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萧县初级中学

萧县初级中学

萧县初级中学

1942年,安徽省萧县中学始建。1944年,萧县中学与永城中学合併,在萧县张庄寨创办了建设中学。1945年,学校迁至永城县丁集。1946年,建设中学发展到1000余师生的规模,这所和陕甘宁边区陕北公学一样的革命化学校,为革命根据地和新中国培养了方方面面的建设人才。1948年,安徽省萧县中学校址定于萧县城南梅村, 故有梅村中学之称。1953年,萧县中学被确定为江苏省九所省属重点中学之一。1997年,萧县实验初级中学成立。2004年,萧县鹏程中学成立。2016年,萧县新实验初级中学成立。

2017年7月31日,萧县中学国中部、龙城镇梅村国中、萧城一中国中部、萧城二中、萧县新实验国中、阳光国中、鹏程中学国中部合併组建萧县初级中学。分设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校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萧县初级中学
  • 英文名:Xiaoxian junior high school 
  • 简称:萧县国中
  • 创办时间:1942年
  • 所属地区:安徽省萧县
  • 类别:公立学校

历史沿革

1942年,安徽省萧县中学始始建。
1944年萧县中学与永城中学合併,在萧县张庄寨创办了建设中学。
1945年,学校迁至永城县丁集。
1946年,建设中学发展到1000余师生的规模,这所和陕甘宁边区陕北公学一样的革命化学校,为革命根据地和新中国培养了方方面面的建设人才。
1948年,安徽省萧县中学校址定于萧县城南梅村, 故有梅村中学之称。
1953年,萧县中学被确定为江苏省九所省属重点中学之一。
1955年因区划原因,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中学。
1997年,萧县实验初级中学成立。
2004年,萧县鹏程中学成立。
2016年,萧县新实验初级中学成立。
2000年4月,省教育厅正式批准萧县中学为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2017年7月31日,萧县中学国中部、龙城镇梅村国中、萧城一中国中部、萧城二中、萧县新实验国中、阳光国中、鹏程中学国中部合併组建萧县初级中学。分设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校区。
2017年8月中下旬,县政府与转制学校签订协定,并萧县初级中学各校区挂牌,确保9月1日正常开学。

地理位置

截至2017年9月,萧县初级中学集团校共分设城南、城北、城东、城西4个校区。
校名详细
萧县初级中学(城南校区)
萧县中学国中部、龙城镇梅村国中
萧县初级中学(城西校区
萧城一中国中部、萧城二中
萧县初级中学(城北校区)
新实验国中、阳光国中
萧县初级中学(城东校区)
鹏程中学国中部
参考资料:

合併意义

2017年7月31日,为推进萧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安徽省委巡视组整改意见,结合该县实际,萧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城区部分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制定印发了《萧县城区部分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将实验国中(新实验国中、阳光国中)和鹏程中学(国中部)由民办转为公办。此项改革以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为遵循,通过将实验国中和鹏程中学(国中部)由民办转为公办,从体制上解决民办学校大规模、大班额,公、民办教育发展失衡等问题,杜绝超计画招生、有偿招生、乱收费、乱补课等违规行为,推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萧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成本较高,民转公后,将切实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同时,根据《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级中学评估实施方案》规定要求,将省示範萧县中学、萧城一中两所学校的高中部、国中部分离办学,推动高中教育加强管理,规範办学,真正发挥示範辐射作用,向优质示範高中发展。
这次改革后,城区部分学校重新建制,採取集团化办学模式,将城区改制国中整合为萧县初级中学集团校,变更法人登记,重新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方案中制定了“舆论宣传、清产核资、教师安置、学生管理、安全维稳”五项工作细则,确保改制工作有序推进,平稳过渡。为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改制学校校乾、教职工妥善安置,原则上以原学校为单元保持基本稳定。对两所民办学校教师,採取考试、考核合格后录用为在编教师或政府购买服务实行聘任制,两种方式安置。改制学校学生,在原校址原班级上课。新组建的4所学校,将积极融合公办和民办学校在管理上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学校依法依规管理制度,细化对教师和学生的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师生在新体制下安心工作、学习和生活。
该县针对民办学校大规模、大班额,公办、民办教育发展失衡,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成本高等问题,将2所民办国中转为公办,切实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对萧中和萧城2所学校实行初、高中分离重组,採取集团化办学模式,将城区改制国中整合为萧县初级中学集团校,分设城南、城北、城东、城西4个校区,新建法人治理结构。改制学校的学生,开学后在原校址原班级上课。对2所民转公办学校的教师,採取考试、考核合格后录用为在编教师,或政府购买服务聘任制两种方式安置。
同时,该县积极融合公办和民办学校在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完善学校依法依规管理制度,细化各项管理措施,确保改制重组工作有序推进。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