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教育日
1996年,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着名演员李冰冰应邀担任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形象大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安全教育日
- 意义:关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 时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
- 纪念方式: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路竞赛
- 发起时间:1996年
- 发起单位:教育部、公安部
来历
1996年,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
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习惯养成的好,终生受其益,习惯是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是指不需要反覆思考和再三选择的“自由”而生的行为。习惯成了自然,轻鬆就在其中了。
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路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爱滋病等.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国小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1996年,国家教委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所以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主题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自1996年起,“安全教育日”主题分别是:
- 1996年:“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关心中国小校安全工作”
- 1997年:“交通安全教育”
- 1998年:“注重防範,自救互救,确保平安”
- 1999年:“消防安全教育”
- 2000年:“保证中小学生集体饮食安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 2001年:“校园安全”
- 2002年:“关注学生饮食卫生,保障青少年健康”
- 2003年:“大力提高中小学生及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2004年:“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 2005年:“增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2006年:“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 2007年:“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 2008年:“迎人文奥运,建和谐校园”
- 2009年:“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
- 2010年:“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
- 2011年:“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 2012年:“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 2013年:“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
- 2014年:“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 2015年:“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
- 2016年:“学习安全知识,养成安全习惯,提高安全素养”
- 2017年:“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2013活动
主题活动上,与会各主办单位领导观摩了宣师一附小的应急疏散演练,共同启动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路竞赛,并参加了宣师一附小学生主题安全实践活动。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小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导手册》并向全国中国小校进行了捐赠。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务院妇儿工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等主办单位向全国中小学生赠送了图书、光碟、画册等安全教育资源。
2013要求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第1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上呼吁,关爱生命,必须齐抓共管。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国小要进一步密切与政府有关部门和家庭、社区的合作,开拓进取,形成多部门配合联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努力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生活、幸福学习、平安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形象大使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向着名演员李冰冰颁发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形象大使聘书,聘李冰冰为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