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武牧羊(诗歌)
元代杨维桢所作五言律诗《题苏武牧羊图》。
作者在这首题画诗中,热烈歌颂了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崇高民族气节。前六句写苏武被扣在匈奴牧羊的一段艰苦生活和坚贞操守。他虽被远放北海荒无人烟之处,却“时时望帝乡”,说明他每时每刻都心怀故国。一个“望”字,表现了怀念的深切。“食雪”、“旄尽”,写他处境的悽苦,也表现了他的坚贞不移。“心悬日月光”,讚颂他的高风亮节。末两句以李陵对比烘托,进一步突出苏武的爱国精神。全诗慷慨悲壮,寄託深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苏武牧羊
- 类型:诗歌
- 主人公:苏武
- 年代:汉代
- 作者:杨维桢
- 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内容1
《题苏武牧羊图》
作者/杨维桢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作品赏析
苏武被拘匈奴十九载,受尽磨难而终得归汉的传奇经历,不知激励了多少中华民族的热血男儿。此诗即因苏武牧羊图而生髮,饱含作者对苏武崇高气节的敬佩之情。首联是为点题之笔,由图像麒麟阁而追述苏武忠贞品格。中间两联选取了极富代表性的细节,体现苏武不畏艰难而始终心向汉室的精神。尾联则以李陵泣别作为反衬,更见出苏武人格的崇高。
作品内容2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与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时听塞上,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白髮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欲使匈奴,心惊胆碎,常服汉德威。
作品译文
苏武虽然人留在了匈奴地界,但气节还在。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贫穷艰苦地生活了十九年。在北海边上放羊,渴了就饮雪水,饿了就吃身上的羊皮袄。心里还记挂着汉朝的江山社稷,牧羊用的那根旄节上的装饰都掉光了还没能回到汉朝去。历经了种种困难,但心还像铁石一样坚定,夜里在塞上听到笳声,心里就十分难过。
天气轻寒的时候,大雁就会飞往汉朝的方向。家中白髮苍苍的老母,盼望着他的归来,他的夫人独自守着空房。每天夜里入睡,我都会做梦,梦中的你可曾梦见了我?任那海枯石烂,气节都没有少一点。最终让匈奴心服感动,越发敬重汉朝的德行和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