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丽椋鸟东非亚种
蓝耳丽椋鸟东非亚种是蓝耳丽椋鸟的亚种之一,体长为21~22厘米,体重61~112克。属中型鸟类,体形大小适中。成鸟前额,后颈,翕,背部和尾上覆羽蓝绿色,蓝色覆羽两侧有黑斑。眼先黑色,眼睛下方有一块明亮的蓝色和整个脸颊形成明显的对比。颏,喉,胸和覆羽带有蓝紫色色调,有金属光泽,与大腿,腹部和翅膀底面形成差别。翅膀蓝绿色,初级覆羽呈蓝色。翼角紫青铜色,装饰顶部边缘。小黑斑溅满大飞羽和次级飞羽。尾羽多偏蓝。虹膜黄色或橙色,腿和嘴是黑色。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蓝耳丽椋鸟东非亚种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纲:鸟纲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东非蓝耳丽椋鸟
【拉丁学名】Lamprotornis chalybaeus cyaniventris
【命名者及时间】 Blyth, 1855
【科属分类】雀形目、椋鸟科、丽椋鸟属、蓝耳丽椋鸟
物种概述
两性相同。嘴形几直而尖,嘴缘平滑或仅上嘴先端具缺刻;嘴须或存或缺如。鼻孔裸露或为垂羽所盖。翅长适中,初级飞羽10枚,第1枚特短而小;尾羽短,呈平尾状,尾羽12枚。脚长而强健,前缘具盾状鳞。雌雄形态相似;幼鸟体羽具纵纹。
生活习性
蓝耳丽椋鸟的栖息地是开放的林地和多刺高灌丛地区,常见于热带地区,主要是开阔的林地。在无花果成熟的季节大量涌现,它们主要是在地面上寻找食物,主食为植物果实和浆果,亦兼食昆虫,抓蚱蜢,甲虫。营巢于树洞中、土崖壁洞中或裂缝洞中。将巢建在离地面3至13米以上的树洞内,使用天然树洞和或旧巢,巢用草、树叶和羽毛等内衬。每巢产3~5枚卵,卵的颜色从紫琥珀棕色到各种蓝绿色,平均大小27至19毫米,重量约6克。由雌鸟单独孵化13或14天。幼鸟留巢期为23天,小鸟最初的食物是昆虫,水果和浆果。
分布範围
分布于厄利垂亚,衣索比亚,索马里西北部,乌干达北部,刚果东部和肯亚北部。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