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兰银官话

兰银官话

兰银官话

兰银官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它分布于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及河西走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疆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共75个县市(因阿拉善盟与阿拉善左旗驻地重合,故按1个计)。兰银官话的“兰”指兰州,“银”指银川。兰银官话在我国西北方言中占主要地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兰银官话
  • 外文名:Lan-Yin Mandarin
  • 分区:金城片、银吴片、河西片、北疆片
  • 分布区域: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
  • 特徵:古清音入声今读去声(第4声)
  • 系属:汉藏语系—汉语族—兰银官话
  • 国外使用地区:中亚(东乾语甘肃方言变体部分) 
  • 使用人口:1690万 
  • 代表方言:兰州话,新疆土话

概述

中国西北五省区的汉语方言,以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为主,夹杂晋语,并有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及赣语方言岛。大体而言,新疆北疆(不包括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即伊犁州直);甘肃(以黄河为界)河西地区、陇中部分地区;宁夏中卫—中宁—同心—盐池以北为兰银官话区,新疆南疆、北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即伊犁州直);甘肃(以黄河为界)陇中部分地区、陇东南地区;宁夏中卫—中宁—同心—盐池以南;青海;陕西关中地区、陕北陕南部分地区为中原官话区。
内蒙古自治区的蒙西五盟市也有兰银官话的分布,包括阿拉善盟全境,另外在乌海市、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也有少量分布。
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东乾人使用的东乾语,分为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两种,其中兰银官话部分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凯克、卡拉库尔、奥什;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江布尔等地。因此东乾语的一部分可视为兰银官话的海外变体。现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的东乾文即以甘肃兰银官话语音为基础。
兰银官话使用人口为1690万(不计东乾人),因分布地区人口密度较低,因此兰银官话是八种官话中使用人口最少的一种,也少于晋语、吴语、闽语、客家话、粤语、湘语和赣语使用人口。
兰银官话分布图兰银官话分布图

特徵

兰银官话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定义为三个声调的方言。
兰银官话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去声,全浊声母今读阳平。其中永登、皋兰、古浪、天祝四个地点平声不分阴阳,只有平声、上声、去声三个调;其余地点阳平与上声同调,只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调。
一般情况下,在国语里阴平的调在兰银话里发阴平;国语里的阳平在兰银话里发去声;国语里的上声在兰银官话里发阳平;国语里的去声在兰银官话里发上声。
兰银官话不分尖团,古深臻摄和曾梗摄韵母合流。
中国方言分布图中国方言分布图

分区

兰银官话可分为四个片:金城片、银吴片、河西片、北疆片。
官话分布区域官话分布区域

金城片

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仅白银区)、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永靖县(黄河以东的三个乡)
共6个县市。
注:
1.金城片以兰州而得名。“金城”是兰州的旧称,西汉昭帝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
2.现兰州市区常见的带兰州方言腔调的国语(或普化兰州话)被称为“京兰腔”。
3.白银市平川区特徵方言为靖远话,属中原官话区秦陇片。
4.景泰县南面与皋兰县接壤的一部分地区也属于兰银官话金城片。因分布地域较小,因此未列出。
5.永靖县除了黄河以东的三个乡属于兰银官话金城片外,其余地区均属于中原官话河州片。
特点:
兰州、白银、榆中三个点有阴平(第1声)、阳平(第2声)、上声(第3声)、 去声(第4声)四个单字调,永登、皋兰两点单字调不分阴阳平(第1、2声)。

银吴片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石嘴山市、平罗县、吴忠市、青铜峡市、同心县(县城和北部地区)、灵武市、中卫市、中宁县、盐池县(西部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
共13个县区。
注:
1.银吴片的“银”指银川市,“吴”指吴忠市。
2.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兰银官话分布也属于银吴片,但乌海居民大多使用国语,故未列入。
3.因阿拉善盟与阿拉善左旗驻地重合,故未单独列出阿拉善盟。
4.阿拉善左旗居民称他们使用的兰银官话银吴片为“左旗民勤话”。
5.同心县与盐池县属于中原官话与兰银官话过渡地区。
同心县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方言不同。包括县城驻地豫海镇在内的北部地区属于兰银官话银吴片,南部地区则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下马关镇方言与盐池县东部地区相同,可归入中原官话秦陇片。
盐池县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方言不同。包括县城驻地花马池镇在内的东部地区方言大多数语音特徵与秦陇片相同,可归入中原官话秦陇片。西部地区方言则归入兰银官话银吴片。
特点:
1.银吴片的特点是古入声全浊声母字一部分归阳平(第2声),大部分归去声(第4声);盐池是少部分古入声全浊声母字归去声(第4声),多数字归阳平(第2声)。
2.盐池有阴平(第1声)、阳平(第2声)、上声(第3声)、去声(第4声)四个单字调。
3.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石嘴山市、平罗县、吴忠市、青铜峡市、同心县(县城和北部地区)、灵武市、中卫市、中宁县等11个方言点单字调阳平(第2声)与上声(第3声)不分。古入声清音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读去声(第4声)。

河西片

甘肃省:嘉峪关市、玉门市、酒泉市、金塔县、瓜州县、金昌市、永昌县、张掖市、山丹县、民乐县、高台县、临泽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民勤县、古浪县、敦煌市(河西地区,即敦煌市党河以西部分)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
共20个县市。
注:
1.因分布于河西走廊,故名河西片。
2.额济纳旗居民称他们使用的兰银官话河西片为“新巴音话”,阿拉善右旗居民则称之为旗下话或老巴音话。
3.敦煌市方言大致以党河为界,分东部和西部两种。当地居民称之为“河东话”和“河西话”。河东话可归入中原官话南疆片,河西话属于兰银官话河西片。
特点:
1.民勤有阴平(第声1)、阳平(第2声)、上声(第3声)、去声(第4声)四个单字调。
2.古浪、天祝两处有阴平上、阳平(第2声)、去声(第4声)三个单字调,阴平(第1声)与上声(第3声)合流,调值相同。
3.嘉峪关市、玉门市、酒泉市、金塔、瓜州、金昌市、永昌、张掖市、山丹、民乐、高台、临泽、肃南、武威市、敦煌市(河西)等15个方言点只有阴平(第1声)、阳平(第2声)、去声(第4声)三个单字调,阳平(第2声)与上声(第3声)不分。例如:河西可以读作“hè xī”。

北疆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阜康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吉木萨尔县、昌吉市、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奇台县、五家渠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奎屯市、温泉县、博乐市、精河县、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福海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青河县、沙湾县、额敏县、乌苏市、塔城市、裕民县、託里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哈密市、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双河市、北屯市、阿拉山口市
共36个县市。
注:
1.北疆当地居民称兰银官话北疆片为“新疆土话”。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方言被当地居民称之为“团场话”,即带明显方言口音的国语。至于受何种方言影响,则取决于团场职工来源地。所以,“团场话”不是一种特定的方言,而是广大兵团团场使用方言的统称。一般而言,北疆除塔城、伊犁部分团场使用四川国语(或普化四川话),其余团场均为河南国语(或普化河南话)。这种兵团河南话,已无法从语言特徵上判断出具体来自河南某地。
特点:
1.北疆片36个市县的内部一致性很强,声调的分类也很整齐,都是三个声调。
2.北疆片有一定的少数民族语言借词,其中大多为维吾尔语借词。

变化与争议

变化

中国方言区划分,第一次官方划分是《中国语言地图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纂,由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于1987年和1990年分两次正式出版。有中文、英文两种版本。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兰银官话分为金城片、银吴片、河西片和塔密片(又名北疆片)。
第二次官方划分为《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撰写,商务印书馆于2012年出版。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中,兰银官话分为金城片、银吴片、河西片和北疆片。
除此之外,尚有大量的专着、论文出版,从分布範围、形成历史、言语特色、相互关係等方面对兰银官话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相比第一版,兰银官话内容的变化为:
1.取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官话石克片(又称北疆片或克石片),划为兰银官话北疆片。
原北京官话石克片(又称北疆片或克石片)包括库尔勒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温泉县、託里县、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富蕴县、吉木乃县、福海县、布尔津县、哈巴河县等县市。这些地方汉族多为建国后从内地迁往新疆的移民,因种种原因,语言接近于国语,因此当时定为北京官话石克片。但时过境迁,此时这些地方的汉族居民多为新疆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其语言已带有北疆口音,因此划为兰银官话北疆片。
2.扩展原兰银官话塔密片(又名北疆片),并取消塔密片的名称。
原兰银官话塔密片包括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米泉市、阜康市、呼图壁、玛纳斯、吉木萨尔、昌吉市、木垒、奇台、博乐市、精河、阿勒泰市、青河、沙湾、额敏、乌苏市、塔城市、裕民、哈密市、伊吾、巴里坤等22个县市,现扩展到北疆大部分地区,并改名为兰银官话北疆片。

争议

1.甘肃省的临夏市、临夏县、和政县、广河县、永靖县,青海省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乐都县、同仁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等地使用的方言,兼有兰银官话及中原官话的特点,还含有阿尔泰语成分,以SOV语序为基本语序。此地方言属于兰银官话还是中原官话仍有争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一版划为中原官话陇中片,《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划为中原官话河州片。
2.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为靖远人和其他地区移民杂居,移民保留其自身方言,而靖远人则操靖远话,即中原官话秦陇片。经多年融合,现平川区特徵方言为靖远话,因此应列入中原官话区秦陇片,在《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一版划为中原官话秦陇片,而在《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将其划为兰银官话金城片,疑为错误。
3.《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汉语方言部分只覆盖内蒙古自治区一小部分地区,本词条根据相关专着及论文予以补充。
内蒙古自治区兰银官话分布图内蒙古自治区兰银官话分布图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