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语文新课标分级阅读丛书:森林报·秋

语文新课标分级阅读丛书:森林报·秋

语文新课标分级阅读丛书:森林报·秋

《语文新课标分级阅读丛书:森林报·秋(无障碍导读版)》这部名着是苏联着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着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採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导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着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语文新课标分级阅读丛书:森林报·秋
  •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 页数:221页
  • 开本:16
  • 作者:维·比安基 钱理群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0964835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所选着作,是最新语文课程标準必读书目,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适合孩子从课堂到“大语文”视野的拓展……旨在激发孩子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在阅读中去发现、去想像、去感受、去评价,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语文素养,帮助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分级阅读
分级阅读是起源于已开发国家的一项成功的少年儿童阅读模式,是提高少年儿童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本套丛书选取的名着都是根据最新课程标準编写,适合本年龄段孩子特性的作品。
☆无障碍阅读
本套丛书章前增加了名家导读,文中设有对字、词、句、段的分析和释义,文后更有回味思考等栏目,扫除阅读障碍,并增加阅读积累。
☆语文新课标必读
本套丛书所选着作,皆是最新语文课程标準必读书目,由众多专家联合审定,每章节的写作技法点拨、素材积累借鉴,能够帮助孩子实现读写迁移,让孩子阅读无障碍的同时,学习也能更上一层楼。
☆读名着学语文
丛书结合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配合语文考试要点精心编排,重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答好名着考题。

作者简介

维·比安基从小受家庭影响,对大自然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6年他毕业于彼得格勒大学的物理与数学系,同时还在圣彼得堡艺术学院学习艺术。青年时期的比安基曾赴伏尔加河、阿尔泰山、乌拉尔、哈萨克斯坦等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笔记。1928年,他的代表作《森林报》问世。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关于森林居民的百科全书,面世之后广受读者好评,多次再版,不断修订,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比安基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中共创作了300余部各种体裁的作品,出版图书120种,总发行量超过4000万册。

图书目录

候鸟告别月(秋季第1月)
一年:12个月的太阳诗篇——9月
森林中的大事/4
森林里发来的第四封电报
告别的歌声
水晶般的早晨
最后的浆果
游泳旅行
上路了
林中大汉的战斗
等待帮手
森林里发来的第五封电报
城市新闻
黑夜里的惊扰
空袭
森林里发来的第六封电报
把采蘑菇的事儿都忘了
喜鹊
山鼠
秋天的蘑菇
大家都已经躲起来了!
要挨饿了!要挨饿了!
侯鸟飞走过冬去了
什幺鸟往什幺地方飞
从西向东
铝环——197357号的简史
从东往西
向北飞——飞向极夜地区
林中大战(结束篇)
集体农庄生活/31
採集种子
沟壑的征服者
我们的好想法
集体农庄新闻
精选母鸡
星期日
换房间,换名字
把小偷关在瓶子里
狩猎
上当的琴鸡
好奇的大雁
六条腿的马
喇叭声
猎人们出发了
围猎
东南西北无线电通报
注意!注意!
这里是乌拉尔原始森林
这里是乌克兰草原
这里是沙漠
这里是雅马尔半岛苔原
这里是山峰,是世界的屋脊
这里是太平洋
打靶场
第7次竞赛
公告
“神眼”称号竞赛:第6次测验
快来餵养流浪的小兔子
提前通知
粮食储备月(秋季第2月
一年:1 2个月的太阳诗篇一l(
森林中的大事/66
準备过冬
年轻的过冬者
还来得及
储藏蔬菜
松鼠的晒台
活的储藏室
自己的身体就是储藏室
贼偷贼
夏天难道又来了吗
受惊了
真害怕呀
红胸小鸟
星鸦之谜
我逮住了一只松鼠
我的小鸭
“女妖的扫帚”
活的纪念碑
候鸟迁徙的秘密
不是那样简单
其他原因
一只小杜鹃的简史
揭穿了好几个谜,但秘密还是秘密
集体农庄生活
昨天
新生活集体农庄的报导
又有营养,又好吃
适于百岁老人采的蘑菇
冬前播种
集体农庄的植树周
城市新闻
在动物园里
没有螺旋桨的飞机
快去看野鸭
鳗鱼的最后一次旅行
狩猎
秋猎
地下的搏斗
打靶场
第8次竞赛
公告
“神眼”称号竞赛:第7次测验
人人都能够
冬客临门月(秋季第3月)

名人推荐

学生不读课外读物,已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大问题。除了应试教育把学生压得无时间读书以外,阅读指导不得法,也是一个原因。许多朋友为此作了各种努力。“分级阅读”概念的提出,以及相应读本的编写,也是个个尝试,希望能够在课外阅读和学生的生命成长之间找到一个连线点,给孩子带来阅读的愉悦,并从中体味到生命的快乐和意义。它的真正效果,还需要读者阅读实践的检验。
——钱现群(着名教育家,北大中文系教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