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兰州城市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Lanzhou City University)位于甘肃省会兰州,成立于2006年,是套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甘肃高校教师教育联盟、安宁五所高校战略联盟、全国石油高校协作会议成员,甘肃省首批套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由华东师範大学对口支援。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6月的兰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和纽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于1942年5月创办的培黎石油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设定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7年8月,经甘肃省政府批准,甘肃省幼儿师範学校整体併入学校。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有校本部、培黎、东校区三个校区占地50.54万平方米,下设18个二级院系、52个本科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教职工近1150人。

基本介绍

  • 主管部门:甘肃省
  • 学校官网:http://www.lzcu.edu.cn
  • 中文名:兰州城市学院
  • 外文名:Lanzhou City University
  • 简称:兰城院
  • 创办时间:2006年2月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综合
  • 属性:省属普通本科高校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陈晓龙
    校长张有明
  • 本科专业:52个
  • 院系设定:文史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幼儿师範学院、数学学院、培黎机械工程学院等
  • 校训:手脑并用、创造分析
  • 校歌:兰州城市学院校歌
  • 地址:校本部: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培黎校区: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572号
    东校区: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692号
  • 知名校友:潘石屹、贾廷权、李钰、赵凌云等

办学历史

合併前

兰州师範专科学校
1904年,甘肃文高等学堂(师範馆)创建。
1906年,兰山书院更名为甘肃省立优级师範学堂。
1911年,甘肃省立优级师範学堂更名为甘肃两级师範学堂。
1911年,甘肃两级师範学堂更名为甘肃初级师範学堂。
1913年,甘肃初级师範学堂更名为甘肃省立师範学校。
1914年,甘肃省立师範学校更名为甘肃省立第一师範学校。
1936年,甘肃省立第一师範学校更名为甘肃省立兰州师範学校。
1949年,甘肃省立兰州师範学校更名为甘肃省兰州师範学校。
1958年,甘肃省兰州师範学校升格为兰州师範专科学校(作为校方认定的学校创立时间)。
1961年,兰州师範专科学校改建为甘肃省兰州师範学校。
1962年,甘肃省兰州师範学校停办。
1971年,甘肃省兰州师範学校复校并更名为兰州师範学校。
1977年,兰州师範学校(专科班)创建(合署)。
1978年,兰州师範学校(专科班)升格为兰州师範专科学校。
1981年,兰州师範专科学校独立办学。
1992年,兰州师範专科学校更名为兰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培黎石油学校
1942年,培黎工艺学校创建。
1943年,培黎工艺学校更名为山丹培黎工艺学校。
1950年,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更名为西北石油管理局培黎工业学校。
1953年,西北石油管理局培黎工业学校更名为培黎石油技工学校。
1956年,培黎石油技工学校更名为兰州石油技工学校。
1957年,广州石油机械安装技工学校併入兰州石油技工学校。
1985年,兰州石油技工学校(部分)改建为培黎石油学校
甘肃省幼儿师範学校
1984年,甘肃省幼儿师範学校创建。

合併后

2003年,培黎石油学校併入兰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2006年,兰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兰州城市学院。
2007年,甘肃省幼儿师範学校併入兰州城市学院。
2007年,兰州城市学院培黎工程技术学院成立。
2006年12月,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成立,与兰州城市学院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合署。
2009年11月,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成立。
2015年,兰州城市学院在原培黎工程技术学院与培黎汽车工程学院两个二级学院整合基础上成立培黎机械工程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下设二级学院18个,开设本科专业42个。
二级学院
专业
文史学院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法语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航空服务类校企合作)
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理科学、城乡规划、环境工程
教育学院
国小教育、教育技术学、套用心理学
幼儿师範学院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方向)
传媒学院
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网路与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数学学院
数学与套用数学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商学院
经济学、城市管理、审计学、财务管理
国际文化翻译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翻译
培黎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焊接技术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
培黎石油工程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物理学、通信工程、软体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音乐学院
音乐学(教师教育方向)、音乐学(音乐表演方向)、舞蹈表演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美术与设计学院
工艺美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1137人,其中教授109人、副教授300人、博士103人、硕士616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入选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1人、甘肃省优秀专家3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1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名师2人。。
省级教学团队
序号团队名称批准年度带头人所属二级学科
1
数学与套用数学主干课程
2010
梁延堂
套用数学
2
现代汉语与方言
2011
莫超
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
3
学前音乐教育
2012
孔庆浩
音乐学
4
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2014
姜继权
体育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1月底,学院有2个甘肃省重点学科。
甘肃省重点学科:现代汉语方言、社区体育管理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11月,学院拥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
省级特色专业
序号
学院
专业名称
1
音乐学院
音乐学(教师教育方向)
2
培黎工程技术学院
焊接技术与工程
3
传媒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
4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向)
5
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省级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批准年度
课程负责人
1
高等代数
2004
谢继国
2
无机化学
2004
李生英
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2006
熊旭军
4
有机化学
2006
王桂良
5
篮球
2006
范海荣
6
分析化学
2006
陈明凯
7
声乐学
2006
魏素萍
8
中国现代文学
2007
雷岩岭
9
现代汉语
2007
王小敏
10
解析几何
2008
梁延堂
11
机率论数理统计
2008
田丽娜
12
声乐学
2011
孔庆浩
13
常微分方程
2011
王素云
14
仪器分析
2012
赵国虎
15
纤维艺术
2012
杨广银
16
中国古代文学
2013
杨玲
17
大学人文
2014
高原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机电实验教学中心
在建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06年至2012年,学院发表省级以上论文4172篇,其中SCI172篇,EI 64篇,CPCI-S 17 篇,CSCD 185篇,CSSCI317篇,北大核心363篇。出版着作40部,主编教材109部,参编教材106部。共承担国家级项目2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获批经费174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获批经费507万元;承担省部级项目65项,其中社会科学类46项,获批经费103.6万元,自然科学类19项,获批经费75万元;承担地厅级项目274项,获批经费305.4万元。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总计3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6项;获得地厅级科研成果奖总计5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2项,12项被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0万册,其中中文图书806209册,外文图书9825册,外文期刊1960册,中文期刊合订本53382册,中文报纸合订本22057册,人大複印资料21444册。拥有CNKI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万方博硕论文库等15个资料库,收录电子图书53万册,电子期刊4300种,博硕论文81万篇,视频资料7451部,视听光碟4988件,设有期刊论文和电子图书2个学术搜寻平台,试用电子资源10种。
学术期刊
《甘肃高师学报》创刊于1998年,原由甘肃省内五所师专(兰州师专、天水师专、张掖师专、庆阳师专、合作师专)联办。现由兰州城市学院、甘肃民族师範学院、定西师範高等专科学校、陇南师範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主办,为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第 1、3、4、6期刊发哲学社会科学内容,2、5期刊发自然科学内容。主要特色专栏为:语言学、文学研究、文化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等。
甘肃高师学报编辑部甘肃高师学报编辑部

科研机构

拥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
  • 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
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实验室
自动化、装置实验室
  • 省级研究机构
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
甘肃文化翻译中心
甘肃方言研究所
甘肃书法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 校级研究机构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
信息技术教育与套用研究所(城市信息与系统科学研究所)
教师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 学前教育研究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机械检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所
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当代敦煌文化艺术创意研究中心
城市环境与污染治理研究所

文化传统

校训

手脑并用、创造分析
释义:兰州城市学院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工合运动先驱、着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培黎石油学校创始人路易艾黎先生倡导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为校训,其内涵一是强化实践,能够运用知识,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动手能力;二是注重理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三是勇于创造,敢为人先,提出并分析解决问题;四是勤于思考,善于从表象入手,深入发掘事物的内涵与本质。
“手脑并用,创造分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澱,既是路易:艾黎先生教育思想的结晶,也是培养合格的套用型人才的至理名言。作为艾黎事业和艾黎精神的继承人,兰州城市学院将“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确定为校训,激励全校师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乐于分析,敢于创造,勇于实践,努力将其发扬光大,使其在新的时代里呈现出新的生命力,绽放新的光芒。

校徽

释义:兰州城市学院校徽由校名、建校时间和中心图案构成。校微採用图形图案,蕴含无穷、博大、圆满之意,既象徵着学校如旭日初升,发展前景光明宏远,又表现了丰富多彩、成长成才的校园生活。校微图案採用蓝、白、黑三种颜色组成,色泽简洁明快、典雅大方。微标圆环上方为毛体字“兰州城市学院",下方为英文“兰州城市学院”。校微中心图案由兰州城市学院英文名称Lanzhou-City- University三个单词的首个大写字母"L、C、U"变体构成,整体形象似一本翻开的书籍,象徵着学校立德树人、培育栋樑的崇高使命,也像高楼林立的城市建筑,突出学校以“城市”命名的理念,体现学校服务城市的功能。标誌下方的“1958”字样,表示兰州城市学院创建于1958年。
校徽校徽

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和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际校所合作和国际交流,先后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55个、实验实训室2个;与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法国欧亚高等管理学院、纽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综合技术学院和奥克兰大学等10余所海外高校,与华东师範大学、上海师範大学、兰州大学等数十家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联合培养等深度合作关係;与兰州市安宁4所高校建立了战略联盟,与省内7所高校建立了教师教育联盟,与全国12所石油高校建立了行业战略联盟。2015年,学校正式加入全国套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为甘肃省首批套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
多年来,学校以努力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套用型大学为目标,立足兰州,服务甘肃,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校园环境

西校区
兰州城市学院西校区(校本部)位于安宁区街坊路11号,毗邻甘肃农业大学,原兰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所在地,现兰州城市学院的前身之一。原兰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占地628.8亩,校舍建筑面积3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亿元。
2008年以后主要新建设逸夫图书馆、体育综合训练馆、田径场、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教学及辅助用房9.9万平方米。
下设学院:文学院、数学学院、传媒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社会管理学院、教育学院(除学前教育专业)、继续教育学院
甘肃省实验中等专业学校(兰州城市学院实验中专)毗邻西校区。
培黎校区
兰州城市学院培黎校区位于安宁区安宁东路180号,毗邻培黎广场,原培黎石油学校所在地,现兰州城市学院的前身之一。原培黎石油学校占地面积153332㎡,建筑面积103000㎡,图书馆藏书18万册,固定资产总额6500万元。2008年以后主要新建设工业实训中心和4号学生公寓等教学及辅助设施3.5万平方米;项目总扩建面积13.4万平方米。
下设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培黎工程技术学院、北方汽车工程学院
东校区
兰州城市学院东校区位于城关区嘉峪关西路692号,原甘肃省幼儿师範学校所在地,学校占地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
下设学院:幼儿师範学院(教育学院一部分)

杰出校友

潘石屹
SOHO中国董事长。
贾廷权
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
李钰
甘南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赵凌云
中共甘南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
王春华
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
卢小亨
武威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田雁青
庆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梁维吉
武威市政府副秘书长。
宋丕林
政协天水市秦州区第七届委员会主席。
何升兰
白银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高文阳
兰州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常务副主任。
芮文刚
兰州市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
常太洲
中共会宁县委常委、副县长。
马秀兰
中共临夏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宋涛
中共白银市平川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张向阳
《兰州文苑》主编。
王军礼
微科普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快讯》主编。
李兰宏
甘肃省白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何建华
文化部中国音乐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香港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秘书长。
苗恆
作家。
李城
作家。
车一鸣
画家。
孙茜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柴杰君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校外高级书法教师。
何延春
学大兰州分公司文化宫校区专职老师。
毛健
市级学科带头人。

现任领导

学院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
陈晓龙
党委副书记、院长
张有明
党委副书记
王基
党委常委、副院长
张兴福、莫超、李慕堂、牟录贵、赵有翼
副院长
姜秋霞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孙光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