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北京师範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北京师範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北京师範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北京师範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是北京师範大学进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网路教育、教师教育与培训以及其他形式继续教育工作的统一管理机构与办学实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师範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
  • 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
  • 教职员工:200余人
  • 学生人数:36000余人
  • 理念:以人为本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学院简介

2004年4月,北京师範大学整合原继续教育学院、网路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作为学校开展成人与网路高等学历教育,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以及其他继续教育工作的统一管理机构与办学实体。
2014年9月9日,第30个教师节来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範大学,视察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国培计画”课堂,成为学院重要历史事件。总书记明确指出:“应该把中华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并提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个新标準和新要求。2015年9月9日,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总书记给“国培计画(2014)”北京师範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院以“守正出新、慎思笃行”为发展理念,以“做大做强教师教育”为发展目标,全面推进教师继续教育事业的系统变革,逐步形成一套开放、创新、协调、共享的继续教育运行发展机制;通过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国际教育和教育部后援机构等主要业务统筹与管理,逐步建立统筹、高效、一体化的支持保障体系和独具特色的继续教育全面质量评估体系,统筹学院三大主要业务;同时打造了北京师範大学“国际教育WE”论坛和“品读经典﹒做好老师”新年会讲两大品牌活动。
2014年9月10日,学院以“更好的老师,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未来”为使命,成立中国好老师发展中心,设立卓越教师国际研修基地、区域教育质量发展基地、中国小学科教师研修基地和中华师德研修基地等4大特色教师培训研修基地,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2014年9月16日,成立北京师範大学EDP中心,为中国培养更好的教育领导者。2015年3月14日,成立北京师範大学中华文明传播中心,实施一系列行动计画,使中华文明进校园,中华文明进家庭。2015年9月29日,学院推动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成立国内教育扶贫研究专业机构——北京师範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启动“托起未来之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专项基金,推动中国教育精準扶贫。2015年10月22日,成立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中国残疾人就业培训技术资源中心,提升学院服务残疾人、服务社会的能力,共同推动我国残疾人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
学院积极履行、认真落实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对继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按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标準,依託学校西城校区的特色和资源优势,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提升办学层次,探索学历和资格证书“双融合”的办学模式;发展多种类型的国际教育,打造剑桥国际高中课程项目、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HND)、美国匹兹堡大学高中生优选计画等有影响力的国际教育品牌;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国培计画”中西部执行办公室、“国培计画”中国小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全国教师教育网路联盟秘书处、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等六大后援机构设在学院,充分发挥教育部后援机构的政策和信息优势,努力实现与学院核心业务的全面融合,为学院办学业务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平台和动力。
学院积极探索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模式,全面实施“品读经典﹒做好老师”活动,通过专家解读、老师带读、集体诵读和个人讲读的方式,带动每一位老师修身立德,带动每一个门第书香永续,带动全院教职员工礼敬中华文明,使得全院沐浴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之中,推动学院每一位老师在观念与思想上的系统变革。
“品读经典,做好老师”活动经历走近经典、部门试点和全面实施三个重要阶段,并举办新年会讲活动,旨在倡导学院全体老师修身立德,和谐关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明,开启自身智慧,照亮他人和世界。
北京师範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十三五规划”开局,学院将不断提升面向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服务的层次和水平,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助力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并继续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好老师”,首先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院积极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化育一批批把自己生命扎根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贤德教师,进而培育有德之人,传承中华文明。

学院历史

历史沿革
1953年
1953年7月,在国家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北京师範大学举办了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和学校领导干部的教育学函授班。函授班的开办,拉开了北京师範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序幕。1955年5月,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北京师範大学开始创办高等师範函授教育,从而成为新中国最早创办成人高等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同年,高等师範函授教育首先由化学系招生,并于当年9月开学。1955年,北京师範大学正式成立函授教育处。“文革”开始前,函授教育被迫中断。1980年,北京师範大学开始创办夜大学,1985年,恢复函授教育。1985年,北京师範大学正式成立成人教育处,在校长领导下负责全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工作。1988年,正式成立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成立,是北京师範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事业发展与提升的又一重要标誌。1995年8月,撤销成人教育处的建制,由继续教育学院全面负责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各级各类培训。
1985年
1985年6月,北京师範大学教师培训学院的前身——高校教师培训中心创建;1999年3月,高校教师培训中心更名为教师培训中心;2000年10月,根据教师教育和我校事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培训中心正式更名为教师培训学院,在全国高校中开了先河。1985年成立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和2001年成立的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均挂靠在教师培训学院。
1998年
1998年9月,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性、岗位性高等专业人才培养的精神,继续教育学院开办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10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负责北京师範大学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起正式招生,2003年后停止招生。
1999年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北京师範大学即以很大的注意力关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1999年,开始积极筹备我校网路教育试点工作,成立筹备委员会,筹建网路教育学院;2000年7月,经教育部批覆,北京师範大学成为全面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学校;2000年12月,正式成立网路教育学院;2000年12月至2001年1月,网路教育首次招生;2001年3月,网路教育学院成功举行了首届新生开学典礼。
2004年
2004年4月,北京师範大学整合继续教育学院、网路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学院领导

王文静 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全面负责学院行政工作。兼管学院发展规划部和北京师範大学中华文明传播中心工作。
韩冰 总支书记、副院长
副研究员;全面负责学院党总支工作。分管北校工作部、继续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和中国好老师发展中心培训部工作。
张林 总支副书记
助理研究员;协助负责学院党总支日常工作。分管学院办公室、教学支持与服务中心和学院工会工作。
亓俊国 副院长
博士,助理研究员;统筹学院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分管成人教育部、网路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资源研发部、信息网路中心和中国残疾人就业培训技术资源中心工作。
杨瑾 副院长
副研究员;统筹学院教育部后援机构工作。分管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和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工作。
敏 副院长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统筹学院国际化工作。分管国际教育与发展中心、公益事业发展部、中国好老师发展中心项目部、“国培计画”中西部项目执行办公室、“国培计画”中国小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全国教师教育网路联盟秘书处工作。
白晓副院长(聘)
博士,助理研究员;统筹学院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分管北京师範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北京师範大学EDP中心、国内合作部和学院财务工作。
吴圣谷副院长(聘)
学院非学历教育发展顾问。
王向红院长助理
分管学院评估与督导工作。
张芳兰院长助理
分管学院人力资源工作。

学院地址

北京师範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乘车路线:捷运2号线在“积水潭”站下车,乘坐344、345、883、881、889、38、47、626、22、609等师範大学下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