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英文全称Soochow University Student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原苏州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英文全称Soochow University Student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成立于1988年6月15日,是全国第一家由学生组织的心理学术科研团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 外文名:Soochow University Student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 办会目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 协会口号:一流的协会塑造一流的你

内部机制

活动部
课题部
外联部
秘书部
谘询部
《心苑》部
宣传中心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协会简介

协会宗旨:团结、奉献、务实、创新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原苏州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于1988年6月,是全国第一家由学生自己组织的心理学术科研团体。最初,学校的一些热心老师如徐斌老师、沈慧廉老师、夏东民老师、陆棋生老师、陈锡林老师、黄厚甫老师、吴彩云老师等已经在学生中积极开展了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果。他们在做好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和爱好,由此产生了校心理学兴趣小组。此后,由于学生心理学爱好者队伍的壮大,通过学校老师的多方面帮助和努力,原苏州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于1988年6月正式宣告成立。协会成立之后,校各级领导以及协会的各位顾问老师都为协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在老师们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带动下,我们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秉承着“团结、奉献、务实、创新”的精神,在走过从无到有,从幼稚迈向成熟的道路之后,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家由大学生组成的心理卫生协会。二十三年来,为创建精神文明校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88年被苏州市心理卫生协会接纳为团体会员;1998年被设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函授大学苏州辅导站;2000年被批准加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谘询专业委员”网站。她曾被评为江苏省十佳社团;曾获得"苏州大学王晓军精神文明奖"集体奖;2011年参加北京大学第十四届心理月开幕式的论坛。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出版刊物

协会坚持长期出版发行自己的学术刊物《心苑》(1990年6月创刊),从一开始的手抄版到现如今的精美灰度印刷,每一期《心苑》都凝聚着心协人的智慧与汗水。协会有专门的编辑部对《心苑》进行编辑,并定期为其徵文,《心苑》的内容来自大学生的生活,具有普及心理学知识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价值。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指导老师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指导老师名单
学生谘询中心人员名单
l 名誉主任
夏东民老师 薛炳泉老师 吴爱勤老师 戴荣明老师
王洪法老师 李 鸣老师 孙庆民老师 陈 赞老师
l 副主任
温洪波老师
l 指导老师
王效道老师 徐 斌老师 吴彩云老师 樊 琪老师
陈锡林老师 王 平老师 马维祥老师 陶新华老师
霍金芝老师 沈慧廉老师 梅其一老师 高凤明老师
韦洪涛老师 吴荣先老师 吴天诚老师 徐 英老师
阎 力老师 费 沛老师 徐凯文老师 傅文青老师
舒洪灶老师 阙墨春老师 王杏云老师

协会历史

1988.6.15 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宣告成立。名誉会长:顾钢,会长:王鑫(学生)。
1988—今 本协会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连续对原苏医88级至11级二十三届大一新生进行了
MMPI测试,并建立新生心理档案。
1989.3 本协会的学术刊物《大学生心理卫生通讯》创刊。
1990.5 心理谘询门诊成立,并对外开放。
1990.6 心协刊物《心苑》创刊。
1992.5 协会举行“成立四周年成果展”,协会心理学图书馆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
1993.5 心协心理疏导科研组成立。
1994.7-10 协会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开展科研活动,初步完成四项课题的统计评分工作,该小组
获“江苏省94年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1996.4 协会大学生心理谘询中心挂牌成立,主任为夏东民书记(校党委副书记)。
1998.3 在本协会的申请下,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函授大学苏州辅导站成立。
1998.12 原苏州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被苏州市心理学会接纳为团体会员。
2000.1 协会申请入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谘询专业委员会”网站。
2001.4 原苏州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正式更名为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协会成绩

二十六年来,我们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在心理学知识普及,心理谘询,科学研究,会员活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科研方面

本协会是一个大学生科研组织,科研工作是协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协会不断壮大的基础。各届协会理事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牺牲课余时间进行了大量的心理科研工作,并积极参加了学术交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 95.6 协会理事长徐凯文同学参加了在扬州召开的江苏省心理学会、心理卫生协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其论文《CMI在医学生中的试用报告》在大会上交流,并获“优秀论文奖”。
2. 96.3 协会理事徐洵蔚等着的《基督教徒心理健康水平的评析与研究》在《全科医生》上发表,并获苏州市心理学会96年“优秀论文”奖。
3. 97.10 协会理事高珂等着的《心理控制源个性及焦虑对学习成绩初探》在《中国心理卫生杂誌》上发表,这是协会第一次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协会理事薛银等着的《青年人心理卫生观念的调查分析》在《中国校医杂誌》上发表。
4. 98.12 协会理事高珂等着的《心理控制源个性及焦虑对学习成绩初探》及黄煜伦着的《大学生干部个性特点分析》二篇论文分别获得96—97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贰等奖。协会理事陆洵蔚着的《早起发现交流障碍是矫治学习困难的关键》在《全科医生杂誌》上发表。协会理事任菁等着的论文《97MMPI情况分析》在江苏省心理学年会上交流。
5. 2001 协会理事朱心怡等着的《医学生多项人格特质(MMPI)的13年资料分析》在《中国心理卫生杂誌》上发表。协会理事李墨等着的《台湾、北京、安徽三地区护校学生个性对比分析》在《中国心理卫生杂誌》上发表。
6. 2002 协会理事柳艳松着的《城市老年人幸福度及影响因素的关键》在《医学与社会》第15捐赠刊上发表。
7. 2004 协会理事陶全着的论文《TAS—20在国内的初步反应》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7次学术年会上交流。
8. 2005 协会理事张磊等着的《亲职教育功能对农村中学生情绪特徵和学习成绩的影响》获得了中国校医优秀论文一等奖。协会理事肖旭东等着的《473名医学新生个性特点分析》获得了《中国校医杂誌》优秀论文一等奖。
9. 2008 协会理事杨玉青等的论文《家庭环境对医学生人际关係的影响》获得《中国校医》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刊登。
10.2009 协会理事曹洁等的论文《634名学生性心理发展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获得《中国校医杂誌》优秀论文一等奖。
11.2012.12 协会理事刘志鹏等着的《苏南地区医患关係调查报告》在苏州市社会学学会2012年年会上作了交流。并对给以很好的肯定与评价。
科学研究一直都是协会不懈努力的一个领域,而且是协会作为学术性社团的根本发展道路。从1988年协会成立开始,这幺多年来每年都为医学院及部分其他学院新生进行MMPI量表採样并建档,同时举办讲座为其进行讲解。

心理学普及

协会于95年12月成立了大学生心理谘询中心,正式设立了“心夜导航”谘询信箱。本协会组建的谘询中心旨在帮助广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协会的谘询人员以本协会的指导老师和高年级理事为主,义务承担谘询工作。谘询形式以面谈和书信为主,谘询内容包括心理测验(EPQ、MMPI、16PF、SAS、SDS、A型行为、气质、SCL—90、TAS—20、职业能力和兴趣等),心理谘询及治疗,学习和生活谘询,社会适应和人际关係谘询,职业测试及谘询等。谘询中心每晚6:30—9:00对外谘询(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除外)。到2018年,谘询中心已接待咨客近1400人,书信谘询近百人。此外,我们还走上街头及苏州各个高校进行义诊活动,接待咨客五千余人。

对外交流

南京铁道师範学院心理卫生协会、苏州市职大心理爱好者协会、苏大心理健康协会、镇江船舶学院、天津师範学院、天津理工大学等来我协会学习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係。我们协会也组织理事去外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会员活动

协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会员的支持。每年我们协会要举办大量的会员活动。形式有: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分析片观摩、图书馆借书、郊游等。
(一) 会员大会 每年我们协会会举行一届会员大会暨理事竞选大会。会上我们选出新一届心协理事,不断为心协的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我们协会经过十几年的壮大和发展,现有会员1300余人,他们为协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 讲座 讲座是会员活动的重头戏。每学期协会都请指导老师作针对性讲座。讲座在广大会员和同学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增加了同学们对心理学的兴趣。2000年9月以来,我们举办的讲座如下:
(1) 2000年10月27日,邀请苏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陈锡林教授为00级新生做《大学生适应心理学》讲座。
(2) 2001年3月17日,请苏大附一院精神科徐英老师为00级新生进行MMPI解析讲座,到场约140人。
(3) 2001年3月22日,心协与本部科协合作邀请陆棋生教授主讲《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邪教抵御》讲座。
(4) 4月19 日,邀请苏州人民广播电台《倾诉》栏目主持人于心在苏大东文楼主讲《大学生社会适应》。
(5)2009年4月13日,请临床心理研究所所长傅文青老师进行了《心理意向分析实践》讲座。
(6)2009年4月15日,请中美精神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李绍昆老师进行了《《道家心理治疗—中国人的精气神》》讲座。
(7)2009年5月22日,请协会指导老师阎力老师进行了《探索记忆的奥秘》讲座。等等
(三) 心理沙龙 在心协老理事主持下,每年11月份都举行会员心理沙龙系列。如2000年的《社会心理学》(王利军)、《爱情心理学》(朱心怡)、《变态心理学》(孟优)、《临床心理学》(马剑)、《行为与意识》(孙泓)、《案例分析》(王莹)、《流行乐与心理》(张婷)。
2009年3月,成功举办第二届“心理嘉年华”。5月,成功协办苏州大学春季心理文化周。
2009年5月,成功举办苏州高校心理联席会2009年年会。
(四) 其它活动
(1) 催眠表演 从1994年至1999年,每年11月,请广济医院 马维祥老师主讲“催眠”。2000年10月,请广济医院吴天诚老师主讲“催眠”。“催眠术”表演在会员中产生巨大影响。使会员对催眠这一“神秘”心理现象有感性了解和科学认识,“神秘”并不“神秘”。
(2) 心理分析片观摩 历年来,协会一直举办“心理分析片观摩”。使会员从心理戏剧中学习心理学,激发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如《致命风暴》、《裂变》、《割人狂医》、《梦的解析》。
(3) 组织会员参观广济医院 使会员对心理疾病有更深刻的了解。
(4) 图书借阅 协会图书馆拥有藏书600多本,面对全体同学开放,以丰富广大同学的心理学知识。
(5) 集体活动 为联络会员与理事之间的感情,组织石湖烧烤、篮球赛等休闲活动。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作为一个学术团体,在取得科研、谘询等成果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即“学习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服务”。十余年来,我们惊喜地看到一批批具有“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概念的医务工作者从协会踏上社会,正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特色活动

义诊

协会理事定期在苏州各个高校以及走上街头、进入社区进行义诊活动。通过义诊,我们可以及时对一些心理调适困难的人给与专业的个性化谘询,使他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完善了自己的心灵,性格得到合理髮展,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协会也掌握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课题处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原材料。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讲座

协会会不定期请指导老师或协会理事为会员朋友们进行内容丰富的讲座,产生不小的影响,增加了同学们多心理学的兴趣。例如:“大学新生适应、生涯规划”讲座等。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心理学电影

协会组织放映《火柴人》,《美丽心灵》以及《搏击俱乐部》等电影,理事会在电影结束后卫会员讲解电影中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使会员从电影中学习心理学,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成长小组

协会会在每个星期都举行成长小组,大家坐在一起讨论案例,共同分析,提高自己的心理谘询能力,同时也促进自我的成长与完善。

会员交流会

每年招入新生时都会举办会员交流会,增加会员之间的交流,以及对心协的了解。同时我们协会举行一届会员大会暨理事竞选大会。会上我们选出了新一届理事,不断为心协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团体心理辅导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协会会应班级之邀,为班级做团体心理辅导,以促进他们的凝聚力,同时也是对我们能力的提高。

心理健康课

每周三下午,协会理事会前往园区八中为初二的学生上心理健康课,如:敲开心理学的大门、缩短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如何面对挫折与诱惑、网路的利与弊等等,是他们初步了解心理学知识,同时我们也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朋友关係。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海报展

协会会在心理节(如5.25心理节)向各班举行心理健康海报徵集活动,并让大家投票选出一二三等奖。同时也开展关于关注自己心理健康的签名活动。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协会家文化

心协是我家,我爱我家。二十年的家文化营造了心协强大的凝聚力,使心协充满温馨、真情,使协会成为许多会员们爱的家园,协会里不会孤独,因为这里有爱你的家人。这里除了心理学,最重要的是:这里要跟大家一起学会感动,懂得温暖~~~

协会相关

附属的心理谘询室开办书信谘询、热线谘询、E-mail谘询;举行校园义诊谘询,内容包括心理测试、心理谘询等,成为同学们的校园之友。协会已有两位老理事在北大心理学系继续深造并完成博士学位。
苏州大学学生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研讨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