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熙霖
芦笛,字熙霖、熙清,号古木居士,又号意水寒堂主人,英文名 Rudy Reed Lu,笔名童谣、苇叶笛笙等。文学、经济学学士双学位,并通过在职MBA工商管理研究生班进修。
散文作家、设计师、旅行画家、自由摄影师、程式设计师,自幼学习书画,曾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后保送鲁迅美术学院并毕业于中国画系,又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进修本科第二学历、又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进修本科第三学历,又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攻读美学方向在职硕士学位。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数码俱乐部会员,CSDN·CTO俱乐部会员併兼任UED专委会副会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特邀评刊员。
北京艺鸣盛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TEVIA VISUAL SCHEME CO., LIMITED CEO,亚洲熙霖文化传媒(香港)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铁骑营俱乐部领队。2010年供职于北京互联港湾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1月~2014年初供职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路信息中心CNNIC技术研发中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芦熙霖
- 外文名:Rudy Reed Lu
- 别名:芦笛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辽宁省,盘锦市
- 出生日期:4月19日
- 职业:书画家、自由撰稿人、旅行家
- 毕业院校: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
- 信仰:道教
- 主要成就:创建"艺鸣"、"TEVIA"等传媒品牌
蝉联三届"新世纪杯"书画大赛金奖
荣获"中华杯"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 - 代表作品:中国画《雄狮怒吼》《飞鹰展翅》等; 散文《梦想家的旅行》等
- 研究方向:艺术经济学、艺术管理学、美学
- 创业公司:北京艺鸣盛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户外社团:铁骑营环游俱乐部
- 艺术画廊:古木轩画廊
- 供职单位:中国网际网路信息中心
简介
芦笛,字熙霖、熙清、熙淳,号古木居士,又号意水寒堂主人,笔名童谣、苇叶笛笙等。
艺术家芦熙霖生活照

哲学硕士、MBA在职进修研究生,文学、经济学本科学士双学位。散文作家、诗人、设计师、旅行画家、摄影师、程式设计师。他自幼学习书画,其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屡次获奖,并作为礼物赠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尼等国贵宾,被中外友人收藏。
他中学曾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后保送到鲁迅美术学院并毕业于中国画系,又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进修本科第二学历、又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翻译专业进修本科第三学历、又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攻读美学方向在职硕士学位,并通过在职MBA工商管理硕士班进修研习。
历任古木轩画廊院长,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当代作家协会会员,华语作家协会会员,榕树下签约作家,Donews专栏作家,腾讯创世中文网作家,新浪部落格精英博主,中国书画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数码俱乐部会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员,中国设计师协会(CDA)签约设计师,CSDN·CTO俱乐部会员併兼任UED设计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特邀评刊员。
芦熙霖

艺鸣传媒设计工作室(北京艺鸣盛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亚洲熙霖文化传媒(香港)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橙果动画工作室策划人,艺杰电影工作室(北京艺杰映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北京鹏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网宣部负责人,Locomotor(CN/US) Founder,铁骑营俱乐部(TieQiYing)领队。2010年供职于北京互联港湾科技有限公司,2011~2014年初供职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路信息中心CNNIC技术研发中心。
资料
原名:芦笛
参加CNNIC家庭日的芦熙霖

现用名:芦熙霖
法名:古木居士、意水寒堂主人
暱称:阿迪、短笛、童谣、苇叶笛笙、老卢
英文名:Rudy Reed Lu
职业:艺术家、旅行家
女友:王瑞雪
星座:牡羊座
血型:A型
《芦笛问天》

出生地:辽宁省,盘锦市
工作地:北京市,海淀区
民族: 汉族
信仰:道教
毕业院校: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爱好:旅行、鼓乐、口琴、哲学、攀岩、骑行(极限运动)
家庭成员:母亲、(父亲芦锦亭已故)
座 右 铭:明象位,立德业!
最喜爱的表情:睁大眼睛
芦熙霖的画印闲章

最喜欢的收藏:银行卡、邮票、纸币
最喜爱的颜色:柠檬黄、鸡血红、梦幻紫
喜欢的一本书:《易经》
最擅长做的菜:可乐鸡翅
最嚮往的地区:南极
最嚮往的城市:亚特兰蒂斯
生活与事业
关于旅行
口号:行走都市,品食天下!
嚮往:背包走天下是他的梦想,属于典型的“漫游型背包客”,通俗的说就是完全没有目的没有计画只有时间限制的背包客。“準备去哪里?”“坐什幺车?”“去玩什幺?”这些问题在他眼里通通得不到答案。他所推崇的旅行理念是:像风一样,刮到哪儿是哪儿。
宗旨:行走在都市的边缘!
信仰: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没有冒险过,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



环游世界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听上去浪漫无比,但没有资金的支持仍然寸步难行。“北漂”芦熙霖用了5年时间攒够环球旅行的费用,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周密计画,2014年4月14日他将和女友一起踏上环游之旅。
2014年年初,芦熙霖和女友辞去了工作,“我们一路上準备骑机车,从西藏出境至尼泊尔开始环球旅行。”芦熙霖说,从尼泊尔开始,经过中亚、西亚、进入欧洲,再到非洲,从南非辗转至我国台湾、香港,最后回到内地,游遍25个国家和地区,历时大约一年左右。



存在·感知——没有终点的新生 没有起点的“侣行”
对本次旅行,网上也引起了热议,支持者纷纷送上祝福甚至邀约结伴而行,疑惑者则一直在拷问旅行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我们将通过採访,来解读他们旅行的初衷,以线上追蹤、网路报导的方式,全景记录和展现他们路上的点滴。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旅行顺利,针对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他们做了半年的精心筹备,包括制定路线、熟悉各民族风俗习惯、学说各国家语言、了解沿途地形地貌、掌握急救知识、购置装备等。对于他们的旅行路线,芦笛对记者说:“我们计画骑机车走过亚欧非三大洲,穿越25个国家,包括苏丹、索马里、伊朗、巴基斯坦等危险地区,而且还将途径西藏、索马里、卢安达和南非等号称世界上最複杂的线路,预计全程约十万公里。”
当被问及此次旅行的意义时,芦笛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争论上,也不能将生命交给已经确定的程式,既然我们一直在拷问旅行的意义,一直在思考存在的价值,那为什幺不把答案交给旅行,不把存在交给感知呢。前路是未知的,然而正是未知给了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感知存在的机会。在出发之前,给旅行一个冠冕堂皇的意义是自欺欺人,说走就走,意义就在路上。”
据记者了解,芦笛和王瑞雪两人,早在2012年的时候就曾徒步登珠峰,并且拍摄了极富纪念意义的婚纱照,对于旅行的情结是不是和这次举动有关的问题王瑞雪说:“其实旅行的情结一直就埋在心底,珠峰之旅也仅仅是情结被打开的一个结果而已。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飞速发展的社会,个体显得微不足道,我们就像被高科技和各种知识‘绑架’了一样,不断地武装自己,紧跟时代的节奏。在循环往复的工作之余,总有一种被自己抛弃的感觉,所以特别渴望回归,切实的去感知存在。”
对于这次历时一年的环球旅行,资金是最大的屏障,这关係到旅行能不能圆满完成,芦笛和王瑞雪的基本生活能不能得到保障的问题。但记者了解到,芦笛和王瑞雪都是工薪族,标準的“85后穷三代”,旅行经费并不宽裕。“我们将大部分经费用到了购置设备上,包括拍摄装备,我们要全程记录,希望大家能藉助我们的‘眼睛’,看到更多”王瑞雪说。对于经费问题,学艺术出身的芦笛对记者表示,他将带上画笔去旅行,一方面是要以艺术的视角记录这次旅行,另一方面在路上也会当街作画出卖,赚取一定的旅行经费。将来回国后,还準备用这些画在北京宋庄美术馆、上上国际美术馆等地举办展览。
王瑞雪对记者透漏,除了绘画,“捡人”也是芦笛的一大特长,本次旅行还未正式启程,来自山西大同的田子明、西藏的闻培、新疆的嘉央多吉等人便联繫他,要求加入。对此芦笛说:“路上说不定还能遇到陪我们一起走,或者陪我们走一段路的人,这正像人生。”
旅行的意义何在,无论是长是短,或徒步或搭载交通工具。85后情侣芦笛和王瑞雪的环球之旅,是这一问题的製造者也是解答者。而在他们一系列的解答中,我们能强烈的感受到,存在·感知,既是他们的疑惑,也是他们旅行的意义和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存在”被无限的放大,我们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回首历史,人们又被自己创造的文明所湮灭。一面是能够创造一切的不可一世,一面是终归尘土的无可奈何,我们既要反思自己存在的位置,也要正视自己存在的意义。重新定位和寻找这种“存在”,是他们踏上旅途的原因,也是他们一行要完成的任务。而一切的答案就在他们一路的“感知”当中,感知自然、感知他人、感知不一样的社会、感知时间和空间的交织和穿梭。旅行让他们能够融入其中却又置身事外,这让他们能够以上帝视角来俯瞰旅途的风景和人事,透视自己和未来。存在·感知,路上发生的故事,旅行遇到的惊喜,对未来的解读,在这一刻开始记录。
自由撰稿人
通过旅行的经历、所感和见闻,用一些零散的文字记录行走日誌,其稿件多见于国内外旅行类杂誌。
芦熙霖的画印闲章

芦熙霖,知名散文作家,榕树下、创世中文网签约作家,从2004年起便活跃在各文学论坛中,包括西祠论坛、腾讯散文论坛、榕树下等,他善于用朴实的文字,独特的手法演绎真挚的情感,流露出个性鲜明的行者形象,他以平民大众的视角抒写着浪漫、随性的穷游客的行走日誌,来倡导低碳、绿色、别致的青年生活。着有散文集《梦想家的旅行》,长篇散文游记《我的藏游记》、《骑行者游记》,散文诗集《神游者》,中篇小说《穿越死亡之海》及短篇小说《藏北情怀》等。
《藏地情缘》别样的自助旅行之拉萨篇
《藏地情缘》别样的自助旅行之日喀则篇
《藏地情缘》别样的自助旅行之珠峰篇
拍客记者
用随身的相机、DV、录音笔记录都市边缘的民生!在他看来,做拍客记者,是一种眼界,是一种发现,是一种积极、主流、社会公德的态度。他擅长以他独特的视角去披露那些在都市边缘,甚至即将被城市化所遗忘的乡土生活。
关于创业
对于芦熙霖来说,他可谓是个执着的草根创业者,从他2001年接触网际网路至今的十多年里,尝试过无数次创业形式,无论是投资域名(俗称“米农”)、网路写手、构建“中国画家村”画家服务交易平台、搭建设计素材资源分享站、网路行销、还是给人设计并开发网站和套用,他几乎涉猎了网路创业的各个方面,而且每次的创业尝试,他都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但他却从未放弃。在圈子里,他是个敢于尝试的“冒险家”,甚至有些疯狂,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签到现场

“有些事儿今天不做,以后也就没有机会去做了!”
“趁年轻,(创业)要多折腾!”
“创业是每个有血性的年轻人的梦想!”
“网际网路行业的创业往往是苦尽甘不来的,所以要随时做好失败的心理準备!”。
参赛及作品
书画
1996年参与盘锦市音乐节演出并担任架子鼓鼓手;
芦熙霖的画印名章

1998年中国画《咆啸》获得“新世纪杯”中华书法绘画摄影大赛金奖;同年获得盘锦“老祖书屋”现场书画大赛入围奖;
1999年中国画《雄狮怒吼图》获得“新世纪杯”中华书法绘画摄影大赛特金奖;
2000年中国画《飞鹰展翅》获得“新世纪杯”中华书法绘画摄影大赛金奖;
2003年素描作品被收录于《1998-2008鲁迅美术学院附中优秀学生作品集》;
2008年素描作品入选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建校55周年校庆展》;
文学
2001年短篇散文作品获得“中华杯”青少年散文大赛一等奖;
2002年中篇诗歌作品获得“蓓蕾杯”散文诗歌大赛二等奖;
2002年散文作品获得“金色年华”散文小说大赛二等奖;
2003年短篇小说作品获得“小小说”杂誌二等奖;
运动
2011年参加北京国际长跑节10公里组,同年参加北京香山健行赛;
2012年参加北京市团委发起的3510绿色骑行活动,同年参加北京国际长跑节10公里组;
2013年参加北京国际长跑节10公里组;
……
文章和着作
《浅析中国传统水墨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与探究》 | 《试论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学原理》 |
《论艺术管理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及意义》 | …… |
散文集《梦想家的旅行》 | 游记《我的藏游记》 | 图文集《带着婚纱去旅行》 |
中篇小说《奔跑在可可西里》 | 中篇小说《穿越死亡之海》 | 散文诗集《神游者》 |
短篇小说《藏北情怀》 | 游记《京都骑行志》 | …… |
中国画《雄狮怒吼图》 | 中国画《飞鹰展翅》 | 中国画《咆啸》 |
山水画《太行景胜》 | 草书《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 草书《清平乐·春归何处》 |
草书《虞美人·听雨》 | 草书《临江仙·梅》 | …… |
《浅析网路游戏虚拟世界中的经济学原理》 | 《投资理财应该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
《微博行销市场的洗牌与下一代行销产品的崛起》 | 《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乱现象》 |
《移动网际网路冲击下的网游新格局》 | 《生活中的经济学》 |
《念奴娇·秋雨多情》
秋雨入夜,普天凉,老树清风蝉叫。
喜马拉雅山口 - 芦熙霖(摄)

镜外尘埃随雾起,飒飒难眠晨晓。
露挂花藤,青苔碧草,叶落知秋早。
滔滔河水,绵绵流淌情调。
相伴七载年余,又现七夕,鹊女郎桥拥抱。
不满平凡夺岁月,浪迹天涯海角。
牧野高歌,谈文作画,惬意仙人傲。
漂泊今世,逍遥唯我狂笑。
《如梦令·醉秋》
薄暮悠悠苍穹,
芦熙霖

宇宙茫茫漫空,
回首望云霄,
仰慕古今英雄。
斟酒!
斟酒!
独饮脸颊泛红。
《鹊桥仙·七夕恋》
日日思念,
图片来源“新华网:珠峰婚礼”

年年伤感,
飞渡鹊桥相见。
鸳鸯枕梦待何时?
影中月、乾坤斗转。
喧嚣都市,
茫茫人海,
天籁婉娈依伴。
玫瑰情语为谁歌?
雾秋水、牵缘浪漫。
《浪淘沙·忆藏游》
游遍藏天涯,路漫丘沙。
藏族女孩 - 芦熙霖(摄)

日行千里雅江跋。
山晕稞田人罕至,稀见村家。
品圣地油茶,踏雪云花。
经幡逐浪染霄霞。
无际星空寒月岭,银挂麵颊。
《忆王孙·怀故亲》
幽霞孤鹤冢成尘,
儿梦青田野钓村。
绝病夺神药灌身,
镜容真,
斑鬓飘零烟素魂。
《醉佳人》
七夕暮夜酒润肠,
烛光举盏烤肉香。
又逢佳节共畅饮,
一醉情满上红妆。
经历
2002年 在瀋阳成立古木轩网路工作室;同年加入中国散文学会青少年创作中心
2003年 受邀参加瀋阳电视台青年网路创业论坛;同年进行首次创业,搭建“中国画家村”画家服务平台(于2005年因资金周转断链而致其首次创业失败)
芦熙霖在太行景胜

2004年 在瀋阳成立“艺鸣画室”;同年被中国散文学会青少年创作中心评选为优秀会员,并加入中国散文学会
2005年 在鲁迅美术学院成立静水DV坊影视社团;同年加入橙果动画工作室担任原画师
2006年 在鲁迅美术学院创办“八维互联”网路创业工作室(注:其第二次创业尝试,搭建八维艺术资源分享平台,于2009年因素材资源分享着作权等诸多问题而叫停,以至第二次创业失败)
2007年 加入华语作家协会
芦熙霖

2009年 在北京成立艺鸣传媒工作室
2010年 TEVIA VISUAL SCHEME CO., LTD、北京艺鸣盛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亚洲熙霖文化传媒(香港)有限公司成立;同年加入CSDN·CTO俱乐部,并出任CTO俱乐部UED设计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2011年 加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同年入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路信息中心CNNIC实验室;同年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特邀评刊员;同年出席全球移动网际网路大会(GMIC)、中国网际网路站长年会、中国云计算大会、HTML5研究小组年会
2012年 加入京东铁骑营脚踏车俱乐部;同年加入北京市脚踏车运动协会;同年参加中国软体开发者大会
2013年 在北京创建“鲁迅美术学院毕业生校友社团”,并在京成功发起首届鲁迅美术学院校友会,搭建鲁美校友平台,得到校领导及工作在国内外各地的鲁美同学广泛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