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智利

智利

智利

智利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Chile),简称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东同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国土面积756715平方公里。

16世纪前属印加帝国。154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9月18日获自治。1818年2月12日独立为共和国。1973年军政府上台,1990年恢复代议制民主。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旱极。此外,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硝石的国家。智利在新闻自由、人类发展指数、民主发展等方面也获得了很高的排名。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在已开发国家普遍承认。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

智利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在南美洲与阿根廷和巴西并列为ABC强国。拥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和生活质量,具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全球化的、自由的经济环境,以及较低的腐败感知和相对较低的贫困率。被世界银行集团视为高收入经济体。2010年,智利成为南美洲第一个OECD成员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智利共和国 
  • 英文名称:Republic of Chile 
  • 简称:智利
  • 所属洲:南美洲
  • 首都:圣地亚哥 
  • 主要城市:瓦尔帕莱索,康塞普西翁,蓬塔阿雷纳斯,伊基克等
  • 国庆日:1810年9月18日
  • 国歌:Himno Nacional
  • 国家代码:CHL
  • 官方语言:西班牙语 
  • 货币:智利比索
  • 时区:UTC-4
  •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 国家领袖:总统:塞瓦斯蒂安·皮涅拉·埃切尼克 
  • 人口数量:人 口 1757万(2019年1月) 
  • 人口密度:22人/平方公里(2016年) 
  • 主要民族:白人、印欧混血种人、印第安人 
  • 主要宗教:天主教、基督新教
  • 国土面积:756715平方公里 
  • 水域率:1.07%
  • GDP总计:3010亿美元(2018年)
  • 人均GDP:15070美元(2018)
  • 国际电话区号:+56
  • 国际域名缩写:.cl
  •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 最大城市:圣地亚哥(首都)
  • 人类发展指数:0.822(并列第41)高,2014年
  • 基尼係数:0.494
  • 国家格言:依靠公理或武力
  • 国际组织成员:APEC、OECD、不结盟运动、联合国
  • 国石:青金石
  • 国舞:昆卡
  • 西班牙语名称:República de Chile
  • 主要学府:智利大学、圣地亚哥大学等

历史沿革

独立前

智利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16世纪处于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阶段。其中,北部的乌鲁人、孔萨人和中部的阿劳坎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渔业,有的已能製造铜器和金银器;南部的奥纳人、雅甘人等靠渔猎为生。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征服秘鲁以后,派他的伙伴阿尔马格罗于1535年侵入智利。因遭印第安人袭击,1538年逃回秘鲁。1540年,皮萨罗又派巴尔迪维亚再次侵入智利,陆续建立圣地亚哥、康塞普西翁和瓦尔迪维亚等城镇,智利遂沦为西班牙殖民地。此后,印第安人继续坚持战斗,其中间劳坎人长期控制着比奥比奥河以南的领土,智利初由秘鲁总督管辖,1778年西班牙王室设定智利都督府和检审庭,作为智利的最高统治机构。殖民统治时期,智利经济以农业为主,生产小麦、玉米: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大片土地,推行委託监护制,强迫印第安人从事农业劳动或採掘贵重金属。他们使用各种手段搜刮财富,给当地人民造成严重灾难。智利人民曾在1651、1655、1723、1766、1780年多次举行起义。
智利智利
1810年9月18日,圣地亚哥的土生白人推翻了殖民政权,成立独立政府。1814年10月秘鲁总督派兵前来恢复殖民统治。智利民族志士在奥希金斯领导下越过安第斯山,与圣马丁的军队会合。1817年,这支军队在圣马丁指挥下进军智利,2月12日在查卡布科大败西班牙殖民军。同年,奥希金斯被推举为智利最高执政官。1818年2月12日奥希金斯正式宣布智利独立,成立共和国。

独立后

智利独立后,政权为土生白人地主所掌握。奥希主斯政府採取了一些进步措施,如取消贵族爵位,允许传布新教,发展公立学校,鼓励对外贸易等。引起地主阶级和天主教会不满。1823年奥希金斯被迫辞职,流亡秘鲁。此后,由于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国家一度陷于动乱。1831年保守党上台执政。1833年制定宪法,赋予总统以极大权力,以天主教为国教,巩固了大地主阶级的统治,开始了此后30年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
在这期间,保守党政府鼓励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开发阿塔卡马和科金博铜矿,使智利成为世界重要的产铜国。矿产和粮食的出口增加,教育也有所发展。与此同时,大量英美资本投入硝石、铜矿开採业以及铁路。1836~1839年间,智利进行了反对玻利维亚一秘鲁联邦的战争(桑塔·克鲁斯,A)。
19世纪40~50年代,自由党在自由派地主和矿业资本家支持下强大起来。1861~1891年自由党执政期间。政府极力削弱天主教势力,开发阿塔卡马沙漠的硝石区。并改进了交通。英美资本进一步侵入,控制了铁路和主要生产部门。1865~1866年,智利与秘鲁、厄瓜多和玻利维亚结成同盟,进行了反对西班牙的战争。在南美太平洋战争中,智利吞併了秘鲁的塔拉帕卡省和阿里卡省以及玻利维亚的安托法加斯塔地区。

国会共和时期

1891年,海军军官J.蒙特发动内战,夺取政权。此后,地主阶级联合大进出口商通过国会控制政府,开始了所谓“国会共和时期”(1891~1920)。这个时期,智利经济有所发展。1920年,自由联盟候选人A.亚历山德里·帕尔马当选为总统。1925年,召开制宪会议,制定新宪法,规定选民直接选举总统,实行政教分离,徵收累进税,政府有权徵用私人财产。工人运动日益发展。1922年社会劳工党改名为共产党,并加入共产国际。1932年亚历山德里·帕尔马再次当选总统后,反民主倾向加剧,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1936年,激进党、共产党、社会党、民主党和劳工联盟组成人民阵线。激进党在人民阵线支持下执政,塞尔达(1938~1942)、里奥斯·莫拉莱斯(1942~1946)和加夫列尔·冈萨雷斯·魏地拉(1946~1952)相继任总统。前两届政府曾大力兴办学校,成立“生产开发公司”,发展民族工业,向农民贷款,发展对外贸易,与此同时,无产阶级更加壮大。1941年国会选举时,有18名工人代表被选入国会。
智利智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智利保持中立。1945年对轴心国宣战。冈萨雷斯·魏地拉执政初期,曾吸收左翼人士入阁。1947年起,政策右转,1948年颁布《保卫民主法》。1952年,卡洛斯·伊瓦涅斯·德尔·坎波当选总统后,继续在外交上追随美国。
1958年,自由党和保守党支持豪尔赫·亚历山德里·罗德里格斯当选总统。1960年,智利发生8.9级特大地震,给智利造成毁灭性的伤害。1964年,基督教民主党领袖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当选总统后,迫于人民的压力,曾对美资铜矿公司实行“智利化”(即合营);同时徵收地主的部分土地分配给农民。

军人执政时期

1970年,左翼6个党组成人民团结阵线,支持社会党人阿连德·戈森斯当选总统。执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激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1973年9月11日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阿连德政府。陆军司令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任“军人执政委员会”主席。进行了长达16年的军政府统治。1989年,智利举行差额选举的总统大选,帕特里西奥·艾尔文·阿索卡尔获胜,于次年接替皮诺切特出任总统。

发展新阶段

1994至2000年间基督教民主党人爱德华多·弗雷当选总统。2000年起社会民主党人里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尔当选总统。2006年1月15日,前国防部长、单亲妈妈米歇尔·巴切莱特在选举中获胜,当选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2010年1月11日,智利正式签署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协定,使其成为该组织第31个成员国,也是南美洲首个加入该组织的国家。
智利总统塞瓦斯蒂安·皮涅拉在竞选活动上发表讲话智利总统塞瓦斯蒂安·皮涅拉在竞选活动上发表讲话
2010年1月17日,智利反对派联盟“争取变革联盟”候选人塞巴斯蒂安·皮涅拉以52%的得票率当选智利总统,成为智利52年来首位通过投票当选总统的右翼党派总统。
2017年12月17日晚,智利选举服务局宣布,根据对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99.62%选票的统计,前总统塞瓦斯蒂安·皮涅拉获得54.57%的选票,当选下任智利总统。
此次选举是自1990年智利军政府“还政于民”以来举行的第七次总统选举。新总统于2018年3月11日就职。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南纬18度与57度,西经81.5度~68.5度之间。东同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海岸线总长约1万公里,南北长4352公里,东西最窄96.8公里、最宽362.3公里,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智利国土面积75662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56253平方公里,岛屿面积373平方公里),在南美国家中居第七位。
智利行政区划智利行政区划
南美洲的智利,它像一支又瘦又长的毛笔,从北到南长达4270公里。如果把它放在中国地图中,就要从黑龙江省最北部一直伸到西沙群岛。而国土东西之间的宽度平均只有180公里,不过相当于上海到杭州的距离,仅为国土长度的二十四分之一,堪称世界上领土最狭长的国家。

地形地貌

智利东为安第斯山脉的西坡,约占全境东西宽度的1/3;西为海拔300—2000米的海岸山脉,大部分地带沿海岸伸展,向南入海,形成众多的沿海岛屿;中部是由沖积物所填充的陷落谷地,海拔1200米左右。境内多火山,地震频繁。位于智利、阿根廷边境上的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峰海拔6885米,为全国最高点。全国有河流30余条,较重要的有比奥比奥河等。主要岛屿有火地岛、奇洛埃岛、惠灵顿岛等。
塔拉尔盐湖塔拉尔盐湖
大致上智利可分三个区域:
北部多山,许多山峰在6000米以上。在安第斯山脉的两条山脊之间是阿塔卡马沙漠。这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往往终年无雨。过去这里有硝酸矿被开发,当今是铜矿开採。这个地区较大的城市是安托法加斯塔(219000居民)及伊基克。
复活节岛石像复活节岛石像
中部气候类似地中海气候。这个区域土地非常肥沃,人口众多。首都圣地亚哥(约五百万居民)就在这里。除此之外还有瓦尔帕莱索(港口,280000居民)和康塞普西翁(工农业中心,350000居民)是重要城市。智利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的塔拉尔盐湖南部人烟稀少,降雨极丰富。海岸前有许多岛屿。大陆南方有火地岛,智利和阿根廷各占一半。火地岛前的一个岛上的合恩角是智利和南美洲的最南点。
从西向东首先是一条狭窄的海岸,然后是山脉,然后是比较宽的高原。在中部这个高原很肥沃,可以被用作耕地和牧场。智利和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的边界线是安第斯山脉的东山脊。
除此之外太平洋中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和复活节岛也属智利。

气候特徵

由于国土横跨38个纬度,而且各地区地理条件不一,智利的气候覆杂多样包括多种形态,使得很难用一句话总结智利全国的气候状况。气候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明显不同的地段:北段主要是沙漠气候;中段是冬季多雨、夏季乾燥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南为多雨的温带阔叶林气候。按照柯本气候分类法,在智利国境内至少包括了七种主要的气候亚类型,包括有北部的沙漠到东部和东南部的高山苔原和冰川,复活节岛上的湿润亚热带性气候,智利南部的海洋性气候以及智利中部的地中海气候。全国大多数地区有四个季节:夏季(12月至2月),秋季(3月至5月),冬季(6月至8月)和春季(9月至11月)。
冰川冰川

自然灾难

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区之一,智利的阿塔卡马(Atacama)沙漠于2015年4月1日,遭遇一场罕见猛烈暴风雨的袭击。暴风雨引发的洪水已致24人遇难,140人失蹤。洪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山谷,掩埋山庄,摧毁建筑,将机车裹挟着带出好几千米。根据路透社讯息,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称需耗费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3亿)来修复洪水和塌方所造成的损失

自然资源

智利有着富饶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硝石和铜矿曾先后在智利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6世纪智利发现金矿,17世纪发现银矿,18世纪发现铜矿,此后智利矿业不仅在拉美,甚至在世界上也都占有重要地位。
铜矿业是智利经济的重要支柱。2011年智利铜的储量达1.5亿吨左右,占世界储量的近30%,排名第一位,大大超过排名其后的秘鲁(12%)、墨西哥(7%)、美国(7%)和中国(6%)。其中,智利国家铜公司拥有的储量约为10%。铜的生产占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2010年产量达到540万吨,远远超过秘鲁、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产量占世界产量比重都不足10%。智利的铜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中、北部的斑岩型铜一钼一金矿化带中,走向南北延续2000多公里,北起安第斯高原山脉向南延伸到中部圣地亚哥以南的海岸山脉,再向东延伸到接近阿根廷边界。矿带相当于智利领土长度的二分之一,位于秘鲁一智利一阿根延安第斯斑岩铜矿带。智利共有矿床400多个,其中大型和超大型矿床10多个,如世界驰名的丘基卡马塔(Chuquicamata)矿、厄尔特尼思特(El Teniente)矿、厄尔萨尔瓦多(El Salvador)矿、安迪纳(Andian)矿、埃斯贡地达(Escondida)矿、洛斯布隆塞斯(Los Bronces)矿等。矿床覆盖岩层较薄,水文地质条件好,易采易选。矿石含铜量较高,铜品位在0.55-5%之间,平均品位为0.94%。
智利智利
智利储量智利是世界上惟一生产天然硝石的国家,主要产在北方的阿塔卡马沙漠地区。自从发现硝石,这块荒漠就成为智利历史上最富庶的地区。智利的硝石矿分布区域十分广阔,在沿海高原后面,秘鲁边界与安托法加斯塔省之间,硝石矿带长750多公里,宽25~30公里。在离地面0.5~2米的地下,埋藏着1~3米厚的硝石层。硝石是提炼氮、钾、钠、硫等肥料及碘元素的天然原料,也是军事工业必不可少的原料。此外,在炼铜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硝石可以使铜的纯度提高。
根据智利古斯塔夫·拉戈斯天主教大学矿业中心2012年的研究报告,世界已探明锂矿储量在400万吨至3000万吨之间,而总储量在800万吨至5600万吨之间,而智利储量约占世界总量17.8%。2011年澳大利亚才取代智利成为锂矿产量最大的国家(产量6.2万吨)。智利退居世界第二位,产量为5.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37%。智利锂矿藏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塔拉帕卡, 安托法加斯塔和阿塔卡马等大区,共有约60个盐湖和鹹水湖。Atacama盐湖面积28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知名的最大盐湖,估计储量为4000万公吨. 其余6600平方公里的盐湖面积从0.5平方公里至253平方公里不等,这些盐湖大部分没有进行系统的勘探。
智利还是第一大铼生产国,第三大钼生产国,第七大银生产国和第十四大金生产国,随着一个投资90亿美元的金矿投产,智利很快将跻身十大产金国之列;在非金属矿产方面,智利在碘的生产中排名世界第一。
除上述矿产外,智利还有铁、煤、铅、锌、锰、水银和石油等矿藏。尤其是铁矿石,其品位很高(含铁量在60%以上),可以跟瑞典铁矿石媲美。

行政区划

区划

全国共分为16个大区(Región),下设54个省(Provincia)和346个市(Comuna)。大区主席和省长由总统任命,市长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可连任。各大区名称如下:阿里卡和帕里塔戈塔(第十五大区)、帕拉帕卡(第一大区)、安托法加斯塔(第二大区)、阿塔卡马(第三大区)、科金博(第四大区)、瓦尔帕莱索(第五大区)、解放者奥希金斯将军(第六大区)、马乌莱(第七大区)、比奥比奥(第八大区)、阿劳卡尼亚(第九大区)、洛斯·理约斯(第十四大区)、洛斯·拉格斯(第十大区)、伊瓦涅斯将军的艾森(第十一大区)、麦哲伦(第十二大区)、圣地亚哥首都大区。

主要城市

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德·智利(西班牙语:Santiago de Chile),是智利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731.42万,南美洲第五大城市。位于国境中部,坐落在马波乔河畔,东依安第斯山,西距瓦尔帕来索港约100公里。夏季乾燥温和,冬季凉爽多圣地亚哥,全称雨雾,碧波粼粼的马波乔河从城边缓缓流过,终年积雪的安第斯山仿佛一顶闪闪发光的银冠,天然山水给增添了动人的风韵。圣地亚哥市所在的地区夏季(10月至次年3月)气温并不太热,最热的1月份平均温度是20℃左右;冬天也不太冷,最冷的7月份平均温度也有8℃左右。
圣地亚哥是一个由多个市镇构成的城市,虽均属圣地亚哥首都大区管辖,严格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市政机构;大部分市镇位于圣地亚哥省境内,其中最核心的市镇亦称为“圣地亚哥”。圣地亚哥虽是智利首都,但智利国会却设于该市以西120公里的海滨城市瓦尔帕莱索。圣地亚哥是智利工业与金融中心,城市贡献了智利全国45%的GDP。
瓦尔帕莱索
南美洲太平洋东岸重要海港,智利阿空加瓜区(第五大区)和瓦尔帕莱索省首府。位于瓦尔帕莱索湾南岸,东南距圣地亚哥约130公里。人口80.3万(2010)。始建于1536年。屡遭海盗、风暴、大火、地震毁坏,现市区大多为1906年地震后重建;港湾开阔,筑有坚固的防波堤以及现代化的港口设施。智利最大贸易港,其中输入占全国进口总值的半数以上。工业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有纺织、金属加工、化工、炼油、製糖、服装、製革、油漆等。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为旅游胜地。有多所大学和博物馆。
横贯安第斯山国际铁路的西部终端站,与首都电气火车相通。城市居民多为欧洲移民尤其是英德法意移民的后裔,城市同时也是智利国民议会、智利文化部和智利海军司令部的所在地。
康塞普西翁
康赛普西翁是智利比奥比奥大区的首府,大康赛普西翁地区的中心。始建于1550年。屡遭地震、海啸破坏,屡迁城址,1754年迁现址。周围农产丰富,水力资源充足。附近产煤,煤矿占全国的90%以上,为国家重要工商业中心之一。农业发达,是葡萄酒和穀物的贸易中心。工业有纺织、麵粉、製革、玻璃、陶瓷、製糖、钢铁、造纸、炼油等。有铁路通圣地亚哥。设有康塞普西翁大学。交通十分便利。

国家象徵

国名

智利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hile;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Chile)简称智利。

国旗

智利国旗启用于1817年10月18日,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由蓝、白、红三色组成。上半部左角为蓝色正方形,其中央绘有一颗白色五角星。右侧为白色长方形。下半部为红色长方形。白色部分等于红色部分的2/3。红色象徵为了智利的独立和自由,为了反抗西班牙殖民军的统治,在兰卡瓜英勇牺牲的烈士鲜血。白色象徵安第斯山高峰的白雪。蓝色象徵海洋。智利国旗是在独立之初,以美国星条旗为本而设计的。红色代表为脱离西班牙而流的鲜血。蓝色代表智利的天空与海洋颜色,正方形据说是取自印第安徽章。白色是安地斯山的雪。星星指南天光辉的星星,表示国家统一。

国徽

智利国徽为五角星象徵光明照耀前进的道路。顶端蓝、白、红三根驼鸟羽毛代表特有的美洲驼鸟;左侧是安第斯山地区特有的棕鹿;右侧是安第斯山秃鹰;底部的戈比爱野百合花象徵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民族精神;白色饰带上为1810年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口号:“依靠公理和武力”。
智利国徽智利国徽

国树

阿劳乌卡利亚松是世界稀有树种,有“黑色金字塔”之称。别名有诺福克南洋杉、小叶南洋杉。树形端正,有树脂,树干通直。树皮略灰色,裂成薄片状。树冠塔形。大桂平伸,长达15米;小枝干展或下垂;侧校常成羽状排列,下垂。叶二型。
智利

国花

智利国花是“科皮乌埃”(COPIUE),又名“红铃兰”。该花是一种野生百合花,花期长达8个月,花朵多为红色,还有蓝色和白色的。此花在智中、南部地区随处可见,深受智利人的喜爱。传说,此花以前只有蓝色白色两种,智土着人阿拉乌乾人为反对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和压迫揭竿而起,同殖民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后来起义的几万名将士全部战死疆场,起义失败的第二年春天鲜红的科皮乌埃花开遍了英雄们战死的战场,智利人就视此花为英雄们的英灵,从而将此花作为智国花。

国鸟

智利国鸟为“孔多尔”(CONDOR),是一种安第斯山秃鹰,它长年栖息在海拔数千米的安第斯山脉,属食肉鹰鹫猛禽类。它体大、兇猛,多呈深灰色,飞行高而快,寿命也长。智利国徽、军徽上都有它的图案,作为智捍卫祖国的力量、勇气和决心。

国歌

《亲爱的祖国》。
歌词大意:流血的斗争已经平静,昨天的暴君成了弟兄;过去遭受的奴役和凌辱,已经在战场上洗清。长期遭受重重迫害的奴隶,今天享受自由和胜利,自由是勇士们留下的遗产,它使被奴役的人们获得权力。

人口民族

人口

智利全国总人口 1757万,其中城市人口占86.9%。

民族

白人和印欧混血种人约占89%,印第安人约占11%。南部阿劳卡尼亚大区印第安人比较集中。
大约19世纪上半叶华人到达智利,华人华侨人数一直较少,在当地影响较小。在智利华人华侨中,老华侨一半经营中餐馆,新华侨以从事进出口贸易、零售业为主,有少部分华侨在当地企业工作。

政治

政体

智利实行单一总统制,自军人“还政于民”以来,智政局保持稳定。中左政党联盟连续执政20年,历经四届政府。2010年1月,中右翼联盟总统候选人皮涅拉在大选第二轮投票中当选总统,于2010年3月11日就职,任期4年。因2010年2月27日智中南部地区发生特大地震,皮就职后重点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同时加大对民生的投入。2011年以来,频繁发生游行示威活动,要求改革政治、教育、财税制度,皮涅拉民意支持率下挫。2012年10月,中右翼执政联盟在市政选举中失利。2017年12月,中右翼联盟“智利前进”候选人、前总统皮涅拉赢得大选,于2018年3月就职。皮上任后,积极推进政治民主改革,出台提振经济举措,实行多元、务实的对外政策。目前,智经济社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81年3月11日生效,后经过1989年、1991年、1993年、2005年四次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2005年修宪将总统任期改为4年,并取消了终身参议员和指定参议员。

议会

国民议会(Congreso Nacional)实行参、众两院制。议会由直接选举的43名参议员、155名众议员组成。参议员任期8年,每四年改选其中1/2;众议员任期4年。1973年军事政变后议会被解散,1990年3月11日恢复。本届议会成立于2018年3月11日。现任参议长为卡洛斯·蒙特斯(Carlos Montes),众议长为玛雅·费尔南德斯(Maya Fernandez),均于2018年3月当选,任期1年。主要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如下:
总统府总统府
参议院
众议院
民族革新党
8
34
独立民主联盟
9
30
基督教民主党
6
14
社会党
7
19
争取民主党
7
7
社会民主激进党
1
6
共产党
0
8
政治演进党
2
9
广泛阵线各党派
1
20
其它
2
8
总计
43
155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18年3月11日组成,共设23个部委。主要成员有:内政部长安德烈斯·查得维克(Andres Chadwick),外交部长罗伯托·安普埃罗(Roberto Ampuero),国防部长阿尔韦托·埃斯皮纳(Alberto Espina),财政部长费利佩·拉腊因(Felipe Larrain),总统府秘书部部长冈萨罗·布卢梅尔(Gonzalo Blumel),政府秘书部部长塞西莉亚·佩雷斯(Cecilia Perez),经济部长何塞·拉蒙·巴伦特(Jose Ramon Valente)。

司法

司法独立。全国设最高法院、17个抗诉法院和1个军事法庭。最高法院院长乌戈·多尔梅奇(Hugo Dolmestch),于2016年1月就任。1999年成立检察院,国家检察长为豪尔赫·阿博特·恰尔梅(Jorge Abbott Charme),2015年12月就任。

政党

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分为中右翼“智利前进”和中左翼“新多数派联盟”两大阵营。
1、中右翼“智利前进”:执政联盟,由民族革新党和独立民主联盟等组成。
(1)民族革新党(Renovación Nacional,RN):1987年2月由右翼的民族联盟、独立民主联盟和全国劳动阵线合併而成。后独立民主联盟脱离该党。党员7.7万人。主张维护和发展西方文明和历史传统,建立“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个人自由”的社会。2010年,该党领袖皮涅拉当选总统。该党现为议会第一大党。现任党主席马里奥·德斯博尔德斯(Mario Desbordes)。
(2)独立民主联盟(Unión Demócrata Independiente UDI):成立于1983年。党员8万。由独立人士和1979年成立的“新民主”组织组成。主张多元民主和权力下放,实施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现任党主席杰奎琳·范·里塞尔伯格(Jacqueline Van Rysselberghe)。
2、中左翼“新多数派联盟”:反对党联盟,其前身系由基督教民主党、社会党、争取民主党、社会民主激进党等中左翼政党组成的“争取民主联盟”,2013年4月吸纳共产党等加入。
(1)基督教民主党(Partido Demócrata Cristiano,PDC):成立于1957年。党员10.8万。基督教民主党国际成员。主张实现真正的基督教主义,建立民主制度,尊重人权,与不同思想派别共处。该党在智民主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领导人艾尔文、弗雷先后担任后军政府时代第一、二任民选总统。现任党主席福阿·查因(Fuad Chahin)。
(2)社会党(Partido Socialista,PS):成立于1933年。党员约10.9万。智利议会第一大中左翼政党。社会党国际成员。曾长期自称为马克思主义党,苏联解体后把党的发展目标改为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建立一个自由、民主、人道的社会。1970年至1973年与共产党等组成“人民团结”政府,该党领导人阿连德任总统。1979年发生分裂。1989年12月阿拉特和阿尔梅达两大派宣布联合。1989年、1993年和1999年与争取民主党、基民党等结盟参加大选获胜。现任党主席阿尔瓦罗·埃利萨尔德(Álvaro Elizarde)。
(3)争取民主党(Partido por la Democracia,PPD):成立于1987年。党员8.4万。社会党国际成员。其主张与社会党基本相同,但更为自由化。对内主张积极推动宪法改革,根除军政府建立的法制体系。对外主张以国际主义、人道主义、和平主义和拉美主义原则同世界各国建立外交、贸易和文化关係。2000年至2006年,党领袖拉戈斯担任总统。现任党主席埃拉尔多·穆尼奥斯(Heraldo Muñoz)。
(4)社会民主激进党(Partido Radical Social Demócrata,PRSD):成立于1863年。党员约9万。社会党国际成员。其前身为激进党。1987年激进党内发生分裂,原副主席安塞尔莫·苏莱等另组社会民主激进党。1992年两党合併定为现名。其意识形态来源于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和拉美改良主义,主张在人道主义原则基础上建立自由和民主的社会。现任党主席卡洛斯·马尔多纳多(Carlos Maldonado)
(5)共产党(Partido Comunista,PC):成立于1912年。党员4.7万。原名社会主义工人党,1922年改为现名。1970年至1973年与社会党等联合执政。1979年提出“人民造反”路线,要求立即结束军政权。1983年同社会党阿尔梅达派等组成“人民民主运动”。1985年被宪法法庭宣布为非法。1990年10月恢複合法地位。2010年首次进入国会。现任党主席吉列尔莫·泰列尔(Guillermo Tellier),总书记劳塔罗·卡蒙娜(Lautaro Carmona)。

政要

塞瓦斯蒂安·皮涅拉·埃切尼克:总统。1949年12月1日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智着名企业家。1990年至1998年任参议员。2001年至2004年任智民族革新党主席。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担任总统。2017年12月再次当选总统,2018年3月11日就职。

经济

经济概况

拉美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1974年皮诺切特军政府执政后实行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开放市场,拓展全方位自由贸易。此后,文人政府基本延续这一政策。智利经济多年保持较快增长,其综合竞争力、经济自由化程度、市场开放度、国际信用等级均为拉美之首,被视为拉美经济发展样板。但智经济结构单一、对外依存度高、能源短缺等问题较突出。
智利货币智利货币
2017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512.47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070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
外贸总额:1258.61亿美元
通货膨胀率:2.3%
失业率:6.4%
外汇储备:389.83亿美元
外债余额:1815.13亿美元
货币名称:比索(peso)
汇率:1美元=681比索(2018年2月)

资 源

矿藏、森林和水产资源丰富。以盛产铜闻名于世,素称“铜之王国”。铜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已探明蕴藏量达2亿吨以上,约占世界储藏量的1/3。铁蕴藏量约12亿吨,煤约50亿吨。此外,还有锂、硝石、钼、金、银、铝、锌、碘、石油、天然气等。盛产温带林木,木质优良,是拉美第一大林产品出口国。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人工养殖三文鱼和鳟鱼的主要生产国。
铜矿铜矿

工业

工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近年来主要工矿业产品产量如下: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铜(万吨)
529.4
545.5
577.6
578.3
579.4
557.2
558
金(吨)
43.9
48.6
48.5
-
-
-
银(吨)
1268.7
1150.7
1217.8
-
-
-
钼(万吨)
3.62
3.02
3.87
4.87
5.25
5.65
(资料来源:智利国家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
农业:2016/2017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68.46万公顷。近年来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2011/12年
2012/13年
2013/14年
2014/15年
2015/16年
2016/17年
小麦
121.3
147.47
135.81
148.23
173.19
134.95
燕麦
45.08
68.04
60.99
42.11
53.31
71.31
大麦
7.59
7.96
8.24
4.96
10.83
9.55
水稻
14.98
13.03
13.49
16.36
17.40
12.79
玉米
149.33
151.85
118.61
153.88
117.45
106.26
土豆
109.34
115.90
106.13
96.05
116.60
142.65
(资料来源:智利国家统计局、智利农业部)
主要水果有苹果、葡萄、油梨、李子、桃、梨等。2013年水果种植面积为30.01万公顷,年产量415.20万吨。
林业:2012年森林覆盖面积16.2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22%。其中天然林13.18万平方公里,人工林2.90万平方公里。主要树种是辐射松(64.9%)和桉树(29.3%),主要林产品为木材、纸浆、纸张等。
畜牧业:2012年牧场面积21.4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28.4%。2013年产牛肉20.63万吨,猪肉55万吨,禽类68.06万吨,牛奶39.8亿升。2014年主要畜牧产品情况为:
存栏量(万头/只)
屠宰量(万头)
产量(万吨)
511.73
89.28
76.18
422.35
70.48
1.01
273.31
259.2
25.92
家禽
4927.5
26107.1
64.37
(资料来源:智利国家统计局、智利农业部)
渔业:2011年海产品捕捞量为443.5万吨,其中鱼类342.8万吨,贝类58.9万吨,藻类41.8万吨。
旅游业
Parinacota火山Parinacota火山
2010年全国有旅行社1246家,其中33.3%在首都大区,19.3%在瓦尔帕莱索,星级酒店、宾馆、别墅等住宿设施4126家。2017年共接待外国游客644.99万人次,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等周边国家,北美和欧洲。
财政金融
近年智利中央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如下(单位:亿比索):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收入
309350.31
311976.77
331291.01
364345.97
383254.21
支出
300502.04
318451.55
353435.04
397478.91
428115.45
差额
8848.27
-6474.78
-22144.03
-33132.94
-44861.24
(资料来源:智利中央银行)
主要银行有:
智利银行:成立于1893年,2013年资产总额22.84万亿比索。
对外贸易
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实行统一的低关税率(2003年起平均关税率为6%)的自由贸易政策。目前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係。智利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智利进出口总额1258.6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659.25亿美元,进口额599.36亿美元。
近年来智利贸易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出口
807.13
767.37
762.01
742.04
620.40
577.35
659.25
进口
664.11
707.25
719.26
656.93
573.40
538.21
599.36
差额
143.02
60.12
42.75
85.11
47.00
39.14
59.89
近年来智利同主要贸易对象双边贸易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智方进出口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中国
293.48
304.79
329.69
313.26
293.51
287.98
313.29
美国
227.87
246.32
247.17
222.07
192.24
177.48
206.71
巴西
106.73
95.66
96.29
97.14
80.39
76.48
95.07
智方出口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中国
186.13
180.27
191.08
182.20
163.61
162.96
179.48
美国
87.83
89.86
96.80
87.21
82.87
81.60
96.70
日本
91.87
84.41
75.49
77.60
54.79
50.35
57.65
巴西
44.81
44.08
45.34
40.39
31.31
28.91
38.29
智方进口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中国
107.34
124.51
138.61
131.06
129.90
125.02
133.81
美国
140.05
156.46
150.37
134.86
109.37
95.88
110.01
巴西
61.92
51.58
50.95
56.75
49.08
47.57
56.78
阿根廷
47.05
52.71
41.44
30.60
26.66
25.25
29.04
(资料来源:智利海关)。
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活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来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由于国内市场狭小,一批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为开拓国外市场和争取有利发展环境,开始在厄瓜多、阿根廷、墨西哥、秘鲁和巴西等周边国家投资。截至2015年底,智累计海外直接投资额1066.04亿美元。投资对象主要集中在拉美国家,投资领域包括零售业、航空运输等。
对外援助
据智利外交部国际合作署统计,2012年智通过“开发中国家技术合作项目(CTPD)”对外提供援助金额总计29.14亿比索,其中14.18亿比索用于智利政府奖学金项目,14.96亿比索用于开展双边、三边和区域合作项目。主要受援对象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
外国资本
2000年拉戈斯政府宣布取消外资保证金制度和外资审批制度。2016年智利共吸引直接外资116.49亿美元,外资主要来源地为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外资投资主要领域包括服务业、矿业、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外国援助
据智利外交部国际合作署统计,2006至2009年智接受国外合作项目援助4259万美元和9104万欧元。
对智提供合作项目援助的主要国家有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际组织主要包括欧盟、联合国和美洲国家组织等。
着名公司
智利国家铜公司(Corporacion Nacional del Cobre de Chile,简称CODELCO):成立于1976年4月1日,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企业之一,经营铜矿的开发、开採、提炼、加工及销售等。
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ociedad Quimica y Minera de Chile S.A.,简称SQM):成立于1968年,经营化肥、化工产品、碘、锂的生产及销售。
智利钼金属公司(Molibdenos y Metales S.A.,简称Molymet):成立于1975年,是世界上钼的主要生产企业,占有全球约1/3的市场份额,从事钼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及销售。
南美船运公司(Compania Sudamericana de Vapores S.A.,简称CSAV):成立于1872年,拉美最大的船运公司,经营船运及相关配套服务。
人民生活
据联合国开发署2013年报告,智利人类发展指数为0.819,为拉美地区最高。人均预期寿命79岁,其中男性76岁,女性82岁(2010年至2015年)。出生率14.4‰,死亡率5.5‰,新生儿死亡率5.4‰(2011年)。2001年至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1.2‰。
社会贫富差距相对较小,中产阶级所占比重较大。2012年中产阶级人口约为1100万,占全国人口69.8%;贫困人口占全国人口14.4%。2012年全国共有劳动力819.56万人,就业率93.9%。最低月工资标準为21万比索。
近年来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已建立起公私互补、相对完善的医保体系,其中公共医保占66%,私营部分占34%。全国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594个(2011年),其中公立医院213家,床位29057张;私立医院105家,床位7053张;医生26393人,平均每659人拥有一个医生(2012年);年均就诊人数6089万人次(2011年)。2013年智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约占全年预算的5.6%。
文化语言
智利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在印第安人聚居区使用马普切语,主要外国语为英语。
宗教
智利全国15岁以上人口中信仰天主教的占67%,信仰福音教的占15%。
习俗
智利人十分重视见面时的问候理解,他们与客人第一次见面时,多要问喔手之一,熟悉的朋友还要热情拥抱和亲吻。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见面,还习惯行举手礼或脱帽礼。禁忌和西方几乎一样,一些人认为13这个数字不吉利,喜欢数字7。
节日新年(元旦)1月1日复活节3月21日劳动节5月1日海军节5月21日圣女卡门节7月16日圣母升天节8月15日独立日(国庆日)9月18日(1980年)陆军节9月19日圣母受孕节12月8日圣诞节12月25日军事
军事
武装部队分为陆、海、空三个军种。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通过国防部对全军和武警实施行政领导和作战指挥。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国家安全问题的最高决策机构。国防部长由文人担任。下辖的国防参谋部是国防谘询机构,负责协调和制定三军的作战、训练、情报、军事预算和军购等事宜。国防部长和国防参谋长均无权调动和指挥军队,由各军种司令直接领导和指挥部队。实行志愿兵与义务兵相结合的兵役制,陆、空军士兵服役期为12个月,海军士兵服役期为18个月。
智利
陆军3.5万人,海军1.63万人,空军0.78万人。智利没有统一的军区划分,各军种根据防务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军区。陆军编为6个师,海军5个海区,空军5个航空旅。2013年军费预算27.72亿美元。
交通运输
铁路:总长6000公里。2013年客运量为2862万人次,货运量26.4万吨。首都圣地亚哥捷运全长103公里,2013年客运量为4.66亿人次。
公路:总长7.78万公里。其中泛美公路长达3363公里。2013年全国有各种机动车417万辆。
海运:95%的对外贸易依靠海运。全国共有39个沿海港口,主要港口有:瓦尔帕莱索港,塔尔卡瓦诺港,安托法加斯塔港,圣安东尼奥港和蓬塔阿雷纳斯港等。2012年国内外船只货物总吞吐量达1.02亿吨。
智利
空运:全国共有5家航空公司,各类航空站474个,其中包括民用机场31个,军用机场4个,小型飞机起降站312个,直升机坪127个。主要国际机场有首都阿图罗·梅里诺·贝尼特斯机场、北部阿里卡市的查卡柳塔机场等6个。2013年国内航线年客运量947万人次,货运量2.85万吨。国际航线客运量700万人次,货运量27.08万吨。
社会教育
实行12年义务基础教育。中等学校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人文学校,即普通中学,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报考大学;另一种是技术-职业学校,分工业、商业、技术和农业等门类。从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既可参加工作,也可升大学。全国有各类教育机构10768所,其中高等教育院校298所,职业学校82所,技术培训中心156个。着名大学有:智利大学、智利天主教大学、圣地亚哥大学。人均受教育时间为9.25年。2012年在校学生人数465.52万,其中中学生104.42万,大学生112.71万。成人识字率97.77%,文盲率2.23%。2012年公共教育经费支出约为48760.39亿比索。
医疗
智利的医疗保险体系相对完善,已形成公私结合和以公里为主的医疗及医疗保险体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智利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7.1%,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478美元。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一生11人、护理和助产人员2人;2006-2012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21张。
文化艺术
拉美文化艺术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2012年全国共有公立图书馆448家,图书借阅量91.37万册;电影院305家,观影人次2012.26万。全年共举行文化演出1.94万场。首都圣地亚哥是全国文化活动中心,有25个美术馆。1945年,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奖的南美作家。1971年,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获诺贝尔文学奖。
科研
主要科研机构有科学院、全国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和核能委员会。科学工作者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3.68%,居拉美第四位。
新闻出版
全国有报社87家。共发行824种报刊杂誌,其中日报124种,杂誌463种,简报69种。主要报纸有:《信使报》,1827年创刊,发行量平日13万份,星期六18万份,星期日31万份;《民族报》,1980年创刊,发行量3万份;《三点钟报》,1950年创刊,发行量平日18万份,周末23万份;《二点钟报》(晚报),1931年创刊,发行量4万份;《最新讯息报》,1902年创刊,发行量15万份;主要杂誌有:《事件》,1971年创刊,发行量3万份;《新情况》,1976年创刊,发行量2.5万份;《今日》,1977年创刊,发行量3万份。除《民族报》为官方报纸外,其他均为独立发行。
主要通讯社为私营的环球通讯社。
2013年全国共有电台2068家,主要有国家电台、合作电台、波塔莱斯电台、农业电台和矿业电台等。
电视台9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国家电视台(7频道)、智利大学电视台(11频道)、天主教大学电视台(13频道)、大视野电视台(9频道)和瓦尔帕莱索天主教大学电视台(5频道)。2012年电视节目播放时间总计5.48万小时。
外交外交政策
奉行独立自主的多元化务实外交政策。主张尊重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捍卫民主和人权。大力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战略,经济外交色彩浓厚,对外交往十分活跃。优先巩固和发展同拉美邻国和南共市国家的关係,积极推动拉美一体化,重视与美、欧的传统关係,积极拓展同亚太国家的关係,努力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同世界上172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係。重视双边自由贸易谈判,目前智已同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及美国、加拿大、欧盟、中国、日本、韩国等64个国家签署了26个自由贸易协定。
2015年10月,由智利、新加坡、汶莱、纽西兰发起的跨太平洋伙伴关係协定(TPP)在美国达成。2018年3月,除美国以外的TPP协定11国在智利签署“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係协定”(CPTPP)。智利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是南美国家联盟、美洲国家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不结盟运动、十五国集团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国和南方共同市场的联繫国。连续当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成员国,安理会2003—2004年、2014—2015年度非常任理事国,人权委员会2002—2004年度成员国,南美国家联盟2008—2009年度轮值主席国。同新加坡一起倡议并推动成立了“东亚—拉美合作论坛”,主办论坛第2届、第3届高官会和首届外长会。近年来,主办第6届和第17届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第2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第108届各国议会联盟大会、第33届美洲国家组织大会、200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及2008年南美国家联盟首脑特别峰会。2011年12月,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智利担任首任轮值主席国,任期1年。2012年6月和9月,先后举办拉美“太平洋联盟”第4届峰会和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外长会。2016年7月,智举办第11届拉美太平洋联盟首脑峰会,并接任轮值主席国,任期1年。
对外关係
同中国的关係
1970年12月15日,智利同中国建交,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南美洲国家。建交以来两国关係发展顺利,双方高层接触频繁,经贸合作日益扩大,在国际多边领域保持良好合作。
2014年3月10日至13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作为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出访智利,出席智利总统权力交接仪式。期间,杨传堂会见了智利卸任总统皮涅拉、新任总统巴切莱特。
2014年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金砖国家同南美国家领导人对话会期间,在巴西利亚会见智利总统巴切莱特。
2016年11月22日至23日,应智利共和国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赫里亚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智利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共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智利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係的联合声明》。
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关係
智政府强调立足拉美,优先巩固和加强同拉美国家,特别是周边邻国的关係。重视地区国家间的政治磋商与协调以及经贸技术合作,积极推动地区一体化,维护地区民主与和平。2011年4月,与秘鲁、哥伦比亚、墨西哥宣布成立拉美“太平洋联盟”,以推动实现沿太平洋国家经贸合作和一体化。2011年12月,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智利担任首任轮值主席国,任期1年。2012年6月和9月,智先后成功举办拉美太平洋联盟第4届峰会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外长会。2016年7月,智举办第11届拉美太平洋联盟首脑峰会,并接任轮值主席国,任期1年。2018年1月,在圣地亚哥举办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
同美国的关係
智美1823年建交。美国一直是智最主要的经贸伙伴和投资国之一。智民选政府执政后同美关係实现正常化,视对美关係为外交重点,美视智为在拉美优先考虑的国家之一,恢复给予智“普惠制”待遇,允智重新加入美海外投资保险体系,取消了禁止向智出口武器和提供军援的“甘迺迪修正案”。智美建有政治、国防等磋商机制。2003年6月6日,智美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2010年,皮涅拉总统在多边场合两度会晤美国总统欧巴马。2011年3月,美国总统欧巴马访智,双方签署包括核能合作在内的多项合作协定。2013年6月,皮涅拉总统访问美国,双方签署免签协定,使智利成为首个赴美旅游免签的拉美国家。2014年6月,巴切莱特总统访美。特朗普上台后,智方表示愿继续同美发展友好合作关係。2018年9月,皮涅拉总统在出席联大期间同特朗普总统实现首次会晤。
同欧盟的关係
巩固和加强同欧盟的传统关係是智的既定方针。智欧高层互访频繁。2010年,皮涅拉总统访问西班牙,并出席欧拉领导人峰会。欧盟是智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1999年,智欧开始商谈自由贸易协定。2002年双方签署政治、经济伙伴与合作协定,智成为同欧盟签署自贸协定的第二个拉美国家。协定于2003年1月1日起生效。2010年,智与欧盟签订发展和创新伙伴关係协定。2011年3月,皮涅拉总统访问义大利和西班牙。2013年1月,智成功举办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和欧盟国家第一次首脑会议。2015年6月,巴切莱特总统访问义大利、梵蒂冈和法国,并出席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拉共体领导人峰会。2017年11月,欧盟同智利谈判更新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2018年6月,安普埃罗外长出访德国、法国等国,出席太平洋联盟—欧盟外长对话会和第二届拉共体—欧盟部长级会议,就深化政治及经贸领域合作开展对话。10月,皮涅拉总统访问法国、西班牙、德国、梵蒂冈和欧盟,推动智利同欧方在经贸、科技、能源、教育等领域的合作。
同亚太国家的关係
智政府把加强同亚太地区的关係放在其外交的重要位置,认为加强同亚太国家的经贸关係符合其外交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总目标,对智当前和长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亚太地区国家是智最大的贸易伙伴。1994年11月,智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4年,智作为东道国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8年,巴切莱特访问中国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2009年巴切莱特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7次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2010年11月,皮涅拉总统出席在日本横滨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十八次非正式会议。智积极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安排,分别于2007年3月、2008年7月、2010年11月同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签署自贸协定。2012年3月,皮涅拉总统访问越南、日本并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核安全峰会。2017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TPP,智对此表示遗憾,并称继续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2017年3月,智利主办亚太经济一体化高级别对话会。2017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跨太平洋伙伴关係协定(TPP)协定11国宣布就协定核心内容达成一致,并改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係协定”(CPTPP)。2018年3月,11国在智利正式签署CPTPP。智利将于2019年主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同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关係
近年来,智同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双边政治交往有所增加,经贸领域的互惠合作有所发展。智将东欧地区视为进一步开拓出口产品市场的重点地区之一。与匈牙利签署了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与乌克兰和俄罗斯签署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2005年,保加利亚总统访智。2010年,智同俄罗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係。
旅游
智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智利着名的旅游地有首都圣地亚哥,神秘的复活节岛等。除原有的沿海海滨和南部的风景区外,近几年又投资开闢了一些新的旅游景点,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如建造滑雪中心,组织南极观光和国际音乐会等。
景点
圣地亚哥
阿塔卡马沙漠阿塔卡马沙漠
圣地亚哥座落于智利中部的中央谷地,全名“圣地亚哥-德智利”,是智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圣地亚哥首都大区的首府。该城市为南美洲第四大城市,是智利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圣地亚哥为智利的天然旅游城市,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博物馆、美术馆、公园众多,圣露西亚山是观赏整个城市的最佳地点。
圣露西亚山
圣露西亚山为智利着名的风景区,山高230米,为锥形山岗。与其说圣露西亚山是一座山,不如说是一个依山建筑、精巧别致的花园。山脚下的入口处有深红色宫殿式大门,附近矗立着一座印第安反殖民统治战争中的英雄的塑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盘旋而上,直通山顶。山上有古希腊雅典式的白石门廊,门廊两侧是古朴、苍劲的巨型壁画。
圣露西亚山满山都是茎干肥硕、形态各异的仙人掌,色彩艳丽的花草点缀其间。山腰有一处“石泉”,泉水缓缓从造型优美的石雕顽童怀抱的罐子中流淌出来,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中形成一潭碧水。小平台上点燃着长明火把,山坡上还建有美洲民间艺术博物馆。山顶修有七角古堡,从古堡顶上可俯瞰全市。古堡、雉堞和铜炮年代久远,迄今保存完好。站在古堡前俯视全市,长3公里、宽100米的奥希金斯大街横贯全城,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两侧高楼大厦林立;解放广场、宪法广场、巴格达诺广场等历历在目。古堡附近有曲径盘旋的假山以及飞洒的喷泉,景色秀美多姿,有“空中花园”之称。山顶还建有西班牙殖民者1540年建造的南美洲第一座炮台──克鲁普炮台。
阿塔卡马沙漠
阿塔卡马沙漠是南美洲智利北部的沙漠,是最乾旱的地方之一。介于南纬18°~28°之间,南北长约1100公里,从沿海到东部山麓宽100多公里。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离岸风和秘鲁寒流综合影响下,使本区成为世界最乾燥的地区之一,且在大陆西岸热带乾旱气候类型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形成了沿海、纵向狭长的沙漠带。气候极端乾旱,少雨多雾;相对湿度较高,可达70%以上;年雨量一般在50毫米以下,北部尚不到10毫米,且变率很大;有些地方曾多年不雨。多盐沼。铜和硝石藏量丰富,南回归线北侧的丘基卡马塔(Chuquicamata)有世界着名的露天大铜矿,沿海有帕波索(Paposo)的铜矿,北部沙漠区有闻名世界的天然硝石矿。
沿岸由秘鲁寒流带来南极冷水,使空气下冷上暖,造成逆温层,亦不利于成雨。在一个世纪中,伊基克(Iquique)和安托法加斯塔只下过2~4次大雨。温度较低,安托法加斯塔平均夏温18℃(65℉)。这片沙漠在19世纪本分属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三国,它们为争夺资源经常发生冲突。1879~1883年的太平洋战争,智利获胜,遂永久占有这块地区。从19世纪中叶以后开採硝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智利硝石垄断世界市场,年产量达300万吨。自从人工合成氮出现后,硝石市场大为缩小,当地繁荣一落千丈。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复活节岛)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位于复活节岛上,复活节岛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拉帕努伊国家公园也成为最与世隔绝的公园之一。此公园具有独特的巨型雕刻和建筑。从十世纪到十六世纪期间,建筑了神殿并树立起了巨大的石像,称为莫阿伊,它们至今仍是一道无与伦比的文化风景,使整个世界为之着迷。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因有巨石雕像而闻名于世,与巨石人像一起流向人世的还有无数不解之谜,比如朗戈木板之谜。拉帕努伊国家公园里最着名的是巨大的石雕像,已发现的约有1000尊,此外还有大石城遗蹟。这些巨大的石雕像大多在海边,有的竖立在草丛中,有的倒在地面上,有的竖在祭坛上。石像一般7-10米高,重约90吨,它们的头较长、眼窝深、鼻子高、下巴突出、耳朵较长,没有脚,双臂垂在身躯两旁,双手放在肚皮上。这些石雕像是用淡黄色火山石雕刻成的。有的石雕像身上还刻着符号,有点像纹身图案。在石像附近曾经发现过刻满奇异图案的木板,人称“会说话的木板”, 但这些木板后来遭遇了“文明者”带来的浩劫。
签证
1、须持有最短6个月的有效护照。
2、须持有智利方面的邀请函正本(应注明邀请人的住所、电话和传真号码,以及被邀请人的姓名、出生日期、护照号码和旅行的原因),并经过公证和智外交部及中国大使馆的认证。
3、须持有所在中方单位出具的在职证明(附译文并注明单位地址、电话和传真号码)。证明中需说明旅行的原因。如系商务等团组,应提供全团名单。如系在校学生或未成年人,须提供学习证明。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