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成语,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典出《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沫,唾沫;濡,沾湿,湿润。原指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后遂以“以沫相濡”等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以沫相濡
- 出处:《庄子集释》
- 解释: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 近义词:相濡以沫、濡沫涸辙、丹舟共济
成语典故
典源
《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
死生,命也(1),其有夜旦之常(2),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3),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4)!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5),而身犹死之(6),而况其真乎(7)!泉涸(8),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9),相以沫(10),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11)。夫大块载我以形(12),劳我以生,佚我以老(13),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注释
(1)命:这里指不可避免的、非人为的作用。
(2)常:常规,恆久不易或变化的规律。
(3)与:参与,干预。
(4)卓:特立,高超;这里实指“道”。
(5)愈:胜,超过。(6)死之:这里讲作“为之而死”,即为国君而献身。
(7)真:这里指的是“道”。一说即上段之“真人”。姑备参考。
(8)涸(hé):水乾。
(9)呴(xū):张口出气。
(10)(rǔ):同“濡”,一本亦作“濡”,沾湿的意思。沫:唾沫,即口水。
(11)化:这里是熔解、混同的意思。
(12)大块:大地;这里可以理解为大自然。
(13)佚(yì):通作“逸”,闲逸的意思。
(2)常:常规,恆久不易或变化的规律。
(3)与:参与,干预。
(4)卓:特立,高超;这里实指“道”。
(5)愈:胜,超过。(6)死之:这里讲作“为之而死”,即为国君而献身。
(7)真:这里指的是“道”。一说即上段之“真人”。姑备参考。
(8)涸(hé):水乾。
(9)呴(xū):张口出气。
(10)(rǔ):同“濡”,一本亦作“濡”,沾湿的意思。沫:唾沫,即口水。
(11)化:这里是熔解、混同的意思。
(12)大块:大地;这里可以理解为大自然。
(13)佚(yì):通作“逸”,闲逸的意思。
译文
死和生均非人为之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恆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人们总是把天看作生命之父,而且终身爱戴它,何况那特立高超的“道”呢!人们还总认为国君是一定超越自己的,而且终身愿为国君效死,又何况应该宗为大师的“道”呢?泉水乾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与其讚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释义
沫,唾沫;濡,沾湿,湿润。原指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后遂以“以沫相濡”等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用典示例
鲁迅 《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诗:“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词语辨析
成语正音:相;不能 读作“xiànɡ”。
成语用法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