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安娜(卡斯蒂利亚女王)
卡斯蒂利亚女王胡安娜(西班牙语:Juana,1479年11月6日—1555年4月12日),人称疯女(La Loca),出生于托莱多,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之次女。她是卡斯蒂利亚女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之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胡安娜
- 外文名:Juana
- 别名:疯女
- 国籍:卡斯蒂利亚
- 出生地:托莱多
- 出生日期:1479年11月6日
- 逝世日期:1555年4月12日
- 职业:卡斯蒂利亚女王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胡安娜于1479年11月6日在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首都托莱多出生,是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尔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的第三个孩子,第二个女儿。其父母均来自拉斯塔马拉家族。胡安娜肤色白皙,有一双碧眼,发色介于金红色和红褐色之间,就像母亲和妹妹凯萨琳一样。她的兄弟姐妹包括:葡萄牙王后伊莎贝尔、阿斯图里亚斯亲王胡安、葡萄牙王后玛丽亚和英格兰王后凯萨琳。胡安娜是个聪慧勤奋的孩子,也是个优秀的学生。为了缔结一场意义重大的婚姻,胡安娜接受了教育和正规训练。身为公主,人们不指望胡安娜能成为卡斯蒂利亚或阿拉贡王位的继承人,但她后来却通过原继承人接连去世继承了这两个王位。她的学术教育包括教规和民法、系谱学和纹章学、文法、历史、语言、数学、哲学、阅读、拼写和写作。胡安娜阅读过许多古典文学作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基督教诗人普鲁登修斯·克莱曼斯和古罗马政治家塞涅卡的着作。
胡安娜在卡斯蒂利亚宫廷里的主要导师有多明我会修士安德烈斯·德·米兰达、备受敬重的教育家比阿特里斯·加林多(她也是女王宫室的一员)和她的女王母亲。胡安娜的王家教育包括宫廷礼仪、舞蹈、绘画、马术、举止、音乐以及包括刺绣、针绣和缝纫在内的用针技巧。她擅长伊比利亚罗曼语支中的全部语言:卡斯蒂利亚语、莱昂语、加利西亚-葡萄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并且还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和拉丁语。胡安娜还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舞蹈家和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她会弹奏击弦古钢琴、六弦琴和单弦琴。
缔结婚姻
1496年,胡安娜在里尔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之子美男子菲利普(腓力一世)结婚。1500年2月,其子查理生于根特。她唯一的兄弟约翰,以及长姐西班牙王后伊莎贝拉与其幼子米格尔相继去世,使其成为西班牙诸王国王位的唯一继承人。1502年,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贵族议会——“科特”均承认她和她的丈夫是未来的君主。
面对她丈夫不停的艳遇,不断的外遇,胡安娜逐渐开始丧失理智,她开始疯狂地想念自己的丈夫菲利普,最后不得不赶往佛兰德尔与他会面。而当她到达那里之后,却发现丈夫并不忠诚于婚姻,这使她陷于绝望的嫉妒之中,她直接象西班牙斗牛士般挑衅威胁她丈夫,扬言要派兵殴打他.结果导致了自己悽惨的结局:菲利普操纵当地法庭认定胡安娜精神失常,将其软禁在疯人塔。
1504年11月,其母伊莎贝拉女王去世,菲利普偕其回国,以冀能以其丈夫的身份获得卡斯蒂利亚的王位。途中,他们的船只在英格兰海岸沉没,但是夫妻二人幸免于难,并作为英王亨利七世的客人访问了温莎城堡。之后他们再度登程,并于1506年抵达拉科鲁尼亚。可是就在此时,胡安娜之父斐迪南二世宣布:因为胡安娜实际上已经成为菲利普的囚徒,所以应该是他本人,而不是菲利普,方能成为卡斯蒂利亚的共治君主。翁婿二人的争执险些酿成西班牙的内战。菲利普当年9月在布尔戈斯死于斑疹伤寒,这虽然使内战的危险消弭无形,但却使得胡安娜彻底疯狂,人们几乎无法将其从其夫的尸体边拖走。
遭受囚禁
斐迪南二世设法使胡安娜承认了他的共治权,之后,就将其囚禁在托尔德西里亚斯城堡之中。1516年,斐迪南二世去世,胡安娜之子查理又获得了共治权,继续将其囚禁在托尔德西里亚斯。1519年,西班牙爆发反对查理的城市公社暴动,起义者推举胡安娜为唯一的西班牙女王。但是随着暴动于1522年被镇压,胡安娜最终也未能成功登上西班牙的王座。在此之后,查理将胡安娜关押在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里,在那里,胡安娜度过了她的余生,在1555年复活节的前夕去世。胡安娜的墓位于格拉纳达的王家礼拜堂之中,和她的父母、丈夫以及外甥米格尔合葬在一起。
疯狂
胡安娜和腓力造就了欧洲王室空前绝后的婚姻悲剧,儘管一方已经进了坟墓,另一方那强烈的感情却丝毫没有减退。婚后不久,腓力遣散了胡安娜从西班牙带来的随从,将她在充满敌意的佛兰德宫廷里孤立起来。
胡安娜与腓力

惊弓之鸟一般的胡安娜连一封家书都不敢写。同时,她的精神也开始混乱。胡安娜的外祖母就死于精神失常,而天生情绪低沉、多愁善感的胡安娜也开始显示出类似的症状。1503年,腓力和胡安娜夫妇出访西班牙,胡安娜要在那里正式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继承人。但是腓力宣布将马上起程返回佛兰德。当时胡安娜正怀着第4个孩子,行动不便,所以只得留在西班牙。儘管后来她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儿子,但精神状况却没有丝毫改观。

终于,某天夜晚,衣衫不整的胡安娜光着脚,口中声嘶力竭地叫嚷着冲出自己居住的城堡,11月的夜晚寒风刺骨,但她身穿睡衣在外面待了整整36个小时,她死死地扒着王宫的大门,不论谁接近她,都免不了要受她的猛力推搡和辱骂。很快,“胡安娜疯了”的讯息传遍了西班牙的每一个角落。这种紧张的气氛让胡安娜的母亲—伊莎贝拉女王也感到了压力。女儿处处和她闹彆扭,令她招架不及。“她对我说话十分无礼,”女王在致西班牙驻佛兰德大使的信中写道,“若不是考虑到她的精神状况,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容忍她对我的侮辱和不敬。”伊莎贝拉的御医在写给斐迪南国王的信中说道:“我们认为女王的生活受到了公主殿下的严重干扰,我们祈祷这团邪火(指胡安娜)早日熄灭。她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一直都在影响着女王陛下的生活和健康。”
胡安娜回到佛兰德令腓力十分不快。重返丈夫身边的胡安娜暴躁无比,还随身携带着一把剪刀。一次,她袭击了一名她认为和腓力有染的侍女,剪掉了对方的金髮,还狠狠地扇了她几个耳光。腓力把她锁在了布鲁塞尔的王宫里,有传闻说他每天都在里面毒打她,虐待她。他叫她“煞星”,她叫他“世界上最英俊的丈夫”。
1504年,伊莎贝拉一世去世,胡安娜和腓力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新一代君主,然而28岁的腓力刚即位就蹊跷地暴亡。有人怀疑他的岳父—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一手策划毒死了他,因为他从来就没喜欢过这个女婿,更不想和他分享统治权。这下胡安娜完全疯掉了。虽然丈夫已经死了,但胡安娜一步也不离其左右。强烈的嫉妒心使她禁止任何女性接近腓力的尸体。她时常命人打开棺材,这样她就能够拥抱腓力逐渐腐烂的尸身。最后她终于决定安葬腓力。这位悲痛欲绝的新任女王要求运送灵柩的车辆只能在夜间行进。她说:“作为一个寡妇,我灵魂中的阳光早已不复存在,所以我不会再把自己暴露于白昼的日光里。”一夜,送葬的队伍在一个女修道院稍作休息,胡安娜仍然不让任何女性靠近灵柩,连修女也不行。她下令把灵柩抬出修道院,放在空地上,自己则整晚都睡在旁边。
家庭成员
- 埃莉诺(1498年-1558年),1518年与葡萄牙的曼努埃尔一世结婚,有一子一女;1530年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结婚,无子女。
- 查理五世(1500年-155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罗马国王,西班牙国王,义大利国王。1526年与其姨表妹,葡萄牙的伊莎贝拉公主(葡萄牙的曼努埃尔一世与胡安娜之妹,阿拉贡的玛利亚长女),有四子二女。
- 伊莎贝拉(1501年-1526年),1515年与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结婚,有二女。
- 斐迪南一世(1503年-1564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21年与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的安娜公主结婚,有四子十一女。
- 玛丽亚(1505年-1558年),1522年与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结婚,无子女。
- 凯萨琳(1507年-1578年),1525年与葡萄牙国王若昂三世结婚,有六子三女。
作品中
胡安娜的形象长久以来一直吸引着无数作家、音乐家和其他艺术家,尤其是浪漫主义艺术家。她不求回报的爱、绝望的嫉妒和永不磨灭的忠诚,都是永远令艺术家们着迷的题材。后世的许多艺术家们都把胡安娜描写为一个痴情、忧郁而绝望的女人,他们更注重于描写她对丈夫的挚爱,而不是她的精神疾病。
胡安娜

知名作品
《美男子菲利普》(1845年)—四幕话剧,作者尤赛比奥·阿斯奎利诺和乔治诺·罗梅罗
《疯狂的爱》(1855年)—话剧,作者曼努埃尔·塔马约·伊·巴乌斯
《堂娜疯女胡安娜》(19世纪晚期)—歌剧,埃米拉奥·塞拉诺
《疯女胡安娜》(1877年) —绘画,作者弗朗西斯科·普拉蒂纳(见上),目前藏于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疯女胡安娜》(2001年)—电影,文森特·阿兰达导演,皮拉·洛佩兹·德·阿亚拉主演饰胡安娜,12项果雅奖提名,在美国上映时片名为《疯狂的爱》(Mad Love)。改编自曼努埃尔·塔马约·伊·巴乌斯的剧作《疯狂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