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苏啤6号

苏啤6号

苏啤6号

苏啤6号是育种者: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品种浙皮1号×单二选育而成的大麦(青稞)品种。 由申请者: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申请,2017年11月28日经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覆核,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公示无异议,符合《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要求,登记编号为GPD大麦(青稞)(2017)320021。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苏啤6号
  • :植物界
  • :禾本科
  • :大麦属
  • :大麦

GPD大麦(青稞)(2017)320021

特徵特性:啤用。分櫱性强,成穗率高,亩有效穗55万穗~65万穗,冬季冻害较轻;株高适中,耐肥抗倒性明显好于单二大麦,籽粒上细皱纹多,皮壳薄。穗大粒多,每穗22粒~26粒,千粒重42克左右。抗大麦黄花叶病和赤霉病。啤用发芽率100%,饱满粒95%,蛋白质11%,麦芽浸出率81.5%,糖化力328 WK,α-氨基氮190 毫克/100克,库尔巴哈值47%。籽粒第1生长周期亩产416.04千克,比对照单二大麦增产16.66%;第2生长周期亩产456.25千克,比对照单二大麦增产16.93%。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在盐城沿海棉麦套作区,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种为宜,纯作区10月20日后播种为宜;在淮南和苏南地区11月上旬播种为宜。不能播种太早,以免发生冻害。2、合理密植:纯作田亩基本苗以15万左右为宜,棉麦套作田以12万苗为宜,适期早播或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播种量可降低10%~20%。播种迟或肥力较差的土壤,可视情况适当增加基本苗,保证有一定的群体。3、最佳化施肥:施肥原则为前促、中控、后补,基肥足有利于促进麦苗早分櫱,使冬前茎櫱数达到50万~60万,最高茎櫱控制在120万以下,拔节后适当少量补充氮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400千克产量水平,适宜施氮量为25个~30个纯氮,其中基肥占70%左右,追肥占30%,注意提高有机肥的比例,配合使用磷、钾肥。4、注意种子处理,抓好杂草防除和田间管理。播种时最好用大麦清或三唑醇等药剂拌种,预防网斑、条纹、黑穗等病害,春后要及时中耕除草,促进麦苗早发。挖好田间一套沟,排水降湿。5、适时收穫:有20%穗子弯曲时,即可收穫,早收影响其发芽率。及时脱粒,摊晒入仓,切不可堆捂,影响麦粒的发芽率。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江苏省中等以上肥力水平条件下种植。秋播。
注意事项:穗层欠整齐,主茎穗与分櫱穗有高度差异,非杂株。黄花叶病重发田块不宜连茬。做好种子处理,防治黑穗病等种传病害。

苏鑒大麦201102

来源与类型 原名“盐99175”,由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浙皮1号/单二//单二,于2007年育成,属弱春性中熟二棱皮大麦。
适应範围 适宜江苏省大麦产区种植。
产量水平及特徵特性
2007-2009年度参加江苏省鉴定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36.1公斤,比对照单二大麦增产16.8%,两年增产均达极显着水平。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5.2公斤,较对照增产17.5%。
幼苗半直立,叶色较绿,叶片较长,幼苗分櫱力中等偏上,抗寒性与对照相当。株型较紧凑,耐肥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度较好,大穗大粒,后期熟相好。两年鉴定试验平均:株高86厘米,亩有效穗数53万,每穗实粒数24.2粒,千粒重41.8克,生育期198天,成熟期与对照相当。经扬州大学农学院大田自然毒土鉴定,高抗大麦黄花叶病。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淮北地区以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种为宜,淮南地区以11月上旬播种为宜。
2、合理密植。在适期播种的条件下,每亩基本苗以16万左右为宜。
3、肥水运筹。中等肥力条件下,一般亩施纯氮12.5-15公斤,其中基肥占70%,追肥占30%左右。肥料运筹上掌握“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注意提高有机肥的比例,配合使用磷、钾肥。挖好田间一套沟,排水降湿。
4、病虫草害防治。苗期注意除草,后期注意防治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
5、适时收穫。在腊熟末期至完熟初期适时收穫,晒乾入库。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