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光(光碟存储技术)
蓝光,也称蓝光光碟,英文翻译为Blu-ray Disc,经常简称为BD。是DVD之后下一时代的高画质影音储存光碟媒体(可支持Full HD影像与高音质规格)。蓝光或称蓝光碟利用波长较短的蓝色雷射读取和写入数据,并因此而得名。蓝光极大地提高了光碟的存储容量,对于光存储产品来说,蓝光提供了一个跳跃式发展的机会。
在这之前,以东芝为代表的HD-DVD与蓝光光碟(Blu-ray Disc)相似,碟片均是和CD同样大小(直径为120毫米)的光学数字储存媒介,使用405纳米波长的蓝光。但在2008年,随着原先支持HD DVD的华纳公司宣布脱离HD DVD,以及美国数家连锁卖场决定支持蓝光产品,东芝公司终在2月19日正式宣布将终止HD DVD事业,这场持续了数年的次世代存储规格之争,最终以索尼为代表的蓝光阵营获得了胜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蓝光
- 外文名:Blu-ray Dis
- 简称:BD
- 所属学科:IT
- 所属领域:技术
发展历史
蓝光光碟格式是由蓝光光碟协会(BDA)开发的,蓝光光碟协会是一个由消费电子产品公司,电脑公司及媒体发行商巨头组成的组织,成立于2004年5月22日。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170家会员公司。
代表公司
蓝光光碟创始人组织(Blu-ray Disc Founders group)由13个成员组成:以索尼为首包括戴尔、惠普、日立、LG电子、松下电子、三菱、先锋、飞利浦、三星电子、夏普电子、Sony、TDK和Thomson。
以索尼为代表、飞利浦、松下、先锋、三菱、日立、TDK、夏普、苹果、戴尔、惠普、三星、熊猫电子、乐金、Sun microsystems、THOMSON、二十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迪士尼、英特尔、开博尔。
格式之争
1998年,飞利浦与索尼公司率先发表了下一代光碟的技术论文,并着手开发单面单层实现23GB~25GB的技术方案,给业界带来了一个惊喜。
2002年2月19日,以索尼、飞利浦、松下为核心,联合日立、先锋、三星、LG、夏普和汤姆逊共同发布了0.9版的Blu-rayDisc(简称BD)技术标準。Blu-ray是BlueRay(蓝光)的意思,因此2月19日也正式表明下一代DVD候选人——蓝光光碟的诞生。
BD集团随后在2002年6月14日向外正式发售BD规範1.0版,一共3册共5000美元,至此标誌着BD的设计已经完全确立下来。
虽然BD与HD-DVD谁将作为下一代的蓝光存储标準这一争议一直存在,但这也促使两家不断推陈出新,进行技术改革。2003年,蓝光雷射头达到投产水平,但是适合投放市场的蓝光产品在2006年才开始出现。
2006年,索尼、先锋、三星等等都发布了其蓝光技术与蓝光产品,并且都提出了自己的蓝光计画。在中国市场,2006年7月19日,明基第一个推出了其成型的蓝光产品。可以说,2006年,是真正意义上的“蓝光元年”。
2008年8月,中国华录成为国内首家加入国际蓝光联盟、唯一贡献级会员,并正式提交DRA音频编码标準和AVS视频编码标準。
2008年2月16日 ,日本NHK电视台报导的头条新闻中报导了一则令人震惊的讯息:东芝宣布放弃HD-DVD格式。新闻节目中称,东芝在这次“次世代DVD规格战争”中宣告彻底失败,损失高达数百亿日元。与此同时,路透社东京分社也刊发了“东芝放弃HD-DVD,终结格式战争”的讯息。
从只支持HD-DVD的微软宣布同时支持两种格式,到前一段时间,HD-DVD阵营的华纳倒戈,东芝率领的HD-DVD阵营可以说越来越艰难,今天就连东芝都宣布了放弃HD-DVD格式,这场持续了数年的规格之争,最终以蓝光的胜利而告终。
大事记
- 2002年2月19日,蓝光光碟协会的前身蓝光光碟工作组(Blu-rayDiscFounders)成立,蓝光光碟格式规範正式推出。
- 2003年2月,蓝光光碟工作组开始提供新一代光碟规格——蓝光光碟的技术使用授权。
- 2003年4月,索尼在日本推出了全球首款蓝光光碟录像机。
- 2004年5月18日,为了突出协会的开放性原则,蓝光光碟工作组(Blu-rayDiscFounders)正式更改名称为“蓝光光碟协会”(Blu-rayDiscAssociation)。
- 2006年初,蓝光光碟播放器全球发售。
- 2006年6月,蓝光光碟协会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发布蓝光光碟相关产品。
- 2006年7月19日,明基第一个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其成型的蓝光光碟机产品BR1000。
- 2006年10月14日,索尼推出全球首部配载蓝光光碟播放器的笔记型电脑“VAIOA‘系列。
- 2006年11月11日,新力电脑娱乐(SCE)在日本地区开始发售配备蓝光光碟播放器的次世代游戏机“PlayStation3”。
- 2007年8月,中国华录集团正式向蓝光光碟协会提案,希望将中国自主研发的DRA技术融入蓝光光碟音频标準。
- 2007年8月24日,先锋公司正式在中国国内上市蓝光播放器BDP-LX70。
- 2007年9月1日,蓝光光碟协会于德国柏林消费电子产品展(IFA)上宣布蓝光光碟已经占有日本90%的次世代光碟市场,在欧洲地区蓝光光碟的销量也一直以3:1的比例领先于HDDVD,在美国也有超过66%的次世代光碟市场被蓝光光碟占据。
- 2007年底,索尼公司在中国推出第一款配置蓝光DVD的高清播放器BDP-S300/BM。
- 2008年1月4日,华纳兄弟(WarnerBros.Entertainment)电影公司表示,只支持蓝光光碟作为影盘格式。
- 2008年1月5日,时代华纳(TimeWarner)附属的新线影业(NewLineCinema)表示支持蓝光。
- 2008年1月9日,时代华纳另一附属公司HBO也表示将会支持蓝光影盘的发行。
- 2008年1月28日,英国WoolworthsGroupPLC宣布全线商店即日开始只出售蓝光光碟的影盘。
- 2008年2月11日,美国大型连锁零售商BestBuy宣布全线商店即日开始全力支持蓝光光碟的播放器、影盘及相关产品。同日,线上影盘商店Netflix亦作出同样的决定、。
- 2008年2月15日,美国最大型连锁零售商沃尔玛(Wal-Mart)宣布,全线商店由6月开始只出售蓝光光碟的播放器、影盘及相关产品。
- 2008年2月19日,东芝社长西田厚聪宣布,公司决定停止所有HDDVD播放器及录製器的开发,同时即时停产电脑及游戏用HDDVD光碟机。随着HDDVD领导者的退出,持续多年的次世代光碟格式之争正式划上句号,最终由蓝光光碟胜出。
- 2008年7月,北京赛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SI)指定为中国首家蓝光光碟产品测试中心,为中国的蓝光光碟製造商提供在国内进行产品检测的选择。
- 2009年1月20日,上海新索音乐有限公司建立了蓝光光碟複製生产线,预计蓝光光碟月产能达到50万片。
- 2009年3月18日,蓝光光碟协会、中国华录集团、广州广晟数位技术有限公司在京联合宣布:DRA(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已经作为蓝光光碟格式的可选编解码技术而写入BD-ROM格式的2.3版本。
- 2009年7月,中国有25家厂商获得了FLLA(蓝光光碟格式与标识授权协定)授权。
- 2009年8月10日,东芝申请加入蓝光光碟协会(BDA)。
- 2009年9月2日,蓝光光碟协会(BDA)宣布了其将3D技术融入蓝光光碟(BD)格式的计画。
- 2013年9月13日,光碟生产商Singulus宣称,用于存储4K内容、容量为100GB的蓝光光碟已经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