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导演、编剧、製片人、演员,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
1920年以字幕设计员的身份进入电影界。1922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第十三号》。1925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1926年自编自导的悬疑片《房客》成为奠定其拍片风格的作品。1929年执导的惊悚片《讹诈》成为英国首部有声电影。1935年执导的悬疑片《三十九级台阶》为间谍惊悚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8年凭藉爱情悬疑片《失蹤的女人》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奖。1939年赴美国发展电影事业。1940年执导的悬疑片《蝴蝶梦》奠定其在好莱坞的地位,并获得第13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1941年拍摄惊悚片《深闺疑云》,影片获得日本电影旬报奖最佳外语电影奖。1948年独立製作个人首部彩色片《夺魂索》。
1954年拍摄惊悚片《电话谋杀案》,并首度採用立体电影技术。1955年凭藉悬疑片《后窗》获得第27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奖提名。1958年自导自演的悬疑剧《希区柯克剧场第一季》获得第15届金球奖电视类最佳剧集奖。1959年执导悬疑片《西北偏北》,该片获得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银海贝奖。1960年执导的惊悚片《惊魂记》标誌着心理惊悚片成为恐怖电影的一个亚类型。1968年获得第40届奥斯卡奖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1971年获得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79年获得奥斯卡奖终身成就奖。1980年被授予爵士封号。2007年被英国电影杂誌《Total Film》选为“史上百位伟大导演第一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 外文名:Alfred Hitchcock
- 别名:阿尔弗雷德·约瑟夫·希区柯克、阿佛烈希治阁、亚佛烈德希区考克
- 国籍:美国、英国
- 星座:狮子座
- 血型:O型
- 身高:170cm
- 出生地:英国伦敦莱顿斯通
- 出生日期:1899年8月13日
- 逝世日期:1980年4月29日
- 职业:导演、编剧、製片人、演员、剪辑师
- 毕业院校:圣伊格纳修斯学校、伦敦大学学院
- 代表作品:后窗、惊魂记、西北偏北、蝴蝶梦、列车上的陌生人
- 主要成就:奥斯卡奖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
美国导演工会终身成就奖
美国电影艺术学院终身成就奖
奥斯卡奖终身成就奖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宗教信仰:天主教
早年经历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出生于英国伦敦莱顿斯通小镇的一个天主教家庭。他年幼时因为调皮而被警察关进了拘留所,他也因此对警察产生了终身恐惧症。1907年,随家人迁居英国伦敦。
1910年10月,在伦敦圣伊格纳修斯学校开始为期三年的学习生活。1913年,从伦敦圣伊格纳修斯学校毕业。1914年12月12日,在工程航运学校接受短期培训,期间学习机械、电力、动力和航海。
1915年,在亨利电讯公司工作。1918年,希区柯克进入一家电报公司担任工程师,并在伦敦大学进修艺术课程。1919年6月,在公司创办的企业杂誌上发表短篇小说《麻醉剂》。
演艺经历
英国时期
1920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以字幕设计员的身份进入电影界;同年,自荐进入美国拉斯基明星公司设在伊林斯顿的一个製片厂,并从字幕设计员升到主任的职位,进而开始指导拍摄无对白场景。
1922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师从美国导演乔治·菲茨莫里斯,并向其他电影技术人员学习电影製作方面的技巧;年底,开始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第十三号》,但因为资金鍊的断裂而未能完成电影的拍摄;同年,担任爱情片《女人对女人》的编剧、美术设计、副导演和助理导演。
1923年,成为格雷厄姆·卡茨的助理导演;同年,参与执导剧情片《永远告诉你的妻子》。1924年,参与製作默片《白影》,并担任影片的助理导演、剪辑师和製作设计师。1925年,拍摄犯罪题材的电影《欢乐花园》,该片是希区柯克独立执导的首部作品,并让他获得了去德国UFA製片厂学习电影製作的机会;同年,执导犯罪题材的电影《恶棍》2。
1926年5月,执导的惊悚片《山鹰》在德国上映;同年,拍摄悬疑电影《房客》,并在片中首次运用了罪孽转移法;作为希区柯克执导的首部悬疑片,该片的摄影角度、化妆布景、光影构图都受到了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这部电影也成为奠定希区柯克个人风格的作品。
1927年,担任惊悚片《下坡路》的导演,该片延续了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同年,与英国国际影业公司签约;此外,他还担任剧情片《指环》的导演和编剧,并在拍摄该片时採用了写实主义的风格。1928年,执导浪漫风格的喜剧片《农家妇》,这也是他执导的首部喜剧电影;同年,拍摄剧情片《水性杨花》。
1929年,担任爱情片《孟克斯人》的导演,并在片中融入了纪录片的纪实元素;同年,完成了悬疑惊悚片《讹诈》的拍摄,该片也成为英国电影史上首部有声电影,併入选英国杂誌《Time Out》评出的“影史英国电影100强”榜单。
1930年,担任剧情片《裘诺与孔雀》的导演和编剧;7月31日,执导惊悚悬疑片《谋杀者》在英国上映;同年,参与歌舞片《爱尔斯特的呼声》的部分导演工作。
1931年2月26日,自编自导的剧情片《骗局》在英国上映;3月,执导惊悚悬疑片《玛丽》;同年,在爱情喜剧片《奇怪的富翁》中担任导演和编剧。1932年,希区柯克执导了惊悚片《十七号》;此外,他还担任了爱情片《一代红颜》的导演;同年,他辞去在英国国际影业公司的职务。
1933年,执导爱情喜剧片《维也纳的华尔兹》;同年,受聘于英国高蒙影业公司。1934年,担任惊悚悬疑片《擒凶记》的导演。1935年,拍摄惊悚悬疑片《三十九级台阶》;该片具有希区柯克美国时期电影的风格特徵,并让麦格芬手法在电影界获得关注;此外,该片还入选英国电影杂誌《帝国》公布的“影史最伟大的100部英国电影”榜单。
1936年5月,执导的爱情惊悚片《秘密间谍》在英国上映;12月,拍摄的惊悚片《破坏》上映;同年,加入盖恩斯巴洛製片公司。1937年,拍摄犯罪题材的电影《年轻姑娘》。
1938年7月,与独立製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签定契约;11月1日,执导的惊悚悬疑片《失蹤的女人》在美国上映;这部电影融合了喜剧、悬疑、惊悚等电影元素,成为奠定希区柯克惊悚电影风格的作品;该片除了获得第4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奖外,还入选了英国电影杂誌《帝国》公布的“影史最伟大的100部英国电影”榜单,而希区柯克个人则凭藉该片获得第4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奖;同年,执导犯罪片《牙买加客栈》。
美国时期
1939年3月,移居到美国洛杉矶;同年,受邀进入好莱坞拍摄电影;9月,执导其在好莱坞的首部电影《蝴蝶梦》,他在拍摄该片时放弃了惯用的剪辑技巧,转而着重刻画人物的相互关係,而在影片风格上则採用了哥德式风格;这部电影不仅开启了希区柯克与大卫·塞尔兹尼克的合作模式,同时也成为希区柯克电影从英国风格转向美国风格的开端;此外,该片还入选了英国电影杂誌《帝国》公布的“影史最伟大的100部英国电影”榜单。
1940年,执导具有黑色幽默风格的悬疑片《海外特派员》。1941年,执导的悬疑片《蝴蝶梦》获得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而希区柯克个人则凭藉该片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1月31日,执导的爱情喜剧片《史密斯夫妇》在美国上映;同年,担任惊悚悬疑片《深闺疑云》的导演,该片获得日本电影旬报奖最佳外语电影奖;此外,他还参与了战争纪录片《今晚的目标》的后期剪辑製作。
1942年,自编自导惊悚片《海角擒凶》。1943年,执导黑色电影《辣手摧花》,同年,担任历史剧情片《天长地久》的导演。1944年1月11日,执导的战争片《救生艇》在美国上映,该片维持了希区柯克的悬疑风格;同年,在伦敦执导法语短片《马达加斯加历险记》;此外,他还拍摄了战争题材的短片《一路顺风》。
1945年,执导以精神分析心理学为主题的悬疑片《爱德华大夫》,并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释梦理论引入电影中,从而开创了精神分析电影的先河;影片上映以后最终票房达到4700万美元,并于次年获得第1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提名,而希区柯克个人则凭藉该片获得第1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同年,参与拍摄反映纳粹罪行的纪录片《夜幕会降临》,并担任总导演。
1946年,希区柯克担任爱情片《美人计》的导演、编剧以及製片人,他运用了麦格芬手法来设计悬念,并将悬疑、喜剧以及间谍片的风格融入片中,影片上映后被BBC选为“影史100部最伟大的电影”;同年,他为了不受大卫·塞尔兹尼克的控制,在英国与西德尼·伯恩斯坦合作建立独立的製片公司。1947年,为大卫·塞尔兹尼克执导最后一部影片《帕拉事案件》。
1948年,希区柯克独立製作的悬疑惊悚片《夺魂索》问世,这也是他执导的首部彩色电影;他不仅在片中尝试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还对使用环境声音来凸显现实主义风格的表现手法做了探索。1949年,自导自演剧情片《历劫佳人》;同年,开始与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合作拍片。
1950年,担任惊悚片《慾海惊魂》的导演和製片人,并在片中尝试使用倒叙的手法来叙事。1951年,执导黑色电影《列车上的陌生人》。1953年,执导惊悚片《忏情记》。
1954年,担任惊悚片《电话谋杀案》的导演和製片人;他在影片的叙事手法上採用了凝练的风格,并在片中首度使用立体电影技术;同年,希区柯克在法国南部开始拍摄爱情惊悚片《后窗》;他在片中再次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原理,并採用窥视者的视角进行拍摄;该片上映后获得第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并被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为“影史十佳悬疑电影第三名”,此外该片还入选美国导演协会评出的“80部最佳导演作品”。
1955年8月3日,希区柯克执导的爱情悬疑片《捉贼记》上映,影片的整体风格趋向于诙谐风趣,并获得第2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10月,执导的悬疑剧集《希区柯克剧场第一季》首播,并于次年凭藉该剧获得艾美奖剧情类剧集最佳导演提名;同年,执导完成电视片《报复》。
1956年6月1日,执导的惊悚片《擒凶记》在美国上映,该片是希区柯克将其1934年上映的同名电影加以重拍的作品,影片上映后获得第9届坎城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而希区柯克个人则凭藉该片获得美国导演协会杰出成就奖提名;同年,担任悬疑片《伸冤记》的导演和製作人,并在创作该片时採用了纪录片的纪实手法。1957年,自导自演悬疑剧《希区柯克剧场第三季》;9月30日,执导的悬疑剧集《深闺疑云》首播;同年加入美国籍并保留英国国籍。
1958年,执导的悬疑剧《希区柯克剧场第一季》获得第15届金球奖电视类最佳剧集奖;同年,担任惊悚悬疑片《迷魂记》的导演和製片人,他除了运用麦格芬手法来设计悬念外,还首次使用快速调整远近镜头的摄影技术来拍摄晕眩的场景;该片被英国电影杂誌《视与听》评选为“影史十大影片”第一位,被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为“十佳悬疑电影”第一名,此外,还入选了美国导演协会评出的“80部最佳导演作品”榜单。
1959年,希区柯克担任了悬疑片《西北偏北》的导演和製片人,他採用了蒙太奇剪接风格拍摄影片,并在片中融合了悬疑、黑色幽默等元素;该片上映后不仅获得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银海贝奖,还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十佳悬疑电影第7名”,併入选美国导演协会评出的“80部最佳导演作品”榜单,而希区柯克个人则凭藉该片获得美国导演协会杰出成就奖提名;同年,自导自演悬疑电视剧剧集《希区柯克剧场第五季》。
1960年,参演悬疑剧《希区柯克剧场第六季》;同年,担任心理惊悚片《惊魂记》的导演和製片人,并在片中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俄狄浦斯情节以及无意识学说;影片上映后不仅取得超过15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还对恐怖片的题材和风格产生了影响,使得心理惊悚片正式成为恐怖电影的一个亚类型;此外,该片还入选了美国导演协会评出的“80部最佳导演作品”榜单,片中女主角在沐浴时被杀的镜头则被英国电影杂誌《TOTAL FILM》选为“最惊悚死亡镜头第一名”,而希区柯克个人则凭藉该片获得美国导演协会杰出成就奖提名、第33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
1961年,自导自演的悬疑剧《希区柯克剧场第七季》播出。1962年,製作并主演了悬疑剧集《希区柯克长篇故事集》。1963年,拍摄惊悚片《群鸟》,并在片中採用了黑色幽默的处理方式以及超现实主义风格;同年,与环球影片公司签约。
1964年,执导并参演了惊悚片《艳贼》,并再度将精神分析法引入电影中。1966年,投拍惊悚悬疑片《冲破铁幕》。1967年,获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
1968年,获得美国导演协会终身成就奖;同年,被加州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69年,执导犯罪片《黄宝石》,并凭藉该片获得美国电影评议会最佳导演奖;同年,当选为法国文人协会理事。
1971年,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同年,获得美国金桂冠奖最佳导演製片奖。1972年,获得第29届美国金球奖塞西尔.B.戴米尔奖;6月21日,希区柯克执导的惊悚片《狂凶记》在美国上映,他在拍摄影片时採用了写实主义的风格;同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73年,执导的惊悚片《狂凶记》获得第30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影片提名,而希区柯克个人则凭藉该片获得第30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奖提名。1975年,希区柯克开始受到疾病的困扰,同年,执导惊悚片《奇案》,这也是他执导的最后一部电影。
1978年,开始筹划拍摄纪录片《短夜》。1979年3月,获得美国电影艺术学院终身成就奖;同年,因健康不佳而放弃工作。1980年1月1日,被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爵士封号;4月29日,因肾功能衰竭在美国洛杉矶逝世。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家排行第三,他的哥哥是小威廉·希区柯克,姐姐是爱琳·希区柯克。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父亲威廉·希区柯克是一家蔬菜水果店的老闆,血统来自英格兰天主教派。1914年12月12日,威廉·希区柯克去世。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母亲艾玛·简拥有爱尔兰血统。1942年9月26日,艾玛·简在英国去世。
感情生活
1921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拉斯基明星公司工作期间与电影剪辑师艾尔玛·蕾维尔相识并相恋。1924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与艾尔玛·蕾维尔订婚。1926年12月2日,两人正式签字结婚。1928年7月7日,两人的女儿帕特里夏·希区柯克在英国伦敦肯辛顿出生。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时间 | 作品名称 | 作品类型 | 备注 |
---|---|---|---|
1922年 | 第十三号 | 电影 | 首部执导作品 |
1922年 | 女人对女人 | 助理导演 | |
1923年 | 永远告诉你的妻子 | 联合执导 | |
1924年 | 白影 | 助理导演 | |
1925年 | 欢乐花园 | 独立执导 | |
1925年 | 恶棍 | ||
1925年 | 普鲁特的堕落 | ||
1926年 | 伦敦雾的故事 | ||
1926年 | 山鹰 | ||
1927年 | 房客 | ||
1927年 | 下坡路 | ||
1927年 | 指环 | ||
1928年 | 水性杨花 | ||
1928年 | 农家妇 | ||
1928年 | 香槟 | ||
1929年 | 孟克斯人 | ||
1929年 | 敲诈 | ||
1930年 | An Elastic Affair | ||
1930年 | 裘诺与孔雀 | ||
1930年 | 谋杀者 | ||
1931年 | 骗局 | ||
1931年 | 奇怪的富翁 | ||
1932年 | 第十七号 | ||
1932年 | 一代红颜 | ||
1933年 | 维也纳的华尔兹 | ||
1934年 | 擒凶记 | ||
1935年 | 三十九级台阶 | ||
1936年 | 秘密间谍 | ||
1936年 | 阴谋破坏 | ||
1937年 | 年轻姑娘 | ||
1938年 | 失蹤的女人 | ||
1939年 | 牙买加客栈 | ||
1940年 | 海外特派员 | ||
1940年 | 蝴蝶梦 | ||
1941年 | 史密斯夫妇 | ||
1941年 | 深闺疑云 | ||
1942年 | 海角擒凶 | ||
1943年 | 辣手摧花 | ||
1944年 | 怒海孤舟 | ||
1944年 | 旅途愉快 | ||
1944年 | 马达加斯加历险记 | ||
1945年 | 爱德华大夫 | ||
1946年 | 美人计 | ||
1947年 | 凄艳断肠花 | ||
1948年 | 夺魂索 | ||
1949年 | 历劫佳人 | ||
1950年 | 慾海惊魂 | ||
1951年 | 列车上的陌生人 | ||
1953年 | 忏情记 | ||
1954年 | 后窗 | ||
1954年 | 电话谋杀案 | ||
1955年 | 捉贼记 | ||
1955年 | 怪尸案 | ||
1955年 | 希区柯克剧场第一季 | 电视剧 | |
1956年 | 希区柯克剧场第二季 | ||
1956年 | 伸冤记 | 电影 | |
1956年 | 擒凶记 | ||
1957年 | 希区柯克剧场第三季 | 电视剧 | |
1958年 | 希区柯克剧场第四季 | ||
1958年 | 迷魂记 | 电影 | |
1959年 | 西北偏北 | ||
1959年 | 希区柯克剧场第四季 | 电视剧 | |
1960年 | 希区柯克剧场第六季 | ||
1960年 | 惊魂记 | 电影 | |
1961年 | 希区柯克剧场第七季 | 电视剧 | |
1962年 | 希区柯克长篇故事集 | ||
1963年 | 群鸟 | 电影 | |
1964年 | 艳贼 | ||
1966年 | 冲破铁幕 | ||
1969年 | 谍魂 | ||
1972年 | 狂凶记 | ||
1976年 | 奇案 |
编剧作品
时间 | 作品名称 | 作品类型 |
---|---|---|
1922年 | 女人对女人 | 电影 |
1924年 | 白色的阴影 | |
1927年 | 指环 | |
1927年 | 房客 | |
1928年 | 香槟 | |
1928年 | 农家妇 | |
1929年 | 讹诈 | |
1930年 | 裘诺与孔雀 | |
1930年 | 谋杀者 | |
1931年 | 骗局 | |
1931年 | 奇怪富翁 | |
1932年 | 十七号 | |
1942年 | 海角擒凶 | |
1943年 | Forever and a Day | |
1943年 | 天长地久 | |
1944年 | 怒海孤舟 | |
1946年 | 美人计 | |
1962年 | 希区柯克长篇故事集 | 电视剧 |
2006年 | Gas | 电影 |
製片作品
时间 | 作品名称 | 作品类型 | 职务 |
---|---|---|---|
1946年 | 美人计 | 电影 | 製片人 |
1948年 | 夺魂索 | ||
1949年 | 历劫佳人 | ||
1950年 | 慾海惊魂 | ||
1951年 | 列车上的陌生人 | ||
1953年 | 忏情记 | ||
1954年 | 后窗 | ||
1954年 | 电话情杀案 | ||
1955年 | 哈里的麻烦 | ||
1955年 | 捉贼记 | ||
1955年 | 希区柯克剧场第一季 | 电视剧 | |
1956年 | 擒凶记 | 电影 | |
1956年 | 伸冤记 | ||
1958年 | 迷魂记 | ||
1959年 | 西北偏北 | ||
1960年 | 惊魂记 | ||
1962年 | 希区柯克长篇故事集 | 电视剧 | |
1963年 | 群鸟 | 电影 | |
1964年 | 艳贼 | ||
1966年 | 冲破铁幕 | ||
1969年 | 谍魂 | ||
1972年 | 狂凶记 | ||
1976年 | 家庭阴谋 |
美术设计
时间 | 作品名称 | 作品类型 |
---|---|---|
1922年 | 女人对女人 | 电影 |
1924年 | 白色的阴影 |
剪辑作品
时间 | 作品名称 | 作品类型 | 职务 |
---|---|---|---|
1922年 | 女人对女人 | 电影 | 剪辑师 |
1941年 | 今晚的目标 |
布景作品
时间 | 作品名称 | 作品类型 | 职务 |
---|---|---|---|
1924年 | 白色的阴影 | 电影 | 布景师 |
艺术指导
时间 | 作品名称 | 作品类型 |
---|---|---|
1924年 | 白色的阴影 | 电影 |
参演电影
- 1976家庭阴谋
- 1972狂凶记
- 1969谍魂
- 1966冲破铁幕
- 1964艳贼
- 1963群鸟
- 1960惊魂记
- 1959西北偏北
- 1958迷魂记
- 1956擒凶记
- 1956伸冤记
- 1955怪尸案
- 1955捉贼记
- 1954后窗
- 1953忏情记
- 1951列车上的陌生人
- 1950慾海惊魂
- 1949历劫佳人
- 1948夺魂索
- 1947凄艳断肠花
- 1946谍网情鸳
- 1945爱德华大夫
- 1943辣手摧花
- 1941史密斯夫妇
- 1941深闺疑云
- 1940海外特派员
- 1940蝴蝶梦
- 1938贵妇失蹤案
- 1937天真与无知
- 1935三十九级台阶
- 1930谋杀者
- 1929敲诈
- 1928水性杨花
- 1927房客
参演电视剧
共10部
- 1996欧洲电影史饰 Himself
- 1978CBS: On the Air饰 Himself
- 1962-09-20希区柯克长篇故事集饰 Himself
- 1961-10-10希区柯克剧场第七季
- 1960-09-27希区柯克剧场第六季
- 1959-09-27希区柯克剧场 第五季
- 1958-10-05希区柯克剧场第四季
- 1957-10-06希区柯克剧场第三季
- 1956-09-30希区柯克剧场第二季
- 1955-10-02希区柯克剧场第一季饰 Himself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79 | 第51届 | 终身成就奖 | ---- | 获奖 |
1968 | 第40届 | 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 | ---- | 获奖 |
1961 | 第33届 | 最佳导演奖 | 惊魂记 | 提名 |
1955 | 第27届 | 最佳导演奖 | 后窗 | 提名 |
1946 | 第18届 | 最佳导演奖 | 爱德华大夫 | 提名 |
1945 | 第17届 | 最佳导演奖 | 怒海孤舟 | 提名 |
1941 | 第13届 | 最佳导演奖 | 蝴蝶梦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38 | 第4届 | 最佳影片 | 失蹤的女人 | 获奖 |
1938 | 第4届 | 最佳导演 | 失蹤的女人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56 | 第9届 | 金棕榈 | 擒凶记 | 提名 |
1953 | 第6届 | 电影节大奖 | 忏情记 | 提名 |
1946 | 第1届 | 电影节大奖 | 美人计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48 | 最佳外语电影 | 深闺疑云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55 | 第20届 | 金狮奖 | 捉贼记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59 | 第11届 | 剧情类剧集最佳导演 | 希区柯克剧场 | 提名 |
1957 | 第9届 | 最佳男艺人 | ---- | 提名 |
1956 | 第8届 | 剧情类剧集最佳导演 | 希区柯克剧场第一季 | 提名 |
1956 | 第8届 | 最佳节目主持人 | ----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73 | 第30届 | 电影最佳导演 | 狂凶记 | 提名 |
1972 | 第29届 | 塞西尔.B.戴米尔奖 | ---- | 获奖 |
1958 | 第15届 | 电视类最佳剧集 | 希区柯克剧场第一季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59 | 银海贝奖 | 西北偏北 | 获奖 |
1958 | 银海贝奖 | 迷魂记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68 | 终身成就奖 | ---- | 获奖 |
1960 | 杰出成就奖 | 惊魂记 | 提名 |
1959 | 杰出成就奖 | 西北偏北 | 提名 |
1958 | 杰出成就奖 | 迷魂记 | 提名 |
1957 | 杰出成就奖 | 擒凶记 | 提名 |
1957 | 杰出成就奖 | 怪尸案 | 提名 |
1954 | 杰出成就奖 | 后窗 | 提名 |
1954 | 杰出成就奖 | 电话谋杀案 | 提名 |
1951 | 杰出成就奖 | 火车怪客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70 | 最佳导演 | 黄宝石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1971 | 最佳导演製片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1971 | 第24届 | 终身成就奖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1979 | 终身成就奖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1984 | 最佳外语片导演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1994 | 第20届 | 身后授予奖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1971 | 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 获奖 |
人物评价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特是一位伟大的导演,同时也是闻名世界的电影艺术大师。他富于幽默、擅长製造悬念的拍摄手法不仅风靡世界影坛,更被众多后辈导演争相模仿。早在无声电影时期,他就为英国电影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入美国好莱坞发展后,他充分发挥个人天赋与才华,不仅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还成为悬疑惊悚片的代名词。他擅长製造银幕上的紧张气氛,并通过巧妙的处理让观众也参与到影片的情节中。他在电影的悬念技巧设定、审美效应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程度的变革。此外,他还积极探索电影的叙事语言,引入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甚至在特效製作上也引领风气。(詹姆斯·斯图尔特、凤凰网、网易、《电影评介》、东方网、《电影新作》、《电影文学》、时光网评)。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一位非比寻常的天才。他在恐怖片和悬念片这两个领域里都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对于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世界公认的恐怖大师,他创造了“惊悚文艺片”这一电影类型。他把惊悚、悬疑等元素融进纯粹的恐怖之中,再通过剪辑、音画配合等手段把恐怖片提升到了艺术电影的高度。作为悬念片大师,他一生都在致力于悬念电影的创作,并在这个类型片领域里开闢出广阔的通途。作为心理悬疑电影的奠基人,他突破好莱坞製片制度的束缚,创造并完善了製造悬念的艺术。(蒂比·海德莉、史蒂文·史匹柏、安德烈·巴赞、《东方早报》、《百姓生活》、时光网、《电影文学》、人民网、凤凰网评)
作为一名电影技术高手,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对于电影技巧的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巅峰。他的很多电影技巧不仅是学院派的必修课,也成为商业电影的典範。他巧妙的设定作品的结构,形成一种故事结尾曲折惊险、但又不乏黑色幽默场面的“希区柯克模式”。作为一位电影意识敏锐的导演,他从不因追求某种观念而淡忘了电影语言多元化的功能。他在电影中经常运用的元素包括金髮女郎、悬念、窥视、性虐待、罪孽转移、婚姻危机、黑色幽默、线索道具、楼梯、阴影以及麦格芬,因此他也有着“世界电影技术专家”和“技巧百宝箱”之称。在电影叙事方面,他不仅对悬疑电影的叙事手段进行了探索与开拓,还丰富了悬疑电影的表达方式,使得电影叙事在避免漏洞的同时又能有所创新。在影像设计方面,他是一位运用视觉语言表现悬念的天才。他通过剪接艺术处理暴虐镜头的手法不仅具有突破性和先锋性,还体现了其鲜明的个性。(《电影评介》、新浪网、《文汇报》、《人民公安》、《电影艺术》、《新闻晨报》评)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具有独特的风格,被外界誉为“作者导演”的先驱。他既能接受别人创立的美学思想,又能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主义与蒙太奇这两种技术都脱离了原先的源流,但却更具张力。希区柯克对于电影艺术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技巧方面,他还是一位对于人类精神世界高度关怀的艺术家。作为一位擅长洞悉观众心理的导演,他娴熟的运用镜头语言将悬疑剧情、心理科学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个人思考融入电影中,因此他不仅仅是心理大师,更是电影中的哲学大师。很少有人能够像他那样深刻地洞察到人生的荒谬和人性的脆弱。在希区柯克的精心设计之下,他的电影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疯狂、纯真与诱惑、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统一体,因此他也被誉为“电影界的弗洛伊德”。(《电影艺术》、《电影评介》、《华商报》、搜狐网、网易评)
后世纪念
1980年月3日,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举行安魂弥撒。2003年,美国发行了一套印有希区柯克画像的邮票,并于同年举办了希区柯克电影回顾展览。
2009年,美国发行了希区柯克版的纪念邮票;同年,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大师致敬单元举行希区柯克电影回顾展 。
2012年,英国电影协会用三个月的世界集中放映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影片;6月至10月,英国电影学院举办了纪念希区柯克的活动,并将他执导的电影《下山》重新配乐;11月23日,为纪念他而拍摄的传记片《希区柯克》在美国上映。
2013年,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大师致敬单元举行希区柯克无声影片修复展;6月,为了纪念希区柯克,上海电影博物馆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英国电影协会共同举办《敲诈》专场放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