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原理与方法
《毒理学原理与方法》是2012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金泰廙。
基本介绍
- 书名:毒理学原理与方法
- 作者:金泰廙
- ISBN:978-7-309-09304-9/R.1284
- 页数:529页
-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开
- 字数:780千字
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上、中、下3篇32章。作者在三十几年来毒理学研究生教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的需求,本书将毒理学原理和方法的现代进展详尽地层示给学生,以期他们对毒理学进展的总体概念有详细的了解,在方法学上可以借鉴。本书不仅可用作研究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高级科研人员参考书。
图书目录
上篇
第一章 毒性测量学
第一节 常用毒性参数
第二节 毒理学实验设计原则和内容
第三节 经典的常规毒性研究
第二章 剂量效应/反应关係的再认识
第一节 剂量
第二节 效应和反应
第三节 剂量反应(效应)关係
第三章 毒物兴奋效应:剂量反应关係的革命
第一节 毒物兴奋效应理论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毒物兴奋效应的特徵及与其他剂量效应/反应关係的区别
第三节 毒物兴奋效应的普遍性
第四节 毒物兴奋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
第五节 毒物兴奋效应的评价方法
第六节 毒物兴奋效应的毒理学意义
第四章 化学致癌物阈值研究的回顾与现状
第一节 化学致癌物和致癌作用
第二节 关于阈值的相关定义
第三节 化学致癌物阈值研究的回顾
第四节 影响致癌作用阈值理解的重要因素
第五节 风险管理中对致癌作用阈值的考虑
第五章 生物标誌与危险度评价
第一节 生物标誌与危险度评价概述
第二节 生物标誌的检测
第三节 DNA晶片与生物标誌检测
第四节 接触标誌与危险度评价
第五节 效应生物标誌与危险度评价
第六节 易感性生物标誌与危险度评价
第六章 接触评估
第一节 概念与简述
第二节 接触评估策略
第三节 接触评估方法
第四节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第七章 基準剂量法——制定生物接触阈限值的新方法
第一节 NOAEL和LOAEL
第二节 基準剂量在毒理学中的套用
第三节 基準剂量在生物接触限值确定中的套用
第八章 健康危险度评价进展
第一节 危险度评价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危险度管理、危险度感知和危险度交流
第三节 环境化学物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套用——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
第九章 食品安全及其评价方法
第一节 食品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
第二节 食物不良反应
第三节 食品中可确定耐受量的有害物质
第四节 食品中无法确定耐受量的有害物质
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
第六节 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
第七节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第十章 转化毒理学
第一节 转化毒理学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 转化毒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第三节 转化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转化毒理学的套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篇
第一章 毒物与疾病
第一节 毒物
第二节 毒物致病决定性步骤和关键事件
第三节 毒物与疾病
第二章 环境内分泌干扰作用
第一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作用概述
第二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第三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胚胎和胎儿的影响
第五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
第三章 环境化学物的遗传效应
第一节 环境化学物的DNA损伤作用
第二节 环境化学物的染色体损伤作用
第三节 环境化学物对生殖细胞的损伤作用
第四节 环境化学物的器官损伤作用
第五节 环境化学物的遗传易感性
第四章 生殖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第三节 男性生殖生理
第四节 女性生殖生理
第五节 化学物的生殖毒作用
第六节 生殖毒性机制
第七节 化学物对男性生殖的干扰
第八节 化学物对女性生殖的干扰
第五章 比较毒理学
第一节 研究範畴和任务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套用与未来的发展
第六章 系统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系统毒理学的领域和发展基础
第三节 系统毒理学推动着传统毒理学的发展
第四节 展望
第七章 发育毒理学
第一节 发育毒理学的历史和现在
第二节 发育毒效应的表现型
第三节 化学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在发育毒理学中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 发育毒性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发育毒效应的实验室分析
第八章 机体对环境污染物的易感性及其意义
第一节 机体对环境污染易感性差异的遗传基础
第二节 基因多态性与个体易感性
第三节 确定个体易感性的方法
第四节 基因多态性在医学中的意义
第九章 骨毒理学研究进展
第一节 骨的发育与解剖结构
第二节 骨组织细胞
第三节 骨性毒物
第四节 骨损害的类型
第五节 骨毒作用机制
第六节 几种常见的骨性毒物
第十章 大气颗粒物毒理学研究进展
第一节 影响颗粒物生物学作用的因素
第二节 大气颗粒物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颗粒物毒理学研究的动物模型
第四节 大气颗粒物对心肺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第五节 大气颗粒物所致不良健康效应的新类型
第十一章 霉菌毒素毒效应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黄麴霉毒素
第三节 杂色麴霉素
第四节 赭麴霉毒素A
第五节 展青霉素
第六节 镰刀菌毒素
第十二章 酞酸酯类增塑剂对人群的暴露和健康危害
第一节 PAEs的一般性质
第二节 PAEs暴露情况
第三节 PAEs人群健康效应
下篇
第一章 环境化学物的监测和鉴定技术
第一节 环境优先监测污染物
第二节 环境样品採集方法
第三节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
第四节 环境化学物分析技术
第二章 常规毒性测试体外替代方法
第一节 毒性测试体外替代方法研究进展
第二节 急性毒性体外替代法
第三节 皮肤刺激/腐蚀性体外替代试验
第四节 眼刺激性/腐蚀性体外替代实验
第五节 皮肤光毒性体外替代试验
第六节 皮肤致敏体外替代试验
第七节 嗜多染红细胞微核体外替代试验
第八节 胚胎毒性体外替代试验
第三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测试
第一节 EEDs的来源及分类
第二节 EEDs激素样活性检测
第三节 EEDs筛选程式和方法
第四节 EEDs的不良健康效应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环境化学物遗传毒性检测方法
第一节 基因突变检测
第二节 染色体损伤检测
第三节 DNA损伤检测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第五章 环境化学物生殖毒性检测方法
第一节 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雄性生殖毒性检测
第三节 雌性生殖毒性检测
第四节 生殖和发育毒性试验程式
第五节 小结与展望
第六章 环境化学物神经毒性检测方法
第一节 体内检测方法
第二节 体外检测方法
第七章 骨毒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影像学方法
第二节 骨矿含量和骨矿密度测定
第三节 骨生物力学
第四节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第五节 骨转换标誌物
第六节 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
第七节 骨毒理学实验动物选择
第八章 蛋白质组学在毒理学上的套用
第一节 蛋白质组学概论
第二节 蛋白组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第三节 蛋白质组学在毒理学上的套用
第九章 代谢组学在毒理学上的套用
第一节 代谢组学的概念
第二节 代谢组学的原理
第三节 代谢组学技术和方法
第四节 代谢组学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套用
第五节 不足和展望
第十章 后基因组时代毒理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重新判定
第一节 传统毒理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二节 后基因组时代毒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后基因组时代毒理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定位
第四节 展望
推荐阅读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