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最早源于学校前身甘肃省立兰州工业职业学校1939年设立的机械科,经多年发展于2000年成立兰州理工机电工程学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创办时间:1939年
- 类别:二级学院
- 类型:理工
- 属性:省部共建高校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
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2.0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 主管部门:甘肃省
- 现任领导:安宗文(院长)
张君(书记) - 本科专业: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纺织工程,工业工程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 校训:奋进求是
- 校歌:红柳之歌
- 校庆日:9月29日
- 院训:弘毅贵德、和合创新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工坪路287号
- 院校代码:10731
办学历史
机电工程学院最早源于学校前身甘肃省立兰州工业职业学校1939年设立的机械科,1953年改设机械製造、金属切削加工两个专业,1958年成立甘肃工业大学机械系,下设机械製造工艺与设备专业。1965年机械系更名为机械一系,同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的石油矿场机械专业迁入学校并组建了甘肃工业大学机械二系,1987年石油矿场机械专业改制为机械设计及製造专业。1996年机械电子工程系(1991年成立)、机械设计与製造工程系(1991年成立)、裂纹技术研究所(1985年成立)调整合併成立机电工程系,1998年国家本科专业调整,将原机械製造工艺与设备、机械设计及製造、机电一体化专业合併为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0年成立机电工程学院。2003年纺织工程专业由轻工系转入机电工程学院,2004年增设工业工程专业。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国家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高速立、卧式加工中心
国家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珩磨机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MK2250×150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用数控珩磨机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档数控工具机与基础製造装备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高效铝锭连续铸造自动化生产线的研製及产业化
科研平台
科研基地 | |||
有色冶金新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 | 机械工业重载柔性机器人重点实验室 | 机电工程学院3J科技创新协会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数字製造技术与套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有色冶金新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
省级工程中心 | |||
甘肃省高新技术机电产品中试基地 | |||
中国机械工业协会重点实验室 | |||
特殊环境机器人重点实验室 | |||
校企联合工程技术中心 | |||
兰州理工大学 · 青海重型工具机厂工程技术中心 | 兰州理工大学 · 天水星火工具机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 | ||
兰州理工大学 · 天水锻压工具机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星火工具机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 | ||
兰州理工大学 · 庆阳市前进机械製造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 |
科研设施
院实验中心总面积3898平方米,仪器设备总资产4360万元,设机械基础实验平台、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实验平台、纺织工程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学院所属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是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工程实践教学与科技创新实践的教学基地。2006年被评为甘肃省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中心建筑总面积9860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1500多台套,设备总资产4490余万元。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 本科教学
学院有“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纺织工程”、“工业工程”和“包装工程”四个本科专业。2003年设立了甘肃省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06年,获《机械製造技术基础》、《CAD/CAM综合训练》两门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获“机械设计製造及自动化”专业省级教学团队。2007年“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入选兰州理工大学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团队,2007年“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入选兰州理工大学重点示範教学团队,2008年“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
- 研究生培养
学院“机械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工业工程”为二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纺织工程”和“工业工程”为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学院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全日制在读学生2800余人,其中各类博、硕士研究生580余人,本科生2270余人。2006年“机械工程”学科入选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以来,为历年的省级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科门类 | 学科名称 | 批次 | 备注 |
工学 | 机械工程 | 2011增列 | 第28次会议 |
二级学科博士点
学科门类 | 所属一级学科 | 学科、专业 | 批次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 | 9(2003)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设计与理论 | 2011增列 |
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门类 | 学科名称 | 批次 |
工学 | 机械工程 | 10(2005) |
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门类 | 所在一级学科 | 学科、专业 | 批次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 | 2(1984)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6(1996) |
工学 | 机械工程 | 车辆工程 | 10(2005) |
工学 | 机械工程 | 工业工程 | 2011 |
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9(2003) |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领域名称 | 批准时间 |
机械工程 | 1999 |
仪器仪表工程 | 2010 |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首批)
学科门类 | 所在一级学科 | 学科、专业 | 批准时间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 | 2004 |
学术资源
截止2018年3月,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246万余册/件,其中纸质图书222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500多种,可提供近30种中外文大型资料库,已购置的国外资料库有springer资料库、ProQuest学位论文资料库、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资料库、ASCE美国土木工程资料库、ACM美国计算机学会资料库、ISTP国际科技会议录索引、EI COMPENDEX工程索引资料库等。已购置的中文资料库有中国知网—CNKI,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资料库、中国科技会议论文全文资料库、人大複印报刊资料库、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知识仓库、自主考试学习系统、网上报告厅、中宏经济网等,已购置的电子图书30多万种。
学术期刊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兰州理工大学主办。创刊于1975年,国内外公开发行,辟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与动力工程、化工与轻工、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数理科学等栏目。《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来源期刊。陆续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誌》(PЖ)、美国《数学评论》(MR)、 德国《数学文摘》(Zbl)、《中国化学文献资料库》、《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机械工程文摘》、《机械製造文摘》等国内外权威资料库和文摘刊物收录。学校学报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和“中文核心期刊”,先后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国高校学报优秀编辑质量奖、全国高校优秀学报、甘肃省优秀期刊奖、全国高校优秀学报、甘肃省优秀期刊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期刊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
机电控制及自动化 |
纺织工程 |
机械设计 |
工业工程 |
学科建设
学院“机械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工业工程”为二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纺织工程”和“工业工程”为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学院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全日制在读学生2800余人,其中各类博、硕士研究生580余人,本科生2270余人。2006年“机械工程”学科入选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以来,为历年的省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设五系(机械製造及自动化系、机械设计系、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系、纺织工程系、工业工程系)、两部(工程图学教学部、机零机原教学部)、两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实验中心)、五个办公室(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学科学位与平台建设办公室)。
学院已形成以精密加工技术及数控装备、成套装备及其自动化、石化及石油钻采新装备、特殊环境工业机器人、机械强度理论与可靠性、机械系统动力学等为代表的特色研究方向。近五年来,完成纵横向项目20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650篇,三大索引收录论文264篇。获省级奖励10项,科技成果鉴定21项,专利授权93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4项。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2月学院共有教师167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4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0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66人,共享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1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1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人,甘肃省“园丁奖”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3人,入选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3人,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4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理工大精神
红柳精神: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校园文化
多年来,兰州理工大学共举办举办“红柳大讲堂”、开通“红柳网”、“红柳人物”评选、红柳经典诵读活动、“红柳颂”主题宣传、“红柳骄子”辩论赛、“红柳面对面”访谈类节目、建立“红柳青年”手机报等红柳系列校园文化活动600余项,约有10万人次参加其中。学校通过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形成了具有“红柳精神”的系列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全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起到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展示风采和宣传学校的积极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促进了学风建设,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得到提升,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
学校在以往成功举办七届“兰州理工大学科技文化艺术节”的基础上,学校举办了以“唱响红柳,营造和谐” 主题的首届“红柳文化节”,自4月初启动,历时两个多月,内容包括“民俗风情进校园”、“书香满园”读书月、宜海艺术讲堂、校园达人秀、书画摄影大赛等18项活动。
学校形成了校、院两级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每年举办的“共青杯”系列学科知识竞赛、“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主持人大赛、读书演讲大赛、“红柳杯”系列体育比赛等六大系列30余个活动类型已在校园活动中形成主导品牌;每年各学院如人文学院的“与法同行”系列活动及“模拟法庭”、经管学院的“经济管理文化节”等十佳主题活动已在校园活动中形成了鲜明特色。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安宗文 | 院长 |
张 君 | 书记 |
靳伍银 | 副院长 |
邬再新 | 副院长 |
刘永平 | 副院长 |
赵家黎 | 副院长 |
魏虹 | 副书记 |
历任领导
甘肃工业大学机械一系、机械製造工程研究所、机械电子工程系历任领导 | |||||
名称 | 任职时间 | 行政 | 党支部/党总支/党委 | ||
主任/院长 | 副主任/副院长 | 书记 | 副书记 | ||
甘肃工业大学机械系 | 1958-1965 | 徐锡麟 | 康桐 | 康桐 | 孙学文 |
甘肃工业大学机械一系 | 1965-1966 | 徐锡麟 | 康桐 | 康桐 | 孙学文 |
1966-1970 | 工宣队负责 | ||||
1970-1978 | 徐锡麟 | 沈世瑶 | 吴小祥 | 康桐 | |
徐锡麟 | 朱万增 | 康桐 | 杨维满 | ||
徐锡麟 | 张长生 | 唐国选 | |||
1978.12-1982.09 | 康桐 | 沈世瑶 | 康桐(兼) | 唐国选 (兼) | |
康桐 | 张德邻 | 马忠 | |||
康桐 | 唐国选 | ||||
康桐 | 马守谦 | ||||
康桐 | 朱平顺 | ||||
1982.09-1987.03 | 马守谦 | 朱平顺 | 李文元 | 马忠 | |
马守谦 | 李启业 | 张尔岱 | |||
机械製造工程研究所 | 1987.03-1990.12 | 王明德 | 李古哉田文健 欧阳捷 | 韩凤翔 | |
甘肃工业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系(直属党支部) | 1991.03-1991.11 | 王明德 | 李烨胡赤兵 | 韩凤翔 | |
1991.11-1992.09 | 王明德 | 李烨胡赤兵 高云 | 韩凤翔 | 高云 (兼) | |
1992.09-1993.03 | 胡赤兵 (主持) 高云谭伟明 | 韩凤翔 | 高云 (兼) | ||
1993.03-1993.05 | 李古哉 | 胡赤兵高云 谭伟明 | 韩凤翔 | 高云 (兼) | |
1993.05-1994.06 | 李古哉 | 谭伟明 | 高云 (主持) | ||
1994.06-1996.04 | 李古哉 | 田文健 | 高云 (主持) | ||
甘肃工业大学机械二系、机械设计及製造系历任领导 | |||||
名称 | 任职时间 | 行政 | 党支部/党总支/党委 | ||
主任/院长 | 副主任/副院长 | 书记 | 副书记 | ||
甘肃工业大学机械二系 | 1965-1970 | 杨明初 | 曹鵾 | 王凤歧 | |
1977-1981 | 徐锡麟 | 王明智 | 冯麟 | ||
甘肃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及 製造工程系 (直属党支部) | 1991.05-1991.09 | 陈克强(支持) 包力成 | 崔凤德 (主持) | ||
1991.09-1993.03 | 陈克强(支持) 包力成刘敬武 | 崔凤德(主持) | 崔凤德(主持) 刘敬武(兼) | ||
1993.03-1996.04 | 潘志德 | 包力成李剑锋 | 潘志德 | 刘敬武 | |
甘肃工业大学裂纹技术研究所历任领导 | |||||
名称 | 任职时间 | 行政 | 党支部/党总支/党委 | ||
所长 | 副所长 | 书记 | 副书记 | ||
裂纹技术 研究所 | 1985-1996 | 魏庆同 | 郎福元 | ||
郎福元 | 黄建龙 | ||||
芮执元 | |||||
芮执元 | 韦尧兵 | ||||
甘肃工业大学机电工程系历任领导 | |||||
名称 | 任职时间 | 行政 | 党支部/党总支/党委 | ||
主任/院长 | 副主任/副院长 | 书记 | 副书记 | ||
甘肃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系 (党总支) | 1996.04-1997.04 | 胡赤兵 | 阎树田芮执元 刘全恩(兼) | 欧阳林子 | 刘全恩 |
1997.04-1998.10 | 胡赤兵 | 芮执元 刘全恩(兼) | 阎树田 | 刘全恩 | |
1998.10-1998.11 | 胡赤兵 | 芮执元李奋强 刘全恩(兼) | 阎树田 | 刘全恩 | |
1998.11-1999.07 | 黄建龙 | 芮执元李奋强 刘全恩(兼) | 阎树田 | 刘全恩 | |
1999.07-2000.03 | 黄建龙 | 芮执元李奋强 张思成(兼) | 阎树田 | 张思成 | |
甘肃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历任领导 | |||||
名称 | 任职时间 | 行政 | 党支部/党总支/党委 | ||
主任/院长 | 副主任/副院长 | 书记 | 副书记 | ||
甘肃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 | 2000.03-2001.10 | 黄建龙 | 芮执元李奋强 张思成(兼) 章小成 | 阎树田 | 张思成 |
2001.10-2002.07 | 黄建龙 | 阎树田(兼) 芮执元李奋强 张思成(兼) 章小成 | 阎树田 | 张思成 | |
2002.07-2002.10 | 黄建龙 | 阎树田(兼) 芮执元章小成 张思成(兼) | 阎树田 | 张思成 | |
2002.10-2003.01 | 芮执元 | 黄建龙(兼) 章小成(兼) | 黄建龙 | 章小成 | |
2003.01-2003.05 | 芮执元 | 黄建龙(兼) 章小成(兼) 龚俊杨萍 | 黄建龙 | 章小成 | |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历任领导 | |||||
名称 | 任职时间 | 行政 | 党支部/党总支/党委 | ||
主任/院长 | 副主任/副院长 | 书记 | 副书记 | ||
兰州理工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 | 2003.05-2004.01 | 芮执元 | 黄建龙(兼) 章小成(兼) 龚俊杨萍 | 黄建龙 | 章小成 |
2004.01-2005.01 | 芮执元 | 韦尧兵(兼) 章小成(兼) 龚俊杨萍 | 韦尧兵 | 章小成 | |
兰州理工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党委) | 2005.01-2005.05 | 芮执元 | 刘国荣(兼) 张军成(兼) 龚俊杨萍 | 刘国荣 | 张军成 |
2005.05-2006.08 | 芮执元 | 刘国荣(兼) 张军成(兼) 龚俊杨萍 | 刘国荣 | 张军成 曹立宏 (副处级组织员) | |
2006.08-2007.03 | 芮执元 | 张军成(兼) 龚俊杨萍 | 张军成 曹立宏 (副处级组织员) | ||
2007.03-2008.01 | 芮执元 | 龚俊(兼) 杨萍靳伍银 | 龚俊 | 张军成 曹立宏 (副处级组织员) | |
2008.01-2010.10 | 龚俊 | 张思成(兼) 杨萍靳伍银 侯运丰刘军 | 张思成 | 曹立宏 (副处级组织员) | |
2010.10-2011.10 | 龚俊 | 邵兵(兼) 杨萍靳伍银 邬再新刘军 | 邵兵 | 曹立宏 (副处级组织员) | |
2011.11-2012.10 | 龚俊 | 邵兵(兼) 杨萍邬再新 刘军 | 邵兵 | 曹立宏 (副处级组织员) | |
2012.11-2013.12 | 龚俊 | 邵兵(兼) 杨萍邬再新 刘军刘永平 | 邵兵 | 曹立宏 (副处级组织员) | |
2014.01-2015.03 | 龚俊 | 张君(兼) 杨萍靳伍银 邬再新刘永平 | 张君 | 武军莉 曹立宏 (副处级组织员) | |
2015.04-2016.05 | 龚俊 | 张君(兼) 杨萍靳伍银 邬再新刘永平 | 张君 | 武军莉 | |
2016.05-2018.04 | 龚俊 | 张君(兼) 靳伍银邬再新刘永平赵家黎 | 张君 | 魏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