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曹丕集

曹丕集

曹丕集,是三国(魏)曹丕的作品,包括《浮淮赋》、《沧海赋》、《济川赋》。《临涡赋》、《述征赋》 。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曹丕
  • 别名:字子恆
  • 国籍:三国(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87
  • 逝世日期:226
  • 职业:文学家(三曹之一)、皇帝(魏文帝)
  • 主要成就:代汉立魏
  • 代表作品:燕歌行

全集


《校猎赋》 《登台赋》 《登城赋》 《感物赋》 《感离赋》
《离居赋》 《戒盈赋》 《永思篇》 《悼夭赋》 《寡妇赋》
《出妇赋》 《愁霖赋》 《喜霁赋》 《弹棋赋》 《又》
《玛瑙勒赋》 《车渠碗赋》 《玉玦赋》 《柳赋》 《槐赋》
《莺赋》 《迷迭香赋》 《蔡伯喈女赋》

《定正朔诏》 《追崇孔子诏》 《为汉帝置守冢诏》 《息兵诏》 《灾异免策三公诏》
《拜日东郊诏》 《禁母后预政诏》 《改封诸王为县王诏》《鹈鹕集灵芝池诏》《取士不限年诏》
《轻刑诏》 《平準诏》 《禁复仇诏》 《禁淫祀诏》 《罢墓祭诏》
《外国遣使奉献诏》 《与群臣诏》 《又》 《又》 《又》
《下颖川诏》 《增封中牟侯彰诏》《答临淄侯植诏》 《答北海王衮诏》 《待杨彪客礼诏》
《赐华歆诏》 《论孙权诏》 《以陈群为镇军司马懿为抚军诏》 《诏王朗等三公》
《与王朗诏》
《报王朗诏》 《答蒋济诏》 《与夏侯尚诏》 《报何夔诏》 《与于禁诏》
《于禁复官诏》 《追赠夏侯尚诏》 《封朱灵鄃侯诏》 《与张郃诏》 《答孟达诏》
《手报司马芝诏》《封张辽李典子为关内侯诏》《以李通子基为中郎将诏》《赐张既子翁归为关内侯诏》《赐温恢子生爵关内侯诏》
《以张登为大官令诏》《制诏三公》 《服色如奏诏》 《改雒为洛诏》 《曹植贬封安乡侯诏》
《诛鲍勛诏》 《蒋济复为东中郎将诏》《赐桓阶诏》 《刘靖迁庐江太守诏》《张既为凉州诏》
《与张既诏》 《褒田豫诏》 《追溢杜畿诏》 《与群臣》 《又》《诏司马懿》

《向化手令》 《答许芝上代汉图谶令》《答辛毗等令》 《答司马懿等令》 《答刘廙刘晔等令》
《让禅令》 《让禅第二令》 《让禅第三令》 《答刘廙等令》 《答苏林等令》
《答华歆等令》《又答相国歆等令》 《薄税令》 《复(樵)[谯]租税令》《以郑称为武德傅令》
《广询令》 《问雍州刺史张既令》 《拜毛玠等子男为郎中令》 《收敛战亡士卒令》

《追封邓公策》《謚庞德策》《策孙权九锡文》《以孙登为东中郎封侯策》

《答卞兰教》

《让禅表》 《让禅第二表》 《让禅第三表》

《与吴质书》 《又与吴质书》 《又与吴质书》 《与钟繇谢玉玦书》《与钟繇五熟釜书》
《与钟繇九日送菊书》《与钟繇书》 《答钟繇书》 《答繇钦书》 《啁刘帧书》
《答友人书》 《与吴监书》 《与群臣论蜀锦书》 《与群臣论被服书》《与朝臣论粳稻书》
《报崔琰书》 《与曹洪书》 《与王朗书》 《又》 《又》
《又》 《又》 《与刘晔书》 《与诸将书》 《报吴王孙权书》
《又报孙权书》 《又》 《又报孙权书》 《与孟达书》 《又与孟达书》
《报吴王孙权书》 《又》 《答曹洪书》 《戒鄢陵侯彰书》 《答杨修书》《送剑书》

《典论自序》 《繁钦集序》 《陈琳集序》 《建安诸序》

《典论论文》 《典论论方术》 《周成汉昭论》 《汉文帝论》 《汉武帝论》《交友论》

《田畴辞封议》

连珠

《连珠三首》

《露陌刀铭》 《赐钟繇五熟釜铭》

《即位告天文》

哀筞文

《武帝哀策文》

《弟苍舒诔》
制《终制》

乐府

《临高台》 《钓竿》 《十五》 《陌上桑》 《短歌行》
《猛虎行》 《燕歌行》 《燕歌行》 《秋胡行》 《秋胡行》
《善哉行》 《同前》 《同前》 《丹霞蔽日行》 《折杨柳行》
《饮马长城窟行》 《上留田行》 《大墙上篙行》 《艳歌何尝行》 《煌煌京洛行》 《月重轮行》

《黎阳作二首》 《黎阳作》 《于谯作》 《孟津》 《芙蓉池作》
《于玄武陂作》 《至广陵于马上作》 《杂诗二首》 《清河作》 《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
《黎阳作》 《寡妇》 《令诗》 《于明津作》《失题》 《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
《夏日诗》 《游猎诗》 《歌辞》 《董逃行》 《遗句》

基辅

《哀己赋》《征吴临行诏司马懿》《答邯郸淳上受命述诏》《诏雍丘王植》《成皋令沐并收校事刘肇以状闻有诏》
《机击令狐浚诏》 《禁诽谤诏》 《诏议迫崇始祖》《伐吴诏》 《诏群臣》
《诏群臣》《赐薛梯等关内侯诏》《诏报孙邕》《制傍枝入嗣大位不得加父母尊号诏》《止群臣议禅代礼仪令》
《罢设受禅坛场令》 《禅让令》 《三让玺绶令》 《以李伏言禅代合符谶示外令》《令》
《止群臣议禅代礼仪令》《与曹洪书》 《论太宗》 《论周成汉昭》 《诫子》
《酒诲》 《内诫》 《论郤俭等事》 《奸谗》 《诸物相似乱者》
《剑铭》《敕豫州禁吏民往老子亭祷祝》《太子》 《叙诗》 《代刘勛出妻王氏作二首》
《善哉行》 《东阁诗》 《缺名》 《失题》

浮淮赋》 《沧海赋》 《济川赋》 《临涡赋》 《述征赋》
《浮淮赋》
建安十四年,王师自谯东征,大兴水军,泛舟万艘。时予从行,始入淮口,行泊东山,睹师徒,观旌帆,赫哉盛矣,虽孝武盛唐之狩,舳舻千里,殆不过也。乃作斯赋云:
溯淮水而南迈兮,泛洪涛之湟波。仰嵓冈之崇阻兮,经东山之曲阿。浮飞舟之万艘兮,建干将之铦戈。扬云旗之缤纷兮,聆榜人之讙哗。乃撞金钟,爰伐雷鼓。白旄沖天,黄钺扈扈。武将奋发,骁骑赫怒。于是警风泛,涌波骇。众帆张,群棹起。争先逐进,莫适相待。
《沧海赋》
美百川之独宗,壮沧海之威神。经扶桑而遐逝,跨天涯而託身。惊涛暴骇,腾(聊)[踊]澎湃,铿訇隐潾,涌沸凌迈。于是鼋鼍渐离,泛滥淫游;鸿弯孔鹄,哀鸣相求;扬鳞濯翼,载沉载浮;仰唼芳芝,俯漱清流;巨鱼横奔,厥势吞舟。尔乃钓大贝,采明珠;搴悬黎,收武夫。窥大麓之潜林,睹摇木之罗生;上蹇产以交错,下来风之冷冷;振绿叶以葳蕤,吐芬葩而扬荣。
《济川赋》
临济川之层淮,览洪波之容裔。濞腾扬以相薄,激长风而亟逝;漫浩汗而难测,眇不睹其垠际。于是龟龙神嬉,鸿鸾群翔;鳞介霍驿,载止载行;俯唼菁藻,仰餐若芳;永号长吟,延首相望;美玉昭晰以曜晖,明珠灼灼而流光。于是游览即厌,日亦西倾;朱旗电曜,击鼓雷鸣;长驱风厉,悠尔北征。思魏都以偃息,托华屋而邀游;酌玄清于金罍,腾羽觞以献酬。
《临涡赋》
[上]建安[十]八年至谯,余兄弟从上拜坟墓,遂乘马游观,经东国,遵涡水,相佯乎高树之下,驻马书鞭,作临涡之赋。曰:
荫高树兮临曲阿,微风起今水增波。鱼颉颃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藻藻生兮散茎柯,春(水)[木]繁兮发丹华。
《述征赋》
建安十三年,荆楚傲而弗臣,命元司以简旅,予愿奋武乎南邺。伐灵鼓之硼隐兮,建长旗之飘摇;跃甲卒之皓旰兮,驰万骑之浏浏;扬凯梯之丰惠兮,仰乾威之灵武;伊皇衢之遐通兮,维天网之毕举;经南野之旧都,聊弭节而容与;遵往初之旧迹,顺归风以长迈;镇江汉之遗民,静南畿之遐裔。
《校猎赋》 《登台赋》 《登城赋》 《感物赋》 《感离赋》
《校猎赋》
[高宗征于鬼方兮,黄帝有事于阪泉。愠贼备之作戾兮,忿吴夷之不藩。将训兵于海威兮,因大蒐乎田隙。]披高门而方轨,迈夷途而直驾。长铩糺(电)[霓],飞旗拂天;部曲按列,什伍相连;峙如丛林,动若奔山。[抗沖天之素旄兮,靡格泽之修旃。雄戟趪而跃厉兮,黄钺扈而扬鲜。]超崇岸之层崖,厉障澨之双川。[千乘乱扰,万骑奔走。经营原隰,腾越峻岨。彤弓斯彀,戈铤具举。]列翠星陈。戎车方毂;风回云转,埃连飙属。雷响震天地,噪声荡山岳。遂躏封稀,(籍)[藉]麈鹿,捎飞鸢,接??,聚者成丘陵,散者填溪谷,流血赫其[舟][丹]野,羽毛纷其翳目。考功效绩,(斑)[班]赐有叙。分授甘炰,飞酌清酤;割鲜野(享)[烹],举爵鸣鼓;銮舆促节,骋辔迴翔,望雀台而增举,涉幽(渐+土)之花梁。[登路寝而听政,总群司之纪纲。消摇后庭,休息闲房。步辇西园,还坐玉堂。]
(校点注:“抗沖天”至“扬鲜”与“千乘”至“具举”二段,原本作二节附此赋后,今据《全三国文》补入正文。)
《登台赋》
建安十七年春游西园,登铜雀台,命余兄弟并作。其词曰:
登高台以骋望,好灵雀之丽娴。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步逍遥以容与,聊游目于西山。溪谷纡以交错,草木郁其相连。风飘飘而吹衣,鸟飞鸣而过前。申踌躇以周览,临城隅之通川。
《登城赋》
孟春之月,唯岁权舆。和风初畅,有穆其舒。驾言东道,陟彼城楼,逍遥远望,乃欣以娱。平原博敞,中田辟除。嘉麦被垄,缘路带衢。流茎散叶,列绮相扶。水幡幡其长流,鱼裔裔而东驰。风飘飖而既臻,日掩萲而卤移。望旧馆而言旋,永优游而无为。
本篇选自《全三国文》卷四。此赋为春日登城之作,不详作于何时。赋中描述了一幅“平原博敞,中田辟除,嘉麦被垄,缘路带衢”的田畴繁荣景象,流露了“乃欣以娱”的欢快情绪。这显然不是一般写景,而是对曹操採纳枣祗建议,在许下实行屯田,以复兴农业的歌颂。据史载,建安元年(196),曹操因採纳枣祗建议屯田垦荒,许下及其所控制的充、豫两州,数年间“所在积穀,仓廪皆满”。依此,赋中所登之城当为“许下”,即今河南许昌。赋末所望“旧馆”,疑为枣祗之故居,颂扬枣祗创立了“兴立屯田”的“不朽之事”(曹操建安六年《加枣祗于处中封爵并把祗令》),使曹魏享有“永优游而无为”之福泽。文辞清新淡逸,描摹简洁自然,结构首尾完整,但疑有阙文。(赵乃增)
《感物赋》
丧乱以来,天下城郭丘墟,惟从太僕君宅尚在。南征荆州,还过乡里,舍焉。乃种诸蔗于中庭,涉夏曆秋,先盛后衰,悟兴废之无常,慨然永叹,乃作斯赋:
伊阳春之散节,悟乾坤之交灵。瞻玄云之蓊郁,仰沉阴之杳冥。降甘雨之丰霈,垂长溜之冷冷。掘中堂而为圃,植诸蔗于前庭。涉炎夏而既盛,迄凛秋而将衰。岂在斯之独然,信人物其有之。
《感离赋》
建安十六年,上西征,余居守,老母诸弟皆从,不胜思慕,乃作赋曰:
秋风动兮(大)[天]气凉,居常不快兮中心伤。出北园兮徬徨,望众墓兮成行。柯条憯兮无色,绿草变兮萎黄。感微霜兮零落,随风雨兮飞扬。日薄暮兮无悰,思不衰兮愈多。招延伫兮良从,忽蜘蹰兮忘家。
《离居赋》 《戒盈赋》 《永思篇》 《悼夭赋》 《寡妇赋》
《离居赋》
惟离居之可悲,廓独处于空床。愁耿耿而不寐,历冬夜之悠长。惊风厉于闺闼,忽增激兮于中房。动帷裳之(目+奄)薆,(彼)[对]明烛之无光。
《戒盈赋》
避暑东阁,延宾高会,酒酣乐作,依然怀盈满之戒,乃作斯赋:惟应龙之将举,飞云降而下征。资物类之相感,信贯彻之通灵。何今日之延宾,君子纷其集庭。信临高而增惧,独处满而怀愁。愿群士之箴规,博纳我以良谋。
《永思篇》
仰北辰而永思,溯悲风以增伤。哀遐路之漫漫,痛长河之无梁。愿托乘于浮云,嗟逝速之难当。
《悼夭赋》
族弟文仲亡时年十一,母氏伤其夭逝,追悼无已,余以宗族之爱,乃作斯赋。
气纡结以填胸,不知涕之纵横。时徘徊于旧处,睹灵衣之在床。感遗物之如故,痛尔身之独亡。愁端坐而无聊,心戚戚而不宁。步广厦而踟蹰,览萱草于中庭,悲风萧其夜起,秋气憯以厉情。仰瞻天而太息,闻别鸟之哀鸣。
《寡妇赋》
陈留阮元瑜[与余有旧,薄命]早亡,每感存其遗孤,未尝不怆然伤心,故作斯赋。[以叙其妻子悲苦之情,命王粲并作之。]
惟生民兮艰危,于孤寡兮常悲。人皆处兮欢乐,我独怨兮无依。抚遗孤兮太息,俛哀伤兮告谁。三辰周兮递照,寒暑运兮代臻。历夏日兮苦长,涉秋夜兮漫漫。(后)[微]霜陨兮集庭,燕雀飞兮吾前。去秋兮就冬,改节兮时寒。水凝兮成冰,雪落兮翻翻。伤薄命兮寡独,内惆怅兮自怜。
《出妇赋》 《愁霖赋》 《喜霁赋》 《弹棋赋》 《又》
《出妇赋》
念在昔之恩好,似比翼之相亲。惟方今之疏绝,若惊风之吹尘。夫色衰而爱绝,信古今其有之。伤茕独之无恃,恨胤嗣之不滋。甘没身而同穴,终百年之常期。信无子而应出,自典礼之常度。悲谷风之不答,怨昔人之忽故。被入门之初服,出登车而就路。遵长途而南迈,马踌躇而回顾。野鸟铩而高飞,怆哀鸣而相慕。抚騑服而展节,即临溯之旧城。践麋鹿之曲蹊,听百鸟之群鸣。情怅恨而顾望,心郁结其不平。
《愁霖赋》
脂余车而秣马,将言旋乎邺都。玄云暗其四塞,雨濛濛而袭予。途渐洳以沉滞,潦淫衍而横湍。岂在余之惮劳,哀行旅之艰难。仰皇天而太息,悲白日之不旸。思若水以照路,假龙烛之末光。
《喜霁赋》
乃命驾而言归,启吉日而北巡。厌群荫之至愿,感上下之神明。密云兴之坱北,甘雨降以洒尘。既洒尘而为涂,唯平路之未晞。激清风以漂潦,发皎日之阳晖。振余策而长驱,忽临食而忘机。[思寄身于鸿雁,举六翮而轻飞。]
《弹棋赋》
唯弹棋之嘉巧,邈超绝其无俦。苞上智之弘略,允贯微而洞幽。局则荆山妙璞,发藻扬晖,丰腹高隆,庳根四颓,平如砥砺,滑若柔荑。棋则玄木北乾,素树西枝,洪纤若一,修短无差,象筹列植,一据双螭,滑石雾散,云布四垂。然后直扣先纵,二八次举,缘边间造,长邪迭取。尔乃详观夫变化之理,屈伸之形,联翩靃绎,展转盘萦,或暇豫安存,或穷困侧倾,或接党连兴,或孤据偏停。于时观者莫不虚心竦踊,鹹侧息而延伫,或雷抃以大噱,或战悸而不能语。
《又》
文石为局,金碧其精,隆中夷外,理致肌平。
《玛瑙勒赋》 《车渠碗赋》 《玉玦赋》 《柳赋》 《槐赋》
《玛瑙勒赋》
玛瑙,玉属也。出自西(役)[域],文理交错,有似玛瑙。故其方人因以名之。或以系颈,或以饰勒。余有斯勒,美而赋之。命陈琳、王粲并作。辞曰(一作“其词曰”):
有奇章之珍物,寄中山之崇冈。稟金德之灵施,含白虎之华章。扇朔方之玄气,喜南离之焱阳。歙中区之黄采,曜东夏之纯苍。苞五色之明丽,配皎日之流光。命夫良工,是剖是镌。追形逐好,从宜索便。乃加砥砺,刻方为圆。沈光内灼,浮景外鲜。繁文缛藻,交采接连。[奇章□□,够(王+乐)其间。]嘉镂锡之盛美,感戎马之首饰。图兹物之攸宜,信君子之所服。尔乃藉彼朱(罒+剡),华勒用成。骈居列跱,焕若罗星。比堂误截数语,蒙作陈琳,今合《艺文》、《御览》正之。
《车渠碗赋》
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缛文,生于西国,其俗宝之。[小以系颈,大以为器。]惟二仪之普育,何万物之殊形。料珍怪之上美,无兹碗之独灵。苞华文之光丽,发符采而扬荣。理交错以连属,似将离而复并。或若朝云浮高山,忽似飞鸟厉苍天。夫其方者如矩,圆者如规,稠稀不谬,洪纤有宜。
《玉玦赋》
有崑山之妙噗,产曾城之峻崖。嗽丹水之炎波,荫瑶树之玄枝。包黄中之纯气,抱虚静而无为。应九惠之淑熬,体五材之表仪。
《柳赋》
昔建安五年,上与袁绍战于官渡。是时余始植斯柳。自彼迄今,十有五载矣。左右仆御巳多亡。感物伤怀,乃作斯赋曰:
伊中域之伟木兮,瑰姿妙其可珍。稟灵祗之笃施兮,与造化乎相因。四气迈而代运兮,去冬节而涉春。彼庶卉之未动兮,固战萌而先辰。盛德迁而南移兮,星鸟正而司分。应隆时而繁育兮,扬翠叶之青纯。修乾偃蹇以虹指兮,柔条阿那而蛇伸。上扶疏而字散兮,下交错而龙鳞。在余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始围寸而高尺,今连拱而九成。嗟日月之逝迈,忽?置置?以遄征。昔週游而处此,今倏忽而弗形。感遗物而怀故,俯惆怅以伤情。于是曜灵次乎鹑首兮,景风扇而增暖。丰弘阴而博覆兮,躬恺悌而弗倦。四马望而倾盖兮,行旅仰而回眷。秉至德而不伐乎,岂简卑而择贱。含精灵而奇生兮,保休体之丰衍。惟尺断而能植兮,信永贞而可羡。
本篇选自《全三国文》卷四。据序可知,此赋为感物伤怀之作,写于建安二十年春。首赞柳之应时繁育,瑰姿扶疏;中忆“余年二七”(十四岁)植柳中庭,十五年后复见此柳,则已“连拱九成’,而“左右仆御已多亡”;最后咏叹柳之弘荫博覆,至德不伐(夸),躬敬行旅者一视同仁,即不“简(慢)卑”,亦不“择(弃)贱”,对其虽尺断犹能再植的永恆贞正的生命力深致仰羡。全赋触类缘情,率意尽兴,以淡逸、疏朗的文辞抒写感物怀故的惆怅情怀,借柳之变化生髮戎马乱离,物在人亡,今昔变故,盛衰无常之感。咏柳已非单纯咏物,而是融入了时世动荡的悲凉气息。篇末振起新意,盛讚柳之至德以映衬植柳者(包括亡者)之情趣,伸发植柳者之寄託,深化咏柳之意蕴,可谓咏物赋之佳作。(赵乃增)
《槐赋》
文昌殿中槐树,盛暑之时,余数游其下,美而赋之。王桀直登贤门,小阁外亦有槐树,乃就使赋曰:
有大邦之美树,惟令质之可嘉。托灵根于丰壤,被日月之光华。周长廊而开趾,夹通门而骈罗。承文昌之邃宇,望迎风之曲阿。修乾纷其漼错,绿叶萋而重阴。上幽蔼而云覆,下茎立而擢心。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鸿雁游而送节,凯凤翔而迎时。天清和而温润,气恬淡以安治。违隆暑而适体,谁谓此之不怡。
《莺赋》 《迷迭香赋》 《蔡伯喈女赋》
《莺赋》
堂前有笼莺,晨夜哀鸣,凄若有怀,怜而赋之曰:
怨罗人之我困,痛密网而在身。顾穷悲而无告,知时命之将泯。升华堂而进御,奉明后之威神。唯今日之侥倖,得去死而就生。托幽笼以栖息,厉清风而哀鸣。
《迷迭香赋》
余种迷迭于中庭,嘉其扬条吐香,馥有令芳,乃为之赋曰:
生中堂以游观兮,览芳草之树庭。重妙[叶〕于纤枝兮,扬修乾而结茎。承灵露以润根兮,嘉日月而敷荣。随迴风以摇动兮,吐芬气之穆清。薄西夷之秽俗兮,越万里而来征。岂众卉之足方兮,信希世而特生。
《蔡伯喈女赋》
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玄玉璧于匈奴,赎其女还,以妻屯田郡都命使者(一作以妻屯田都尉使者)…

编者介绍

曹丕(187~226),魏文学家。即魏文帝。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改元黄初。登极以后,在黄初三年(222)、六年曾两次亲征孙吴,皆未能过江,不果而还。七年五月,病卒于洛阳。曹丕今存诗歌,较完整的约40首。曹丕着作,《隋书·经籍志》着录有集23卷,又有《典论》5卷,《列异传》3卷等。皆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魏文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关曹丕作品的注释本,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北京大学出版组192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