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MPA,MPAcc,GCT逻辑推理——高效思维技法与训练指导
《MBA,MPA,MPAcc,GCT逻辑推理——高效思维技法与训练指导》是2007复旦大学出版社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建武、武宏志。
基本介绍
- 书名:MBA,MPA,MPAcc,GCT逻辑推理——高效思维技法与训练指导
- 作者:周建武、武宏志
- ISBN:978-7-309-05437-8/B.266
- 页数:452
- 定价:48.00元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年4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MBA、MPA、MPAcc、GCT逻辑推理——高效思维技法与训练指导
作者:周建武 武宏志 主编
定价:48.00元
页数:452页
ISBN:978-7-309-05437-8/B.266
字数:705千字
开本:16 开
装帧:平装
出版日期:2007年4月
内容提要
前 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向国际接轨,我国的专业硕士入学考试也在逐步借鉴美国的GRE、GMAT、LSAT的考试模式,其中逻辑科目就是最大的体现。逻辑推理考试就是考查学生是否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在複杂情况下处理众多信息的应变能力的素质考试。继MBA入学考试将逻辑列为考试科目后,近年来MPA、MPAcc、工程硕士(ME)等各类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加入逻辑考试的内容。逻辑考试作为各类专业硕士选拔考试的重要一科,其考察目的是为了科学、公平、準确地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工程硕士(ME)等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是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定。MBA培养的是高质量的、处于领导地位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1997年专门为此设定的全国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称MBA联考。MPA的培养目标是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高层次、套用型专门人才,2001年专门为此设定的全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称MPA联考。会计硕士培养的是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套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2004年开始实行会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称MPAcc联考。工程硕士主要在于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2003年专门为此设定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 forMaster,简称GCT考试,2004年农业推广和兽医硕士也採用GCT考试的形式。2005年高校教师和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风景园林硕士入学考试也採用GCT的形式。
逻辑推理在这四大类考试中,考试大纲要求基本一致,题型也基本相容,都是单选题,唯一的区别是MBA、MPA、MPAcc联考是五选一(每题包含5个选项),而GCT为四选一。实质上四类考试逻辑推理题目所涉及的命题依据、範围难度和要求是一致的,因此逻辑推理在这四类考试中是兼容的。逻辑的测试目标是检验考生的三种能力:逻辑学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测试内容不涉及任何专业知识,其测试特徵不以难度为主,而以速度为主。在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实力型测试中,既需要具有雄厚的综合实力,又需要运用有效的应试方法和策略。
逻辑推理考试作为一种能力考试,主要是考察考生套用常用的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已获取的各种信息和综合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归纳等,引出概念、寻求规律,对事物间关係或事件的走向趋势进行合理的判断与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非逻辑背景在职专业硕士考生的具体特点,本书根据各专业硕士最新考试大纲关于逻辑推理能力测试的要求而编写,在体系编排上体现了不同于一般辅导参考书的创意,具体结构如下:上篇:形式推理,包括词项逻辑、命题逻辑和逻辑套用等三个部分。具体从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出发,全面讲解了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可能考察到的逻辑基本原理,内容包括概念、定义、性质命题及其直接推理、三段论、複合命题及其推理、关係推理、模态命题等逻辑基础知识以及技法推理和数学推理等形式推理试题的解题方法。
中篇:论证推理,包括论证逻辑、归纳逻辑、解题背景、分类思维和结构思维等五个部分。具体从论证推理试题的实际出发,对论证理论、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以便考
生全面了解并且熟练掌握各类逻辑考试题型和解题规律。其中:论证逻辑部分包括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概论、论证的本性、论证的语言、论证的结构、论证的评估、合情论证;归纳逻辑部分包括归纳推理、求同法、求异法、溯因推理、假说、类比推理、统计推理;解题背景部分包括推理方向、命题原则、解题原则、答案判别、逻辑阅读;分类思维部分包括假设、支持、削弱、评价、解释、推论、比较、相关、变形;结构思维部分包括语意结构、假设结构、计画结构、对比结构、因果结构。下篇:应试指南。详细介绍了逻辑推理考试概况、複习备考阶段、解题训练策略、逻辑命题分析、逻辑应试技巧。
全书的编写指导思想是紧扣逻辑推理考试特点,以逻辑学知识体系为基础,以日常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为目标,以大量的例题分类讲解为特色,把知识贯通、思维训练与解题技巧有效地结合起来。目的是通过对逻辑解题训练,帮助广大无逻辑背景的考生更好地做好逻辑科目的複习备考,全面掌握逻辑推理的基础知识、批判性思维技法、逻辑应试特点和解题技法,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际解题能力,以真正实现逻辑科目的高分突破。
目 录
绪论:逻辑概述
上篇 形式推理
第一部分 词项逻辑
第1章 概念
1.1 概念的逻辑特徵
1.2 概念间的关係
1.3 概念的划分
1.4 集合题专项训练
第2章 定义
2.1 定义的类型
2.2 定义的方法
2.3 定义的规则
2.4 定义判断题专项训练
第3章 性质命题及其直接推理
3.1 性质命题的类型
3.2 性质命题的真假对当关係
3.3 性质命题的负命题及其推理
3.4 关于周延性
3.5 性质命题的变形推理
3.6 对当关係题专项训练
第4章 直言三段论
4.1 直言三段论及其结构
4.2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4.3 三段论的格与式
4.4 三段论结构比较题专项训练
4.5 複合三段论和省略三段论
4.6 寻找前提题型专项训练
第二部分 命题逻辑
第1章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第2章 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2.1 相容的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2.2 不相容的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第3章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3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 假言推理题解题指导
第4章 多重複合命题及其推理
4.1 複合命题负命题及其等值推理
4.2 多重複合推理
4.3 二难推理
第5章 複合命题的混合推理
5.1 自然语言的符号化
5.2 命题逻辑题专项训练
第三部分 逻辑套用
第1章 模态推理
1.1 模态命题的对当关係
1.2 性质命题的模态推理
1.3 複合命题的模态推理
第2章 关係推理
2.1 关係命题及其推理
2.2 排序题型专项训练
第3章 逻辑基本规律
3.1 同一律
3.2 矛盾律
3.3 排中律
3.4 真话假话题型解题指导
第4章 技法推理
4.1 匹配推理
4.2 真假推理
4.3 複杂推理
第5章 数学推理
5.1 数学计算
5.2 数学思维
中篇 论证推理
第一部分 论证逻辑
第1章 批判性思维
1.1 批判性思维界定
1.2 批判性思维技能
第2章 论证逻辑概论
2.1 论证逻辑的兴起
2.2 论证逻辑的对象与内容
2.3 社会生活中的论证逻辑
第3章 论证的本性
3.1 对话及其基本类型
3.2 论证的界定
3.3 论证的类型
第4章 论证的语言
4.1 自然语言的特性
4.2 论证中的概念分析
4.3 论证的语言规範
4.4 语言谬误
第5章 论证的结构
5.1 论证的辨识
5.2 论证的结构
5.3 论证结构的类型
5.4 论证图解
绪论:逻辑概述
上篇 形式推理
第一部分 词项逻辑
第1章 概念
1.1 概念的逻辑特徵
1.2 概念间的关係
1.3 概念的划分
1.4 集合题专项训练
第2章 定义
2.1 定义的类型
2.2 定义的方法
2.3 定义的规则
2.4 定义判断题专项训练
第3章 性质命题及其直接推理
3.1 性质命题的类型
3.2 性质命题的真假对当关係
3.3 性质命题的负命题及其推理
3.4 关于周延性
3.5 性质命题的变形推理
3.6 对当关係题专项训练
第4章 直言三段论
4.1 直言三段论及其结构
4.2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4.3 三段论的格与式
4.4 三段论结构比较题专项训练
4.5 複合三段论和省略三段论
4.6 寻找前提题型专项训练
第二部分 命题逻辑
第1章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第2章 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2.1 相容的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2.2 不相容的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第3章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3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 假言推理题解题指导
第4章 多重複合命题及其推理
4.1 複合命题负命题及其等值推理
4.2 多重複合推理
4.3 二难推理
第5章 複合命题的混合推理
5.1 自然语言的符号化
5.2 命题逻辑题专项训练
第三部分 逻辑套用
第1章 模态推理
1.1 模态命题的对当关係
1.2 性质命题的模态推理
1.3 複合命题的模态推理
第2章 关係推理
2.1 关係命题及其推理
2.2 排序题型专项训练
第3章 逻辑基本规律
3.1 同一律
3.2 矛盾律
3.3 排中律
3.4 真话假话题型解题指导
第4章 技法推理
4.1 匹配推理
4.2 真假推理
4.3 複杂推理
第5章 数学推理
5.1 数学计算
5.2 数学思维
中篇 论证推理
第一部分 论证逻辑
第1章 批判性思维
1.1 批判性思维界定
1.2 批判性思维技能
第2章 论证逻辑概论
2.1 论证逻辑的兴起
2.2 论证逻辑的对象与内容
2.3 社会生活中的论证逻辑
第3章 论证的本性
3.1 对话及其基本类型
3.2 论证的界定
3.3 论证的类型
第4章 论证的语言
4.1 自然语言的特性
4.2 论证中的概念分析
4.3 论证的语言规範
4.4 语言谬误
第5章 论证的结构
5.1 论证的辨识
5.2 论证的结构
5.3 论证结构的类型
5.4 论证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