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山绿松石
竹山绿松石,湖北省竹山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誌产品。
竹山县绿松石开採的历史可上溯到4000年前,主要是满足历代王朝皇室贡品所需。竹山绿松石是隐晶质集合体矿物,基质颜色极具特徵性,多为天蓝色、蔚蓝色、蓝绿色、绿色、黄绿色等,伴生矿物颜色多为黑、白、绿、黄色等。
2010年0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竹山绿松石”实施地理标誌产品保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竹山绿松石
- 外文名:Zhushan Turquoise
- 产地名称:湖北省竹山县
- 品质特点:结构细腻温润、形态钟灵毓秀
- 地理标誌: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誌产品
- 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0年第17号
- 批准时间:2010年02月24日
产品特点
竹山绿松石是隐晶质集合体矿物,基质颜色极具特徵性,多为天蓝色、蔚蓝色、蓝绿色、绿色、黄绿色等,伴生矿物颜色多为黑、白、绿、黄色等。
理化指标:化学成分:含水铜铝磷酸盐类,化学式为uAl6(PO4)4(OH)8·5H2O。折射率:1.61至1.65,点测法通常为1.61。光泽: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摩氏硬度:3.5至6.0。密度:2.76克/厘米(+0.14,-0.46)。紫外萤光:长波下无至弱,绿黄色;短波下无。吸收光谱:偶见420纳米,432纳米,460纳米中至弱吸收带。红外光谱:有3510厘米、3465厘米、3292厘米、3080厘米等特徵吸收峰。
项目 | 等级 | ||
一级品 | 二级品 | 三级品 | |
颜色 | 纯正天蓝色或蔚蓝色,无杂色 | 蓝绿色、绿色,可有杂色 | 浅蓝色、黄绿色等,杂色较多 |
光泽 | 玻璃光泽 | 蜡状至油脂光泽 | 蜡状光泽 |
透明度 | 微透明 | 微透明至不透明 | 不透明 |
质地 | 緻密、细腻 | 较緻密、较细腻 | 较疏鬆 |

产地环境
竹山绿松石产自湖北省竹山县,竹山县地势由南、西向东北倾斜,特点是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以官渡镇的瓦桑河巨型断裂为界,南为高山区,东南为二高山、低山区,中南为低山区,北为高山、二高山、低山区,西北为二高山区,中西部为低山、平丘、盆地区。
竹山县的年平均湿度为73%,年平均降雨量在900毫米左右。为竹山县一带绿松石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竹山县绿松石资源品位高,储量大,地质储量5万吨左右。
竹山绿松石

历史渊源
竹山县绿松石开採的历史可上溯到4000年前,主要是满足历代王朝皇室贡品所需。据乾隆十五年(1785年)所修的《竹山志》记载,竹山的绿松石在历朝历代都有开採的记录,主要是用于製作首饰、装饰品,鬆散易碎的主要用作颜料,在藏医界则将其碾碎入药。
1960-1965年、1970-1975年,竹山绿松石主要以官方开採为主。
1985-1995年,竹山绿松石以个体开採为主。
2010年12月,竹山县建立了“国际绿松石城”。
2016年6月,竹山绿松石检测实验室在竹山县揭牌。
竹山绿松石

生产情况
2010年底,竹山全县的绿松石经营户有1000余家。
截至2017年底,县绿松石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税收3163万元。全县各类经营商户达到2000家以上,带动数万人实现就业。
竹山绿松石

产品荣誉
2010年0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竹山绿松石”实施地理标誌产品保护。
竹山绿松石

地理标誌
地域保护範围
竹山绿松石地理标誌产品保护範围为湖北省竹山县城关镇、潘口乡、溢水镇、麻家渡镇、宝丰镇、秦古镇、竹坪乡、得胜镇、大庙乡、双台乡、楼台乡、文峰乡、田家坝镇1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 开採与加工
开採:竹山绿松石赋存于寒武纪含碳或含泥硅质板岩中,主要发育在断层、层间破碎带、裂隙、节理、褶皱以及层间挤压带,呈鸡窝状产出,开採时注意矿脉走向,禁止使用爆破等破坏性开採方式,合理保护资源和人员生命安全。
加工:竹山绿松石原石以块状、结核状、斑点状产出。剥皮(採用人工、机械磨去碳硅质围岩)时应注意原石结构,减少加工损耗。剥皮、切割、打磨、钻孔等过程应避免受热,同时採用清水防止粉尘污染。抛光严禁使用有色抛光剂,清洗避免酸性物质。
专用标誌使用
竹山绿松石地理标誌产品保护範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竹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誌产品专用标誌”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竹山绿松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