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是甘肃省下辖的国家级新区,是国务院确定建设的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成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範区。
兰州新区位于秦王川盆地,是兰州、白银两市的接合部,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也是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视窗和门户。南北长约49公里,东西宽约23公里,距兰州市38.5公里,白银市79公里,西宁市195公里,距西安560公里,经景泰到银川有470公里,经河西走廊直通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线点。
2010年12月,甘肃省设立兰州新区。2012年8月,国务院批覆为国家级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兰州新区
- 外文名称:Lanzhou New Area
- 行政区类别:国家级新区(正厅级)
- 所属地区:甘肃省兰州市
- 下辖地区:中川镇、秦川镇、西岔镇等
- 政府驻地:兰州市兰州新区中川街
- 电话区号:0931
- 邮政区码:730300
- 地理位置:兰州市西北部秦王川盆地
- 面积:1744平方公里
- 人口:30万人(2018年)
- 方言:兰银官话-金城片-兰州话
- 气候条件:大陆性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国家湿地公园、二号湖、中国青瓷博物馆
- 机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 火车站:兰州新区站、中川机场站
- 车牌代码:甘A
- GDP总量:205亿元(2018年)
- 领导:杨建忠、李东新
- 第一主任:张伟文
建制沿革
历史沿革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秦王川地区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在此后数千年的岁月更迭中,逐渐形成定居局面。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开闢河西,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统兵出陇西,“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乃渡河湟,筑令居塞”,从此正式纳入西汉的版图,属金城郡管辖。隋朝末年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兰州校尉、山西万荣县人薛举,在兰州起事,号称西秦霸王,建立地方政权,秦王川成为西秦霸王薛举屯牧之地,并将原来的晴望川改名为秦王川。唐武德二年(619年),设广武县,乾元二年(759年),又改广武县为金城县,归陇右道兰州辖;安史之乱后,吐蕃占据。北宋景德年间,为西夏占领,属西凉府,至神宗时收复这一带。元代隶属于金城郡,明洪武二年(1369年)起经清代、民国隶属于永登县。解放后,先后归甘肃省武威专区、定西专区管辖,1970年,归兰州市至今。
管理沿革
2010年12月21日,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兰州新区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的通知》(甘机编髮〔2010〕81号),明确在兰州新区设立中共兰州新区工作委员会、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简称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厅级建制,享有市一级的行政管理许可权。
2011年2月12日,中共兰州市委办公厅、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中共兰州新区工作委员会、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兰办发〔2011〕9号),明确了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设10个内设机构,分别是:党政办公室、纪工委(监察局)、组织人事局、财政局、经济发展局、城乡统筹发展局、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局、规划建设管理局、招商服务局和社会事业发展局。
2012年08月20日,国务院印发国函〔2012〕104号档案,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兰州新区正式升格为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筹委会揭牌

2012年12月25日,兰州市编委下发《关于调整兰州新区机构的通知》兰机编字〔2012〕48号,明确新区党政办公室加挂对外宣传办公室、新闻办公室牌子;增设监察审计局,与纪工委合署办公;增设金融工作办公室,与财政局合署办公;新组建党群工作部、社会保障局、综合执法局、环境保护局;将原招商服务局撤销,组建招商一局、招商二局;将原社会事业发展局撤销,组建教育科技文化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将原组织人事局更名为组织部、原城乡统筹发展局更名为农林水务局、原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局更名为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原规划建设管理局更名为城乡建设管理局;将派出的公安分局更名为公安局,列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机构。
行政区域
兰州新区辖永登、皋兰两县中川镇、秦川镇、上川镇、树屏镇、西岔镇和水阜乡6个乡镇,73个行政村。对原永登县中川镇、秦川镇、皋兰县西岔镇进行託管。
行政区

地理环境
位置
兰州新区位于东经103°29′22″~103°49′56″,北纬36°17′15″~36°43′29″。西界为尹—中高速公路向北沿秦王川盆地西边缘延伸至引大东二乾渠;东界为皋兰县西岔川东缘向北延伸至永登县秦川镇东界;北界为引大东二乾渠;南界为永登县树屏镇尹家庄—水阜乡涝池公路北缘。
兰州新区规划图

地貌
兰州新区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也是祁连山脉东延之余脉插入陇西盆地的交错地带。地区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平川、梁峁、沟壑及河谷地貌发育。
夹山地貌

整个地域宽阔,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两面是低矮黄土山丘,南北长60公里,东西最宽处21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910米。土质多为黄绵土,土层深厚,表面土层平均厚度在0.5~3米之间,自然植被稀疏。
水文
境内有季节性河流李麻沙沟,呈南北向。中川以下进入谷地。甘家滩以下入皋兰县,再南经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注入黄河,年径流量为354.8万立方米,长103.9公里。
气候
兰州新区属典型的温带半乾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冬季寒冷乾燥,春季多风少雨,夏无酷暑,秋季温凉。年平均气温6.9℃,一月平均气温-7.3℃,七月平均气温20.5℃;年平均降水量300~350毫米,年蒸发量1880毫米;全年平均无霜期139天,年日照量1744~2659小时,日照率60%;最大冻土深度约1.1米;农作物一年一熟;夏秋多东南风,冬春多西北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
资源
野生植物资源较丰富。野生植物总数约2种,有明显经济利用价值如甘草、当归、党参、麻黄、秦艽、鬼臼、祖师麻、玫瑰等中药材。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截止2013年末,兰州新区託管範围内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个(2个乡镇卫生院、1个民办医院),村卫生所47个,个体诊所56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新区各乡镇,2011年新区参合农民10.56万人,参合率达96%,年人均筹资240元,省、市、县、乡四级医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50%、65%、75%、90%。
教育科研
截止2013年末,兰州新区託管範围内有中国小49所,在校学生人数11335人,教职工人数837人;幼稚园22所,在园幼稚园数2465人,教职工110人。
人工湖

基础设施
交通设施:兰州新区航空条件便利,拥有甘肃省唯一的国际航空港——兰州中川机场。高速公路直通兰州中心城区,另有甘肃省道201线穿盆地而过。兰州新区总体规划“三纵一横“。三纵:兰州-张掖城际铁路、机场高速、快速路(201省道提级)形成西部交通廊道;兰州新区-安宁快速路,形成中部廊道;兰州新区城关快速路,兰州市区-兰州新区市域轨道形成东部廊道。一横:白银-兰州新区-兰新铁路联络线、白银-兰州新区城际铁路、白银-中川机场高速形成兰州新区至白银交通廊道。
交通图

休闲设施:在纬一路以南、行政中心以东、经十二路以西,利用大片低洼地带建设总占地面积1360多亩的人工湖,形成水域面积1265亩。4处人工湖总体平面布置近似甘肃省版图,南北总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280米,总蓄水容积160.4万立方米。其中,最大的人工湖总占地面积848亩,最小的70.16亩。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人口近30万。
民族
主要民族为汉族,还有回、东乡、藏、土族等少数民族。
城市布局
功能分区
兰州新区被分成了现代农业示範园区、空港物流园区、临空产业园区、装备製造业园区、新兴产业园区、循环产业园区、生态休闲区等十个园区,其中仅生态休闲区就占地50平方公里,将依託现有的一块湿地,建成主题文化公园,此外还有248平方公里将被储藏起来,表面是生态修复,其实质是未来发展的预留地。
产业布局
十大主导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製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综合产业片区:依託现有吉利汽车等企业,发展汽车与机械製造产业,在其南部,依託产业升级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石化产业片区:位于新区北部,结合国家石油储备库和西固石化产业扩能,重点引进与石化产业相关的项目类型。
装备製造产业片区:在兰石集团、兰州电机公司、兰通厂、长征机械等项目的带动下,引进相关产业类型,形成以高端装备製造为主的产业组团;
临空加工製造与物流产业片区:通过对机场航站楼周边用地改造,形成临空特色商贸物流区。
生态格局
两区:北部生态农业示範区与南部生态林业休闲区,共同形成兰州新区的生态屏障。
三廊:东西向的绿化廊道主要结合北侧的引大东一乾渠防护隔离带设定,是石化产业组团与其他功能区之间重要的绿化隔离屏障;中部廊道结合贯穿新区的水系和周边的公共绿地设定,形成具有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绿化廊道;东部廊道依託东部产业带之间的生态隔离带设定,主要作用是生态防护功能。
一绿廊:依託兰州新区外围山体,在城市外围形成环状绿廊,同时与南北两区联通,构筑新区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