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兰州轨道交通

兰州轨道交通

兰州轨道交通

兰州轨道交通(Lanzhou Rail Transit)是服务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首条线路计画于2019年6月开通试运营。

截至2019年1月,兰州轨道交通共有2条线路在建,即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兰州轨道交通
  • 外文名:Lanzhou Rail Transit
  • 开通日期:2019年6月
  • 轨道类型:捷运系统
  • 所属地区:中国甘肃省兰州市
  • 运营线路:无
  • 运营里程:无
  • 车站数量:无
  • 报站语言:国语、英语
  • 车票价格:2元起步 按里程计价
  • 管理规章:《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
  • 运营机构: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历史沿革

1979年,兰州市在国家批准实施的兰州市第二版总体规划中提出建设轨道交通项目。自2000年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準备和基础研究工作,曾先后三次委託不同的设计单位编制《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2008年1月,委託上海市政设计院和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分别编制《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8月,成立了由市政府市长任组长的“兰州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推进和建设筹备工作。
2009年2月,《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由甘肃省发改委以《关于上报兰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请示》(甘发改交运[2009]119号)呈报国家发改委。3月,通过招标确定西北市政设计研究院为《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为《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单位。
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在兰州调研甘肃省铁路规划和建设情况时,重点考察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情况,并对调整和最佳化轨道交通线网和建设方案提出了具体要求。
2010年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适时启动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兰州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新的政策机遇。
2010年3月至5月,根据国家有关部委提出的有关要求及意见,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市长办公会、市上四大领导班子会,专题研究规划方案调整,委託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对原规划提出调整方案。
2010年5月、8月,市政府主要领导就调整方案和建设规划分别向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国家住建部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肯定和支持。
2010年7月31日,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2010年9月6日,兰州市人民政府批覆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兰政函字[2010]156号)。
2010年9月,向国家相关部委上报了《关于恳请批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请示》。至此,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正式上报国家有关部委进行审批。
2010年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对《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了评估。
2011年1月25日,根据甘肃省编办《关于成立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的通知》(甘机编办通字[2010]106号)精神,成立了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
2011年4月15日,国家住建部对《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了评审。
2011年4月27日,国家环保部对《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审查。
2011年7月11日,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和指挥长的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若干意见》(兰发[2011]122号),对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领导体制和服务机制、规划的协调和管理、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征地拆迁和安置、施工过程的协调和管理以及建设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做了明确规定,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011年10月10日,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金5亿元。公司为市属国有企业,主要承担兰州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及以轨道交通资源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开发任务。
2012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以《关于印发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发改基础[2012]11636号)正式批覆了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2012年7月9日,兰州市轨道交通试验段开工奠基仪式在1号线世纪大道站举行。
2013年4月1日,“金城一号”盾构机于世纪大道站下井组装。
2013年6月1日,“金城一号”盾构机组装完成。
2013年6月3日,“金城一号”开始世纪大道-迎门滩区间右线掘进。
2013年8月7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甘发改交运[2013]1354号档案批覆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3年9月18日,轨道交通试验段(世纪大道-迎门滩区间)右线区间全线贯通,世纪大道站正式封顶。
2013年12月31日,轨道交通试验段(世纪大道-迎门滩区间)左线区间全线贯通,实现试验段双线贯通。
2014年2月23日,兰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公布兰州轨道交通形象标识。标誌着兰州轨道交通有了专属的代表性元素符号。
2014年3月28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
2014年11月1日,我国首条下穿黄河捷运隧道工程--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迎门滩至马滩区间开始施工。
2015年4月27日晚,西关十字站环岛下基坑贯通。
2016年5月14日,兰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正式开工。
2016年10月23日,兰州捷运1号线首列车辆运抵兰州。
2016年11月17日,兰州轨道交通4号线开始招标。
2016年12月7日,兰州轨道交通3号线开始招标。
2017年11月16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隧道实现“洞通”。
2018年12月3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短轨通。
2018年12月26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六站试运行。
2018年12月30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综合联调联试工作正式启动。

文化特色

形象标识
兰州轨道交通形象标识以渐变的蓝色圆形为背景,是汉字“兰”的变形,将飞驰的列车造型、捷运轨道形态与“兰”字有机结合。将“兰”的上半部分抽象为飞驰的列车造型,下半部分透视变化为捷运轨道形态,布设于“圆”形的轨道交通隧道里。
兰州轨道交通形象标识兰州轨道交通形象标识

建设规划

建设时序

兰州市轨道交通网路体系按照统一规划,分部实施的原则,分三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2011-2021年)主要修建1号线一期工程以及2号线一期工程。第二阶段(2015-2025年)主要修建3号线一期工程以及4号线一期工程。第三阶段(2021-2030年)主要修建1号线二期工程、2号线二期工程、5号线以及6号线。
第一阶段(2011~2021年)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主要建设1号线一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
第一阶段建设规划第一阶段建设规划
1号线一期工程起自城关区东岗站,终至西固区陈官营,正线长约26.80km,全为地下线,全线设20座车站。
2号线一期工程起自雁北路站,终至东方红广场站,正线长约9.4km,全为地下线,设8座车站。
第二阶段(2015~2025年)
3号线一期工程起自火车站站,终至青白石组团陡道沟站(规划站名),正线长约17.27km,全线设14座车站,其中地下站12座,地上站2座。
4号线一期工程起自雁滩路站,终至科技新城站,正线长26.8km,全线设11座车站,其中地下站9座,高架站2座。
第三阶段(2021~2030年)
1号线二期工程起自西固区陈官营站(1期终点站),终至西固区石岗站。
2号线二期工程东起东方红广场站(1期终点站),经南关、上西园、西客站、十里店、培黎广场、费家营等站后,终至元台子站(未来可能延至1号线二期终点站石岗站与1号线换乘)。
5号线起自城关区兰州火车站,终至兰州新区中川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机场火车站)和中川机场T3航站楼。
中心城区线网由1、2、3号线组成,市域线网由4号线、5号线,总计5条线路。
现状
根据最新《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兰州市政府负债率以及市区常住人口两项不符合新规定,据兰州轨道交通办公室了解,“兰州捷运建设进度以国家政策为準,如政策叫停将暂缓建设”。目前,兰州除1号线已基本建成以及2号线在建外,3、4号线及其他规划线路是否开/续建已成未知。
兰州捷运规划图兰州捷运规划图

线网规划

●中心城区线网
中心城区线网由1、2、3号线组成,总长约90公里,其中地下段约51公里,地上段约39公里,共设67座车站,其中高架站28座,地下站39座,1、2号线为线网主干线,3号线为辅助线。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西起西固区石岗,东至城关区东岗镇,线路长约34km,全线共设定24个车站,平均站间距1478m。自西向东依次是石岗站、规划一站、规划二站、规划三站、陈官营站、奥体中心站、世纪大道站、迎门滩站、马滩站、土门墩站、兰州西站北广场站、西站什字站、七里河站、小西湖站、文化宫站、西关什字站、省政府站、东方红广场站、兰州大学站、五里舖站、东部市场站、拱星墩站、焦家湾站、东岗站。综合基地设在东岗镇,停车场设在陈官营。[1]其中一期工程东起城关区东岗镇,西至西固区陈官营,东西横贯中心城区,串联了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是兰州市从东向西的主干轨道交通线路,全线长约26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全线共设20座车站,分别为陈官营站、奥体中心站、世纪大道站、迎门滩站、马滩站、土门墩站、西客站站、西站十字站、七里河站、小西湖站、文化宫站、西关十字站、省政府站、东方红广场站、盘旋路站、五里舖站、东部市场站、拱星墩站、焦家湾站及东岗站。设车辆段、停车场各1座,主变电站2座,控制中心1座。
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西起安宁区元台子,东至城关区雁北路。线路全长约32km,其中地下段17km, 地面及高架段15km。全线共设27座车站。自西向东依次是元台子站、下河湾站、黄家滩站、马家庄站、崔家庄站、费家营站、兰州交通大学站、水挂庄站、培黎广场站、十里店站、黄河市场站、火星街站、兰州西站北广场站、武威路站、兰州理工大学站、上园站、孙家站、双城门站、南关什字站、东方红广场站、邮电大楼站、火车站站、公交五分公司站、定西路站、五里舖站、甘肃行政学院站、雁北路站。停车场设在排洪南路,综合基地设在元台子。全线共设4座换乘站,在西客站站、东方红广场站、五十里舖站与1号线换乘,在雁西路站与3号线换乘。其中一期工程东起城关区雁北路,西至城关区东方红广场,全长9.06公里,串联起城关区与雁滩组团的南北向交通,共设东方红广场站、邮电大楼站、火车站站、公交五公司站、定西路站、五里舖站、雁南路站、雁园路站、雁北路站等9座车站,1座停车场,1座主变电站,控制中心与1号线共用。
兰州轨道交通3号线为串联城关区黄河两岸的辅助线,一期工程南起火车站,线路沿火车站西路、白银路、中山路、盐场路、雁北路敷设,最终止于青白石组团陡道沟站(规划站名)。线路全长17.9 km,包括地下线长度13.2km,地面线长度0.7km,高架线长度4.0km,共设定车站14座,其中高架站2座,地下站12座。另外,建设规划3号线一期设车辆段1处(青白石车辆段),设主变电站两座(火车站主变和新港主变电站)。
●市域线网
市域线网由4号线、5号线、2条线组成,总长约117公里,主要是解决中心城区与城市外围组团之间的联繫。
兰州轨道交通4号线为连线主城区与东部各组团的市域快线,一期工程西起天水路与雁滩路交叉口——雁滩路站,线路沿雁滩路、东岗东路、东金公路、穿越大青山,出和平后,线路沿312国道向南,在大名城範围分别沿G312和规划经十二路敷设,之后线路下穿在建宝兰客运专线,至大名城二期地块设终点站科技新城站,线路全长26.8km,包括地下线、高架线、地面线,分别长约16.14km、8.94km、1.72km,共设定车站11座(不含两座预留站),其中高架站2座,地下站9座。4号线一期设停车场1处(和平停车场),主变电站2处(其中东岗主变与1号线共用)。
兰州轨道交通5号线连线兰州市区和兰州新区。兰州轨道交通5号线(火车站站~经十三路站)起于兰州火车站,至兰州新区经十三路,5号线自火车站与2号线换乘后沿天水路向北敷设,在天水路与雁滩路交口设雁滩路站,与4号线雁滩路站换乘后出敞口段,向北上跨黄河后在马家铺设马家铺站,线路一路向北敷设,在忠和镇东设忠和站,继续向北到水阜设水阜站后线路继续向北,在第三污水处理厂北侧设新区一站后进入新区,进入新区后,线路沿新区经十五路规划绿带向北敷设,在纬三十二路向西,与经十三路交口处设本线终点站经十三路站。线路全长70.8km,全线共13座车站,其中城关区主城区4座,新区内6座,换乘站3座,并有支线沟通T3航站楼。

总体线路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
1号线是兰州市从西向东通过城市蜂腰地段的一条主干交通线路,东西横贯中心城区,线路基本走向沿既有主客流走廊布设,串联了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主要功能区块,以及铁路西客站、小西湖、西关什字、东方红广场、东部市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直接沟通了城市第二中心和城市核心区。1号线西起西固区石岗,东至城关区东岗镇,线路长约34km,全线共设定24个车站,平均站间距1478m。自西向东依次是石岗站、规划一站、规划二站、规划三站、陈官营站、奥体中心站、世纪大道站、迎门滩站、马滩站、土门墩站、兰州西站北广场站、西站什字站、七里河站、小西湖站、文化宫站、西关什字站、省政府站、东方红广场站、兰州大学站、五十里舖站、东部市场站、拱星墩站、焦家湾站、东岗站。综合基地设在东岗镇,停车场设在陈官营。
1号线全线共设5座换乘站,在西客站站、东方红广场站、五里舖站与2号线换乘,在西关什字、东岗站与3号线换乘。
车辆採用A型车,直流1500伏架空接触网授电方式,最高运营时速80千米/小时。初、近、远期均採用6辆编组,4动2拖,载客量(定员)1860人,採用大小交路套跑的运行方式,高峰小时发车对数分别为12对、21对和27对,初期配属车辆26列/156辆。
1号线一期工程(陈官营站~东岗站)
从2014年到2018年,建设1号线一期工程。一期工程西起陈官营,东至东岗镇,正线长约26.78公里,全为地下线,全线设20座车站,分别为陈官营站、奥体中心站、世纪大道站、迎门滩站、马滩站、土门墩站、西客站站、西站什字站、七里河站、小西湖站、文化宫站、西关什字站、省政府站、东方红广场站、盘旋路站、五里舖站、东部市场站、拱星墩站、焦家湾站、东岗站。
1号线一期工程总投资为199.9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7.46亿元。1号线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3月28日全线开工建设,计画2017年8月车站主体结构基本完成,2018年3月全线隧道贯通,2018年8月轨通,2018年10月电通,预计2019年12月底正式开通试运营。
序号
站 名
站间距(米)
车站性质
结构型式
车站位置
1
陈官营站
0
起点站
地下二层岛式
深沟桥西侧,西固东路南侧地块
2
奥体中心站
1515.793
中间站
地下二层岛式
规划路交叉口
3
世纪大道站
2332.091
中间站
地下二层岛式
规划世纪广场前
4
迎门滩站
941.588
中间站
地下二层岛式
规划路交叉口
5
马滩站
2086.491
中间站
地下二层岛式
规划路与T188号路交叉口
6
土门墩站
2012.656
中间站
地下二层岛式
石炭子沟东侧
7
兰州西站北广场站
977.343
与2号线换乘
地下二层岛式
兰州西站北广场前,与西津西路平行
8
西站什字站
1617.679
中间站
地下二层岛式
敦煌路与西津西路交叉口
9
七里河站
1060.000
中间站
地下二层岛式
瓜州路与西津西路交叉口
10
小西湖站
1373.160
中间站
地下二层岛式
小西湖立交桥东侧
11
文化宫站
903.912
中间站
地下二层岛式
华林路与西津路交叉口东侧
12
西关什字站
1047.998
与3号线换乘
地下三层岛式
临夏路、张掖路与中山路交叉口
13
省政府站
842.501
中间站
地下三层岛式
张掖路省政府门前
14
东方红广场站
1601.412
与2号线换乘
地下二层岛式
东方红广场东口和西口之间
15
兰州大学站
1416.363
中间站
地下二层岛式
天水路与东岗西路交叉口
16
五里舖站
1316.196
与2号线换乘
地下二层岛式
东岗西路与瑞德大道交叉口西侧
17
东部市场站
1280.557
中间站
地下二层岛式
嘉峪关北路与东岗东路交叉口
18
拱星墩站
1149.316
中间站
地下二层岛式
焦家湾路与东岗路交叉口
19
焦家湾站
1186.484
中间站
地下二层岛式
烂泥沟以东340m东岗东路
20
东岗站
888.991
终点站,与3号线换乘
地下二层岛式
东岗东路和甸子街交叉口西侧
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
2号线西起安宁区元台子,东至城关区雁北路,是东西向第二条骨干线路,加强着同安宁、七里河、城关、雁滩组团的联繫。线路全长约32km,其中地下段17km, 地面及高架段15km。全线共设27座车站。自西向东依次是元台子站、下河湾站、黄家滩站、马家庄站、崔家庄站、费家营站、兰州交通大学站、水挂庄站、培黎广场站、十里店站、黄河市场站、火星街站、西客站站、武威路站、兰州理工大学站、上西园站、孙家台站、双城门站、南关什字站、东方红广场站、邮电大楼站、火车站站、公交五分公司站、定西路站、五里舖站、甘肃行政学院站、雁北路站。停车场设在排洪南路,综合基地设在元台子。
全线共设4座换乘站,在西客站站、东方红广场站、五里舖站与1号线换乘,在雁北路站与3号线换乘。
2号线一期工程(东方红广场站~雁北路站)
从2016年到2020年,将开建2号线一期工程。一期工程起自东方红广场站,终至雁北路站,长约9.4公里,共设8座车站,分别为:雁北路站、行政学院站、五里舖站、定西路站、公交五公司站、火车站站、邮电大楼站、东方红广场站。
2号线远期工程
延伸至西固区与1号线换乘
兰州轨道交通3号线
兰州轨道交通3号线是沟通城关区黄河两岸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为串联城关区黄河两岸的辅助线,一期工程南起火车站,线路沿火车站西路、白银路、中山路、盐场路、雁北路敷设,最终止于青白石碧桂园站。线路全长17.9 km,包括地下线长度13.2km,地面线长度0.7km,高架线长度4.0km,共设定车站14座,其中高架站2座,地下站12座。
兰州轨道交通4号线
4号线连线兰州市区和榆中县城。
4号线起自于天水路与规划T603#路交叉路口,至榆中高铁站,西起雁滩,东至榆中高铁站。
兰州轨道交通5号线
5号线连线兰州市区和兰州新区,并有支线沟通T3航站楼。

乘车引导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支持交通联合卡乘车、支付宝乘车码乘车、银行卡闪付乘车、购买单程票乘车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2元起步,5元封顶

价值意义

提升兰州辐射带动作用
要充分发挥兰州市“中心带动”作用,对外需要快捷、畅通、运量较大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加强卫星城镇与中心组团间的联繫;对内需要挖掘潜力,只有通过轨道交通这种大型的基础设施引导,才能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做到区域的逐步改造升级和置换。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更是发挥兰州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迫切需要。
改善兰州交通拥堵现状
发展轨道交通也是改善兰州市交通现状的迫切需要。兰州“两山夹一河”狭窄地形形成了“带状加山水风格加交通瓶颈”的全国独特的城市形态所造成的 “东西拥堵,南北不畅”的交通现状(特别是兰州市东西交通的“蜂腰”地段,西津东路和南、北滨河路尖峰时段已处于严重拥堵状态)问题必须要儘快缓解。加上城市道路网不完善,尚未形成过境交通系统,6个方向过境车流穿越市区,导致市区内货车比例达到50%左右,占用了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干扰市区内部交通,降低了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同时,机动车保有量(兰州市共有机动车近40万辆,并且每天还以200—300辆的速度增加)和居民日出行次数都大大增加,加速了城市交通问题。
缓解兰州城市环境污染
兰州是一个处于河谷地带冬季无风的负压城市,冬季大气流动困难。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所增加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直接影响兰州市的空气品质,严重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轨道交通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节能环保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更是特别适合兰州城市特徵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公共运输方式。
促进兰州城市形象跨越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準时、节能、环保、安全的交通方式,是城市公共运输体系的骨干工程,也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誌。“可以说,建设轨道交通,是兰州加快发展迫切之需,是城市建设当务之急,是最佳化交通重中之重。
实施这一项目,是适应兰州城市化持续发展需求,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兰州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的现实需要;是拓展兰州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市域各组团联动,促进中心城区形成“一河、两岸、三心、六组团”新格局的现实需要;是完善城市综合交通功能,缓解交通压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减少城市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兰州区域性特大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