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珞巴族节日

珞巴族节日

珞巴族节日

珞巴族节日是大部分珞巴族都使用自己推定的曆法。由于珞巴族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各地年节的日期不一,一般定在每年的劳动之后。因此欢度年节都包含有庆贺丰收、迎新辞旧之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珞巴族节日
  • 流行地区:西藏
  • 节日起源:历算物候
  • 节日意义:庆贺丰收、迎新辞旧

简介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瑜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地最为集中。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 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居住不同地区的珞巴族,各有不同的自称和他称。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 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年来,珞巴族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己的文化。《加金》曲是珞巴族专门用以叙述民族历史的最古老曲调,在当地广为流传。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狩猎,擅长射箭。
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但大部分珞巴族都使用自己推定的曆法。珞巴族没有明确的年月节令和周密的曆法,确定日期多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依据,并参照物候知识季节转变确定月份和节日。有些地方的节日是由巫师来安排的。由于珞巴族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各地年节的日期不一,一般定在每年的劳动之后。因此欢度年节都包含有庆贺丰收、迎新辞旧之意。

节日种类

昂德林节
珞巴语意为丰收节,珞巴族传统农祀节日。每年收割时节择日举行。临近节日,男人上山打猎,女人收取少许穀物,做熟后请村中老人尝鲜,剩下的餵狗。节日期间,全村男女共同欢宴,晚上喝酒对歌直至天亮,歌词主要是关于农业的起源和男女的贡献。珞巴族认为是男子开闢地,才使妇女们有了可以耕种的田地,女子则发现了种子,学会了种田收穫了粮食,酿出美酒,保证了民族的繁衍。这一节日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既庆丰收祈祥福,又祭祖先祀鬼神。珞巴族很重视收割期,一旦开镰收割,男子一早下地,一日三餐都不能同妇女在一个火塘吃。艰苦的收割期一完,自然要无所顾忌地尽情玩乐。每年庄稼收穫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们身穿盛装,从各家端出準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吉祥年节
除了散居在墨脱、米林一带的少部分珞巴人与藏族一道过藏曆年外,各地的珞巴人都有自己的年节,珞巴年节是按照本族曆法推定,过节时间虽不一致,但都是在一年劳动之后。珞瑜西部的珞巴人约于藏曆二月过“旭独龙节”。过年这天,由“纽布”(巫师)手执一根贴满五彩羽毛的棍子,在村寨里挥舞念经,全村人围拢在一起欢歌起舞,祈祷丰收。年节期间,各家各户都拿出酒肉,在一起聚餐。老人对歌追忆部落的古老历史,青年人对歌表达爱慕深情。夜幕降临后,在熊熊篝火旁,欢歌笑语此起彼伏。珞瑜东部的珞巴人在藏曆十二月十五日过“调更谷乳术”节。人们把年前宰杀的猪、牛剁成一块块,分送给家族或母系的亲友,保留着共享劳动果实的古俗。牛肉吃完了,头盖骨却不扔掉,要高高地悬挂在自己家中墙上,作为勤劳和富有的象徵,世代相传。一些珞巴地区习惯在年节举办婚事,欢度节日又加婚筵喜庆,使人们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
“尼乌节”
“尼乌”意为“开始播种”,可译作“播种节”。具体日期各户自定。
尼波布节
“尼波布”意为“盖田间小房子”。这是崩尼部落为夏收作物準备的节日。
安地若木节
“安地若木”意为“庆祝割完早稻”。
笼德节
为祈求幸福、富裕、在氏族範围内举行的庆祝活动。三年左右举行一次,具体日期由纽布杀鸡看肝卜卦确定。
“洞更谷乳木”
这是一个隆重的年节,时间在藏曆的十二月十五日。经过一年辛勤劳动之后,有庆祝丰收的意思。
珞巴族的节庆活动,不仅具有预祝和庆典丰收和性质,另外也有维护人丁兴旺、祝福人们有受鬼蜮危害、祛灾保平安的含意。近几十年来,藏汉民族过的节,也成为珞巴族必过的节日。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