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健康教育手册
《儿童健康教育手册(7-12岁篇)》通过大量案例列举,围绕6个板块分析了7~12岁孩子的性格发展过程,抚养者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7~12岁孩子的智力认知发展、语言思维发展、道德观念发展、孩子的气质类型及抚养教育中的问题。相信那些有意识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在阅读此书后都会有所收穫,针对自己和孩子的一些特徵表现,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基本介绍
- 书名:儿童健康教育手册
-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 页数:265页
- 开本:16
- 品牌:广东经济出版社
- 作者:东方慧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45434132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儿童健康教育手册(7-12岁篇)》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婚姻家庭谘询师和亲职教育指导师。19岁开始学习心理学、社会学、国学和哲学。21岁正式从事谘询行业,历经十余年,解决大大小小的问题3400余件。25岁创立了幸福菩提园婚姻情感谘询中心。30岁创建了21儿童教育模式。先后考取了国家二级婚姻家庭谘询师、国家亲职教育指导师的资格认证。
图书目录
儿童部中:7—9岁儿童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7—9岁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过程
第一节父母如何通过有效对话协调7岁孩子的状态
第二节如何帮助7岁孩子提高表达複述能力
第三节如何引导7岁孩子学会守衡思维
第四节如何通过谈话引导8岁孩子的科学理性思维发展
第五节如何引导8岁孩子打破固定的顺向思维的局限
第六节父母如何正确对待9岁孩子的争论表现
第七节父母如何引导9岁孩子进行归类思考
第八节父母该如何正确地通过谈话引导孩子认识错误
第九节父母该如何通过正确的谈话改善孩子的认知局限
第十节如何引导孩子在困难面前学会转弯
第十一节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因果关係的思考
第十二节如何帮助孩子建立逆向思考方式
第十三节孩子跳跃型思维的表现特徵
第十四节如何帮助孩子发展选择型思维
第二章7~9岁孩子的道德发展过程
第一节如何正确培养7岁孩子的规则意识
第二节父母如何正确给8岁孩子制定规则
第三节父母如何正确与9岁孩子进行规则探讨
第四节7~9岁孩子对道德事件和游戏规则的理解
第三章7~9岁孩子的智力认知发展过程
第一节父母如何提高7岁孩子的认知能力
第二节老师如何正确引导7岁孩子提高认知能力
第三节父母如何对不同气质的7岁孩子进行认知引导
第四节习惯对8岁孩子认知发展的影响作用
第五节学校环境对8岁孩子习惯改善起到的作用
第六节家庭环境对孩子习惯改善起到的作用
第七节父母如何通过时间观念提高孩子的理性认知
第八节父母如何让孩子建立正确的时间管理意识
第九节父母如何提高9岁前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
第十节老师如何正确引导9岁前孩子的认知智力发展
儿童部下10岁后孩子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10岁后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过程
第一节10岁孩子成熟理性的对话方式表现
第二节家庭事件参与对10岁孩子认知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10岁孩子的运算思维发展
第四节11~12岁孩子的理性思维发展表现
第二章10岁后孩子的道德发展过程
第一节10岁后孩子对规则的理解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10岁后孩子对规则遵守方式的转变
第三节社会信息对孩子道德观念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父母的生活态度对孩子道德观念的影响
第三章10岁后孩子的智力认知发展过程
第一节父母如何引导10岁孩子发展集体协作能力
第二节如何帮助10岁孩子在集体中建立正确目标
第三节 如何帮助10岁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建立应对策略
第四节青春期孩子为什幺会叛逆
第五节导致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因素
第六节家庭环境对孩子智力认知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制定教育目标
第一节父母如何正确理解教育概念
第一章7—9岁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过程
第一节父母如何通过有效对话协调7岁孩子的状态
第二节如何帮助7岁孩子提高表达複述能力
第三节如何引导7岁孩子学会守衡思维
第四节如何通过谈话引导8岁孩子的科学理性思维发展
第五节如何引导8岁孩子打破固定的顺向思维的局限
第六节父母如何正确对待9岁孩子的争论表现
第七节父母如何引导9岁孩子进行归类思考
第八节父母该如何正确地通过谈话引导孩子认识错误
第九节父母该如何通过正确的谈话改善孩子的认知局限
第十节如何引导孩子在困难面前学会转弯
第十一节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因果关係的思考
第十二节如何帮助孩子建立逆向思考方式
第十三节孩子跳跃型思维的表现特徵
第十四节如何帮助孩子发展选择型思维
第二章7~9岁孩子的道德发展过程
第一节如何正确培养7岁孩子的规则意识
第二节父母如何正确给8岁孩子制定规则
第三节父母如何正确与9岁孩子进行规则探讨
第四节7~9岁孩子对道德事件和游戏规则的理解
第三章7~9岁孩子的智力认知发展过程
第一节父母如何提高7岁孩子的认知能力
第二节老师如何正确引导7岁孩子提高认知能力
第三节父母如何对不同气质的7岁孩子进行认知引导
第四节习惯对8岁孩子认知发展的影响作用
第五节学校环境对8岁孩子习惯改善起到的作用
第六节家庭环境对孩子习惯改善起到的作用
第七节父母如何通过时间观念提高孩子的理性认知
第八节父母如何让孩子建立正确的时间管理意识
第九节父母如何提高9岁前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
第十节老师如何正确引导9岁前孩子的认知智力发展
儿童部下10岁后孩子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10岁后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过程
第一节10岁孩子成熟理性的对话方式表现
第二节家庭事件参与对10岁孩子认知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10岁孩子的运算思维发展
第四节11~12岁孩子的理性思维发展表现
第二章10岁后孩子的道德发展过程
第一节10岁后孩子对规则的理解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10岁后孩子对规则遵守方式的转变
第三节社会信息对孩子道德观念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父母的生活态度对孩子道德观念的影响
第三章10岁后孩子的智力认知发展过程
第一节父母如何引导10岁孩子发展集体协作能力
第二节如何帮助10岁孩子在集体中建立正确目标
第三节 如何帮助10岁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建立应对策略
第四节青春期孩子为什幺会叛逆
第五节导致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因素
第六节家庭环境对孩子智力认知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制定教育目标
第一节父母如何正确理解教育概念
后记
人的性格就如高楼一样,在有序地进行递增构建,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存在突变因素,成长的每个过程对最后的性格塑造都非常重要。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会发现固定的性格和习惯越来越难以改变,当我们成年后面临人际关係问题、时间管理问题、情绪管理问题、家庭关係问题都表现得束手无策,难以应对时,就会发现我们过去受的教育远远不足以让我们克服生活困境,获取成功和幸福的生活。
父母可以送给孩子的礼物是什幺呢?是一份庞大的家业,还是无条件的满足,或者是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我想这些对孩子而言,都不是最宝贵的财富。孩子需要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需要成长中父母的关爱,需要父母在他们犯错误时正确引导,需要建立起健全的性格、健康的习惯,这是任何时候都不会失去的力量,只有孩子具备这些力量,他才能适应属于自己的生活角色,真正健康幸福地生活下去。
许多父母认为自己努力赚钱,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教育是什幺呢?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考取最好的成绩,这只是教育中的一个板块,并不属于完整的教育。当父母总是忙于工作,总感觉自己在为孩子努力奋斗时,往往忽略了“自己该做什幺?可以做什幺?孩子最需要什幺?”这三个问题。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的时光并不多,一旦孩子走向青春期,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就非常小。每位抚养者都不应该错过孩子性格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不要把所有期望都投放在学校教育上。完整的教育是需要家庭和学校双项配合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位老师可以代替父母的影响功能。
如果抚养者没有在孩子性格发展初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没有详细了解孩子的每个成长过程,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帮助和引导,即使孩子接受再多教育,性格也会存在严重缺陷,这不是抚养者希望看到,却是会发生的事情。
我们在了解儿童成长时,喜欢将局部和整体分开,但是每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塑造都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局部关係着整体结果的变化,抚养者在了解局部的同时,更应该了解到局部变化会对整体结果的影响作用。在传统的观念影响下,一些人会认为我的孩子3岁,我为什幺要了解6岁孩子的成长过程呢?我只要关注3岁孩子的成长问题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个重点,3岁的孩子最终会慢慢走向6岁,3岁的成长也关係着6岁的成长结果,如果没有3岁的因,自然就没有6岁的果。所以,抚养者应该清楚孩子性格发展的因果关係,从因了解果,再从果了解因。
如果一位3岁孩子的抚养者,只关注这个阶段的成长,而不了解孩子现在的发展对未来的影响作用,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铺垫,那幺,后期孩子同样会形成更多问题。有一些抚养者会认为我的孩子8岁,我为什幺要了解8岁以前孩子的成长过程呢?事实上8岁孩子所表现出的问题和行为反应,都离不开前期成长的铺垫过程,抚养者在解决8岁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同样需要通过孩子成长前期的各个阶段的发展表现找到问题根源,才能意识到在前期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或者忽略的地方,这样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改变孩子的现状。
在教育引导孩子时,最忌讳眉毛鬍子一把抓的方式,只关注眼前的问题,没有了解问题的根源和对未来的发展影响作用。无论在心理谘询行业,还是婚姻家庭谘询行业,每个成年人的生活问题、心理问题、性格问题,都需要通过了解前期整体的成长经历和发展过程,才能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从而进行疏导。
《儿童健康教育手册》(1~6岁篇)、《儿童健康教育手册》(7~12岁篇)两书着重叙述了孩子成长从局部到整体连贯性的发展,详细介绍了1~12岁孩子成长阶段的各种反应特徵,从而构建起孩子在性格第一个形成关键期的整体框架,为幼儿初期到童年后期的抚养者提供了两项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一,根据孩子的成长现状,了解后期可能发展的方向,帮助抚养者及时调整引导方式,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下一步做好铺垫。第二,根据孩子现在的问题,从根源找到疏忽和错误的地方,及时对孩子进行矫正引导,帮助他达到正常的成长标準,再为孩子下一步的成长做好铺垫,推动孩子可以正常进入下一个成长阶段。
每位抚养者只有通过对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徵进行全面了解,才能在孩子成长初期构建健康的性格,保证孩子在成年后可以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作者
2014年6月
父母可以送给孩子的礼物是什幺呢?是一份庞大的家业,还是无条件的满足,或者是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我想这些对孩子而言,都不是最宝贵的财富。孩子需要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需要成长中父母的关爱,需要父母在他们犯错误时正确引导,需要建立起健全的性格、健康的习惯,这是任何时候都不会失去的力量,只有孩子具备这些力量,他才能适应属于自己的生活角色,真正健康幸福地生活下去。
许多父母认为自己努力赚钱,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教育是什幺呢?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考取最好的成绩,这只是教育中的一个板块,并不属于完整的教育。当父母总是忙于工作,总感觉自己在为孩子努力奋斗时,往往忽略了“自己该做什幺?可以做什幺?孩子最需要什幺?”这三个问题。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的时光并不多,一旦孩子走向青春期,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就非常小。每位抚养者都不应该错过孩子性格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不要把所有期望都投放在学校教育上。完整的教育是需要家庭和学校双项配合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位老师可以代替父母的影响功能。
如果抚养者没有在孩子性格发展初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没有详细了解孩子的每个成长过程,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帮助和引导,即使孩子接受再多教育,性格也会存在严重缺陷,这不是抚养者希望看到,却是会发生的事情。
我们在了解儿童成长时,喜欢将局部和整体分开,但是每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塑造都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局部关係着整体结果的变化,抚养者在了解局部的同时,更应该了解到局部变化会对整体结果的影响作用。在传统的观念影响下,一些人会认为我的孩子3岁,我为什幺要了解6岁孩子的成长过程呢?我只要关注3岁孩子的成长问题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个重点,3岁的孩子最终会慢慢走向6岁,3岁的成长也关係着6岁的成长结果,如果没有3岁的因,自然就没有6岁的果。所以,抚养者应该清楚孩子性格发展的因果关係,从因了解果,再从果了解因。
如果一位3岁孩子的抚养者,只关注这个阶段的成长,而不了解孩子现在的发展对未来的影响作用,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铺垫,那幺,后期孩子同样会形成更多问题。有一些抚养者会认为我的孩子8岁,我为什幺要了解8岁以前孩子的成长过程呢?事实上8岁孩子所表现出的问题和行为反应,都离不开前期成长的铺垫过程,抚养者在解决8岁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同样需要通过孩子成长前期的各个阶段的发展表现找到问题根源,才能意识到在前期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或者忽略的地方,这样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改变孩子的现状。
在教育引导孩子时,最忌讳眉毛鬍子一把抓的方式,只关注眼前的问题,没有了解问题的根源和对未来的发展影响作用。无论在心理谘询行业,还是婚姻家庭谘询行业,每个成年人的生活问题、心理问题、性格问题,都需要通过了解前期整体的成长经历和发展过程,才能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从而进行疏导。
《儿童健康教育手册》(1~6岁篇)、《儿童健康教育手册》(7~12岁篇)两书着重叙述了孩子成长从局部到整体连贯性的发展,详细介绍了1~12岁孩子成长阶段的各种反应特徵,从而构建起孩子在性格第一个形成关键期的整体框架,为幼儿初期到童年后期的抚养者提供了两项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一,根据孩子的成长现状,了解后期可能发展的方向,帮助抚养者及时调整引导方式,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下一步做好铺垫。第二,根据孩子现在的问题,从根源找到疏忽和错误的地方,及时对孩子进行矫正引导,帮助他达到正常的成长标準,再为孩子下一步的成长做好铺垫,推动孩子可以正常进入下一个成长阶段。
每位抚养者只有通过对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徵进行全面了解,才能在孩子成长初期构建健康的性格,保证孩子在成年后可以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作者
2014年6月
序言
想要了解成年人的性格和生活问题,首先要通过他们整体的成长经历,了解成长的源头,因为成年人的性格、习惯、观念、道德意识、生活能力等等,都是从最初期的家庭环境建立的。
我在从事亲职教育10余年时间内,接触过不同类型的问题、不同特徵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这些因素差异的人结合在一起,在进行家庭组建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看似相似的问题,却因为人的各种差异存在着区别,所以,难以解决的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成年后形成的各种固定习惯和性格缺陷问题。
抚养者是教育者吗?这要看每位抚养者为自己的身份定位是什幺。定位成单一的抚养者,那幺,只会关注孩子的学业问题,关注孩子现有的问题;定位成重要的教育引导者,就会更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起到主动积极的影响作用,与孩子进行同步成长。
我是个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这些年通过工作经历也在不断将各种理论知识转换成实际经验套用。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最常听到客户说的一句话是“道理我都懂得”,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怎幺用。可能一些人看到理论就头疼,认为这些不实用,其实所有实用的经验都源于理论,最简单的道理在正确的套用下,也可以发挥最大的力量,我们与其说理论是空虚的,不如说自己没有转换理论的能力,不懂得如何进行实践验证。
我阅读过大量的西方儿童教育和心理学着作,它们注重理论验证和理性的量化标準。我也看过一些国内的亲职教育和儿童教育书籍,它们总是试图对西方的知识进行转换,甚至套用,这样会成为两个极端:一个是过于理性专业,一个是过于通俗浅显。
借鉴和套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我们要借鉴一种好的经验,可以很理性地进行筛选套用,我们在套用一种好的经验时,往往会盲目地进行套用,最后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传统的抚养经验中,抚养者都能意识到孩子问题的存在,他们也试图找到一劳永逸的解决方式,所以,容易採取盲目的方式套用,不关注孩子的气质特徵、个性特徵、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差别。这些因素的差别性,促使每个孩子的成长发展都各不相同,即使看起来相似的问题,形成根源和应对方式也不会相同。
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各种特徵,成长阶段和成长环境的影响,那幺,再好的方式也起不到积极作用,甚至还会导致出现负面影响。虽然多数抚养者都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这些,不过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首先要对孩子的各项特徵和成长阶段进行全面了解,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找到更为準确的引导方式。
对于一些爱哭的幼儿,抚养者不可能用一种策略对待。首先,幼儿的哭泣代表着不同需求,同时,促使幼儿产生频繁哭泣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抚养方式不到位,经常无法正确了解孩子的需求,使他们严重缺乏安全感。抚养者自身的负面情绪干扰,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和感受状态。孩子自身的气质特徵,导致一些幼儿的识别功能缺陷,会出现情绪失调状态等等,所以,每个幼儿的问题,都可能存在着诱因的区别,假如抚养者没有了解这些基础知识,肯定无法正确帮助孩子进行后期的改善。
对于童年前期一些孩子喜欢说谎话,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很多抚养者并不了解其中的原因是什幺,当他们缺乏了解时,就会盲目地对孩子施加影响,寻找方式套用,最后不但问题没有解决,还可能造成其他的问题。
对于童年中期一些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会任性敏感,可能多数抚养者会认为孩子不够听话,拚命想找到让孩子听话的方式,结果容易错误抑制孩子的意愿,影响他们的正常个性发展,把本来正常的阶段表现当成不正常的反应对待。
《儿童健康教育手册》(1~6岁篇)、《儿童健康教育手册》(7~12岁篇)两书详细介绍了不同阶段、不同气质特徵、不同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影响,引导抚养者更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识别到自己孩子的问题和特徵反应,然后进行正确引导。这些看起来非常基础的知识,往往是现代抚养者最缺乏,也最应该了解的东西。
我们可以随便找一个抚养者进行询问,他的孩子属于什幺气质特徵,什幺样的个性,在特定成长阶段孩子会有什幺的行为反应,认知能力发展到了什幺程度,该发展什幺样的思维能力,如何帮助孩子构建全面的认知和思维发展,孩子是如何形成的道德观念等等,可能多数抚养者都一无所知。这些知识难道不重要吗?我相信这些知识是抚养者引导孩子健康发展的基本依据,如果没有了依据,又怎幺可能正确解决问题呢?
《儿童健康教育手册》(1~6岁篇)、《儿童健康教育手册》(7~12岁篇)两书是我从业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也是对各种理论进行实践转换的产物,因为我了解一个家庭对孩子后期的生活影响,性格发展影响,所以我更愿意通过我的经验,对抚养者进行一次启发和观念转换,影响抚养者从关注方式和现状的圈子里,逐渐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善自己对孩子的发展认识缺乏的情况。一本好的书,可以是有趣的书,也可以是耐人寻味的书,同样可以是一本实用必备的书,每本好的书,就如人的性格气质一样,可以是勇敢的,可以是智慧的,也可以是乐观的,我更愿意为我这本书定位成一本耐人寻味和认真的书,我希望它可以像一个準确的指南针,在抚养者与孩子共同影响过程中,帮助每个抚养者準确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特徵反应,为孩子尽到正确的引导帮助作用。
在多年从业经历中,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群,处理过各种各样的生活类和心理类问题,这也是本人开始关注性格教育的起源。在无数客户群体中,有硕士、博士、教授、成功的商人、普通的工薪阶层、心理谘询工作者、公务员等等,他们都有着不错的生活能力,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可是他们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正因为早期形成的性格缺陷和习惯,导致他们成年后无法正常开展健康的家庭生活。
健康生活需要两种能力:第一,生存技能;第二,家庭生活能力。第一种能力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每个人都可以获取,第二种能力却需要早期父母的帮助和培养,才能让一个孩子在成年后,真正可以成熟处理好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和关係。
在众多的客户群体中,通过对他们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成长的缩影,看到亲职教育和成长环境对他们后期性格和习惯造成的影响。如果这些人的父母可以早点意识到亲职教育的重要,摆脱简单的经验教育,或许这些人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完满。
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却无法帮助他们完善矫正性格习惯中的缺陷,让他们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会让人的性格和习惯改善空间逐渐缩小,真正的问题根源都在成长的早期形成,所以,我们希望通过预防的方式,提前帮助抚养者改善抚养教育观念,从早期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成长过程,形成健全的性格和生活能力,可以在未来避免许多问题的发生,这是我的初衷。
简单介绍一下2+1教育模式是什幺?这是我们提供和创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亲职教育加专业教育共同对孩子进行科学引导;亲职教育加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学校教育加专业教育共同对孩子的成长,进行科学引导规划,亲职教育加学校教育,以专业教育为纽带,共同实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为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形成,提供更为全面的帮助和引导,弥补过去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可是愿望虽好,却任重道远,所有事情只能踏实地一步步完成,就如抚养教育好孩子,没有任何捷径,不存在任何取巧成分,只有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父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重新完善提升自己,才能陪同孩子一起成长发展。
作者
2014年6月
我在从事亲职教育10余年时间内,接触过不同类型的问题、不同特徵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这些因素差异的人结合在一起,在进行家庭组建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看似相似的问题,却因为人的各种差异存在着区别,所以,难以解决的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成年后形成的各种固定习惯和性格缺陷问题。
抚养者是教育者吗?这要看每位抚养者为自己的身份定位是什幺。定位成单一的抚养者,那幺,只会关注孩子的学业问题,关注孩子现有的问题;定位成重要的教育引导者,就会更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起到主动积极的影响作用,与孩子进行同步成长。
我是个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这些年通过工作经历也在不断将各种理论知识转换成实际经验套用。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最常听到客户说的一句话是“道理我都懂得”,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怎幺用。可能一些人看到理论就头疼,认为这些不实用,其实所有实用的经验都源于理论,最简单的道理在正确的套用下,也可以发挥最大的力量,我们与其说理论是空虚的,不如说自己没有转换理论的能力,不懂得如何进行实践验证。
我阅读过大量的西方儿童教育和心理学着作,它们注重理论验证和理性的量化标準。我也看过一些国内的亲职教育和儿童教育书籍,它们总是试图对西方的知识进行转换,甚至套用,这样会成为两个极端:一个是过于理性专业,一个是过于通俗浅显。
借鉴和套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我们要借鉴一种好的经验,可以很理性地进行筛选套用,我们在套用一种好的经验时,往往会盲目地进行套用,最后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传统的抚养经验中,抚养者都能意识到孩子问题的存在,他们也试图找到一劳永逸的解决方式,所以,容易採取盲目的方式套用,不关注孩子的气质特徵、个性特徵、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差别。这些因素的差别性,促使每个孩子的成长发展都各不相同,即使看起来相似的问题,形成根源和应对方式也不会相同。
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各种特徵,成长阶段和成长环境的影响,那幺,再好的方式也起不到积极作用,甚至还会导致出现负面影响。虽然多数抚养者都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这些,不过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首先要对孩子的各项特徵和成长阶段进行全面了解,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找到更为準确的引导方式。
对于一些爱哭的幼儿,抚养者不可能用一种策略对待。首先,幼儿的哭泣代表着不同需求,同时,促使幼儿产生频繁哭泣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抚养方式不到位,经常无法正确了解孩子的需求,使他们严重缺乏安全感。抚养者自身的负面情绪干扰,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和感受状态。孩子自身的气质特徵,导致一些幼儿的识别功能缺陷,会出现情绪失调状态等等,所以,每个幼儿的问题,都可能存在着诱因的区别,假如抚养者没有了解这些基础知识,肯定无法正确帮助孩子进行后期的改善。
对于童年前期一些孩子喜欢说谎话,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很多抚养者并不了解其中的原因是什幺,当他们缺乏了解时,就会盲目地对孩子施加影响,寻找方式套用,最后不但问题没有解决,还可能造成其他的问题。
对于童年中期一些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会任性敏感,可能多数抚养者会认为孩子不够听话,拚命想找到让孩子听话的方式,结果容易错误抑制孩子的意愿,影响他们的正常个性发展,把本来正常的阶段表现当成不正常的反应对待。
《儿童健康教育手册》(1~6岁篇)、《儿童健康教育手册》(7~12岁篇)两书详细介绍了不同阶段、不同气质特徵、不同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影响,引导抚养者更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识别到自己孩子的问题和特徵反应,然后进行正确引导。这些看起来非常基础的知识,往往是现代抚养者最缺乏,也最应该了解的东西。
我们可以随便找一个抚养者进行询问,他的孩子属于什幺气质特徵,什幺样的个性,在特定成长阶段孩子会有什幺的行为反应,认知能力发展到了什幺程度,该发展什幺样的思维能力,如何帮助孩子构建全面的认知和思维发展,孩子是如何形成的道德观念等等,可能多数抚养者都一无所知。这些知识难道不重要吗?我相信这些知识是抚养者引导孩子健康发展的基本依据,如果没有了依据,又怎幺可能正确解决问题呢?
《儿童健康教育手册》(1~6岁篇)、《儿童健康教育手册》(7~12岁篇)两书是我从业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也是对各种理论进行实践转换的产物,因为我了解一个家庭对孩子后期的生活影响,性格发展影响,所以我更愿意通过我的经验,对抚养者进行一次启发和观念转换,影响抚养者从关注方式和现状的圈子里,逐渐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善自己对孩子的发展认识缺乏的情况。一本好的书,可以是有趣的书,也可以是耐人寻味的书,同样可以是一本实用必备的书,每本好的书,就如人的性格气质一样,可以是勇敢的,可以是智慧的,也可以是乐观的,我更愿意为我这本书定位成一本耐人寻味和认真的书,我希望它可以像一个準确的指南针,在抚养者与孩子共同影响过程中,帮助每个抚养者準确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特徵反应,为孩子尽到正确的引导帮助作用。
在多年从业经历中,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群,处理过各种各样的生活类和心理类问题,这也是本人开始关注性格教育的起源。在无数客户群体中,有硕士、博士、教授、成功的商人、普通的工薪阶层、心理谘询工作者、公务员等等,他们都有着不错的生活能力,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可是他们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正因为早期形成的性格缺陷和习惯,导致他们成年后无法正常开展健康的家庭生活。
健康生活需要两种能力:第一,生存技能;第二,家庭生活能力。第一种能力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每个人都可以获取,第二种能力却需要早期父母的帮助和培养,才能让一个孩子在成年后,真正可以成熟处理好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和关係。
在众多的客户群体中,通过对他们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成长的缩影,看到亲职教育和成长环境对他们后期性格和习惯造成的影响。如果这些人的父母可以早点意识到亲职教育的重要,摆脱简单的经验教育,或许这些人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完满。
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却无法帮助他们完善矫正性格习惯中的缺陷,让他们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会让人的性格和习惯改善空间逐渐缩小,真正的问题根源都在成长的早期形成,所以,我们希望通过预防的方式,提前帮助抚养者改善抚养教育观念,从早期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成长过程,形成健全的性格和生活能力,可以在未来避免许多问题的发生,这是我的初衷。
简单介绍一下2+1教育模式是什幺?这是我们提供和创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亲职教育加专业教育共同对孩子进行科学引导;亲职教育加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学校教育加专业教育共同对孩子的成长,进行科学引导规划,亲职教育加学校教育,以专业教育为纽带,共同实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为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形成,提供更为全面的帮助和引导,弥补过去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可是愿望虽好,却任重道远,所有事情只能踏实地一步步完成,就如抚养教育好孩子,没有任何捷径,不存在任何取巧成分,只有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父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重新完善提升自己,才能陪同孩子一起成长发展。
作者
2014年6月
编辑推荐
《儿童健康教育手册(1-6岁篇)》虽然不能给父母提供孩子成长的捷径,却能帮助孩子少走许多弯路。只要父母耐心品读,不断反思对照孩子的成长特徵,它都可以让父母更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引导孩子健康全面地发展各项能力。
特色卖点:1.不同年龄段孩子,出现的问题各不相同。《儿童健康教育手册(1-6岁篇)》对各年龄段孩子分别论述,更有针对性。2.书中有众多详细的案例解析以及亲子游戏,更具可读性。
特色卖点:1.不同年龄段孩子,出现的问题各不相同。《儿童健康教育手册(1-6岁篇)》对各年龄段孩子分别论述,更有针对性。2.书中有众多详细的案例解析以及亲子游戏,更具可读性。
目录
幼儿部1~3岁幼儿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1~3岁幼儿的语言思维发展过程
第一节1岁前的幼儿为什幺喜欢哭泣
第二节1~2岁的孩子如何学会了说话
第三节1~2岁的孩子如何学习解决问题
第四节3岁阶段孩子的语言模仿行为发展
第五节3岁阶段孩子的分辨能力的锻鍊方式
第六节孩子的智商是不是天生注定
第七节父母如何在后期帮助孩子发展完善思维能力
第二章1~3岁幼儿的道德规则发展过程
第一节2岁前孩子为什幺喜欢抢东西
第二节2岁前孩子为什幺喜欢打人
第三节如何控制2岁前孩子的错误行为
第四节3岁阶段孩子的羞愧感和游戏类型
第三章1~3岁孩子的智力认知发展过程
第一节2岁前孩子如何认识抚养者
第二节0~1岁幼儿如何进行学习
第三节1~2岁孩子的思考意识发展
第四节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代沟的原因
第五节3岁阶段的孩子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第六节3岁阶段孩子的自我中心表现特徵
第七节性格归属感对3岁孩子成长的影响
第八节遗传因素对孩子的智力认知发展影响
第九节父母如何正确帮助幼儿选择健康的同伴环境
儿童部上4~6岁儿童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4~6岁儿童的语言思维发展过程
第一节4岁阶段孩子的说谎与自言自语表现特徵
第二节如何引导4岁阶段孩子转变直线思维
第三节5岁阶段孩子强烈的语言表达欲望
第四节5岁阶段孩子的空间思维锻鍊方式
第五节6岁阶段孩子对重视感的需求表现
第六节顺向思维发展对6岁孩子的影响
第二章4~6岁儿童的道德发展过程
第一节父母如何增加4岁孩子的责任意识
第二节孩子因为对父母恐惧产生的规则遵守
第三节孩子因为对父母信任产生的规则遵守
第四节4~6岁孩子对道德事件和游戏规则的理解
第三章4~6岁儿童的智力认知发展过程
第一节4岁孩子的角色模仿游戏
第二节不同影响源对4岁孩子模仿行为的刺激作用
第三节主观与客观对5岁孩子形成的矛盾影响
第四节如何让6岁孩子接受父母的教导
第四章如何正确抚养孩子
第一节3岁孩子是否存在品行问题
第二节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了解孩子心理动态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第五节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第六节导致抚养观念出现差异的因素
第七节父母如何正确实行科学的抚养方式
第八节父母如何避免传统抚养经验中的弊端
第五章不同气质特徵对孩子的影响
第一节为什幺有些孩子天生敏感
第二节父母如何正确抚养敏感气质的孩子
第三节为什幺有些孩子天生会有强烈的矛盾感
第四节父母如何帮助矛盾气质的孩子学会选择
第五节为什幺有些孩子天生反应迟缓
第六节父母如何帮助迟缓型气质儿童正常发展
第七节父母如何正确应对幼儿的冲动气质反应
第八节遗传因素对孩子气质特徵的影响
第九节亲职教育对孩子气质特徵的影响
第十节气质与性格的联繫与区别
第一章1~3岁幼儿的语言思维发展过程
第一节1岁前的幼儿为什幺喜欢哭泣
第二节1~2岁的孩子如何学会了说话
第三节1~2岁的孩子如何学习解决问题
第四节3岁阶段孩子的语言模仿行为发展
第五节3岁阶段孩子的分辨能力的锻鍊方式
第六节孩子的智商是不是天生注定
第七节父母如何在后期帮助孩子发展完善思维能力
第二章1~3岁幼儿的道德规则发展过程
第一节2岁前孩子为什幺喜欢抢东西
第二节2岁前孩子为什幺喜欢打人
第三节如何控制2岁前孩子的错误行为
第四节3岁阶段孩子的羞愧感和游戏类型
第三章1~3岁孩子的智力认知发展过程
第一节2岁前孩子如何认识抚养者
第二节0~1岁幼儿如何进行学习
第三节1~2岁孩子的思考意识发展
第四节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代沟的原因
第五节3岁阶段的孩子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第六节3岁阶段孩子的自我中心表现特徵
第七节性格归属感对3岁孩子成长的影响
第八节遗传因素对孩子的智力认知发展影响
第九节父母如何正确帮助幼儿选择健康的同伴环境
儿童部上4~6岁儿童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4~6岁儿童的语言思维发展过程
第一节4岁阶段孩子的说谎与自言自语表现特徵
第二节如何引导4岁阶段孩子转变直线思维
第三节5岁阶段孩子强烈的语言表达欲望
第四节5岁阶段孩子的空间思维锻鍊方式
第五节6岁阶段孩子对重视感的需求表现
第六节顺向思维发展对6岁孩子的影响
第二章4~6岁儿童的道德发展过程
第一节父母如何增加4岁孩子的责任意识
第二节孩子因为对父母恐惧产生的规则遵守
第三节孩子因为对父母信任产生的规则遵守
第四节4~6岁孩子对道德事件和游戏规则的理解
第三章4~6岁儿童的智力认知发展过程
第一节4岁孩子的角色模仿游戏
第二节不同影响源对4岁孩子模仿行为的刺激作用
第三节主观与客观对5岁孩子形成的矛盾影响
第四节如何让6岁孩子接受父母的教导
第四章如何正确抚养孩子
第一节3岁孩子是否存在品行问题
第二节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了解孩子心理动态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第五节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第六节导致抚养观念出现差异的因素
第七节父母如何正确实行科学的抚养方式
第八节父母如何避免传统抚养经验中的弊端
第五章不同气质特徵对孩子的影响
第一节为什幺有些孩子天生敏感
第二节父母如何正确抚养敏感气质的孩子
第三节为什幺有些孩子天生会有强烈的矛盾感
第四节父母如何帮助矛盾气质的孩子学会选择
第五节为什幺有些孩子天生反应迟缓
第六节父母如何帮助迟缓型气质儿童正常发展
第七节父母如何正确应对幼儿的冲动气质反应
第八节遗传因素对孩子气质特徵的影响
第九节亲职教育对孩子气质特徵的影响
第十节气质与性格的联繫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