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至今已有近90余年的办学历史。现有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和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四个本科专业(2013年资料)。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体育教育专业是江苏省普通高校品牌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 学院院长:王国祥
- 党委书记:朱建刚
- 始建时间:1924年
学院简介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创建于1924年,1924年东吴大学始办体育专修科,1926年招收本科生,1952年院系调整时创办体育系,1997年撤系成立体育学院,是学校“211”工程重点扶持学科。现有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1个(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4个(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民族传统体育)。有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四个本科专业,并与文学院新闻系联办体育新闻专业方向(2013年资料)。

学院学科建设优势明显,是国家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机能评定与体能训练”实验室是国家体育总局首批重点实验室。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江苏省体育专业惟一的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体育教育专业是苏州大学8个品牌建设专业之一,也是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中惟一的品牌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5年被评为苏州大学特色专业,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学院下设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系、民族传统体育系、社会体育部、公共体育部、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运动训练管理办公室、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和运动医学研究所。形成了从中学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育到体育 保健康复、健康教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和体育新闻等专业(方向)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系列,已为国家,培养5000多名体育专门人才。 其中大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许多人被推上了省、市、县政府和体育部门的领导岗位,不 少人被评为国家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或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及先进教育工作者(2009年资料)。
学院现有教职工151名(包括阳澄湖校区),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68名,讲师38名;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全国模範教师1名,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46名;国际级裁判3名,国家级裁判10名;另有柔性引进、兼职、客座教授20余名。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90名,博士研究生49名,硕士研究生239名,在职攻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近300名。此外,还承担了全校26000余人的公共体育教学与训练任务(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科研成果
王家宏教授和董新光教授主持的国家体育总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至2010年,相关教学的研究论文已正式发表242篇,一项教改课题获得2005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些课题的研究及其成果给我院的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活力,以教学改革的探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获得了相互合作和支撑、共同发展的效果。
至2010年,我院共有十多位教师担任了全国体育院校统编教材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的工作,由孙民治教授主编、王家宏教授参编的《篮球运动高级教程》获2002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王家宏教授主编的《篮球》教材获学校精品教材立项并被国家列为“十五”精品教材规划,获2004年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罗时铭教授主编的《奥林匹克学》教材获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张宏成教授主编的《大学体育新教程》2005年被评为苏州大学精品教材二等奖。戴剑慧副教授的《全民健身》获得2005年苏州大学精品教材资助立项。
至2010年,我院共有十多位教师担任了全国体育院校统编教材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的工作,由孙民治教授主编、王家宏教授参编的《篮球运动高级教程》获2002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王家宏教授主编的《篮球》教材获学校精品教材立项并被国家列为“十五”精品教材规划,获2004年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罗时铭教授主编的《奥林匹克学》教材获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张宏成教授主编的《大学体育新教程》2005年被评为苏州大学精品教材二等奖。戴剑慧副教授的《全民健身》获得2005年苏州大学精品教材资助立项。
学院积极抓紧抓好重点课程的建设工作,已有8门课程被评为校优秀课程;《人体解剖学》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一类优秀课程,《篮球》、《田径》、《排球》、《公共体育》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二类优秀课程,《田径》课程2005被评为苏州大学精品课程。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系部设定
- 体育系
- 运动训练系
- 运动人体科学系
- 民族传统体育系
- 社会体育部
- 公共体育部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 获奖时间 | 负责人 | 级别 | 专题网站 |
篮球 | 2007年 | 王家宏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点击浏览 |
省部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
课程名称 | 获奖时间 | 负责人 | 级别 |
公共体育 | 1993年 | 王政 | 省部级精品课程 |
运动解剖学 | 1998年 | 王国祥 | 省部级精品课程 |
田径 | 2008年 | 邰崇禧 | 省部级精品课程 |
运动生理学 | 2010年 | 张林 | 省部级精品课程 |
人体解剖学 | 1998年 | 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 | |
公共体育 | 1993年 | 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 | |
田径 | 1998年 | 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 | |
排球 | 2000年 | 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 | |
篮球 | 2002年 | 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 | |
公共体育 | 2004年 | 江苏省优秀课程群 |
校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
课程名称 | 获奖时间 | 负责人 | 级别 |
奥林匹克运动 | 2010年 | 罗时铭 | 校级精品课程 |
排球 | 2007年 | 宋元平 | 校级精品课程 |
排球 | 1993年 | 苏州大学优秀课程 | |
武术 | 2001年 | 苏州大学重点课程建设优秀奖 | |
公共体育 | 2003年 | 苏州大学核心课程群 | |
田径 | 2005年 | 苏州大学精品课程 |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人才培养
一、体育教育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有所专长,能胜任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複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主干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学概论、体育统计学、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
二、运动人体科学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社会体育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以及中等以上学校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科研、教学以及体育保健与健康指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中医学基础、推拿学、运动人体科研方法等.
三、民族传统体育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训练、科学研究、健身指导以及保全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运动生理学、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国文化概论、武术专项理论、武术主修、中医基础理论、运动训练学、治安管理学等。
四、运动训练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体育专项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科研以及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主修专项理论与实践、体育心理学、运动选材学、运动营养与恢复、体育管理学、体育科研方法等。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分管工作 |
陆阿明 | 院长 | 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学科建设、人事、专业教学、计画外财务管理、研究生培养工作和纪检、青年工作 |
朱建刚 | 党委书记 | 主持院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建、工会、统战、退休教职工协会、研究生思想工作 |
雍明 | 副院长 | 协助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分管计画内财务管理、创收工作、保卫、保密工作,负责学院行政管理工作 |
陶玉流 | 副院长 | 协助院长分管学科建设、研究生管理工作、外事工作,负责科研工作 |
王全法 | 副院长 | 协助院长分管全校民众体育工作,负责公共体育的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 |
李伟文 |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 | 协助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分管本科生学生工作、宣传工作 |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历任领导
时间 (年/月) | 行政负责人 | 党委负责人 | |||
系主任 (或院长) | 副主任 (或副院长) | 院长助理 | 党总支 (或党委)书记 | 副书记 | |
1972~1978 | 施惠彬 | 姜宗尧 (1972~1974) | 庄百里 (1972~1974) | ||
梅国祥 (1974~1976) | |||||
刘振铎 (1976~1978) | |||||
1978~1983 | 陈鹤芳 | 朱呸仁 (1978~1982) | 刘振铎 (1978~1982) | 蒋鑒挺 | |
施惠彬 | 王永光 (1982~1983) | ||||
程战铭 (1982~1983) | |||||
1983~1987.7 | 叶永年 | 施惠彬 | 蒋鑒挺 | 李佑文 | |
程战铭 | |||||
1987.7~1993.7 | 施惠彬 | 程战铭 | 张宏成 | 付大友 (1987~1992) | 李佑文 |
王家宏 (1988~1993.7) | 李建军 (1988~1993.7) | ||||
1993.7~1996.7 | 程战铭 | 王家宏 | 张寿仁 (1992~1996) | 李建军 | |
罗时铭 | |||||
1996.7~1997 | 王家宏 | 邰崇禧 | 勇振益 | 李建军 | |
李翔 | |||||
1997~2012.10 | 王家宏 | 李翔(~2008) | 陆阿明(2004~ 2008) | 勇振益 (1997~2003) | 张建平 (1997~2004) |
张宏成 (1999.1~2008) | |||||
邰崇禧 (1997~2004.3) | 蔡赓 (2004~ 2008) | 张雪根 (2003~2006) | 朱建刚 (2004~2010) | ||
戴福祥 (2004.3~2012.7) | 王坤泉 (2006~2010) | ||||
陆阿明 (2008 ~2012.10) | 陶玉流 (2009 ~2012.10) | 朱建刚 (2010.11~) | 李伟文 (2010.12~) | ||
蔡赓 (2008~2009) | |||||
雍明 (2009.09 ~) | |||||
2012.10~ | 陆阿明 | 雍明 (2009.09~) | 朱建刚 (2010.11~) | 李伟文 (2010.12~) | |
陶玉流 (2012.10 ~) | |||||
王全法 (2012.10 ~) |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