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中国家科学院
第三世界科学院一般指本词条
开发中国家科学院(也称“世界科学院”)原名为第三世界科学院, 简称为TWAS(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83年11月10日,总部设在义大利的里雅斯特,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由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布杜斯·萨拉姆教授倡议创建。
2018年11月,“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正式成立,开发中国家科学院作为首批成员单位加入联盟。
2018年11月27-29日,开发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28届院士大会在义大利的里雅斯特召开。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46位学者新当选TWAS院士,其中14位为中国大陆科学家。
迄今为止,TWAS共有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1221名院士,其中中国大陆232名。中国大陆获奖科学家共有66名。TWAS院士分布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工程科学、社会和经济学等10大领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开发中国家科学院
- 外文名: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 简称:TWAS
- 原称:第三世界科学院
组织介绍
自创建以来,开发中国家科学院一直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开发中国家的科研活动,为开发中国家的优秀科技人员提供促进他们科研工作的必要条件,鼓励对开发中国家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和发展,促进开发中国家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提高开发中国家科学家的科研水平,培养未来一代有前途的科学家,进而推动开发中国家基础科学和套用科学的蓬勃发展。
章程介绍
定义
1. 开发中国家科学院(以下简称“科学院”)是一个自治的科学组织,由开发中国家的一些科学家(以下称“创始院士”和“外籍创始院士”)倡导成立,旨在实现本章程第二节所确定的目标。
2.科学院在义大利注册,总部设在的里雅斯特。
3.科学院是一个非政治、非政府和非营利性的科学组织。
4.科学院具有签订契约的法律地位,具有成为国家和国际机构成员的法律资格。
目标
1.承认、支持和促进开发中国家科学家所作出的优秀科研成果;
2.促进开发中国家科研工作者之间以及他们与世界科学界之间的交往;
3.提供有关开发中国家科学意识和理解方面的信息,并对开发中国家科学意识和理解活动予以支持;
4.鼓励对开发中国家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5.出版有关开发中国家科学、技术和发展的出版物。
科学院院士
1.科学院的院士分为以下几类:
1.1 创始院士
1.2 外籍创始院士
1.3 院士:
选自身为开发中国家的公民且已达到国际最高水準的科学家;
1.4 外籍院士:
选自身为已开发国家公民的科学家,他们要幺祖籍在开发中国家,要幺在开发中国家科学方面出类拔萃,而且均在各自的科学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5 名誉院士:
选自为实现科学院的目标而作出杰出贡献的着名人士。
2.下文中,如果不是另有所指,首字母大写的Fellow(院士)一词泛指本节1.1和1.3条文中所说的创始院士和院士,首字母大写的Associate Fellow(外籍院士)一词泛指本节1.2和1.4条文中所写的外籍创始院士和外籍院士,首字母大写的Member(院士)一词泛指条文1.1到1.5所列举的各类院士。
院士的选举
1.院士和外籍院士的选举程式如下:
1.1科学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候选人须由一名院士或外籍院士在推荐表格上以书面形式提名并签字;
1.2理事会任命院士谘询委员会,以获得有关候选人的有据可信的评价意见;
1.3理事会在审查院士谘询委员会对候选人的推荐和评价意见后,推荐出最后一轮参选院士和外籍院士的侯选人名单;
1.4 将选出的候选人名单寄送给各位院士和外籍院士,由他们以通信方式进行投票选举。如能获得多数院士和外籍院士赞成票的候选人即可当选为科学院的院士和外籍院士。
2.名誉院士由理事会选举
资金来源
为促进其目标的实现,科学院有权收受国家或国际的、公共或私人的、政府、非政府机构或个人提供的捐助、礼品、遗产、信託基金、奖金以及任何服务的酬金。这些资金的收受由理事会实施。
科学院官员
科学院的官员由院长、五位副院长、秘书长和司库组成。
理事会
1.理事会由科学院官员和选自院士的五名一般成员组成。
2.理事会一般成员须在科学院大会上从由理事会任命的提名委员会推荐的院士中选举产生。
3.理事会所有成员的任期均为二年一届,可再连选连任一届。
4.理事会负责填补由于任何理事会成员死亡、辞职或不能履行其职责所造成的临时空缺;由下届科学院大会对此予以确认。填补空缺人员可根据本章程第七节第3条连选连任二届。
5.理事会协调和监督科学院所有事务。
6.理事会可在认为必要的时候任命常务委员会和谘询委员会。
7.理事会负责考虑院士选举的所有提案并根据章程第4节行事。理事会负责考虑根据章程第八节第3条和第十一节第3条中规定向科学院大会提交的财务报告和审计账目。
8.理事会负责决定科学院的出版政策,并任命一名编辑负责出版工作。
9.理事会可根据专家委员会的推荐授予科学家奖章和其他荣誉。
10.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11.理事会会议的法定人数为6人。
科学院大会
1.科学院大会每两年至少举行一次,大会的次数、地点和日期由理事会决定。
2.最迟要在院士大会召开前三个月把邀请信和议事日程分发到全体院士手中。
3.大会将选举理事会成员,审议和批准按照章程第七节第7条和第十一节第3条的规定向大会提交的财务报告和审计账目。
4.大会的各项决定须由多数通过。
院长
1.院长系科学院的最高行政长官。
2.院长负责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和科学院大会,会议上他/她应作科学院工作报告。
3.院长缺席时,由一名副院长代理院长。
秘书长
1.秘书长对理事会负责除财务以外科学院和理事会的官方通讯联繫。
2.在院长和所有副院长都缺席时,由秘书长主持科学院大会和理事会会议,直到由出席会议的多数成员选出主席为止。
司库
1.司库依据理事会的方针负责科学院的财务。
2.司库每年在理事会规定的时间向理事会报告科学院的账目情况。
3.司库应向理事会和科学院大会準备和提交年度财政报告和审计账目。
账目的审计
科学院的账目应合适地予以审计。
执行主任
1.科学院设一名执行主任。
2.执行主任负责对科学院工作人员的选任和总的指导,并负责办公室的管理。
章程修改
此章程的修正须经出席科学院大会并参加投票的三分之二的院士投赞成票方可实施。
资助情况
为促进开发中国家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发中国家科学院设立专项基金以资助科研能力强的优秀学者和年轻科技人员开展合作研究。截止2004年,开发中国家科学院一共为100多个开发中国家的学者提供了2000多万美元的资助,中国累计获得资助150多万美元,是获资助最多的国家。开发中国家科学院还在开发中国家评选出80多个研究单位作为“优秀科学中心”和10个研究单位作为“高级研究中心”,为开发中国家的年轻科技人员提供科技合作、交流和培训的机会。我国有十四个科研单位被选为“开发中国家科学院优秀科学中心”和“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高级研究中心”。
奖项设定
开发中国家科学院设立的奖项主要有生物、化学、数学、物理、农业、地学、工程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等;开发中国家科学院讲演奖和阿布杜斯·萨拉姆科学技术奖于1995年增设,以奖励开发中国家学者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以上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可得一枚奖章(铸有获奖者的主要贡献)和一万美元奖金(讲演奖除外)。截止2004年,我国有22名学者和2个科研单位获得TWAS/TWNSO奖。
经费来源
开发中国家科学院的经费主要来自义大利政府、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的捐款。从1983年至今,开发中国家科学院一共获得捐款1000多万美元。中国先后于1994年、1996年和2002年由科技部代表中国政府向TWAS捐款10万美元、50万美元和50万美元。
历年当选
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是从开发中国家的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已开发国家的科学组织的着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的,分布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医学、社会和经济学等十大领域,他们均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对开发中国家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开发中国家科学院每年增选新院士40名左右,2007年共有院士880人,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籍
1984年当选者:华罗庚、夏鼐
1985年当选者:卢嘉锡、周光召、丁国瑜、朱震达、陈中伟、姜伯驹、梁栋才、谈家桢、黄昆、曾呈奎
1986年当选者:冯德培、廖山涛
1987年当选者:孙鸿烈、赵忠贤
1988年当选者:茅以升、谢希德
1989年当选者:孙枢、白志东
1990年当选者:路甬祥、于渌、曲钦岳、李振声、陈创天
1991年当选者:刘东生、吴文俊、杨福家、顾方舟
1992年当选者:吴阶平、张存浩、陈述彭、邹承鲁、李家明
1993年当选者:严东生、洪国藩、闵恩泽、汪尔康、母国光、王选、刘光鼎、涂光炽、冯端、乾福熹
1994年当选者:张恭庆、石元春、苏纪兰、惠永正
1995年当选者:许智宏、郝柏林、贾兰坡、荆其诚、师昌绪、曾庆存
1996年当选者:田昭武、陈学俊
1997年当选者:白春礼、李大潜
1998年当选者:马志明、朱作言、李方华、唐晋发
1999年当选者:李依依、王志新、郭景坤、陈竺、陈运泰、董绍俊、林群
2000年当选者:王佛松、严陆光、苏肇冰、范海福、安芷生、陈颙、张启发、周巢尘、刘新垣
2001年当选者:徐冠华、陈佳洱、程津培、戚正武、洪德元、李德生、李国杰、闵乃本、裴钢、汪品先、张春霆、周炳琨、朱清时、洪涛、牛文元、张伟平
2002年当选者:冼鼎昌、艾国祥、郭雷、许绍燮
2003年当选者:李静海、吴建屏、欧阳自远、胡和生、徐如仁、欧阳钟灿
2004年当选者:李家洋、饶子和、卢柯、解思深、徐至展、韩启德、杨卫、侯建国、傅廷栋、秦大河
2005年当选者:文兰、林毅夫、石耀霖、顾秉林、陈翰馥、贺福初、方成、李灿、王志珍、朱日祥、洪茂椿
2006年当选者:邓子新、张侃、涂传诒、杨雄里、王恩多、丁仲礼
2007年当选者:方荣祥、张亚平、陈赛娟、支志明、黄伯云、朱静、许志琴、吴妍华、翁启惠、陈建德、李太枫
2008年当选者:陈晓亚、孟安明、杨焕明、段树民、刘德培、杨泮池、曾益新、方精云、李静海、张杰、
2010年当选者:姚孟肇、赵进东、庄文颖、贺林、伍焜玉、万立骏、赵东元、胡海岩、郑晓静、崔向群、贺曾朴、周卫健、范守善、唐叔贤、朱敬一、方新、曾志朗、叶嘉安
2011年当选者:赵国屏、王红阳、包信和、许宁生、郑永飞、孙昌璞、汪寿阳、林文娟
2012年当选者:陈剑平 傅伯杰 舒红兵 康乐 侯凡凡 江雷 严纯华 金亚秋 南策文 郭华东 江桂斌 高鸿钧 潘建伟 吕永龙
2013年当选者:朱玉贤、陈小明、高松、田禾、梅宏、沈保根、黄季焜、卢煜明(LO Yuk Ming Dennis)、郑淑珍(CHENG Soo-Chen)、谢道时(HSIEH Tao-Shih)、刘绍臣(LIU Shaw Chen)、李世昌(LEE Shih-Chang)(12人)
2014年当选者:韩斌、高福、赵进才、成会明、谭铁牛、翟明国、吴岳良、张林秀、田中群、焦念志、李亚栋(11人)
2016年当选者:曹晓风、陈发虎、张平文、汪卫华、王贻芳、李蓬、谭蔚泓、于吉红、刘维民、郑晓瑛(十人)
2018年当选者:黄路生、周琪、张旭、韩布兴、刘云圻、陈十一、邹志刚、郭正堂、周向宇、龚旗煌、谢心澄、张秒清(港)、李文华(台)、张美惠(台)、钟孙霖(台)
2019年当选者:张福锁、陈化兰(女)、徐涛、魏辅文、黄荷凤(女)、赵宇亮、张涛、刘明(女)、曲久辉、方复全、徐红星、田永君、刘彦随、曾毅
高校分布
北京大学 13人
姜伯驹 张恭庆 许智宏 陈佳洱 林毅夫 文 兰 韩启德 涂传诒 方精云 王恩哥 赵进东 严纯华张平文
清华大学 8人
李家明 王志新 周炳琨 顾秉林 朱 静 孟安明 范守善 南策文
复旦大学 7人
杨福家 郝柏林 李大潜 胡和生 杨雄里 赵东元 金亚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人
朱清时 侯建国 郭光灿 施蕴渝 郑永飞 潘建伟
上海交通大学 5人
陈 竺 邓子新 陈赛娟 张 杰 贺 林
南开大学 4人
程津培 张伟平 龙以明 饶子和
南京大学 4人
曲钦岳 冯 端 闵乃本 方 成
浙江大学 4人
路甬祥 唐晋发 杨 卫 段树民
江西农业大学 2人
黄路生 黄季焜
湖南大学 1人
谭蔚泓
院士大会
开发中国家科学院每年召开一次院士大会,每1至3年召开一次学术大会,邀请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开发中国家科技部长、各国科学院院长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以探讨开发中国家共同关心的科学技术问题。在义大利TWAS总部以外的国家召开的TWAS学术大会包括:
中国(1987年,2003年和2012年),委内瑞拉(1990年),科威特 (1992年),奈及利亚(1995年),巴西(1997年和2006年),塞内加尔(1999年),伊朗(2000年),印度(2002年和2010年),埃及(2005年),墨西哥(2008年),南非(2009年),阿根廷(2013年),阿曼(2014年),奥地利(2015年)。2016年会议将在卢安达的基加利举行。
第23届开发中国家科学院第二十三届院士大会在津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天津出席开发中国家科学院
第十二次学术大会暨第二十三届院士大会开幕式并致词。在开幕式上,胡锦涛向获得开发中国家科学院科学奖的19位获奖者颁奖。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2012年9月18日上午举行的开发中国家科学院第23届院士大会选举中当选为开发中国家科学院新任院长,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就任。这是开发中国家科学院成立近30年来首位中国籍科学家担任院长。 上一任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长是印度总理办公室高级科技顾问拉奥教授(C.N.R Rao)。
2012年9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发中国家科学院第二十三届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政府决定向开发中国家科学院提供150万美元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