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苏尔达斯

苏尔达斯

印度印地语诗人。生平不详。他出生在民间艺人(相当我国的说书人)家庭,本人也是说唱者。阿克巴尔大帝曾叫他充当宫廷诗人,被他拒绝。他双目失明,一般传说他天生是盲人,但他的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天生的盲人所能描绘的。现在他的名字成为盲人的别名。他早年出家,对宗教和大神,特别是对毗湿奴大神的化身黑天十分虔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苏尔达斯
  • 国籍:印度
  • 职业:民间艺人
  • 代表作品:苏尔诗海(सुर सागर)
  • 性别:男

基本概况

印度印地语诗人。生平不详。他出生在民间艺人(相当我国的说书人)家庭,本人也是说唱者。阿克巴尔大帝曾叫他充当宫廷诗人,被他拒绝。他双目失明,一般传说他天生是盲人,但他的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天生的盲人所能描绘的。现在他的名字成为盲人的别名。他早年出家,对宗教和大神,特别是对毗湿奴大神的化身黑天十分虔诚。据说他的师父叫他歌颂黑天,他就唱诗歌颂黑天的生平,因而被认为是“有形派”崇拜黑天的虔诚诗人的代表。他的作品被祭司当作宗教的讚美诗,其实他有很多诗并不直接宣传宗教或单纯讴歌大神。他歌唱的不是神性,而是人性;描绘的不是带灵光的圣像,而是活生生的人的形象;表达的不是抽象的神秘的思想,而是普通人的感情。《苏尔诗海》是他的诗歌总集,收诗约5,000首。这些诗是他吟唱时由别人记录的,所以有人认为其中有一部分不是他的作品;也有人认为还有许多遗漏,因为据说他创作的诗有10万多首。《苏尔诗海》中的诗长短不一,从三几行至数十行,有少数在百行以上,最长的有300多行,但一般在10行上下。每首诗都配有曲调。有些人认为《苏尔诗海》完全是苏尔达斯的创作,还有些人认为它是梵文文学中的《薄伽梵往世书》的译本,这两种看法都不确切。

人物画像

《薄伽梵往世书》共分12篇,近1万5千颂,计3万余行,其中第十篇分上下两章,占全诗四分之一强。《苏尔诗海》的篇幅和章节也大体相同,但更着重第十篇。从内容看,前者描写大神毗湿奴24次化身下凡中的20次故事,其中以黑天的故事即第十篇最长。后者因袭了毗湿奴历次下凡的故事,也以黑天的故事为最多,并补充了许多情节,增加了罗陀这一女主角,这是从梵文诗人胜天的《牧童歌》中继承下来的。由此可见,《苏尔诗海》是以《薄伽梵往世书》为蓝本加工而成。应该说明,苏尔达斯不是创作叙事诗,而是基本上以《薄伽梵往世书》所提供的题材来抒发他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他有时对某一内容从各个角度反覆咏唱多次,所以从题材来说,《苏尔诗海》不是创作,而从具体内容来说,诗人是用印地语的伯勒杰方言(ब्रज भाषा)创作了诗。

《苏尔诗海》与《薄伽梵往世书》

形式与篇幅

《薄伽梵往世书》分十二篇。第十篇分上下两篇,这两篇共占全诗的近四分之一,显然是作者着重的部分。全诗近一万五千颂,每颂两句,共约三万句诗(译成汉语相当六万行)。《苏尔诗海》也是十二篇。第十篇也分上下两篇,共占全诗五分之四以上,显然更是作者着重的部分。全诗近五千首,六万句左右。从形式和篇幅来说,两者基本上是相同的。

内容

苏尔达斯本人或其诗的加工整理者一方面表明仍然摆脱不了《薄伽梵往世书》的旧的窠臼,而另一方面又摒弃了不少重複和繁琐的部分,使有关黑天的情节更为集中和突出。下表为内容分量的对比:

薄伽梵往世书
苏尔诗海
第一篇
1313颂
343首
第二篇
391颂
38首
第三篇
1415颂
13首
第四篇
1445颂
13首
第五篇
668颂
4首
第六篇
851颂
8首
第七篇
750颂
8首
第八篇
931颂
17首
第九篇
964颂
174首
第十篇上
2013颂
4160首
第十篇下
1933颂
149首
第十一篇
1367颂
4首
第十二篇
566颂
5首
总计
14607颂
4936首
需要说明的是:在《苏尔诗海》中,虽然某一篇的诗数目很少,但诗句往往很多,这是因为诗人要用比较长的篇幅来叙事,比如第五篇中只有四首诗,可是却有二百七十多句。还有一首有三百三十八句的最长的诗在第三篇里。但即使如此,苏尔诗海》比起《薄伽梵往世书》来,除第十篇外,其他各篇要简略得多。如果说,苏尔达斯在《苏尔诗海》中只写了有关黑天的内容,而完全摒弃了其他与黑天无关的描写,那也丝毫不影响《苏尔诗海》的意义和苏尔达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当然,他的其他描写特别是第一篇的内容对研究他的思想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再进一步从两部作品所写第十篇的主要内容来看,《薄伽梵往世书》着重黑天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但也着重黑天当了部族首领以后的事迹。《苏尔诗海》则更突出了儿童黑天和少年黑天的形象,这部分就占整个《苏尔诗海》的五分之四以上,而作了部族首领的黑天的事迹则很简略。所以描写少年儿童生活的诗大大地超过了《薄伽梵往世书》所写的相同内容。《苏尔诗海》创作了有关黑天的儿童和少年时代的许多新的情节,比如有关黑天和罗陀的所有情节就是《薄伽梵往世书》中所没有的,不错,罗陀这一形象并不是苏尔达斯的创造,是他直接从维德亚伯迪那里继承下来的,但这一点总和《薄伽梵往世书》没有关係。

写作风格

《薄伽梵往世书》是叙事诗和抒情诗的结合,而《苏尔诗海》则主要是抒情诗。抒情的内容即使相同或近似,但是表达手法却千差万别。

诗的威力

《苏尔诗海》中有的诗颂扬大神的威力,叙述大神化身下凡的目的,宣传宗教教义;有的诗表达了善战胜恶或有志者事竟成的思想。其中篇幅占全诗百分之八、九十的第十篇叙述黑天的父母受黑天舅舅、一个残暴的小君主的迫害,被关进牢房。黑天在牢房里出生后,其父连夜把他送到牛庄的一个牧人家里,他就在牧民中长大,和许多牧童牧女结成好友,有一个名叫罗陀的牧女和他感情很深。后黑天离开牛庄,杀死舅舅,并被人民拥立为王。黑天曾派人送信慰问牧民,牧女们围着使者多方询问黑天的情况。情节发展到这里,宗教神秘色彩比较浓厚。这时黑天的身份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少年儿童,而是带有灵光的教主。牧女和使者双方问答的《黑蜂歌》成了膜拜大神的方式的辩论。诗人比较集中地描写了黑天从婴儿到少年的各方面的生活,形成了许多相同内容的组诗,如黑天出生、母子之爱、摇篮嬉戏、偷吃奶油、森林放牧、夏日野游、河中戏水、花丛游乐、牧女恋情、欢度节日、喜荡鞦韆等等。比如在偷吃奶油这一组诗里,诗人以这一内容写了 100多首诗,有的写他独自一个人去人家家里;有的写他还带着一些小伙伴。取不着吊篮,就踩在小伙伴们身上,有时看到有人来了,就躲着,被抓住了,就支吾找藉口不承认偷吃奶油。有时被抓到他的母亲面前,他还不承认,装出可怜相来博得母亲的同情;当他母亲听到人家一再控告时,她不得不相信了,于是就用绳子捆住他,要打他。象这样细緻地描绘一个淘气的儿童的生活,在印地语文学中还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如此,诗人还描写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希望,希望孩子慢慢长大,会爬着走,会自己吃饭,会叫爸爸妈妈,甚至盼望孩子会和自己纠缠不休。诗人描写黑天这一天真的儿童和小伙伴玩时耍赖皮,受到小伙伴们的抵制,自知理亏,又搭讪着加入游戏的行列。诗人写黑天刚懂事,就要跟其他的放牛娃去放牛,纠缠着要妈妈答应,并保证不到河里去玩水。诗人还写黑天受到大孩子的欺负,回来向妈妈控告,抱怨大孩子如何吓唬他。这样一些内容的诗篇几百年来始终受到印度人民的喜爱,到处传唱。总之,诗人成功地描绘了一个为人们所喜爱的人格化了的黑天的形象。
苏尔达斯有不少诗带有宗教色彩,就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诗,也常有“我的主”、“宇宙之主”的称呼。他描写爱情的诗,有些也表现出神秘倾向。这因为印度教中写黑天诗的这一教派的诗人认为人间最强烈的感情是爱情,对大神应该用最强烈的感情去爱,于是对大神的虔诚就和爱情搀和在一起。苏尔达斯所描绘的牧女和罗陀对黑天的爱就是这种感情的体现,这是非印度教派所不容易理解的。
此外有人认为《苏尔诗选》和《文学之波》二书也是苏尔达斯所作。前者大致是从《苏尔诗海》中选录的,后者是否苏尔达斯的作品,尚属疑问。

参考书目

·修格尔:《论苏尔达斯》,贝拿勒斯,1948。
南·瓦杰伯伊:《大诗人苏尔达斯》,德里,1952。
赫·伯·德维威蒂:《苏尔达斯的创作》,孟买,1961
刘安武:《印度印地语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3月北京第一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