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宾虚(美国1959年威廉·惠勒执导电影)
《宾虚》改编自卢·华莱士的同名长篇小说。是由导演威廉·惠勒执导, 查尔顿·海斯特、休·格里夫斯、杰克·霍金斯主演的民族苦难历史片。该片讲述了犹太人宾虚同罗马指挥官玛瑟拉之间的爱恨情仇及其反抗罗马帝国压迫故事。
该片获1960年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奖项。
基本介绍
- 导演:威廉·惠勒
- 编剧:马克斯韦尔·安德森
- 主演:查尔顿·赫斯顿,休·格里夫斯,史蒂文·博伊德
- 製片人:威廉·惠勒
- 出品公司:米高梅电影公司
- 中文名:宾虚
- 外文名:Ben-Hur: A Tale of the Christ
- 其它译名:宾虚传、宾汉
- 发行公司:华纳家庭视频公司
- 製片地区:美国
- 製片成本:$15,000,000 (estimated)
- 拍摄日期:1958年5月 - 1959年3月
- 类型:战争、动作、剧情
- 片长:212 分钟
- 上映时间:1959年11月18日
- 对白语言:英语
- 色彩:彩色
- imdb编码:tt0052618
- 主要奖项:奥斯卡奖-最佳影片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古罗马时期。耶路撒冷新任总督的部下,护民官米撒拉凯旋迴到故乡,见到了儿时好友宾虚。身为犹太人的豪门旺族,宾虚的言行在自己民族中具有一定的分量。米撒拉希望利用宾虚的影响力控制犹太人的思想,让犹太人臣服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但宾虚不肯出卖自己的民族和同胞,两个好友就此决裂。
宾虚

新任总督带领部下巡街,宾虚的妹妹在屋顶观看时不慎将瓦片碰落砸到总督。在米撒拉的阴谋下,宾虚全家以谋反被定罪。宾虚从此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家人的讯息,被卖到军舰上开始了长达3年的奴隶生活。
一次军舰遭遇海盗被击沉,宾虚救出了舰队司令官阿里士,并被阿里士收为养子一同受到了罗马大帝凯撒的接见。宾虚勇猛顽强,被阿里士培养成了竞技场上优秀的角斗士。但宾虚并没有沉醉于奢华的生活和荣誉中,在他心里没有比找到家庭的其他成员以及向米撒拉报仇更重要的事情了。
宾虚告别阿里士回到耶路撒冷,令米撒拉既惊讶又妒忌,于是向宾虚挑战战车。在比赛场上米撒拉多次暗害宾虚,最终自己却命丧车轮下。
宾虚

米撒拉的死并没有缓解宾虚对罗马帝国统治的仇恨,因为他始终没有找到家人,他确信他们已经丧生。而事实上宾虚的母亲和妹妹在狱中得了麻风病,被送到了麻风谷。深爱宾虚的老管家的女儿埃斯塔最后把事实真相告诉了宾虚,宾虚找到了家人,家人却不愿走出麻风谷面对外界的鄙视。此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为世人受过,宾虚发现耶稣就是他在危机时刻的救命人。宾虚被耶稣的言行所震撼,复仇的火焰逐渐平息,内心也趋于平静。而宾虚家人的麻风病也在此刻奇蹟般的康复了。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Judah Ben-Hur | 查尔登·海斯顿 | 陆建艺 |
Sheik Ilderim | 休·格里夫斯 | ---- |
Messala | 史蒂芬·博伊德 | 陆揆 |
Quintus Arrius | 杰克·霍金斯 | 齐杰 |
Esther | 哈雅·哈拉里特 | 林兰 |
Miriam | 玛莎·斯考特 | 刘秀云 |
Tirzah | 凯茜·奥唐内 | 伍凤春 |
Simonides | 萨姆·扎菲 | 白玉林 |
Balthasar/Narrator in pre-credits sequence | Finlay Currie | 李志新 |
Pontius Pilate | Frank Thring | 王明军 |
Drusus | Terence Longdon | 叶保华 |
Tiberius Caesar | George Relph | ---- |
Sextus | 安德鲁·莫瑞尔 | 王凯 |
Malluch(uncredited) | Ady Berber | ---- |
Flavia(uncredited) | 玛琳娜·伯蒂 | ---- |
Mario(uncredited) | Hugh Billingsley | ---- |
The Corinthian(uncredited) | Jerry Brown | ---- |
Chief of Rowers(uncredited) | 罗伯特·布朗 | ---- |
Jew Slave in the Desert(uncredited) | Lando Buzzanca | ---- |
Sportsman(uncredited) | Joe Canutt | ---- |
The Byzantine(uncredited) | Otello Capanna | ---- |
Rower No.28 (uncredited) | Emile Carrer | ---- |
Metellus(uncredited) | Richard Coleman | ---- |
Raimondo(uncredited) | Michael Cosmo | ---- |
Armenian | Alfredo Danesi | ---- |
Quaestor(uncredited) | David Davies | ---- |
Galley Officer(uncredited) | Victor De La Fosse | ---- |
Bit part(uncredited) | Liana Del Balzo | ---- |
Gratus(uncredited) | Mino Doro | ---- |
Seaman(uncredited) | Michael Dugan | ---- |
Marcello(uncredited) | Dino Fazio | ---- |
Galley Officer(uncredited) | Enzo Fiermonte | ---- |
Roman in the Baths(uncredited) | Giuliano Gemma | ---- |
Rower No.42 (uncredited) | John Glenn | ---- |
Mary(uncredited) | José Greci | ---- |
Gaspar(uncredited) | Richard Hale | ---- |
Jesus(uncredited) | Claude Heater | ---- |
Spintho(uncredited) | John HorsleyJohn Horsley | ---- |
Athenian(uncredited) | Edward J. Auregul | ---- |
Soldier(uncredited) | Bill Kuehl | ---- |
Marius(uncredited) | Duncan Lamont | ---- |
Hortator(uncredited) | Howard Lang | ---- |
Blind Man(uncredited) | Stevenson Lang | ---- |
Good Thief on Cross | Lord Layton | ---- |
Doctor(uncredited) | John Le Mesurier | ---- |
Leper(uncredited) | Tutte Lemkow | ---- |
Lublon(uncredited) | Cliff Lyons | ---- |
Syrian(uncredited) | Luigi Marra | ---- |
Captain of Rescue Ship(uncredited) | Ferdy Mayne | ---- |
Roman at Bath(uncredited) | Tiberio Mitri | ---- |
Barca(uncredited) | Aldo Mozele | ---- |
Starter at Race(uncredited) | Thomas O'Leary | ---- |
Decurian(uncredited) | Remington Olmstead | ---- |
Joseph(uncredited) | Laurence Payne | ---- |
Cavalry Officer | Aldo Pial | ---- |
Bad Thief on cross(uncredited) | Aldo Pini | ---- |
Villager(uncredited) | Diego Pozzetto | ---- |
Supplier to leper colony(uncredited) | Edwin Richfield | ---- |
Officer(uncredited) | Hector Ross | ---- |
Rower No.43(uncredited) | Maxwell Shaw | ---- |
Centurion(uncredited) | Noel Sheldon | ---- |
Man in Nazareth(uncredited) | Aldo Silvani | ---- |
Melchior(uncredited) | Reginald Lal Singh | ---- |
Pilate's Servant (uncredited) | Pietro Tordi | ---- |
Aide to Tiberius(uncredited) | Ralph Truman | ---- |
Old Man(uncredited) | Raimondo Van Riel | ---- |
Amrah(uncredited) | Stella Vitelleschi | ---- |
Jailer(uncredited) | Dervis Ward | ---- |
Egyptian(uncredited) | Joe Yrigoyen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选角导演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服装设计 | 布景师 |
---|---|---|---|---|---|---|---|---|---|---|
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 Sam Zimbalist | Gus Agosti 亚基马·坎纳特Yakima Canutt Alberto Cardone 安德鲁·马顿Andrew Marton 赛尔乔·莱翁Sergio Leone 马里奥·苏狄特Mario Soldati 理察·托比Richard Thorpe | 马克斯韦尔·安德森Maxwell Anderson 戈尔·维达尔Gore Vidal Lew Wallace Karl Tunberg Christopher Fry | Robert Surtees | 米克罗斯·罗兹萨Miklós Rózsa . | John D. Dunning Ralph E. Winters | Irene Howard | Vittorio Valentini | 爱德华·C·卡法诺 Edward C. Carfagno William A. Horning | Elizabeth Haffenden | Hugh Hunt |
资料来自:
角色演员介绍
- 宾虚演员:查尔登·海斯顿宾虚是犹太人中的豪门旺族,宾虚的言行在自己民族中具有一定的分量。由于宾虚不愿意臣服罗马帝国,宾虚全家以谋反被定罪。宾虚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家人的讯息,被卖到军舰上开始了长达3年的奴隶生活。
- 米撒拉演员:史蒂文·博伊德军团司令官,宾虚的好友。米撒拉希望利用宾虚的影响力控制犹太人,让犹太人臣服于罗马帝国的统治。宾虚不同意,两人决裂。
- 阿里士演员:杰克·霍金斯舰队司令官,由于在军舰上遇到海盗,在危险中被宾虚救下。之后他将宾虚带回,阿里士收宾虚为养子一同受到了罗马大帝凯撒的接见。阿里士把宾虚培养成了竞技场上优秀的马车驾手。
- Tirzah演员:Cathy O'DonnellTirzah是宾虚的妹妹,在屋顶观看新任总督带领部下巡街时不慎将瓦片碰落砸到总督。在米撒拉的阴谋下,以谋反被定罪。后来在狱中得了麻风病,被送到了麻风谷。之后被耶稣治好。
资料来自:
幕后花絮
- 为拍摄该片,一共训练了78匹白马。
- 在拍摄战车比赛的场景时,海斯顿挥动缰绳,而马儿却无动于衷,正当他无计可施之时,有人突然大喊:“驾!”一时间马儿奋蹄狂奔,而海斯顿则被甩在了车下。
- 在拍摄宾虚的战车飞跃一辆撞毁的战车时,Joe Canutt被巨大的冲击力抛到辕桿上,他奋力爬回车厢,重新驾驭了战车。
- 体育场中的“小岛”完全是剧组的巧妙构思,因为阻挡视线,不可能出现在真正的体育场中,这种设计的製作成本要远低于雇用几千位临时演员的费用。
- 战车比赛的场景由传奇特技人Yakima Canutt提供指导,他的儿子Joe Canutt则是查尔登·海斯顿的特技替身。
- 莱斯利·尼尔森参加了米撒拉角色的试镜。
- Miklós Rózsa为创作影片配乐花费了8周时间。
- 在影片拍毕后,米高梅惟恐义大利当地的小製片商会利用遗留的布景拍摄自己的小成本製作,于是毁掉了所有布景。
- 伯特·兰卡斯特曾拒绝扮演片中的宾虚,因为他是个无神论者,而且不喜欢暴力。
- 保罗·纽曼拒绝扮演片中的宾虚,罗克·赫德森也为扮演宾虚的人选。
- 在拍摄战车比赛的场景中,有一部稀有而昂贵的65mm摄影机被毁。
- 奥黛丽·赫本曾造访战车比赛的拍摄现场,由此有传闻称她出现在片中的人群中。
穿帮镜头
- 在战车比赛的场景中,有位号手戴着手錶。
- 比赛开始时,有9辆战车,比赛过程中有6辆撞毁,而后来却有4辆抵达终点。
获奖记录
时间 | 届次 | 奖项 | 获奖者 | 获奖/提名 |
---|---|---|---|---|
奥斯卡金像奖 | ||||
1960 | 第32届 | 最佳影片 | Sam Zimbalist | 获奖 |
最佳男主角 | 查尔登·海斯顿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休·格里夫斯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威廉·惠勒 | 获奖 | ||
最佳摄影(彩色) | Robert Surtees | 获奖 | ||
最佳艺术指导(彩色) | William A. Horning、爱德华·C·卡法诺、Hugh Hunt | 获奖 | ||
最佳服装设计(彩色) | Elizabeth Haffenden | 获奖 | ||
最佳音响 | Franklin Milton | 获奖 | ||
最佳电影剪辑 | Ralph E. Winters、 John D. Dunning | 获奖 | ||
最佳视觉效果 | A. Arnold Gillespie、Robert MacDonald、Milo B. Lory | 获奖 | ||
最佳配乐(剧情、喜剧类) | 米克罗斯·罗兹萨 | 获奖 | ||
最佳改编剧本 | Karl Tunberg | 提名 | ||
美国金球奖 | ||||
1960 | 第17届 | 特别奖 | 安德鲁·马顿 | 获奖 |
剧情类最佳影片 | 威廉·惠勒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威廉·惠勒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史蒂芬·博伊德 | 获奖 | ||
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 查尔登·海斯顿 | 提名 | ||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
1960 | 第13届 | 最佳影片 | 威廉·惠勒 | 获奖 |
土星奖 | ||||
2006 | 第32届 | 最佳经典影片DVD | 宾虚 | 提名 |
义大利大卫奖 | ||||
1961 | 第5届 | 大卫奖-最佳外国男演员 | 查尔登·海斯顿 | 获奖 |
大卫奖-最佳外国製作 | 宾虚 | 获奖 |
资料来自:
幕后製作
为了打造真实的海战场景,米高梅决定製造出以假乱真的古罗马时期战船,于是製片方找到了一位终生致力于研究古罗马造船技术的专家。
幕后

在拍摄船内的场景时,剧组发现巨大的65mm摄影机无处容身,不得不将大船弄出池塘,纵向剖成两半,放在义大利的摄影棚中拍摄。不过一组镜头拍摄下来,剧组发现船桨骤然变轻,演员们的划桨动作很不自然,遂派人去购买弹力活塞装置,这种装置一般都安装在门上,可以让门轻缓的自动关闭。这种装置后来被安装在船桨和船体之间,其提供的阻力让演员们找到了划桨的感觉。
拍摄宾虚时所使用的战车数量多。18英亩的外景场地,1000组建筑物,43台摄像机,18辆按战车,5周的拍摄时间,78匹马和数不清的苹果,据说在战车比赛的场景中还出现了15000名临时演员。
资料来自:
製作发行
国家/地区 | 时间 | 备注 |
---|---|---|
美国 | 1959年11月18日 | New York City, New York) (premiere) |
中国香港 | 1961年11月16日 | |
英国 | 1959年12月16日 | |
美国 | 1959年11月24日 | Los Angeles, California) (premiere) |
巴西 | 1960年1月29日 | |
日本 | 1960年4月1日 | |
阿根廷 | 1960年4月28日 | |
澳大利亚 | 1960年5月5日 | Sydney) (premiere) |
法国 | 1960年10月7日 | |
荷兰 | 1960年10月14日 | |
西德 | 1960年10月14日 | |
义大利 | 1960年10月21日 | |
葡萄牙 | 1960年10月25日 | |
西班牙 | 1960年12月19日 | |
法国 | 1960年 | Cannes Film Festival) |
土耳其 | 1960年 | Bursa) |
芬兰 | 1961年3月3日 | |
菲律宾 | 1961年6月14日 | Davao) |
墨西哥 | 1961年11月16日 | |
希腊 | 1962年2月18日 | |
丹麦 | 1962年2月19日 | |
瑞典 | 1962年2月20日 | |
韩国 | 1962年 | |
土耳其 | 1963年 | Istanbul) |
丹麦 | 1964年8月7日 | re-release) |
澳大利亚 | 1968年12月13日 | Sydney) (70mm re-release) |
美国 | 1969年3月26日 | Los Angeles, California) (re-release) |
芬兰 | 1977年1月7日 | re-release) |
匈牙利 | 1982年8月26日 | |
菲律宾 | 1985年4月18日 | Davao) (re-release) |
韩国 | 1997年3月29日 | |
澳大利亚 | 1998年3月26日 | Melbourne) (re-release) |
澳大利亚 | 1998年5月14日 | Sydney) (re-release) |
法国 | 1998年6月17日 | re-release) |
德国 | 2001年10月25日 | DVD premiere) |
日本 | 2001年10月27日 | Tokyo International Fantastic Film Festival) |
德国 | 2009年2月6日 |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法国 | 2012年7月18日 | re-release) (restored version) |
资料来自:
影片评价
《宾虚》一片成功地表现出了基督教与罗马文化的融合过程。宾虚和玛瑟拉的斗争是两种文化的较量,前者代表着新潮的基督教文化,后者正是古罗马原有文化的维护者,后者的死亡说明守旧的东西总是要消失的。从深层意义上讲,《宾虚》还带有美国政治的冷战情结。(纽约影评人协会)
宾虚 (1959)

屈指算来,米高梅公司所获得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并不算多,且大部分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夺得的,而《宾虚》则是个异数,它被提名12项,夺奖11项,堪称是米高梅电影公司的高峰之作。其波澜壮阔的布景和宏大雄伟的战争场面确实取悦了观众,因而被视为名垂影史的力作。(乔治·萨杜尔)
本片于1959年根据圣经故事改编而成,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是历史上最壮观的影片之一。(新浪娱乐)
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