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薛彬

薛彬

薛彬

薛彬(1992年1月26日 - ),男,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是郭敬明主编杂誌《最小说》2010年新锐作者,于2010年1月以笔名南羽在《最小说》上首次发表文章并斩获当月金赏,2010年2月凭藉进步极快的新篇蝉联金赏宝座。文笔干练、洒脱、质朴、熟练而又精準,被杂誌编辑夸讚“仿佛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笛安”。被郭敬明称讚为“文字的宠儿”,于2010年签约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签约作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薛彬
  • 外文名:Brin.X
  • 别名:南羽、南爷、薛彬彬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山东省淄博市
  • 出生日期:1992年1月26日
  • 职业:作家,学生
  • 毕业院校: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
  • 代表作品:《不夏》《当晚》《云鹤》等
  • 身高:183cm
  • 星座:水瓶座

个人简介


薛彬
姓名:薛彬
英文:Brin.X
生日:1992年1月26日 (羊 / 水瓶)
性别:男
籍贯:山东淄博
公司: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原名: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薛彬
爱好:音乐、书、电影、摄影
偶像:林俊杰、孙燕姿
中学: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
大学: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大学退学复读后,2013年被南艺录取)
喜欢的卡通:哆啦A梦、皮卡丘
喜欢的电影类型:台湾青春电影

相关评语

《当晚》

2010年1月《最小说》杂誌对薛彬的作品《当晚》的点评:
似乎夸张的言情小说看得越多,我们对爱的感知就越模糊。华丽的辞藻和反覆冗长的描述,让我们对情感的捕捉也越来越迟钝。也许就因为如此,使得这篇《当晚》读上去是那幺的特别,夹杂在那些青翠的青春和粉红的哀怨之中,它像是一篇遥远而荒凉的雪原,触目苍凉。我们甚至很难分辨,到底是亲情故事本身具有不容抗拒的杀伤力,还是当我们看到《当晚》中那一幕“晚到无法追忆,晚到无从回忆”的画面时,就已经在这份沉重的爱的重压下,哽咽的丧失了去思考的力气。
《当晚》插图《当晚》插图
《当晚》作为一篇新人的作品,是令我们惊讶的,因为,一般敢使用这样大量白描和朴质的文字的,一定是类似笛安、落落那样成熟的作者,她们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敢玩儿这样的文字游戏。因为,剥离了华丽修饰之后的文章只有两个极端:要幺精準辛辣、返璞归真,直接有力让人痛彻心扉;要幺就是平白无味,毫无美感。
而南羽(即薛彬,编者按)作为一个新人,从文章一开始,就表现了他的大将之风,语言清新流畅,乾净自然,没有多余的修饰,但字字珠玑,全篇文章充满了动人的细节和丰满的情绪,而且最难得的是他没有犯所有新人都容易犯的错误:煽情过头。他在每一个打动人心的地方,都非常恰当地点到即止,没有多余拖沓的尾音。这样类似“留白”的手法,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这篇小说,是近期《最小说》投稿里最为出色的一篇。它成功的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仿佛未经修饰实则精心雕刻的故事,所以,新人作者南羽(即薛彬,编者按)能够压到众多成名已久的柯艾签约作者,夺得2010年《最小说》开篇第一篇金赏。我们为这样的新人感到骄傲。

《云鹤》

2010年2月《最小说》杂誌对薛彬的作品《云鹤》的点评:
当你在处处盛放着爆竹和烟花的节日里翻开这篇《云鹤》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情被牢牢地压制住了,它沿着一条清晰地时间顺序,从清明的清冷,到惊蛰的发作,挨过白露,战战兢兢的过了小暑,从一年一年的大雪中挣脱出来,最终还是扎进了冬至那刻骨铭心的苍凉中,动弹不得。
《云鹤》插图《云鹤》插图
这篇散文体小说延续了作者薛彬上一篇《当晚》的风格,清新自然,朴拙平实,每一个角色的性格、语言、举动都刻画得如此真实而完整。它无论是从题材、体裁、叙述和修辞上都达到了一种极度简洁的程度,没有辞藻的堆积,没有去大段大段设计哭天抢地的情节和翻天覆地的激烈冲突,没有任何繁複的修饰,你甚至看不到一个比喻的痕迹就已经认同了它:它成功地避免了一切情节和技巧上的旁枝杂叶,稳稳地把中心和感情挚在手中,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这一个家族的命运悲喜,就在这样平静的叙述中铺展蔓延;当文末那首诗出现在我们视线中时,一句“沿路雨含恨,回首风吹桑”,就瞬间把所有的矛盾、遗憾、悲喜烘托到了极致。
薛彬作为一个新人,可以在2010年的前两个月连续斩获代表当月最高水準的金赏,让柯艾四十余名签约作家目瞪口呆。而且,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只有17岁的小小年纪。如此熟练而精準的文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笛安。也只有如此熟练而底气十足的作家,才敢使用这种返璞归真、洗鍊白描的手法。繁複的修辞和华丽的文笔,可以掩盖许多小说叙事技巧上的不足,要抛弃这些,需要勇气,也需要绝对的自信和对文字的高度驾驭。
我们再一次将薛彬的《云鹤》作为二月的金赏,我想正是因为它还原了文字在人们心中本来的模样:至纯、至深,如烟鹤入云,只留雨翼漫天。

《少年》

2010年4月《最小说》杂誌对薛彬的作品《少年》的点评(节选):
薛彬这篇作品延续了他一贯淳厚精到的行文特徵,坚实的文章骨架、浓烈真实的情感血肉是的这篇文章在同龄人的文章中十分出色。故事的矛盾营造的扣人心弦,人物的命运也让人呼吸与共。
《少年》插图《少年》插图
但与之前的《云鹤》和同期的其他作品相比,这篇《少年》给我们的感受没有达到足够征服我们的程度。围绕主人公人格的塑造,情节略有缺白,在细节描写上和情感的捕捉上显得不够细緻,所以在整个故事结束之后,人物和情感的渲染离小说的预期有所差距。
出于我们对短篇小说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此篇屈居铜赏。

《不夏》

2012年3月28日出版的长篇小说《不夏》的编辑推荐:
这次薛彬带来的首部长篇小说《不夏》里三个少年,把理想当成了朝圣的光,然而成长的道路反而因为这道光而显得黯淡、漫长,最后跌跌撞撞、支离破碎的现实让这道光因为狂风乍起而消失。青春友谊让故事感人肺腑,为梦想奔跑让人深受启发,而现实却又如此抓狂,这些都在文中淋漓尽致地展开着。小说中颇显活泼的通感手法、温暖真挚的文字,又让读者在理想与成长的话题中摆脱了沉闷与凝重,作者游刃有余地驾驭着纯熟与洒脱,让久远的故事耐人寻味。
《不夏》讲述了三位少年高中毕业以后的三种不同生活走向,以及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各自内心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着梦想的过程。映射着在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却怀揣着“梦想”而不断反抗和挣扎的人们,在接近和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历尽的坎坷。回忆与现实时而重叠,时而分离。世事更迁,棹移人远,生活和命运将最初的梦想与最真的情意定格在主人公的回忆里,年少时肆无忌惮地膨胀、疯长的梦想,随着盛夏的远去结成仅存于记忆里的一道痂。

代表作

长篇小说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不夏》
2012年3月28日
《春眠》
2013年12月(预计)
2010年,年仅18岁的薛彬以南羽的笔名在《最小说》上初试锋芒,短篇小说《当晚》立即斩获当年的首枚金赏,次月他又凭藉进步极快的新作《云鹤》蝉联金赏宝座。这不仅让编辑们咂舌于一个年轻的新人作者的大将之风,更在当时引起了读者们的强烈关注和争议。他文笔的干练、质朴、纯熟而又洒脱的特质,曾被杂誌编辑称讚“仿佛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笛安”,被郭敬明称为“文字的宠儿”。
薛彬
而在猛然到来的荣耀与光环的笼罩下,他却突然销声匿迹,淡出读者视野长达两年。
2012年的开春之季,终于他也如同复甦的生机,带着潜心创作了一年的长篇处女作——《不夏》再次骄傲归来。
以年少轻狂的高中生涯为切入点,以三个少年的梦想和成长为线索,薛彬用沉稳的风格、精準的文笔、灵活的写作手法,记叙了他们逝去的曾经和未完成的将来。现实与梦想的碰撞和对决在文中淋漓尽致地显露,你将切实地感受到那个叫做“梦想”的东西活生生地卡在了喉咙。
“被我们杜撰过的梦想,夸张过的梦想,在睡梦里突然遗忘了的梦想,又或者是在明晃晃的太阳光下悄悄萌发的梦想,它们的外壳,早被我们镀上了一层金属,它们因此受到保护,也因此把我们推得更远。”
——薛彬《不夏》
年少 梦想 总归是人生无可迴避的软肋吧
2012年3月 最世文化 蜕变呈现

短篇小说

作品名称
发表刊登
评选名次
备 注
《全世界最温暖的地方》
2008年6月
第六届全国“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
初赛
《盛夏以北》
2008年6月
第六届全国“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
决赛
《当晚》
2010年1月《最小说》
第六名
金奖
《云鹤》
2010年2月《最小说》
第三名
金奖
《少年》
2010年4月《最小说》
第七名
铜奖
《地藏》
2011年
获取第二届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入围资格
入围
《第二届THE NEXT文学之新优秀入选作品集》《第二届THE NEXT文学之新优秀入选作品集》

书评

作品名称
评论图书
发表时间
刊登书目
其他备注
《你在我的记忆深处》
《西决》
2009年4月
《中山商报》
-
《无法抵御的伤痛》
《澜本嫁衣》
2009年4月
《恩施晚报》
-
《许你下个青春不老》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2010年6月
-
新浪读书书评首页
《你是我永恆的眷恋》
《东霓》
2010年7月
-
新浪读书书评首页
《我来告诉你》
《告白》
2010年9月
-
出版社约稿
《与尔分杯酒》
《尘曲》
2010年11月
-
-

后援团

后援团名称:香彬(取自“香槟”一词的谐音)。

相关事件

2010年3月《最小说》杂誌刊登的1月篇目人气排行榜中,《当晚》荣登第6位,薛彬成为前十名中唯一的非柯艾签约作者。
2010年4月《最小说》杂誌刊登的2月篇目人气排行榜中,《云鹤》夺得第3名,人气紧随笛安、落落之后,再次成为跻身前十名中唯一一位非柯艾签约作者。
2010年2月第二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拉开序幕,因4月《最小说》杂誌上刊登了薛彬的第三篇短篇小说《少年》作者名下标注了“柯艾签约作者”,且当月对“文学之新”选手的採访中也出现了“薛彬”的名字,引起不少读者譁然,论坛上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有读者质疑《最小说》和薛彬是否在炒作、譁众取宠。一时间整个“TN·贰”(即第二届文学之新)版块关于“薛彬”的讨论络绎不绝。
2010年6月《最小说》杂誌刊登的4月篇目人气排行榜中,屈居铜赏的短篇小说《少年》,获得第7名的优异成绩。仅发表过三篇作品,且每篇都在人气排行榜上居高不下,可见这位年仅18岁的少年实力和人气不容小觑。
2010年9月《最小说》杂誌在“第二届文学之新”截稿日后对比赛进行盘点,其中由薛彬引发的大範围讨论1837条。(甚至超过了由“年龄限制的取消而引发的讨论:1637条”)
2012年4月7日,青年作家笛安、萧凯茵、薛彬做客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就新书举办交流与签售活动。
2012年4月14日,做客镇江音乐电台“翡翠音乐963”频道,参与《音乐慢半拍》节目,录製四月专题《Born To....》(节目主播:蒋亚楠)。

相关採访

2010年4月《最小说》“文学之新Ⅱ海选特别报导·4月卷”刊登的採访:
(编者按:“文学之新”英文名为“THE NEXT”,全称“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简称,TN)
TN组:什幺时候开始关注这个比赛的?
薛彬:其实从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徵稿开始,我就十分关注这个比赛。也心血来潮地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打算投出去,但在点击“传送”之前总会犹豫,时间长了便失去了参赛的勇气。去年暑假,我一个人买了车票来北京看第一届的决赛,那个时候,我只是一个见证别人梦想实现的观众。
我带着自己对文字的追求,坐在人声鼎沸的观众席中,注视着舞台上那一个个骄傲的身影,我见证了他们的成功,他们所实现的梦想,也是我的。
TN组:为什幺会决定参加第二届TN?
薛彬:今年1月,得知自己的文章可以被《最小说》刊登的时候,仿佛回到了去年暑假的北京——那是个给我勇气的地方。后来在《最小说》上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列在“金赏”板块中,感觉像是在梦里发生的。
也有过担心自己的文字不被大家认可,但幸好一路上遇到了很多支持我的朋友,他们传递给我勇气,教会我如何坚持,让我拥有强大的愿望。
第二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拉开帷幕的时候,我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无论成败,这都是见证我成长的重要一步。
18岁,我站在告别未成年的桥头,迈出了追逐梦想的第一步。
如果把《最小说》比作一个舞台的话,“THE NEXT·文学之新”大赛则是登上这个舞台的台阶。虽然之前在这个舞台上有过展示,但我认为只有通过更具挑战意义的比赛,才能让自己的文笔成长,才能让自己在这个舞台上站得更稳。
TN组:你已经拿下了两期金赏,编辑对你评价很高,人气也不错,因为你决定参赛,在读者中也有不少议论的声音,当初第一届TN卢丽莉参加比赛时,也引起过同样激烈的争论,我们相信,当所有读者知道你要参加第二届TN的时候,肯定会引发无数的言论,那幺,你要怎幺去承受接下来更多的读者和更多的评议呢?
薛彬:既然做好了参赛的準备,就不会畏惧其他方面的压力,读者的鞭策将成为我进步的动力,我会尝试更对领域、更多题材的写作,完善自己的文章内容,让大家看到不同的我,看到充满勇气和信心的我。在论坛上也看到有些读者对我的质疑,甚至是对我和我的文章的否定,心里难免会委屈,好几个晚上都是一个人躲在被子里蒙住头哭到睡着。我知道自己今后还会遇到更多的舆论压力,我也清楚自己将来的路有多幺坎坷。比起公司的其他作者,我还是个文笔稚嫩的孩子。也想过是不是该放下写作的梦想,回到学校安心读书,做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三準毕业生,但毕竟这是我的梦想,我才刚刚起步,不能畏惧,我必须坚持下去。我不喜欢别人把我拿来跟其他作者比较,也不希望大家通过我联想到其他作者,我是个顽强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努力拚搏的90后。我很清楚不经历坎坷挫折无法抵达梦想彼岸,所以我做好了一切準备,无论以后我所面对的是铺天盖地的谩骂还是如潮的称讚,我都会坚持下去,写更多让自己也让你们过目不忘的文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