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

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

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

《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是一部由张天宝所着书籍,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
  • 书名: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
  •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页数:303页
  • ISBN:7504131911, 9787504131911
  • 作者:张天宝
  • 出版日期:2005年9月1日
  • 开本:16开
  • 品牌: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吸收了当代国内外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观为理论基础,对坟体性教育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深化我国关于主体性教育的理论研究,推进教育实践改革,并尝试为构建中国特色的主体性教育理论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第一章主要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与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範式的转换。第二章主要探讨了交往实践的教育学意义。本书认为,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交往实践过程。第三章主要探讨了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第四章主要探讨了交往实践与主体性教育的过程。第五章主要探讨了交往实践与课堂教学生活的重建。

作者简介

张天宝,男,1971年生,山东寿光人,教育学博士。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人员。 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以及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报》《高等师範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其中有14篇被中国人民大学複印报刊资料《教育学》《中国小教育》全文複印。主要着作有《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被教育部师範教育司指定为全国中国小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教材)、《教育实验与教育思潮》(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交往实践观与主体性教育研究範式的转换
一、传统“主体-客体”社会实践观的基本图景及其困境
二、主体际社会实践观的转向:从“主体性”到“主体际性”
三、走向交往实践观:合理主体性建立的一个新视角
四、交往实践观与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範式的转换
第二章 交往实践的教育意义
一、关注交往:教育学视界的转换
二、教育活动的本质:一种特殊的交往实践
三、教育交往实践的内涵及其特徵
四、教育交往实践的基本规定性
第三章 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人的主体性发展与个体生存和发展方式的历时性考察
二、主体性教育与个存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个体占有性”生存到“共生性”生存
第四章 交往实践与主体性教育的过程
一、建立在对象化活动基础之上的“价值引导”与“主动建构”过程
二、建立在意义活动基础之上的教育主体之间的“理解”和“对话”过程
第五章 交往实践与课堂教学生活的重建
一、传统课堂教学生活中学生主体性的境遇
二、课堂教学生活的重建:从“樊篱”走向“家园”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丛书信息

教育博士文库 (共22册), 这套丛书还有 《问题之源与方法之镜》,《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识读大学》,《学术生态治理》,《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 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