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勇彪,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并获理学学士;1986年获中科院发育所硕士学位;1989年获英国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和John Innes Institute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1990-1995年在John Innes和牛津大学 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1997年在John Innes Centre 的Sainsbury Laboratory任Research Scientist。1997年至今,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1999年任中科院发育所所长助理,2001年任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副所长,2004年3月任所长。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入选中科院百人计画,2002年被评为百人计画优秀入选者,2004年获第8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科院优秀导师奖。2001-2004年担任国家863计画基因操作主题专家组副组长,2004-2006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植物学科评审组组长。长期从事植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自交不亲和分子机理和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SCI论文40多篇,授权基因发明专利一项。薛勇彪
研究概述
薛勇彪老师实验室主要研究显花植物花粉识别的分子机制。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金鱼草
自交不亲和性是研究植物花粉识别的模式系统。在以茄科植物为代表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植物中,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位点-S-位点编码两类不同的基因分别控制花柱和花粉自交不亲和性的表达。花柱基因编码了一类核酸酶称为S-核酸酶,而花粉基因则编码一类新的F-box基因 (S-locus F-box, SLF),共同构成一个S-单倍型(S-Haplotype)控制自交不亲和性的表达。我们实验室以金鱼草为模式系统克隆了SLF家族的第一个成员-AhSLF-S2,并证明它控制了花粉自交不亲和性的表达,并且它编码的蛋白质通过形成一个SCF(Skp1/Cullin or CDC53/F-box)複合体与S- 核酸酶发生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证明泛素/26S蛋白小体介导的蛋白质降解途径特异性的参与了金鱼草的亲和反应。但是,这两类蛋白质如何相互作用产生特异性花粉识别的机理还不清楚。我们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利用分子遗传,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手段,研究这些蛋白质的作用机理以及S-位点的起源和进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