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学校建校时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87年成立社会科学部,2006年更名为社会科学系,2009年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称:马克思学院
- 校训:尚德、励志、博学、笃行
- 创办时间:1958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现任校长:杨子江
- 所属地区:兰州市兰州交通大学
- 主要奖项: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
学院简介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建校时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87年改为社会科学部,2006年更名为社会科学系,2009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是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主要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託单位,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学科学位建设、研究生培养等工作。
学院有健全的组织机构,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4个教研室;还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法学研究等3个研究所。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7人,助教11人。博士6人(含在读1人),硕士26人(含在读1人)。
“十一五”期间,学院以学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契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学科学位建设,强化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现有硕士生导师15人,在读研究生34名。2010年获得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2门,“精彩一课”1项。学院在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现共获得科研项目立项3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5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187篇,CSSCI期刊46篇,被人大複印资料等複印或转摘5篇;出版专着和教材11部,提供研究(谘询)报告13篇;获优秀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9项;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
机构设定
机构类别 | 机构名称 | 职务 | 负责人 |
党政 机构 | 学院党政领导 | 院长、书记 | 蔡中宏 |
副院长 | 邵璀菊 | ||
副院长 | 王永斌 | ||
学院办公室 | 主任 | 刘雄旺 | |
教学秘书 | 沈 宁 | ||
研究生兼科研秘书 | 徐宏霞 | ||
行政秘书 | 孙 琳 | ||
教学 机构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 主任 | 陈碧金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 | 主任 | 曹富雄 | |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 主任 | 丁晓军 | |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 主任 | 谢 亮 | |
研究机构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 | 所长 | 曹富雄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 所长 | 蔡中宏 | |
法学研究所 | 所长 | 邵璀菊 | |
教辅机构 | 图书资料室 | 无 | 冯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