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弓与琴((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所着书籍)
北京燕山出版社全新修订,新增译诗一千余行、译文30余万字。《弓与琴》是帕斯的诗论和文学创作论集,包含帕斯最重要的三部作品:《弓与琴》《淤泥之子》《另一种声音》,是帕斯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40余年间关于文化、文学、诗歌、艺术的思考和总结,穿越浓厚的历史烟云而仍不失深邃、犀利、睿智和超前的光彩。其中《淤泥之子》为国内首次翻译出版。
基本介绍
- 书名:弓与琴
- 作者: (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
- 译者: 赵振江 等
- ISBN:9787540236311
- 类别:图书>文学>外国随笔
- 页数:528
- 定价:56
-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0-1
- 装帧:精装
- 开本:大32开
内容简介
《弓与琴》是帕斯的诗论和文学创作论集,包含帕斯最重要的三部作品:《弓与琴》《淤泥之子》《另一种声音》,是帕斯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40余年间关于文化、文学、诗歌、艺术的思考和总结,穿越浓厚的历史烟云而仍不失深邃、犀利、睿智和超前的光彩。
拉美文坛,不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和作家,唯独在文学理论上稍显薄弱,帕斯的文论,恰好弥补和充实了拉美文坛,并且以纵横开阖、广徵博引的气势成为西方20世纪最着名的重要文学理论。帕斯的文论,溯源遥远的玛雅文明(墨西哥文化的古老)源,立足但不局限于西班牙语文学,从《荷马史诗》《埃涅阿斯纪》到中世纪哥特文化、骑士文学,从文艺复兴到19、20世纪流派纷呈的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星罗棋布、文学艺术应有尽有,既有学者论家博大精深、鞭辟入里的思想见地,又有汪洋恣肆、激情四射的文学意味。
作者简介
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墨西哥作家、诗人、文学艺术批评家、社会活动家和外交家,在当代拉美和世界文坛享有盛誉。以杰出的文学成就获塞万提斯文学奖、国家文学奖和法国文学艺术勋章等国内外20多个重要奖项。1990年以“充满激惰,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的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赵振江(1940—),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着名西班牙语诗歌翻译家。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中国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会长。着有《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歌导论》、《拉丁美洲文学史》(合着)、《山岩上的肖像:聂鲁达的爱情诗革命》(合着)、《拉丁美洲文学大花园》(合着)等,译有阿根廷史诗《马丁菲耶罗》、《拉丁美洲诗选》、《西班牙黄金世纪诗选》、《西班牙当代女性诗选》以及鲁文达里奥、米斯特拉尔、聂鲁达、巴略霍、帕斯、胡安赫尔曼、加西亚洛尔卡、马查多、希梅内斯、阿莱克桑德雷、阿尔贝蒂、米格尔埃尔南德斯等人的诗集,并与西班牙友人合作翻译出版了西文版《红楼梦》。西班牙国王于1998年授予他伊莎贝尔女王骑士勋章;阿根廷总统于1999年授予他共和国五月骑士勋章;智利总统于2004年授予他聂鲁达百年诞辰勋章,以表彰他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2009年曾获中坤国际诗歌翻译奖,2014年获得鲁迅文学翻译奖。
赵振江(1940—),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着名西班牙语诗歌翻译家。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中国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会长。着有《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歌导论》、《拉丁美洲文学史》(合着)、《山岩上的肖像:聂鲁达的爱情诗革命》(合着)、《拉丁美洲文学大花园》(合着)等,译有阿根廷史诗《马丁菲耶罗》、《拉丁美洲诗选》、《西班牙黄金世纪诗选》、《西班牙当代女性诗选》以及鲁文达里奥、米斯特拉尔、聂鲁达、巴略霍、帕斯、胡安赫尔曼、加西亚洛尔卡、马查多、希梅内斯、阿莱克桑德雷、阿尔贝蒂、米格尔埃尔南德斯等人的诗集,并与西班牙友人合作翻译出版了西文版《红楼梦》。西班牙国王于1998年授予他伊莎贝尔女王骑士勋章;阿根廷总统于1999年授予他共和国五月骑士勋章;智利总统于2004年授予他聂鲁达百年诞辰勋章,以表彰他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2009年曾获中坤国际诗歌翻译奖,2014年获得鲁迅文学翻译奖。
目录
弓与琴
导论: 诗歌与诗
诗歌
诗的揭示
淤泥之子
( 从浪漫主义到先锋派 )
序言
断裂之传统
未来的骚动
淤泥之子
类比与反讽
翻译和隐喻
先锋派的黄昏
另一个声音
导论: 诗歌与诗
诗歌
诗的揭示
淤泥之子
( 从浪漫主义到先锋派 )
序言
断裂之传统
未来的骚动
淤泥之子
类比与反讽
翻译和隐喻
先锋派的黄昏
另一个声音
前言
帕斯: 诗人、文人、哲人
1989 年,瑞典皇家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授给西班牙小说家卡米洛 · 何塞·塞拉(1916—2002) ,1990 年又把此项殊荣授予墨西哥诗人和散文家奥克塔维奥 · 帕斯。接连两次把该奖授予西班牙语作家, 这还是首次。因此,在帕斯获奖之后,各方面的反响也就异常强烈。正在加拉加斯举行里约集团会议的拉丁美洲八国——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巴西和墨西哥——政府首脑当即决定联合向帕斯发出贺电,称他为“伟大的拉丁美洲人,我们大陆的骄傲” 。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也亲自从马德里给帕斯打电话表示祝贺。在西班牙、拉丁美洲以及美国文坛,对帕斯的获奖几乎一致认为: 授之有理,当之无愧。就连向来与帕斯有思想分歧的哥伦比亚着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也出人意外地先后打电话、发贺电给他。这位 1982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贺电中说: “瑞典科学院终于纠正了它本身多年来不承认你广泛而又巨大的文学成就的不公正做法,对此我十分高兴。 ”诚然,在诸多评论中,也并非没有微词,然而即便是那些对帕斯获奖颇不以为然的作家, 也不否认帕斯是一位伟大的、值得尊敬的诗人。
对帕斯的人品、诗品和文品,如同对世上的所有事物一样,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然而有一点却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在当今世界文坛上,他是一位在诗歌、散文、文论乃至翻译方面都成就斐然的作家。就诗歌而言,帕斯的作品既有深刻的民族性又有广泛的世界性; 既有炽热的激情和丰富的想像,又有冷静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他将古老的印第安传说和西方的现代文明熔于一炉; 将叙事、抒情、明志、咏史、感时、议政等各种素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又不时将东方宗教和玄学的闪光体镶嵌在字里行间,从而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独特风格。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在形式的继承与创新方面, 帕斯都超过了他的同辈诗人。当然,帕斯的诗歌风格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他独特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实践的结果。 “存在决定意识” ,这是一条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规律。奥克塔维奥·帕斯于 1914 年 3 月 31 日出生在墨西哥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祖父是记者,是自由派,从不去教堂,创作过墨西哥*早的土着主义小说; 父亲是律师,曾任墨西哥革命中着名将领埃米里亚诺·萨帕塔的驻美特使; 母亲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移民,虔诚的天主教徒。帕斯的童年就是在这样一个土着文化与欧洲文化互相渗透、自由气氛和宗教气氛彼此融合的环境中度过的。他从五岁开始上学, 受的是法国和英国式的教育。此外,他从小就和阿马丽娅姑妈学习法语,后来便开始阅读卢梭、米什莱、雨果以及其他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帕斯于十四岁入哲学文学系和法律系学习,然而这完全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至于他本人则更愿意走自学之路。在祖父的图书馆里,他如饑似渴地阅读现代主义和古典诗人的作品,后来又接受了西班牙“二七年一代”和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的影响。1931 年,帕斯才十七岁,便与人合办了《栏桿》 (BARANDAL)杂誌,并担任主编。两年后又创办了《墨西哥谷地手册》 (CUADERNOS DEL VALLEDE MEXiCO) ,介绍英、法、德等国的文学成就,尤其是刊登西班牙语国家着名诗人的作品。1933 年,他出版了**部诗集《野生的月亮》 。当时帕斯对哲学和政治怀有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大量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书籍。 墨西哥共产党中的托洛茨基派以及第四国际曾对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1937 年,帕斯曾去尤卡坦半岛创办了一所中学,以使当地的农民子女受到教育。在那里,他发现了荒漠、贫穷和伟大的玛雅文化,这便是《石与花之间》创作灵感的源泉。同年 6 月他从梅里达返回墨西哥城,与小说家艾莱娜·伽罗结婚(他们的女儿刚刚去世,后离异) 。对帕斯的一生来说,1937 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由于聂鲁达和阿尔贝蒂的推荐,他与艾莱娜应邀去西班牙参加了反法西斯作家代表大会,结识了当时西班牙和拉美诗坛上*杰出的诗人——巴列霍、维多夫罗、安东尼奥·马查多、塞尔努达、阿尔托拉吉雷、米格尔·埃尔南德斯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议期间,作为与会*年轻的作家, 他敢于鼓动比自己年长十五岁的同胞诗人卡洛斯 · 佩伊塞尔与他一道,对大会组织者想开除法国作家纪德的意向进行了抵制,表现了自己刚直不阿与“反潮流”的精神。他曾与阿尔贝蒂等人一起赴反法西斯前线工作,血与火的洗礼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一年,阿尔托拉吉雷在瓦伦西亚为他出版了《在你清晰的影子下及其他关于西班牙的诗》 ; 回到墨西哥后,又出版了诗集《休想通过》和《人之根》 。在离开
西班牙之后,他曾在巴黎做了一次短暂的逗留。古巴作家卡彭铁尔带他去访问代斯诺斯。这是他与超现实主义作家*早的接触。从那时起,他就和超现实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帕斯的人品、诗品和文品,如同对世上的所有事物一样,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然而有一点却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在当今世界文坛上,他是一位在诗歌、散文、文论乃至翻译方面都成就斐然的作家。就诗歌而言,帕斯的作品既有深刻的民族性又有广泛的世界性; 既有炽热的激情和丰富的想像,又有冷静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他将古老的印第安传说和西方的现代文明熔于一炉; 将叙事、抒情、明志、咏史、感时、议政等各种素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又不时将东方宗教和玄学的闪光体镶嵌在字里行间,从而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独特风格。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在形式的继承与创新方面, 帕斯都超过了他的同辈诗人。当然,帕斯的诗歌风格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他独特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实践的结果。 “存在决定意识” ,这是一条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规律。奥克塔维奥·帕斯于 1914 年 3 月 31 日出生在墨西哥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祖父是记者,是自由派,从不去教堂,创作过墨西哥*早的土着主义小说; 父亲是律师,曾任墨西哥革命中着名将领埃米里亚诺·萨帕塔的驻美特使; 母亲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移民,虔诚的天主教徒。帕斯的童年就是在这样一个土着文化与欧洲文化互相渗透、自由气氛和宗教气氛彼此融合的环境中度过的。他从五岁开始上学, 受的是法国和英国式的教育。此外,他从小就和阿马丽娅姑妈学习法语,后来便开始阅读卢梭、米什莱、雨果以及其他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帕斯于十四岁入哲学文学系和法律系学习,然而这完全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至于他本人则更愿意走自学之路。在祖父的图书馆里,他如饑似渴地阅读现代主义和古典诗人的作品,后来又接受了西班牙“二七年一代”和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的影响。1931 年,帕斯才十七岁,便与人合办了《栏桿》 (BARANDAL)杂誌,并担任主编。两年后又创办了《墨西哥谷地手册》 (CUADERNOS DEL VALLEDE MEXiCO) ,介绍英、法、德等国的文学成就,尤其是刊登西班牙语国家着名诗人的作品。1933 年,他出版了**部诗集《野生的月亮》 。当时帕斯对哲学和政治怀有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大量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书籍。 墨西哥共产党中的托洛茨基派以及第四国际曾对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1937 年,帕斯曾去尤卡坦半岛创办了一所中学,以使当地的农民子女受到教育。在那里,他发现了荒漠、贫穷和伟大的玛雅文化,这便是《石与花之间》创作灵感的源泉。同年 6 月他从梅里达返回墨西哥城,与小说家艾莱娜·伽罗结婚(他们的女儿刚刚去世,后离异) 。对帕斯的一生来说,1937 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由于聂鲁达和阿尔贝蒂的推荐,他与艾莱娜应邀去西班牙参加了反法西斯作家代表大会,结识了当时西班牙和拉美诗坛上*杰出的诗人——巴列霍、维多夫罗、安东尼奥·马查多、塞尔努达、阿尔托拉吉雷、米格尔·埃尔南德斯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议期间,作为与会*年轻的作家, 他敢于鼓动比自己年长十五岁的同胞诗人卡洛斯 · 佩伊塞尔与他一道,对大会组织者想开除法国作家纪德的意向进行了抵制,表现了自己刚直不阿与“反潮流”的精神。他曾与阿尔贝蒂等人一起赴反法西斯前线工作,血与火的洗礼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一年,阿尔托拉吉雷在瓦伦西亚为他出版了《在你清晰的影子下及其他关于西班牙的诗》 ; 回到墨西哥后,又出版了诗集《休想通过》和《人之根》 。在离开
西班牙之后,他曾在巴黎做了一次短暂的逗留。古巴作家卡彭铁尔带他去访问代斯诺斯。这是他与超现实主义作家*早的接触。从那时起,他就和超现实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
媒体评论
现代诗人们的读者群是由一种同谋关係连线在一起并组成秘密社团的。
现代许多政党把诗人变成宣传员,从而贬低了诗人。宣传员向“民众”传播领袖的思想……宣传员以为自己在说人民大众的语言,而人民则以为在听诗歌中才有的语言。
——奥克塔维奥帕斯《淤泥之子》
对帕斯的荣誉来说,任何表彰都是肤浅。他的死是一个美、思考和分析的涌流的无法修补的断路。这一涌流贯穿了整个20世纪,而且会波及到今后很长的时间。
对帕斯的荣誉来说,任何表彰都是肤浅。他的死是一个美、思考和分析的涌流的无法修补的断路。这一涌流贯穿了整个20世纪,而且会波及到今后很长的时间。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