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兴贵
西南大学哲学系教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讲《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哲学》、《伦理学概论》、《西方政治制度史》等课程,在《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哲学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和译文40余篇,出版译着多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毛兴贵
- 民族:汉
- 出生地:四川成都
- 出生日期:1978年6月
- 职业:教师
-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 学位/学历:博士
- 专业方向: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
教育与工作经历
1、1996年9月—2000年7月,就读于原西南师範大学经济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
2、2000年9月—2003年7月,就读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生);
3、2003年7月,任教于西南大学哲学系;
4、2008年9月—2012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博士生);
5、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牛津大学哲学系访学。
译文
1. 乔治·克劳斯科:“政治义务与正义的自然责任”,《世界哲学》,2003年第2期;
2.约翰·格雷:“密尔与自由主义的未来”,《东方》,2003年第10期;
3. 威尔·金里卡等:“公民的回归——公民近作理论综述”,载《知识分子论丛》(第二辑)《共和、社群与公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4. H.N.赫希:“自由主义的輓歌:宪法自由与社群的复活”(第二译者),载《共和的黄昏》,应奇、刘训练编,吉林出版集团,2007年8月;
5. 阿伦·布坎南:“评价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第二译者),同上;
6. 迈克·沃尔泽:“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同上;
7. 齐格蒙特·鲍曼:“免于国家干预的自由、在国家中的自由和通过国家获得的自由——重探马歇尔的权利三维体”,载《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郭忠华、刘训练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8. 安东尼·吉登斯:“布莱尔时代及其后的新工党”,《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10期;
9. 吉迪恩·拉汉特等:“民主与政党”(编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3期;
10. 曼特·比奇:“卡梅隆与保守党的意识形态”(摘译),《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4期;
11. 杰弗里·希尔墨:“参与式民主理论的现状”,《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3、4期;
12. 彼得·瑞德威:“民众的不满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苏联的解体?”,《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4期;
13. 威廉·史密斯:“公民不服从与公共领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6期;
14. 娜拉·索斯米卡特:“增加一党执政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调整与党内改革”,载《执政的转型:海外学者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吕增奎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10月;
15. 艾瑞克·托马斯·韦伯:“新旧社会契约论”,《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第5期(人大複印资料《政治学》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
16. 罗尔斯:“法律义务与公平游戏义务”,收录于《罗尔斯论文全集》,陈肖生等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3月;
17. 科林·威尔逊:“酷儿理论与政治”,《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第12期;
18. 拉兹:“服从的义务:修正与传统”,收录于拉兹:《公共领域中的伦理学》,葛四友主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
19. 麦可·扎科特:“霍布斯、洛克与法治问题”收录于麦可·扎科特:《洛克的政治哲学研究》,第11章,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
20. 诺埃尔·卡斯奇:“资本主义与对政治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第1期;(人大複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
21. 约翰·西蒙斯:“正当性与合法性”,《世界哲学》,2016年第2期;
22. 罗尔斯:“我的宗教信仰”,《政治思想史》,2016年第2期。
论文
1.“试论亚里士多德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高教研究与探索》,2003年第1期;
2.“自由主义:普遍的抑或多元的?”,《书屋》,2003年第5期;
3.“论罗尔斯的政治义务理论”(第一作者),《现代哲学》,2005年第4期;
4.“西方哲学认识论与直观问题的凸现”(第二作者),《河南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5.“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第二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6.“死亡、此在与存在:论死亡问题对海德格尔哲学的意义”,《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7.“论政治义务及其证成”,《学海》,2008年第3期;
8.“同意、政治合法性与政治义务:现代西方同意理论述评”,《哲学动态》,2009年第8期;
9.“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教学论文),《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12期;
10.“公民为什幺有义务遵守法律?——从许诺行为谈起”,《政法论坛》,2010年第2期;
11.“伯纳德·威廉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2.“政治正当性、政治合法性与政治义务”,《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4期;
13.“公平原则与政治义务:从哈特到罗尔斯”,《哲学动态》,2010年第10期;
14.“功利主义与政治义务”,《哲学动态》,2011年第12期;
15.“亚里士多德论道德责任”,《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6.“政治义务的公平原则理论如何可能?”,《哲学门》,2012年第2册;
17.“论卡尔·波普尔对‘乌托邦工程’的批判”,第二作者,《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2期;
18."休谟论政治义务与政治权 威",《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19. “洛克的同意理论及其困境”,《浙江学刊》,2015年第4期;
20. “功利抑或契约:论休谟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
21. “论陈独秀晚年的民主思想”,《现代哲学》,2015年第6期;
22. “正义的自然责任与政治义务:从罗尔斯到沃尔德伦”,《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人大複印资料《政治学文摘》2016年第3期转载)
23. “政治义务:概念与问题”,《现代哲学》,2016年第5期;
24. “论感激义务”,《道德与文明》,2016年第5期;
25. “感激原则与政治义务”,《哲学动态》,2017年第5期;
26. “论阿尼森对公平原则的修正与辩护”,《哲学门》,2016年第2册,2017年6月。
译着
1. 罗伯特·沃尔夫:《为无政府主义申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
2. 罗尔斯等:《政治义务:证成与反驳》(选编,主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3. 戴维·米勒等:《后柏林的自由观》(参译十二万字),刘训练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4. 约瑟夫·拉兹等:《自由主义中立性及其批评者》(参译十四万字),应奇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5. 理察·贝拉米:《自由主义与现代社会》(主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6. 乔治·克洛斯科:《公平原则与政治义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7. 莱斯利·格林:《国家的权 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
8.约翰·格雷:《密尔论自由》,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
9.杰里米·希尔默:《波普的政治思想》(合译),吉林出版集团,即出;
10.布莱恩·巴里:《政治论证》,浙江大学出版社,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