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禹胜
薛禹胜,男,1941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稳定性理论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薛禹胜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江苏无锡
- 出生日期:1941年2月7日
- 职业:科研工作者
- 毕业院校:比利时列日大学
-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3年,山东工学院毕业。
1981年,获电力科学院硕士学位。
1987年,获比利时列日大学博士学位。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2008年分别当选为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学术兼职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1999-);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001-);
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2001-);
编辑工委会主任(2001-);
学要工委会副主任委员(2001-);
电力系统计算理事会(PSCC)理事
国际大电网组织中国委员(1998-);
国际大电网组织(CIGRE)中国国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主席(2006-);
全国期刊最高荣誉--"双高期刊"获奖期刊《电力系统自动化杂誌》的主编;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刊IETGTD编委
昆士兰大学名誉教授(2007-2010)
纽卡斯尔大学名誉教授(2011-2014)
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4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
学术成果
开创了非自治系统运动稳定性的量化理论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定量算法,发现了多种新的动态行为并揭示其本质。
EEAC(薛氏方法)找到电力系统全局稳定性的充要条件,为满足全球重大工程需求奠定了理论基础,是唯一得到数学证明及工程验证的理论。
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委託该领域的权威,电力领域排序第一刊物的主编,在已开发国家範围内组织了一项关于线上稳定分析领域现状的调查,包括定性的及定量的方法。调查的最终报告比较了国际上包括调查主持人及薛禹胜在内所创立的3大主要学派。其中,薛禹胜发明的EEAC算法在软体集成商及用户数量上,均处国际主导地位,被广泛套用于国内外,包括美、加、英、爱尔兰、墨西哥、韩国等的电力企业、大学和谘询公司。该成果是中国电力界独创的高技术商品向欧美输出的範例,15年来一直是国际市场上惟一的商品化软体。
他设计的我国电网停电防御体系(WARMAP)的防御範围覆盖了中国4/5的电网,为中国电力安全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未发生类似国外的大停电事故。是首批243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之一,“十一五”江苏省十大自主创新成就。
至2012年底,共发表了5部署名着作,主要着作:
- 《运动稳定性量化理论》,江苏出版社,1999;
-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 《电力市场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等
至2012年底,共发表了国际论文153篇,独自署名27篇,第一作者75篇;国内期刊论文281篇,独自署名66篇,第一作者104篇。2006年他提出的时空协调防御框架的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国内文章。
1988-2012年间,被SCI收录20篇,被引用155次,他引153次;被EI收录227篇,被引用4772次,他引4242次。
已授权的发明专利25项,其中1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另1项获中国专利金奖。
已授权的实用新型1项,计算机软体着作权5项。
一级学科名称
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主学科名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非自治非线性动力系统稳定性;
2、电力系统动态分析与控制;
3、实验经济学在电力市场中的套用;
国家级科研谘询项目
时间 | 课题编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
自然科学基金 8项 | 1996-1997 | 59577002 | 非自治非线性运动系统稳定性机理研究 |
1999-2003 | 19990510(重点) | 多自由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 | |
2000-2001 | 59920037(获表彰) | 超大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定量分析 | |
2003-2003 | 10272031 | 全局分岔与高维混沌的机理研究 | |
2004-2005 | 50377007 | 电力市场稳定性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相互影响 | |
2005-2008 | 50595413(重点) | 广域安全防御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 | |
2008-2009 | 50747043 | 闪变干扰负荷的危害评估及干扰定位 | |
2011-2013 | 91024028(重点) |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决策任务规划的 支持模型集成原理与方法 | |
973 3项 | 1998-2003 | G1998020301 | 电力大系统同步稳定性理论及快速判别方法 |
2004-2009 | 2004CB217905 | 电力市场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研究 | |
2012-2017 | 2013CB228204 | 源-网-荷协同的智慧型电网能量管理和运行控制 | |
863 | 2012-2014 | 2011AA05A105 | 高渗透率间歇式能源的区域电网关键技术 |
发改委 | 2005-2008 | BA2004022 | 高技术产业化专项(WARMAP) |
国家科技支撑 | 2008-2010 | 2008BAA13B05 | 大电网安全防御线上辅助决策和协调控制技术 |
获奖情况
国家级科技奖项
17年内共获5项国家科技奖,以其成果为核心技术,还使所在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二等奖1项。奖项覆盖了从理论到算法,从分析到控制,从套用到产业。
时间 | 获奖项目名称 | 奖项名称 | 等级 | 授奖部门 |
1996 |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线上评估技术及其套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1) | 国务院 |
2001 | 《运动稳定性量化理论-非自治非线性多刚体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 提名奖 唯一作者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2003 | 基于CC-2000支撑平台的EMS高级套用软体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5) | 国务院 |
2004 | OPS-1紧急控制线上预决策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2) | 国务院 |
2005 | 大型旋转机械和振动机械重大振动故障治理与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6) | 国务院 |
2006 | 电力系统的自适应系统保护方法 | 中国专利优秀奖 | 单人发明 | 中国知识产权局 |
2009 | 电网广域监测分析保护控制系统WARMAP | 首批243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之一 | 国家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颁 | |
2012 | 电力系统广域监测分析与控制系统的研发及套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1) | 国务院 |
2012 |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线上监视和预防控制的方法 | 中国专利金奖 | 单人发明 | 中国知识产权局 |
其它重要奖项
2011年获得首届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12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荣誉称号
1978,先进科技工作者,贵州省;
1978,先进科技工作者,一机部;
1989,全国能源工业劳动模範,能源部;
1991,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国家教委和人事部联合颁发;
1992,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
2000,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
2006,江苏省第二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