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天人感应论
人是效仿天的形象而产生的,人是天的副本,因此人与天是同类的。而“同类”事物之间会出现相感相动的现象。所以,天与人之间也存在相感相动关係,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
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治乱与天道运行之间的关係上。具体来说,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到天的道运行;反过来,天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来体现人间社会治理情况的评判。天地之间除了正常的现象之外,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小的异常称之为“灾”,大的异常称之为“异”。董仲舒认为,这些“灾”和“异”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它们是天对人间的警告。董仲舒的本意,是藉助天对人间帝王起限制,威慑与警示的作用。
天人感应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是由董仲舒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这套学说的基本内涵包括十端说、人副天数说和祥瑞灾异说,其精神实质是"言天道而归于人道",即通过祥瑞灾异说,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和历史观。
推而广之,天不仅会降下灾异现象来遣告人间统治的过失,同样会降下祥瑞之兆来预示有德者的兴起。所谓“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物故以类相召也”。(《同类相动》)天对人间统治的干预是全方位的。因此,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乃是一个人作用于天,天作用于人的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