郡为义安郡,仍属揭阳县。
东晋鹹和六年(331年),蕉岭地属义安郡之海阳县。
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分海阳县为海阳、程乡两县,蕉岭地属程乡县。
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设潮州,以程乡、海阳、潮阳属之。
五代南汉乾和三年(945年),置敬州,领程乡县。
宋太祖开宝四年(970年),改敬州为梅州,蕉岭地属梅州。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梅州为梅州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废梅州路,复称程乡县,隶属潮州府。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0年),析程乡之义化、长田、石窟、石正等都,兴宁割大信-里, 附义田都,合设平远县,隶潮州。蕉岭之置城地址古怀仁及其最富庶之石窟河平原,均属平远县地。
明崇祯六年(1633年),蕉岭县乡贤赖其肖上书明朝当局,请置镇平县。两广总督熊文灿採纳呈文,作《建城疏》,奏準析平远之石窟都和程乡之松源、龟浆二都,设定镇平县, 隶属潮州。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程乡为嘉应州,领平远、镇平、兴宁、长乐四县,一州领四县之嘉应五属始告产生。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吏奏申嘉应州为嘉应府。十七年(1812年),仍改为州,是为嘉应州镇平县。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嘉应州,镇平县隶属广东省直辖。
民国三年(1914年)因河南省已先有“镇平县”,广东之镇平县易名为蕉岭县。
1949年5月14日,蕉岭县解放。6月,蕉岭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隶属兴梅专区。
1952年,撤销兴梅专区,蕉岭县隶属粤东行政公署。
1952年8月,蕉岭与平远合县,称蕉平县。
1954年3月,蕉平分县,仍称蕉岭县。1956年2月,成立汕头专署,撤销粤东行署。蕉岭县改隶属汕头专区。
1958年12月,蕉岭与梅县合併,称梅县。
1961年3月,蕉梅分县,恢复蕉岭县建置。
1965年7月1日,梅县专区从汕头专区分出,成立梅县地区,蕉岭县隶属于梅县地区。
1988年春,撤销梅县地区,成立梅州市,蕉岭县隶属梅州市管辖。
行政区划
2000年,蕉岭县辖12个镇:蕉城镇、兴福镇、新铺镇、高思镇、长潭镇、三圳镇、文福镇、广福镇、徐溪镇、蓝坊镇、南礤镇、北礤镇。
蕉岭县

2002年,蕉岭县辖12个镇(蕉城、广福、文福、新铺、三圳、北礤、南礤、蓝坊、高思、兴福、徐溪、长潭),97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
截至2003年5月16日,蕉岭县辖10个镇(兴福、长潭、蓝坊、南礤、北礤、蕉城、广福、三圳、文福、新铺),共有9个居委会、97个村委会,1514个村民小组。面积975.1平方公里,人口22.53万。
2004年10月,蕉岭县撤销2个镇:兴福镇河东片的东山、湖谷、龙安、叟乐、高畲5个村委会併入蕉城镇,兴福镇河西片的堑垣、浒竹、上村、神岗4个村委会併入长潭镇;北礤镇併入南礤镇。
截至2018年12月,蕉岭县辖8个镇(蕉城镇、广福镇、文福镇、新铺镇、三圳镇、南礤镇、蓝坊镇、长潭镇)、97个村和10个居委会。政府驻地蕉城镇府前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蕉岭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边陲,韩江上游,地跨东经116°01′~22′,北纬24°25′~53′之间。西界梅州市平远县,东南与梅州市梅县区接壤,北与福建省武平县、上杭县相连。蕉岭县总面积961.64平方公里。
梅州市蕉岭县
地势地貌
蕉岭四面环山,山地、丘陵广布,丘谷相间,地势起伏较大。全县地势由北向南倾斜。石窟河由北向南纵贯,两岸形成狭长盆地——石窟河河谷盆地。全县低山、高丘多,平原面积较少。山地、丘陵、坡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河谷、平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0%。
气候
蕉岭县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部为中亚热带气候区南缘,南部为南亚热带气候区。四季气候明显夏长冬短,夏涝冬旱,春、秋气温多变,均有不同灾害天气出现。
水文
蕉岭县属韩江流域梅江水系,境内主要有石窟河、隆文河、松源河等三大水系及其10条重要支流,其中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条,分别是石窟河、柚树河、高陂河,其余均为小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蕉岭县矿产资源品种多样。由国家出资,经上级地勘部门对蕉岭县进行地质区域普查,查明蕉岭县有金属矿铁、锰、钒、钛、铜、铅、锌、钴、钨、锡、锃、锑、金、银、铋、钹、稀土等17种。
蕉岭县内有非金属矿石灰石、煤炭、粘土、黄土、稀土、陶瓷土、高岭土、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石、辉绿岩、建筑用砂、地下水等。此外,南磜步上、皇佑林场入口处有少量钾长石,但由于储量小,没有销路而停采。
林业资源
蕉岭是广东省林业生态最好的县之一,全县活立木总蓄积709.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4%,居广东省第六位;是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範县和全省三个南岭生态区生态发展试点县之一。
人口
2017年末,蕉岭县常住人口21.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30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3.48%。年末户籍人口23.74万人,比上年增加307人,增长0.13%。全年出生人口3500人,出生率14.75‰;死亡人口2551人,死亡率10.75‰;自然增长人口949人,自然增长率4.0‰。
2018年末,蕉岭县常住人口21.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53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4.52%,比上年末提高1.04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23.35万人,比上年减少3839人,下降1.6%。全年出生人口2855人,出生率12.13‰;死亡人口1497人,死亡率6.36‰;自然增长人口1358人,自然增长率5.77‰。
经济
综合
2017年蕉岭县实现生产总值793846万元,同比增长7.5%,居全市第1位,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912万元,同比增长3.9%,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27628万元,同比增长6.7%,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长5.9%,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40306万元,增长9.0%,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其中财政八项支出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县内生产总值37614元,增长7.1%。
园区名称 | 总面积 | 备注 |
广东梅州蕉华工业园区 | 26.04平方公里 | 2006年确立为省级开发区 |
广州南沙(蕉岭)产业转移工业园 | 10平方公里 | / |
第一产业
2017年蕉岭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10149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种植业产值106259万元,比上年增长4.0%;林业产值35098万元,增长8.4%;牧业产值57105万元,增长0.2%;渔业产值6709万元,增长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979万元,增长7.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3.38万亩,比上年增长2.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长0.6%;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29万亩,增长2.9%;其他作物种植面积11.35万亩,增长5.8%。全年粮食总产量65206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稻穀59905吨,比上年下降0.2% ;菸叶总产量1375吨, 比上年下降1.4%;茶叶总产量2048吨,比上年增长2.6%;花生总产量3912吨,比上年增长22.1%;水果总产量45775吨,比上年增长2.6%;蔬菜总产量123337吨,比上年增长6.6%;果用瓜总产量3674吨,比上年增长6.3%。全年肉类总产量21444吨,比上年下降2.6%,其中:猪肉产量为17800吨,比上年下降1.5%;当年猪出栏228758头,比上年少6929头,下降2.9%;牛出栏3110头,比上年下降46%;羊出栏12713只,比上年下降9.6%。牛存栏5338头,比上年下降35%;羊存栏5869只,比上年下降12.6%。全年渔业水产品产量7681吨,比上年增长6.4%。
皇佑笔自然保护区

第二产业
2017年蕉岭县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96562万元,比上年增长5.9%。在工业增加值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6964万元,同比增长5.2%;其中国有企业下降51.6%,民营企业增长13.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7.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6.4%,重工业下降1.7%。
蕉岭县工业

2017年,蕉岭县具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比2012年净新增12家;2017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69亿元,比2012年多6.1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34%,比全市高5.21个百分点;2017年蕉岭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6.2%,比2012年提高2.1个百分点;2017年,蕉岭县规模以上新型建材产业11家,占蕉岭县的31.4%,实现产值40.7亿元,占蕉岭县规上工业企业产值75.85%。
行业分类 | 2017年总产值(万元) | 2016年总产值 (万元) | 2017年增加值 (万元) | 2016年增加值 (万元) | 增加值 同比增长 | 占蕉岭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水泥製造 | 358911 | 271055 | 65091 | 57464 | 15.30% | 51.3% |
电力生产和供应业 | 42793 | 73702 | 15574 | 24316 | -38.6% | 21.4% |
其他建筑材料製造 | 55257 | 52872 | 14792 | 13218 | 17.8% | 11.7% |
家具製造业 | 19979 | 18403 | 5367 | 5295 | 7.2% | 4.2% |
造纸和纸製品业 | 23852 | 14308 | 4646 | 3074 | 51.1 | 3.7% |
专用设备和其它电子设备製造业 | 15794 | 17516 | 4033 | 4404 | 6.1% | 3.2% |
第三产业
2017年,蕉岭县第三产业增加值440306万元,增长9.0%,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蕉岭县接待国内外游客42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17.7万人次,增长12.2%。全年旅游总收入331835.53万元,比上年增长13.04%。
2017年末,蕉岭县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1家,市价总值126.3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4.46%。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30亿元,增长100%。年末,证券营业部1家,股东账户数22862个,增长21.01%,全年股票交易额累计230.52亿元,下降4.47%。
2017年末,蕉岭县共有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其中,2017年新增2家。
交通运输
205国道、天汕高速公路、梅河高速公路贯穿蕉岭县境内。
至2017年底,蕉岭县已投入42辆新能源公车,开通17条城乡公交线路,实现8个镇全覆盖,蕉岭县97个行政村中有92个行政村开通了公交线路,覆盖率达95%。蕉岭成为广东省率先落实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县(市、区)。
政治
县委书记:陈伟明
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彩波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尧生
县政协主席:钟梅芬
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曾文渊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1997年底,蕉岭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实施素质教育实验县之一。蕉岭县被确立为国家级立项的课题3项,省级3项,市级8项,县级99项。2002年有四项教学科研课题获市第二届普教科研成果奖励,五项科研课题被市普教科研“十五”规划立项。
蕉岭书院

2012年,蕉岭县有电大进校联校1所,普通中学19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职业高中1所,国小81所,幼稚园94所;在校学生36044多人,教师2566多人;有省-级学校1间,市-级学校5间。国小儿童入学率为100%;国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为99.75%。形成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四大体系”教育。
2017年蕉岭县有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3所,在校学生8695人,增长0.7%;职业中学1间,在校学生874人;完全国小17间,在校学生人数13376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96%。2017年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升学率100%;国中学生升学率98.3%;高中学生升学率92.3%。考入大专以上的人数1256人,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607人。
中学:蕉岭中学、蕉岭县实验中学、蕉岭县田家炳实验中学、蕉岭县华侨中学、蕉岭县晋元中学、蕉岭县逢甲中学、蕉岭县广福中学、蕉岭县城镇中学、蕉岭县侨兴中学、蕉岭县镇平中学、蕉岭县同福中学、蕉岭县北磜中学等(详见:梅州市中学名录)
职校:蕉岭县职业技术学校
国小:蕉岭县实验国小、蕉华田家炳国小
科技事业
2017年末,蕉岭县高技术产业企业6家,实现产值54938万元。蕉岭县获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2项。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91件,增长133.3%。其中:发明16件,增长433.3%;实用新型42件,增长100%;外观设计33件,增长120%。专利授权量37件,下降17.8%。其中:发明0件,下降100%;实用新型20件,下降23.1%;外观设计17件,与2016年持平。
2017年末,蕉岭县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614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2352人。
文化事业
2017年末,黄桂清图书馆有藏书22.2万册,法刚博物馆馆藏物品8531件。文化“三下乡”活动中,2017年共组织送戏下乡20场,送电影下乡1164场,送书下乡31000册,受教育人数达83.2万人次。蕉岭县有300瓦立体声调频广播电台1座,有线电视在用用户2.39万户,城乡入户率95%,电视覆盖率98.3%。主要场馆有:龙门广场、蕉岭奥园广场、蕉岭博物馆、蕉岭县文化馆、蕉岭县图书馆、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等。
医疗卫生
2017年末,蕉岭县共有各种卫生机构163个,床位797张,平均每万人拥有病床33.57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有1101人,其中执业医师341人、助理执业医师119人、注册护士403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37人,平均每万人全科医生数6人。
主要医院有:蕉岭县人民医院、蕉岭县中医医院、蕉岭县妇幼保健计画生育服务中心、蕉岭县慢性病防治站、梅州市蕉华管理区医院等。
体育事业
2017年蕉岭县共有各类体育场、馆2个,其中标準运动场1个;共召开了各大中型运动会2场,参加人数2000人。蕉岭县体育健儿在省、市运动会中获得了36块奖牌,其中金牌16块、银牌11、铜牌9块。主要场馆有:蕉岭体育中心、蕉岭(南沙)体育馆等
历史文化
文物
1980年,在文福镇高塘出土随葬文物有西周无耳陶罐1个,器身扁圆形,高90厘米,口径11厘米,陶质粗糙,略呈淡黄色。另有质地近似的小陶壶1个。同年,还在蕉城体育场附近出土东周青铜剑1把,剑长57.5厘米,最宽处4.3厘米,有短柄。
1982年7月,县组织文物普查小组进行文物普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县规模最大、範围最广的一次文物普查。成员有县文化局、文化馆、图书馆、纪念丘逢甲活动筹备小组等单位干部以及各乡镇文化专乾30多人。文物普查小组印发《文物普查宣传资料》,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同时派出5位成员在文福镇开展试点工作,收集丘逢甲遗物一批。
1983年3月至1984年6月,县文物普查小组普查13个乡镇场共105个文物点,初步查清及徵集各类文物500多件,拍摄文物照片300多幅,拓片20多幅,整理文字资料10多万字,基本上查清全县文物分布概况,绘製文物分布图。期间,共查出古遗址8处、古建筑18座、古塔12座、名胜古蹟23处、石碑刻16件、古牌坊3座、古墓葬4座、名人故居7处、纪念建筑13处、革命遗址12处,收集的馆藏文物有出土文物170多件、古字画90多件、古钱币1万多枚,还有有关丘逢甲的文物140多件。
1993年9月,在蕉城镇东山村附近,村民盖房挖基出土有唐代陶碗1只、陶钵1只、四耳陶罐1只。
语言
溯本寻源,客家话历史长远,保留有较多的古汉语音义。客家人在转徙中,不断吸 收外来语言优点,加以创造、丰富,形成了有自己特点、在汉语中自成一袼的方言体系。蕉岭话属于客家方言,是以梅县音为代表的语系範围。蕉岭话与梅县话基本相同,但有差异。在腔调方面,蕉岭话主要以石窟河沿岸的蕉城腔为代表。因地理位和其他环境不 同,县内各地腔调亦有差异;差异较大者有广福腔,接近福建武平的岩前话; 南、北磜 腔接近福建中都、象洞和梅县松源话。各有其特色。
风景名胜
蕉岭县名胜古蹟甚多,古有镇平八景(金城雄狮、玉闸穿流、桃源春色、花皓晴岚、仙桥飞渡、长潭夜月、文峰插汉等八景),今有长潭揽胜(长潭旅游度假区,含闽粤赣释迦文化中心、长潭绿园、逸士山庄、澳洲山庄等景点)、龙潭飞瀑、源碧水、土楼古韵(石寨土楼)、镇山荟萃(镇山国家森林公园)、逢甲故居(丘逢甲故居)、皇佑奇观(皇佑笔自然保护区)、世纪花园等“新八景”。此外,还有蕉岭县台湾度假村、罗福星故居、谢晋元故居、谢晋元纪念馆、石寨古村、九岭村旅游区、南磜竹海、兴化寺、白马村上合花海、明月古道、汉光超顺现代农业园、蕉岭县红色文化历史长廊、蕉岭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景点。
2018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474.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69.54万人次,增长12.4%。全年旅游总收入378465万元,比上年增长14.05%。
长潭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西北部,西邻平远县,北靠福建省武平县下坝乡,南以长潭水库大坝为界。2004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585.7公顷。
长潭自然保护区

丘逢甲故居坐落在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今逢甲村)。建于清光绪22年(1896年),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共有房屋55间。为沙灰瓦木结构,是典型的两堂四横一围客家围龙屋。2000年被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首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三圳淮山:三圳淮山外观呈黄褐色圆柱状,密生细鬚根,颁断后,断口呈乳白色,粘稠汁液多。烹煮时具有久煮不散的特点,煮熟后口感为酥、糯。

蕉岭冬笋:蕉岭冬笋笋壳呈淡黄色,笋肉白色或乳白色,笋体饱满,壳薄肉厚,外形呈马蹄状,有沉实感。笋香味浓郁,笋肉口感细腻爽脆,清甜鲜美。2018年3月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蕉岭冬笋”实施地理标誌产品保护。2018年3月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三圳淮山”实施地理标誌产品保护。

桂岭蜂蜜:桂岭蜂蜜是-种天然保健品,富含葡萄糖、蛋白质、果糖、有机酸、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桂岭蜂蜜”实施地理标誌产品保护。

蕉岭绿茶:蕉岭绿茶外型细秀,色泽润绿,紧直匀齐,素以香甘醇滑着称,具有助消化、除脂减肥、提神解渴、消除疲劳的作用。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蕉岭绿茶”实施地理标誌产品保护。
着名人物
宋代 | 蓝奎、丘创兆 | |
明代 | 林丹九、赖其肖 | |
清代 | 黄观清、黄香铁、徐庆超、钟孟鸿 | |
近代 | 丘逢甲、罗福星、林修明、黄开甲、黄振球;民国将军有谢晋元、黄涛、黄延桢、林伯森、张其中、刘栋材、曾潜英、涂思宗、曾粤汉、曾匪石、徐白光、钟介民、丘琮、曾则生、林君勣、林岳生、曾繁凯、丘成清、钟迺彤、陈孝强、林为周、钟永桢、涂宽、曾颖、曾坚忍、钟岱、丘清英、涂澄清、林荫根、谢懋权、徐燕谋、曾璧中、肖公剑等 | |
现代 | 曾鑒修、丘镇英、丘成桐、丘成栋、丘应楠、吴清平、邓家栋、林海音、钟庆发、吴宏聪、李萍、汤锡林、杨思琦、吴嘉星、钟启权、汤维英、刘水、钟烈华、徐永寿 |
参考资料来源:
荣誉称号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全面小康生态文明县、全国文明县城、中国金融生态县、全国文化先进单位、中国生态文明县、中国宜居宜业典範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範县、全国绿化模範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计画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县、南岭生态区生态发展试点县、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广东省教育强县等。
2019年03月,被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