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来日大难(曹植诗作)
诗中"情故"是"情愫"的意思,"相于"即"相厚"的意思,"解轮"是指主人取去客人马车上的车轮挽留客人,全诗的主旨是人生离长聚短,难得有宾主欢洽的机会,故当此之际,应该抓紧机会,及时行乐才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恋恋不捨之情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当来日大难》
- 创作年代:魏晋
- 作者:曹植
作品原文
日苦短,乐有余。
乃置玉樽,办东厨。
广情故,心相于。
阖门置酒,和乐欣欣。
游马后来,辕车解轮。
今日同堂,出门异乡。
别易会难,各尽杯觞
注释
乃置:于是设定。
玉樽:玉质酒杯。
东厨:厨房。古制,厨房在正房之东,故称。
广:广交。广大。
情故:犹情素。真挚的感情。故旧之情。
相于:相与。相交。相厚;相亲近。
阖hé门:关闭门户。全家。
置酒:设定酒席。
和乐:和睦欢乐。
欣欣:欢欣貌。喜乐貌。
游马:出游之马。
后来:迟到。后到。
辕车:卸辕马车。
解轮:解下车轮。
同堂:同处一堂;同居一家。
异乡:异乡人。他乡;外地。
别易:离别容易。
会难:相会很难。
各尽:各个尽力。每个人喝尽。
杯觞:酒杯。指行酒、饮酒。
白话译文
天短日落大家兴犹在,重新备酒再办一桌菜,
还须要增加真挚情感,还须要扩大相互慕爱。
快关起大门把酒斟满,奏起乐来吧玩个痛快。
让散放的马儘量晚归,车辕竖起车轮卸下来。
今天聚一堂十分难得,明朝奔他乡各踏黄埃。
分别容易再见却很难,为了友情乾杯再开怀。
![]() ![]() | |||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着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字子建。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得立为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範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謚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族王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髮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複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还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讚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dàn),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成语”才高八斗“便是由此得来。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的书法
隋·杨广《叙曹子建墨迹》
陈思王,魏宗室子也。世传文章典丽,而不言其书。仁寿二年,族孙伟持以遗余。余观夫字画沈快,而词旨华致。想像其风仪,玩阅不已。因书以冠于褾首。(《甲秀堂法帖》)
唐·张怀瓘《书断·妙品》
魏武帝姓曹氏,讳操,字孟德,沛国谯人。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年六十六薨。张华云:“汉安平崔瑗子寔、弘农张芝弟昶并善书,而魏武亚焉。”子植,字子建,亦工书。(案:张怀瓘在《书估》中将曹植的书法评为第三等,与邯郸淳、梁鹄、卫夫人等人并驾齐驱,论曰:“或奇材见拔,或绝世难求,并庶几右军草书之价。”)
宋《宣和书谱·卷十三》
魏曹植字子建,沛国人。魏太祖季子,封陈王,謚曰思。早慧强记,累数十万言不忘。甫十岁,属文若素构。太祖疑其假手于人,植请面试,已而从膝下登铜雀,先诸郎赋就,文不加点。太祖方怊其所得,信由天成,非学可到。盖自诗道云亡,风流扫地,而植以八斗之才擅天下,遂以辞章为诸儒倡。特以昆季间无棠棣之美,故终亦婴患。七步之作,有感动人语,世为怜之。至于学术愈工,自是不随世故与之低昂,有卓然而独存者。然其胸中磊落髮于笔墨间者,固自不恶尔。观其以章草书《鹞雀赋》,可以想见其人也。今御府所藏章草一:鹞雀赋。
明·杨慎《墨池琐录·卷三》
金张天锡君用号锦溪,尝集古名家草书一帖,名曰草书韵会。其所取历代诸家,汉则章帝、史游、张芝、崔瑗、崔寔、蔡琰、王瞻、罗晖、张超、赵袭、张越、徐干。魏则曹孟德、少帝髦、曹植、韦诞、虞松、刘廙、杜畿、卫觊。蜀则诸葛亮。吴则皇象、贺邵……闲闲居士赵秉文为之序曰:草书尚矣。由汉而下,崔、张精其能;魏晋以来,锺、王擅其美。自兹以降,代不乏人。夫其徘徊闲雅之容,飞走流注之势,惊竦峭拔之气,卓荦跌宕之志,矫若游龙,疾若惊蛇,似邪而复直,欲断而还连,千态万状,不可端倪,亦闲中之一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