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芦竹五福宫

芦竹五福宫

芦竹五福宫

五福宫,旧称玄坛庙或元坛庙,俗称南崁元帅庙南崁五福宫。位于台湾桃园县芦竹市五福里虎头山山麓,旧属桃涧堡南崁庙口庄,主祀玄坛元帅,也就是武财神赵公明;传说赵公明长于蓄财,好济众苦,故民间也尊之为财神。至今创建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共有9次修建及2次扩建,为开台玄坛元帅所在,保留有当年郑成功带来的神像。并于1985年8月19日,由内政部公告为国家三级古蹟。同时是桃园县最古老的寺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芦竹五福宫
  • 地理位置:芦竹市五福村
  • 总面积:0.2325公顷
  • 俗称:南崁元帅庙、南崁五福宫

地理位置

五福宫位于芦竹市五福村,即乡内人口聚集之上南崁地区,故地方上亦多以“南崁五福宫”称之。日治时期为桃园郡芦竹庄南崁庙55番地,正对南山路,总面积为0.2325公顷,宫前为一狭长型广场(俗称庙埕),五福宫右侧有座三层楼高的八角塔型金炉,广场前方建有一座四柱三门的牌楼。五福宫前为一丁字形路口,正对南山路。南山路二侧原有六对(12支)日式灯柱,其中有两柱(1对)已遗失。
吴姓移民建村在此地,村民渴望多福,因吴与五同音“吴厝庄”(今芦竹市五福村)而得名,在大清帝国时期名为“五福庄”,二战后定名为“五福村”。

建庙年代

  • 1661年(明永曆15年),传闻延平王郑成功征伐台湾北部,驻军于五福宫现址,营中兵士携带玄坛元帅香火而忘记取走,民众于夜间发现此处发出亮光,认为是神明显灵,而在此处搭建茅庐供民众瞻拜,即是芦竹五福宫的前身。
  • 1663年(明永曆17年),千总蔡先熙,建造茅屋,奉请玄坛元帅镇守中馆。
  • 1740年(清乾隆5年),因朽敝,五福宫第一次进行修建工程。
  • 1745年(清乾隆10年),才改建庙宇,称为“玄坛庙”或“元帅庙”。

修建简谱

  • 1807年(清嘉庆12年),庙宇年久破损,做第二次修建。
  • 1866年(清同治5年),进行第三次修建、并进行第一次扩建,于次年完成。庙宇扩建为两进,增建“圣迹亭”乙塔。
  • 1867年(清同治6年),,将“元帅庙”改号正式定名“五福宫”。
  • 1878年(清光绪4年),庙宇屋根全部破损,进行第四次修建,9月21日起工修外貌,隔年1879年(清光绪5年)2月4日竣工。
  • 1924年,9月大颱风,庙宇遭损严重,于当年10月动工,进行第五次修建、第二次扩建,于12月1日动工。
  • 1925年,12月竣工。 并扩建为前中后三进,占地150多坪,现在的庙貌即奠基于此时。
  • 1960年,重修天井外貌。
  • 1961年,主任委员杨清汉等人因见庙貌剥落侵蚀,集资发起重新粉刷修缮,于次年11月完成。
  • 1971年,增建庙侧金亭。
  • 1976年,于庙的右侧增建禅房,可供远来香客住宿。
  • 1977年,进行第六次修建,改建后并建造“使者公蛇洞”以安置保育类锦蛇,并将后殿改建为上下两层的混凝土建筑。
  • 1985年,8月19日经内政部公告为国家三级古蹟。
  • 1997年,因文建会斥资修建古蹟,进行第七次修建,2月间动工修缮,于1999年(民国88年)竣工。
  • 2005年(,3月进行第八次修建,因圣迹亭位于道路边,为避免招到车辆撞击破坏,请示后,迁移至五福宫左侧新的金炉旁五福一路公园内,座向亦照原方位安置,原来圣迹亭位置立“圣迹亭遗址”一碑,于原处以为后世流传。
  • 2006年,12月因“使者公蛇洞”年久潮湿,易生病菌,进行第九次重建。
  • 2007年,1月12日,“使者公蛇洞”落成启用。

建筑

牌楼

正对五福路,从牌坊的分类来说,修建位置和功能的角度分为:坛庙寺观牌坊,建筑材料的角度分为:砖石合造牌坊,建筑格局的角度为:三间四柱三楼坊。檐下的竖材、吊筒、托木等具有丰富的的木雕。
五福一路还未打通时这是唯一一条出路口。

三川殿(前殿)

五福宫的正殿为面宽三开间,三进两廊而成院落式组织,但第三进已改建为二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 五福宫的石雕集中于此,以立雕、透雕、浮雕各种手法,刻画各种吉祥图案,通樑上丰富精緻的螭虎、狮座,彩绘木雕。通梁下的员光、拖木,雕工繁複华丽,富于艺术性。墙壁为以石雕为主,建筑之大木构架基本上仍维持日治大正年间重建时的风貌。

后殿

1977年,可惜的是,把后殿改建为两层的混凝土建筑,使后殿大失原来的风格,原本的后殿格局不可考,目前建筑平面格局在日治时期大正年代重建,为面阔三间深三进狭长型,上为观音殿,下为餐厅

施主殿

位于后殿前龙边左侧厢房,为纪念“开基施主”周添福为南崁玄坛庙住持时期,后人感念,设立“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施主周讳添福禄位”乙座供奉。

使者公蛇洞

1924年(日大正13年),九月颱风侵袭,庙宇遭损严重,经地方仕绅在度集资重建,扩建时发现基地下群蛇栖息穴中,扑捉未获不知去向,隔年12月完工落成当天,突然有蛇集于宫前,后来又忽然不见,当时村民皆称神蛇为“使者公”,而后常出没于庙内外游动,庙方担心信众惊恐,于是建造“使者公蛇洞”,蒐集神蛇于洞中供养。
现在,所看到的“使者公蛇洞”,是五福宫进行第九次重建时更新过。天气好时可以直接看到锦蛇盘据在树枝上。

天炉

  • 1823年(清道光三年)所建的古香炉,曾有两次修缮,同时举行建醮祈安仪式,是日建醮遗存宝物,现为镇宫之宝,已有180余年历史。根据庙方所述,1925年(大正14年),因为香火鼎盛进行扩建,那时为金鸡年,瑞气灵动非常,将天炉请至正殿受武财神玄坛元帅加持后,天炉灵气大发,曾因此吸引各方异士涌至五福宫,传为美谈。

金炉(敬字亭、惜字亭、圣迹亭)

牌楼旁原有有一座八角宝塔三层金炉,建于1866年,顶部为葫芦状烟囱,葫芦状烟囱处有一株榕树生长在其中,每层翼角都饰有龙凤吉兽因位于道路边,原建于庙埕前方因为避免招到车辆撞击破坏,请示后于2005年三月,经报请桃园县政府同意后,迁移至五福宫左侧新的金炉旁公园内,座向亦照原方位安置,敬字亭旁有一石碑,记即系此役纪事,详列各界捐款情形。圣迹亭,为红砖建的两层亭子,上书“圣迹”二字,原来敬字亭位置埋“圣迹亭遗址”一只,于原处以为后世流传。
五福宫右侧有座三层楼高的八角塔型金炉,同时为了符合环保后方设定飞灰回收装置。

灯柱

正对南山路。五福路二侧原有六对(12支柱)日式灯柱,其中有1对(2支柱)已遗失,灯柱上有“岁次庚辰年重建字样”。
底座仿蜡烛台样式,上面位置仿灯笼型式,中下位置有龙腾浮雕,中下位置有五福宫大字3个。

奉祀神明

地位
神祇
位置
主祀神
玄坛元帅
正殿中央。
配祀神
千里眼
正殿,玄坛元帅左前方。
顺风耳
正殿,玄坛元帅右前方。
太子爷
正殿,位于前方供桌上。
同祀神
关圣帝君
后殿
妈祖
后殿
观音佛祖
后殿中央。
斗姥元君
后殿一楼,太岁殿。
太岁星君
后殿一楼,太岁殿。

台湾武财神玄坛元帅宫庙联谊会

最初,因玄坛元帅莅临台湾驻驾也有个350年,期间保佑台湾民众,四时无灾,风调雨顺,五穀丰收。
感念玄坛爷武财神之恩德之下。期望能广邀台湾各地主祀或主要配祀武财神玄坛爷的庙宇名胜古剎,共同筹组‘台湾武财神玄坛元帅宫庙联谊会’,除了能增进各兄弟庙之交流外,也可使台湾人更深入体验、信仰、与认识武财神玄坛元帅。
并于2006年(民国95年),于南崁五福宫举行第1次‘台湾武财神玄坛元帅宫庙联谊会成立大会暨恭祝武财神玄坛元帅圣诞祝寿大典’。

活动

  • 武财神文化祭:为五福宫于农曆3月起,为恭祝开台玄坛元帅武财神圣诞万寿,五福宫会举办一系列活动。
  • 玄坛元帅 天上圣母圣诞联合庆典:每年武财神玄坛元帅圣诞之日农曆3月16日中午后举行过金火仪式。
  • 中元普渡祭:为自清代以来即于每年农曆七月间的“中元普渡法会”,可说是北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庆典活动之一。
  • 施放水灯:农曆七月十四日傍晚时分(约六点开始),陆续点亮水灯头、施放鞭炮后,随即出发游街召请各路好兄弟,可说是台湾放水灯之最。
  • 分香子庙及友庙进香:每逢民国偶数年(西元奇数年)农曆正月十七日,进香活动中较具规模者,会伴随神轿及阵头。
农曆日期祭祀农曆日期祭祀
每月初一日
圣诞 祈安礼斗植福法会
正月十一日
祈安礼斗开斗大法会
正月廿九日
大众爷圣诞千秋
二月十九日
观世音菩萨圣诞
三月十五日
开台玄坛元帅 天上圣母圣诞祈安绕境
三月十六日
开台玄坛元帅圣诞法会 过火仪式
四月廿六日
五榖先帝圣诞千秋
六月廿四日
关圣帝君圣诞千秋
七月十四日
中元普渡二朝醮会 施放水灯
七月十五日
中元普渡二朝醮会 普渡法会
七月廿九日
大众庙祭典普渡
九月初九日
中坛元帅 观音佛祖圣诞千秋
十二月择吉日
祈安礼斗完斗大法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