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萧恢

萧恢

萧恢(476年-526年10月4日),字弘达。南兰陵郡(治今江苏省常州市西北)人。南梁宗室名臣,南齐丹阳尹萧顺之(梁太祖)第九子,梁武帝萧衍异母弟。

萧恢自幼聪颖,七岁时便通晓《孝经》、《论语》之义,涉猎史籍,轻财好施。南齐东昏侯时累官北中郎将外兵参军、前军将军主簿,其异母兄萧懿被杀时,萧恢随宗族藏匿于建康里巷。萧衍举兵南下建康,萧恢率先归顺,被授为辅国将军,驻破岗,以弹压三吴。南梁建立后,升任侍中、前将军,封鄱阳郡王。自天监二年(503年)起,五次出镇南徐、郢、荆、益四州,两任荆州刺史,又在朝中任护军将军、宗正卿、领军将军等职。他抚治州郡,除害兴利,颇着声绩。官至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

普通七年(526年),萧恢去世,年五十一。获赠侍中、司徒,谥号“忠烈”。

基本介绍

  • 本名:萧恢
  • 别称:鄱阳忠烈王
  • 字号:字弘达
  • 所处时代:南北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时间:476年
  • 去世时间:526年10月4日
  • 主要成就:历督四州,除害兴利
  • 籍贯:南兰陵郡
  • 官职:荆州刺史、骠骑大将军等
  • 爵位:鄱阳郡王
  • 追赠:侍中、司徒
  • 谥号:忠烈

人物生平

少年隽才

萧恢自幼聪颖过人,七岁时,便能通晓《孝经》、《论语》的大义,解说疑惑没有遗漏。他成年后,仪表不凡,涉猎众多史籍。
南齐隆昌元年(494年),掌权的西昌侯萧鸾(即齐明帝)鑒于内外局势动荡,便向大臣萧懿(萧恢的异母兄长)询问他的几个弟弟中是否有可以被委以心腹之任的人选,萧懿举荐萧恢,萧鸾于是任命萧恢为宁远将军,率领一百名甲士保卫东府(丞相、扬州刺史的治所,萧鸾的府邸),又授他为骠骑将军法曹行参军。
建武元年(494年),萧鸾称帝,立次子萧宝卷为太子,萧恢则被授为太子舍人。他累官至北中郎将外兵参军、前军将军主簿等职。

启封鄱阳

永元二年(500年)十月,萧恢的异母兄、尚书令萧懿为东昏侯萧宝卷赐死。萧恢等逃匿于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里巷中,得以保全性命。
永元三年(501年),萧恢的异母兄萧衍(即梁武帝)所率领的西台义军进攻位于建康西南的新林时,萧恢与异母兄萧秀等宗戚率先奉迎,被任命为辅国将军。当时,三吴(会稽郡吴郡吴兴郡)地区动荡不安,萧衍特令萧恢领兵屯驻破岗(连线建康与三吴的重要水道)。建康城被攻克后,萧恢返回,改任冠军将军、右卫将军等职。
天监元年(502年)四月,萧衍称帝,建立南梁,萧恢被任命为侍中、前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受封鄱阳郡王,食邑二千户。

扬声内外

天监二年(503年)正月,萧恢出任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南徐州刺史。
天监四年(505年)正月,萧恢被改授为都督郢、司二州诸军事、后将军、郢州刺史,仍兼领使持节。西台义军最初起事时,郢州城内有许多人因疾疫病亡,来不及安葬。待到萧恢就任后,即刻下令将这些尸体掩埋。他又派遣四位使者巡行郢州各地,使得州内大治。
天监七年(508年),萧恢进号云麾将军,加督霍州诸军事。同年八月,又进号平西将军。
天监十年(511年)正月,萧恢回到建康,被改授为侍中、护军将军、石头戍军事,兼领宗正卿。
天监十一年(512年)十二月,萧恢再次外出,任使持节、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并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获赐鼓吹一部。
天监十三年(514年)正月,改任散骑常侍、镇西将军、益州刺史,并都督益、宁、南、北秦、沙七州诸军事,仍兼领使持节。当时,成都距离新城有五百里,路上行人往来,全都订用私马,百姓视之为祸害,历任刺史都无法改正。萧恢就职后,下令购置一千匹马,交付需要付征订的人家,供其骑乘,待到有用时再依次徵发,百姓因此得利。
天监十四年(515年),北魏益州葭萌县民任令宗趁人心不满之际,起兵攻杀晋寿郡太守,举城向南梁投降,各族百姓纷纷回响。萧恢命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张齐率军三万接应任令宗等部。张齐连战魏军,大破魏将元景隆,攻克十余城,进围武兴郡,益州全境都有回响梁军者。随后,北魏朝廷派前益州刺史傅竖眼北上驰援,张齐与之拒战,连连败退。至天监十五年(516年)七月,张齐遭遇大败,梁军各部撤回,东益州全境重新被北魏占领。
天监十七年(518年)六月,萧恢被征入朝,拜侍中、安前将军、领军将军。
天监十八年(519年)正月,萧恢第二次出镇荆州,任使持节、散骑常侍、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并都督荆、湘、雍、梁、益、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
普通五年(524年)正月,萧恢进号骠骑大将军。

薨逝州镇

普通七年九月十三日(526年10月4日),萧恢在荆州州府逝世,享年五十一岁。萧衍下诏追赠其为侍中、司徒,谥号“忠烈”。又赐班剑二十人,派中书舍人刘显监护丧事。

主要成就

弹压三吴:雍州刺史萧衍(即梁武帝)起兵反对东昏侯萧宝卷统治时,萧恢于新林率先归附,并屯驻破岗(连线建康与三吴的重要水道),以弹压三吴(会稽郡吴郡吴兴郡)地区,稳定局势。
抚治四州:南梁建立后,萧恢两次兼领石头戍军事,负责京畿(石头城)防卫。自天监二年(503年)起,萧恢五次出镇地方,历任南徐州、郢州、荆州、益州刺史。在郢州时,安葬战乱中死者的遗体,并派使者巡行治下郡县,使州内大治;在益州时,力革民弊,减轻百姓负担。

人物评价

萧衍:风度开朗,器情凝质。爰在弱岁,美誉克宣,洎于从政,嘉猷载缉。(《赠謚鄱阳王恢诏》
姚思廉:高祖远遵前轨,藩屏懿亲。至于安成、南平,鄱阳、始兴,俱以名迹着,盖亦汉之间、平矣。(梁书
李延寿:梁武远遵前轨,蕃屏懿亲,至于戚枝,鹹被任遇……安成、南平、鄱阳、始兴俱以名迹着美,盖亦有梁之间、平也。(南史

轶事典故

孝感上天

萧恢镇守益州时,生母费太妃仍住在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费太妃后来在建康患病,远处益州的萧恢一时并没有得到讯息。一天晚上,萧恢突然梦到他回建康侍候生病的母亲。醒来后,萧恢忧愁惶恐,为之寝食难安。不久后,建康方面的信使抵达,竟说太妃的病已然痊癒。后来,费太妃又患上目疾,长期失明,有一位从北方来的道人慧龙得到治癒眼睛的方法,被萧恢请来治病。慧龙到后,空中突然出现一位圣僧,待慧龙下针后,太妃豁然开朗,双眼又能看东西。众人都认为这是萧恢的真诚感动上天,才有这个结果。

轻财好施

萧恢为人豁达宽厚,轻财好施。他历任南徐、荆、郢、益四州刺史,所得的俸禄,随后就散发。

识见过人

在荆州时,萧恢曾经从容问幕宾:“中山王(刘胜)喜欢饮酒,赵王(刘彭祖)喜欢做官,二者哪个更有害处?”众人还未回答,他便回头对长史萧琛说:“汉代的王侯,不过是国家的藩屏,理政亲民,自有专人管理。中山王听乐,可以任其性情行事;彭祖代管政务,近于侵犯职责。如今的王侯,不用守卫藩国,应当辅佐天子管理百姓,大概能分清这些优异吧!”举坐宾客都赞同其言论,深感佩服。
萧恢的子孙萧恢的子孙

亲属成员

辈分关係姓名简介
家世
父亲
萧顺之
南齐时官至丹阳尹。南梁建立后,追加庙号为太祖,谥号为文皇帝。
母亲
费氏
南梁时被封为太妃。
平辈
异母兄
萧懿
南齐末年重臣,为东昏侯萧宝卷所害。南梁建立后,累赠丞相、长沙郡王,谥号“宣武”。
萧敷
早逝。南梁时追封永阳郡王,谥号“昭”。
萧衍
南梁开国君主,在位四十八年。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
萧畅
早逝。南梁时追封衡阳郡王,谥号“宣”。
萧融
为东昏侯萧宝卷所害。南梁时追封桂阳郡王,谥号“简”。
萧宏
官至侍中、太尉,封临川郡王。死后获赠侍中、大将军、扬州牧、假黄钺,谥号“靖惠”。
异母弟
萧秀
官至镇北将军、雍州刺史,封安成郡王。死后获赠侍中、司空,谥号“康”。
萧伟
官至中书令、大司马,封南平郡王。死后获赠侍中、太宰,谥号“元襄”。
萧憺
官至领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始兴郡王。死后获赠侍中、司徒、骠骑将军,谥号“元襄”。
姐妹
萧令嫕
即义兴昭长公主,嫁司徒左长史王琳。
萧氏
即新安穆公主,嫁给事黄门侍郎王茂璋。
萧氏
即余姚公主。
子辈
儿子
萧范
袭封鄱阳郡王,官至征北将军。
萧退
封湘潭侯。
萧恬
封南安侯。
萧永
封观宁侯。
萧谘
官至卫尉卿,封武林侯。“侯景之乱”时遇害。
萧修
官至太保,封宜丰侯。
萧泰
官至谯州刺史,封丰城侯。
女儿
萧氏
嫁南朝文学家王褒。
本表关于萧恢诸兄弟的说法主要参照《梁书·太祖五王传》所载“太祖十男”、“(萧恢)太祖第九子也” 。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记载

《梁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六》
《南史·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后世纪念

主词条:萧恢墓
萧恢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于1988年宣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前现存石辟邪两只,均为雄兽,东辟邪原来从头至尾,纵断为两块,缝宽0.14米,四足及尾部均断。1955年11月修复,两辟邪造型相似,昂首张口,长舌垂胸,胸部凸出,头有鬃毛,东辟邪翼饰六翎,西辟邪翼饰五翎,胸部饰勾云纹,一腿前迈,长尾垂地,体态肥硕健壮。
关于该墓(石刻)墓主是否为萧恢,学界也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此墓属于梁始兴嗣王萧亮,而非萧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