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湾古村
兰湾古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东北部,距泳溪乡点7公里,泳溪乡也是徐霞客入天台首游之地,是浙东天台山深处一个古老的小村庄,唐诗之路其中一支线路及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开闢的霞客古道其中一支线路经过该村。村里皆为柴姓,柴氏于明清时从宁海县迁至兰湾。
基本介绍
- 名称:兰湾古村
- 位置:天台泳溪乡灵坑兰湾村
- 特色:青山绿水未开发原生态
- 特产:泳溪香米,茶叶,小花生,竹笋
- 景点:爱心天梯,呆桥,香枫,竹海,梯田,山王头瀑布
- 门票:免费
提醒
请勿在林边用火,请勿在溪里深潭戏水,请勿破坏鱼类资源,请勿在溪间大石上攀爬跳跃,汛季极端天气请注意上游洪水,游玩后请带走垃圾,您使举手之劳,生态自然美好!
历史
灵坑古村历史悠久,人文积澱深厚,溯溪而上之坑路是浙东唐诗之路其中一段宁海县通往天台山的古道。大旅行家徐霞客三游天台山,第一次从宁海县到天台山华顶旅游时他就经过兰湾。附陆树栋先生线路考:筋竹庵-筋竹岭-泳溪街-梁坑-三王岭-枪旗岭-坎头湖-丰家-兰湾-外岙-杨家岙-烧基弯-八辽-桐油树-毛竹蓬-天封寺。
概述
灵坑从村间流过,从上游往下兰湾村,丰家村,坎头胡村相邻而立,张家山村位于半山腰上,村后鸡冠尖山顶是另一支霞客古道,也是李白观赏海日之处。2002年行政村合併后四个自然村统称为灵坑村,灵坑古村是典型的江南山区村落,因古建筑群保存的相对完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及旅游价值,又因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2016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景致
兰湾古村高山深谷,狮子岩当与大枫树立于灵坑两岸之村口,如忠诚之卫士,耸壑昂霄。村景春发鲜绿,夏涌苍翠,秋呈绮丽,冬藏幽阒,极目茂林修竹,梯田造妙,灵坑湛然,鸟语歌天趣,烟霞染我眸,窗外峰林常着色,门前溪水永弹琴。村里大多为明清建筑,石木砖瓦结构,古趣横生,姿神高逸,石屋错落有致,随坡而建,就势而宜居,置身怡心,放怀于天地。石亭,名兰亭,亭有乡土文人柴永宁先生撰联:凉亭依桥添光彩,石桥恋亭增姿色。石桥,名呆桥,古朴典雅与自然完美相契,峰峦起伏,松竹掩映,如诗如画,日观山色舒心意,夜枕涛声美梦乡,宛若世外桃源。
呆桥
呆桥是一座石拱桥的名字,跨于灵坑之上,此桥是张家山村跟兰湾村在一九八一年共同建造,此名有多层含义,张家山姓周,兰湾姓柴,是取周之“口”,柴之“木”,寓意两村同心协力之成果。又造桥为的就是方便出行,呆意为不灵活,你想石桥要是灵活了还行吗?所以为民方便为民造福之呆非呆,呆桥之名名副其实,字呆而意活,名憨而义丰。
爱心天梯
在兰湾有一条村脚通往村居最高处坝头的直岭,村人叫坝头岭,长80米、宽1.3米,共185级,坡度50度左右的平整台阶,远远看去如同一条天梯。以早是乱石砌磊,遇落雨落雪打滑难走,在2008年柴永宁先生带领村民一起修好,方便大家,爱心天梯,爱心筑就。
柴氏宗祠
兰湾村迢圏以早有大片粽箬山,柴氏先祖长长摸泳溪坑路随坑上到兰湾山上摘粽箬,路蛮远到旦来,摘一日、摘哈两日弗一定,要点火烧饭,有一套粽箬摘好转宁海开,走恰火焐旦,等下次到旦相着火还没乌,现奇祥之象,兆旺盛之运,照格子一机相坑路兰湾风水的确好,明清恰从宁海县迁到旦,花大心机,做路起屋,作刺爬、烧荒草、开田地、种东西,安稳乐业住旦。
兰湾村柴氏宗祠位于发源于苍山的灵坑之岸霞客古道边上,与古香枫树相守,与狮子岩当相峙,共佑宝地兰湾。因历史沧桑、岁月更替,兰湾祠堂几经修建:第一次建于清嘉庆岁次己卯年阳月吉旦。第二次建于清光绪廿三年岁次丁酉桂月。第三次重建于公元二〇一八年岁次戊戌十月十二日。
特产
兰湾谷深林密,无工业,自然环境无污染,山珍特产丰富,香米、茶叶、小花生、竹笋(笋乾)及各种高山蔬菜品质都顶好。
泳溪香米
兰湾地处泳溪上游灵坑之岸,茂林沃土,梯田或独丘,或几丘,或随山势连片一弯一弯层层叠叠。香米大多种植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上,因高山冷水稻穀生长周期长,清泉自然灌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病虫害少,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兰湾香米米色润泽,煮时香气四溢,嚼时酥软爽滑,口感味道喷香,营养丰富又香又糯黏的品质。
兰湾云雾茶
天台山是中国最早产茶地之一,汉末高道葛玄就已在天台华顶峰施种,云雾茶久负盛名。兰湾田坎地头多野生散茶树,人工栽培之成片茶园在村后海拔700米-900米的山坡上,亦不施任何化肥农药,呈自然野生状态,分2个茶园,里茶山稍高,外茶山稍低,常年多雾,绿茶得云雾滋润,品质特好。皆手工炒制,经鲜叶摊放,高温杀青,煽热摊凉,轻加搓揉,初烘失水,煽热摊凉,入锅炒制,低温慢焙,稍凉装箱等多道工序製成,形成外形细紧圆直、白毫显露、色泽翠绿等特点。茶汤色嫩绿明亮,甘润清醇,天香浓郁。有诗讚:烟岚幻杳隐仙家,云雾玄虚沐野茶。森邃灵坑无俗客,一壶清友伴兰花。
兰湾小红毛
兰湾小红毛花生又称小京生,小红毛是国内稀有的优质良种花生,是花生中的珍品。小红毛于清朝末年从北京引进到嵊州新昌一带,后在天台山区广泛种植。具有果小壳薄、果实饱满、香中带甜、鬆脆不腻、越吃越想吃的特点,品质老实好,味道老实香;还有和胃悦脾、润肺化痰、滋补调气、延年益寿之功效,故民间有“长生果”之美称。
文化
骚人逸客对兰湾古村风情景胜多有吟咏,兰湾本地人曰:
湛碧灵坑一路歌,峰峦静立状嵬峨。
萧萧竹海诗盈道,澹澹松林韵满坡。
木构石墙高趣迈,砖垣瓦顶雅姿和。
心头俗事皆抛却,长对兰湾伴笠蓑。
诗寄兰湾古村柴君
湖北诗人 李明华
诗寄兰湾只慕君,狂歌小屋对斜曛。
凌霄自画天台竹,未把烟霞向外分。
兰湾访友
湖北诗人 李明华
天台山畔古村幽,别样风光两目收。
翠绕人家横碧嶂,红弥花树馥青丘。
盈藤桥下水长咏,近日峰尖云未游。
春满灵坑开画境,楚狂今到凤歌留。
咏兰湾古村
江西诗人 黄清平
呆桥两岸是兰湾,曲折清溪绕翠山。
驻听牧歌图画里,游人到此不思还。
兰湾古村行
山东诗人 张庆栋
朝至古兰湾,红霞染碧山。
路人相遇笑,如在故乡间。
兰湾印象
陕西诗人 王忠勇
苍山高下古村幽,一带岩清转曲流,
翠笼石房连阜嶂,红弥晚树共丰丘。
招风兰竹喷岚气,引路金鸡盛锦裘。
到此桃源凡念了,灵坑玉韵总相酬。
兰湾古村
山东诗人 和西典
茂林修竹映兰湾,碧水穿村一路欢。
古朴民居青翠绕,清风美景似桃源。
兰湾古村
山东诗人 和西典
古朴小山村,风清环境新。
茂林四时绿,美景九州闻。
出入画图里,旅游南北临。
民心尚仁善,和睦一家亲。
题兰湾古村
四川诗人 雷秀春
明脊清砖百世功,岚萦雾锁妙无穷。
此间子弟何为姓,义薄云天小旋风。
兰湾古村(藏头诗)
天津诗人 陈东山
兰草萌芽又一春,湾湾溪水绕山巡。
古来多少观光客,村里始终柴姓人。
兰湾古村
天津诗人 王家祥
一入兰湾梦寐中,寻幽直到浙江东。
天台景状如诗画,修竹清溪古雅风。
御街行·兰湾古村
湖南词家 佘必武
天台东北兰湾谷,香稻熟、仓满蓄,周柴举盏颂尧邦,岁岁安康享福,江山再造,同心齐力,追梦催骑速。
从宁迁至家园复,灵水暖、呆桥宿,狮岩枫树两牵情,誓为乡邻守牧,唐诗古道,徐公初咏,华夏心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