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成立于2001年6月,是一所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合作创办,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该校由宁波市政府投资建设,浙江大学负责办学管理,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宁波市属事业单位;2015年12月,被确定为浙江省套用型建设试点示範学校。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占地约1200亩,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拥有纸质藏书130余万册;下属10个二级学院,开设42个本科专业;共有全日制本科生1万余人,专任教师612人。

基本介绍

  • 主管部门:浙江省教育厅
  • 学校官网:http://www.nit.net.cn
  • 中文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外文名: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 简称:浙大宁理(NIT)
  • 创办时间:2001年6月
  • 类别:民办高校
  • 类型:工科
  • 属性:独立学院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浙江省套用型建设试点示範学校(2015年) 
  • 现任领导:章献民(院长)
    胡征宇(党委书记)
  • 专职院士:中国工程院、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
  • 本科专业:42个
  • 院系设定:商学院、法律与政治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等10个学院
  • 校训:明德弘毅 开物启新
  •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教园区钱湖南路1号
  • 院校代码:13022

历史沿革

2001年6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合作创办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2002年,该校相继与纽西兰国际环太平洋学院、韩国汉城国际教育有限公司、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签订合作项目协定。
2003年3月,获得教育部的正式办学批覆。
2004年4月,该校对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组建信息科学与工程分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分院、外国语分院、法律与传媒分院、经济与管理分院等6个二级分院,开始实行二级管理;同年10月,首届创新创业实验班开班。
2006年4月,成立经济与贸易分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分院、土木建筑工程分院、管理分院等4个分院,原经济与管理分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分院的建制同时撤销。
2007年3月,与浙江大学研究生院联合举办的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班开学。
2011年6月,与太原科技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定,在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
2013年起,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网路与新媒体、生物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土木类(含土木工程、道路桥樑与渡河工程)等专业相继被列入浙江省本科第一批(第一段)招生。
2015年9月,法律与政治学院成立。
2016年,浙江大学与宁波市人民政府签订第二轮战略合作协定,双方共建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包括转型提升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迁建浙江大学软体学院,新建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宁波国际合作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同年11月,原经济与贸易学院和管理学院(不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成建制併入商学院,成立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研究所、数理研究所以及原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成建制併入计算机与数据学院。
2018年4月,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建设发展问题。作为浙江大学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常委会支持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同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全面实施公费招生,并启动转设省管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事宜,并成为浙江大学办学体系组成部分;同年7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与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定。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共建有商学院、法律与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学院,开设有教育部备案专业42个,涵盖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为学校直属单位。与宁波市委组织部等单位联合举办宁波经理学院。
下属学院
开设专业
学科门类
学制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4
金融学
经济学
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办学)
经济学
4
金融学(中美合作办学)
经济学
4
电子商务
经济学
4
财务管理
管理学
4
国际商务
管理学
4
物流管理
管理学
4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
新闻学
文学
4
网路与新媒体
文学
4
广告学
文学
4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学
4
工业设计
工学
4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
文学
4
商务英语
文学
4
日语
文学
4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4
自动化
工学
4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4
通信工程
工学
4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计算机与数据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4
软体工程
工学
4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工学
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4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工学
4
生物技术
工学
4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4
生物工程
工学
4
製药工程
工学
4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4
机械电子工程
工学
4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工学
4
包装工程
工学
4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工学
4
工程管理
管理学
4
建筑学
工学
5
道路桥樑与渡河工程
工学
4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法律与政治学院
法学
法学
4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共有专任教师612人,外聘教师67人,生师比17.77/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39.4%,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5.74%,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比92.82%;有 “千人计画”入选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2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
截至2019年1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共有专职院士1人。
专职院士(1人):李焯芬(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金伟良、许为民、王龙山、金彭年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金伟良
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6人):贾志欣、鞠芳辉、罗云杰、徐艳蕊、邹建卫、何镇飈
浙江省教坛新秀(3人):胡桂香、于欣、陶剑文
省级教学团队(1个):信号检测、处理与实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马修水)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33人)
姓名层次姓名层次
金伟良
第一层次
邵金菊
第三层次
梅乐和
第一层次
沈昊宇
第三层次
王强
第一层次
蒋勇军
第三层次
方征平
第二层次
刘艳彬
第三层次
金志华
第二层次
靳挺
第三层次
王小军
第二层次
罗云杰
第三层次
骆成才
第三层次
刘仰光
第三层次
鞠芳辉
第三层次
钟国伦
第三层次
张浩澜
第三层次
林承亮
第三层次
尚龙安
第三层次
何镇飈
第三层次
王银辉
第三层次
邹建卫
第三层次
雷引林
第三层次
汪浩
第三层次
林明
第三层次
沈斌
第三层次
刘立君
第三层次
王进波
第三层次
于欣
第三层次
李伟
第三层次
刘经洪
第三层次
周国红
第三层次
陶剑文
第三层次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市级重点学科10个。
省级重点学科(6个,不全):传播学、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技术
市级重点学科(10个):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机械电子工程、结构工程、区域经济学、新闻学、外国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企业管理、药物化学、结构工程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共有浙江省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6个、宁波市重点专业10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
浙江省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个):机电与能源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生物与化学工程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省级新兴特色专业(6个):物流管理、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省级重点专业(4个,名单不全):生物工程等
宁波市重点专业(10个):生物工程、土木工程、新闻学(两批均入选)、自动化、製药工程、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机械电子工程、结构工程、区域经济学
浙江省精品课程(2门):《检测技术与仪表》、《线性代数》
  • 培训基地
截至2017年4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共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市级套用型人才培养基地5个。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市级套用型人才培养基地(5个):IT产业套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金融保险套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石油化工套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文化服务套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金融保险套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 特色教学项目
浙大“立交桥”:根据浙江大学立交桥政策规定,学校每年从一年级新生中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转入浙江大学学习;录取名额不超过学校当年普通本科招生总数的1%。
新工科求是班:按照浙江大学标準培养,由浙江大学教师承担核心课程授课任务,高年级阶段前往浙江大学本部对应专业进行为期一至两年的全程访问学习;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除颁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外,达到浙江大学要求的,颁发浙江大学相关学习证明、浙江大学宁波校区新工科求是班学习证书。求是班毕业生报考浙江大学宁波校区研究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先后与美、英、澳、日以及“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等二十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係,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波兰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联合成立“宁波市波兰研究中心”,与波兰比亚威斯托克技术大学合作成立“中国-中东欧国际物流与服务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共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省级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共建)1个、宁波市重点实验室5个、宁波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宁波市创新团队9个、宁波市协同创新中心1个;并建立了浙江大学宁波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共建):零件轧製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宁波市重点实验室(5个,不全):分子设计与营养工程市重点实验室、最佳化和控制方法及套用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和生化药物重点实验室、城乡水污染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4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与宁波市地方政府以及众多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合作,与200余家企业开展科研合作,科研经费累计达到3000余万元,并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首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2017年,学校外源科研到款总经费达到8347万元。
截至2016年11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共完成各类纵向课题520余项、横向课题450余项,科研总经费超过9000万元,累计发表论文19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10余篇,出版着作120余部,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各类科研成果奖近60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底,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馆藏总量达到144.5万册(件),其中,纸质图书资料110.9万册,电子资料33.6万册(件);特藏室共有1.76万册珍贵文献,其中包括《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丛书集成续编》、《台湾文献丛刊》、《四库全书》(文渊阁)、《续修四库全书》、《四库未收书辑刊》、《四库禁毁书丛刊》、《民国图书集粹》等文献,形成了近代史和民国文献的特色馆藏。
此外,该校图书馆还共享浙江大学、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并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等国家级和省级文献系统建立了合作关係。

文化传统

校标

1、标誌保留了浙江大学校标中的“求是鹰”,并对“求是鹰”的造型採用了现代设计理念的表达,以展翅腾飞的姿态,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此外,标誌中的“求是鹰”形式比浙大的“求是鹰”少一根羽毛,同时加粗了羽毛使“求是鹰”的翅膀更为丰满,寓意学院传承浙大精神、年青且充满朝气和活力。
校徽校徽
2、标誌以地球仪为背景,体现了全球视野的时代要求。
3、标誌上的“浙江大学”四个字採用标準字型,呼应飞翔的“求是鹰”,“宁波理工学院”採用魏碑字型,正气稳重,与“浙江大学”四个字有很好的协调性。

校训

明德弘毅、开物启新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钟楼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钟楼
明德:“明”,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显;“德”,指品行、品质、道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大学》开首即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育为先”,是中国当代社会对教育功能的普遍认知和期待,也是大学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同时,它暗示了宁波的古称——明州。
弘毅:出自《论语·泰伯》,原文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子就是孔门弟子曾参。根据南宋朱熹的解释:弘,宽广也,毅,坚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这意味着一种以宽广的胸怀和眼界、以坚忍的意志和毅力,去面对人生的态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同时,还意味着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自信心。
开物:出自《易·繫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开:开通,了解;务:事务。意即:通晓万物的道理并奉行而得以成功。孔颖达 疏:“言《易》能开通万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务。”《南齐书·崔祖思传》:“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南宋浙东学派陈亮也曾有引用。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明〕宋应星着)即取其“创生万物”之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创建,是名城名校合作办学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模式的一种探索与创新,“开物”既是对学院办学模式创新的反映,其暗嵌一个“工”字,也是对学院“理工”特色的一种提炼和概括,同时也是对浙江大学“求是”精神的传承,浙江大学校歌歌词中也有“何以新之,开物前民”之句。
学术交流中心学术交流中心
启新:是对浙大校训“求是创新”所体现的浙大文脉的继承。暗示宁波理工学院是在浙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有自己的新的特色;同时,也以维新、创新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胡征宇
院长
章献民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冯建波
党委副书记
黄光杰
副院长
毛才盛、梅乐和、杨灿军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顾禹标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院长
俞庆森
2001.6—2005.7
许为民
2005.7—2009.7
金伟良
2009.7—2018.8
党委书记
俞蒙槐
2001.6—2005.7
孙桂铨
2005.7—2009.7
许为民
2009.7—2011.4
费英勤
2011.4—2018.8
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