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新课程教师读本:语文

新课程教师读本:语文

新课程教师读本:语文

《新课程教师读本:语文》:21世纪教师教育必修教材。作为教师,作者先后教过国小、中学和大学,与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肤色的学生均有过接触,我深知要做一个合格的、受学生尊重的教师,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就必须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就必须学无止境、不断进取。作者也始终认为教师职业是一个必须讲奉献的职业,面对学生,不应该有任何的杂念。实际上,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也就是要以新的人才观统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要在学校教育中,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丛书对于高等学校教师、学生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本介绍

  • 书名:新课程教师读本:语文
  • 出版社:陕西师範大学出版社
  • 页数:197页
  • 开本:16
  • 品牌:陕西师範大学出版社
  • 作者:李景阳
  •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61335307, 756133530X

内容简介

《新课程教师读本:语文》由陕西师範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专题一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为什幺要实施语文新课程
二、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课程标準有什幺新提法
三、语文新课程的目标新在何处
四、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结构新在何处
五、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新在何处
六、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实施新在何处
七、语文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新在何处
八、语文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新在何处

专题二 语文新课程教材扫描
一、人教版国中语文教材简介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简介
三、苏教版国中语文教材简介
四、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简介

专题三 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误区与对策
一、割裂三个维度,教学畸轻畸重
二、曲解文本,无限拓展
三、过分强调生成,忽视预设
四、虚假合作,低效讨论
五、探究学习,有名无实
六、多媒体技术的滥用
七、评价泛化,不求实际

专题四 诗歌教学设计
一、诗歌与诗歌教学的特点
二、诗歌教学设计思路导引
三、诗歌教学设计举隅
四、诗歌教学设计评析
五、诗歌教学设计实践

专题五 散文教学设计
一、散文与散文教学的特点
二、散文教学设计思路导引
三、散文教学设计举隅
四、散文教学设计评析
五、散文教学设计实践

专题六 小说教学设计
一、小说与小说教学的特点
二、小说教学设计思路导引
三、小说教学设计举隅
四、小说教学设计评析
五、小说教学设计实践

专题七 戏剧教学设计
一、戏剧与戏剧教学的特点
二、戏剧教学设计思路导引
三、戏剧教学设计举隅
四、戏剧教学设计评析
五、戏剧教学设计实践

专题八 记叙文教学设计
一、记叙文与记叙文教学的特点
二、记叙文教学设计思路导引
三、记叙文教学设计举隅
四、记叙文教学设计评析
五、记叙文教学设计实践

专题九 议论文教学设计
一、议论文与议论文教学的特点
二、议论文教学设计思路导引
三、议论文教学设计举隅
四、议论文教学设计评析
五、议论文教学设计实践

专题十 说明文教学设计
一、说明文与说明文教学的特点
二、说明文教学设计思路导引
三、说明文教学设计举隅
四、说明文教学设计评析
五、说明文教学设计实践

专题十一 文言文教学设计
一、文言文教学的意义和特点
二、文言文教学设计思路导引
三、文言文教学设计举隅
四、文言文教学设计评析
五、文言文教学设计实践

专题十二 写作教学设计
一、写作的意义
二、中学生写作训练的两种形式
三、写作指导
四、写作教学案例
五、案例评析
六、作文教学设计实践

专题十三 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一、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性学习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导引
三、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举隅
四、案例评析
五、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实践

专题十四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设计
一、高中语文课程设计思路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五个系列”介绍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思路
四、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设计举隅
五、案例评析
六、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设计实践
参考文献

文摘

专题一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为什幺要实施语文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直接改变着课程,引领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而且在更广泛意义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影响着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牵动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全局。语文新课程改革一反以往对课本选文的增补删改等局部修订,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学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的修正,提倡新的价值取向,特彆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育界同样引发了深刻的变革。
1.实施语文新课程是顺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流。
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当今,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套用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新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对策,把建立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看成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保证。在这个国际大背景下,我国为了儘快实现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充分研究诸多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深刻反思我国基础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的这一次课程改革也可以说是整个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潮流中的一部分。
面对世界课程改革的大趋势,针对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具体情况,如课程目标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序言

几天前,张迎春教授告诉我,由陕西师範大学出版社策划,教育部陕西师範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牵头组织,陕西省有关师範院校教师共同编写的《新课程教师读本》系列丛书就要出版了,张教授系统介绍了丛书编写的基本想法和主要内容,并提出让我为本丛书写份序言。作为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位教师,我深知此丛书的出版对于在岗中国小教师的职业发展、对将要进入教师行列的新人的意义,因此,欣然应允。
众所问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社会的来临、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以及民族振兴、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面临外部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的整体素质,取决于民族的创新能力。毫无疑问,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民族创新能力的加强都有赖于教育。教育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振兴中的基础性地位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但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相对落后,难以适应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